-
春節新過法:視頻拜年走俏 晚輩給長輩壓歲錢
電子賀卡、簡訊視頻拜年、晚輩給長輩「壓歲錢」……一些新年俗正在悄然改變傳統的「過年」方式。這些新年俗雖然取代了過去一些舊習俗,但仍然承載傳統春節文化的內涵,寄託著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和願景。 壓歲錢:晚輩給長輩發紅包 以前是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如今,晚輩也開始給長輩「壓歲錢」了。武漢市民王雄的爺爺年近八十,住在農村老家。王雄這些年每年帶著愛人和孩子回到老家過春節,都要給爺爺一個紅包,裡邊裝著給爺爺的「壓歲錢」。
-
民俗:「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壓歲祈福」
民俗專家:「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壓歲祈福」 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烏丙安說,民間有傳說: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每隔365日後的夜晚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大人們以燃放爆竹響聲驅「年」,小孩子則將接受長輩事先備好的「壓歲錢」來「壓驚驅邪」,寓意「壓歲祈福」。 烏丙安講到,古代「壓歲錢」是用「壓勝」巫術驅趕邪祟,古稱「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故又稱「壓祟錢」。晚輩每到過年得到「壓歲錢」即可年年平安度過新歲,長命百歲。
-
長輩為什麼要給晚輩壓歲錢?
每逢春節,從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小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總少不了要給兒孫一些「壓歲錢」,祈望孩子們過個「四方無事」的太平年。壓歲錢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據記載,壓歲錢始於唐代。唐玄宗天寶年間,宮廷盛行春日撒錢。這錢除賀喜外,主要是長者為新生兒鎮邪驅魔。民間傳說,源於一個美麗而神奇的故事。
-
小時候過年都能收到長輩的「壓歲錢」,晚輩是不是也可以給長輩呢
過春節,對孩子來說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收「壓歲錢」了吧,在新年倒計時的時候由長輩發給晚輩,希望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平安健康。壓歲錢其實是「壓祟錢」,傳說古代有一隻邪惡的猛獸叫「年」,每到大年初一這一天就會出來作祟禍害小孩,長輩就用紅包來賄賂猛獸,以求得孩子平安度過一歲。
-
鄉土散文:晚輩給長輩下跪磕頭才算拜年
過大年過春節,除了全家團圓之外,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在我們這裡,只有晚輩給長輩拜年才算是拜年,平輩彼此之間的走動不能稱之為拜年,叫什麼呢?叫串親或者走親!我們這裡拜年是大年初一,天還沒亮,村子裡早已被不絕於耳的鞭炮聲佔領了,縱使我們還想睡個懶覺,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不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讓人再也睡不著,而且爸爸媽媽也會一個勁兒地催促我們快點起床放炮,放了炮好吃餃子,然後和村裡的小夥伴(一般是本家族平輩的人一起去),深一腳淺一腳地挨家挨戶地去給長輩們拜年,磕頭。長輩們熬了一年了,就等著我們這些晚輩給他們拜年磕頭體會一下當皇上的感覺哩。
-
過年期間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長輩和晚輩之間能互相發嗎?
春節期間發紅包,是很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春節紅包又是我們所說的「壓歲錢」,在前些年的時候說壓歲錢比較多,近幾年來,很多人慢慢的說成了發紅包。壓歲錢,是長輩像晚輩發放的錢,在以前,會用紅紙包著,不像現在,有特製的紅包,小幫手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到了過年期間,最開心的就是收壓歲錢,基本上長輩的都會發,當然金額有大有小,從大年初一開始,只要是去走親戚或者親戚到家裡來,說兩句拜年的話,基本就能收到壓歲錢了。
-
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
導讀: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貌似過年時最開心的時候,在農村的我們,早早的就起床,找到小夥伴,在村裡,挨家挨戶的要糖果,那個時候最喜歡這樣,而且有的時候,看到一家人的糖果比較好吃的話,還會再溜達一趟,還有除了這個就是,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了,這個時候,我們晚輩的孩子會給長輩拜年,他們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每次拿到壓歲錢就會感覺很開心,儘管那個時候的壓歲錢都交給父母
-
晚輩給長輩發「壓歲」紅包 青島這個村正流行
這是新年正月初一萊西市店埠鎮莊子村新媳婦程豔豔給婆婆於松蘭拜年時的一幕。 春節期間,長輩送晚輩「壓歲」紅包以示「壓歲祈福」已成習慣,而莊子村如今卻時興晚輩給長輩送孝親「壓歲」紅包,在祝福長輩長歲多福的同時,孝親紅包也送出了敬老愛老新風尚。
-
重溫全國壓歲錢地圖,是春節還是「春劫」?拜年紅包應該給多少?
據史書記載,拜年之風伊始於漢代,盛行於唐宋,宋代拜年用梅花筏成的賀卡,古時稱之為「名刺」或「飛帖」,各家在門口貼上紅紙袋專門用來接收賀卡。如今的微信紅包是始於2014年,騰訊從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中觸發靈感,推出微信紅包,借著春節的東風,迅速吹進了千家萬戶,也讓拜年紅包更便利的帶著祝福送出。但是紅包給多少合適?怎樣才能既不丟面子,又能輕鬆躲過「春劫」?
-
當代年輕人的不易,年終獎還不夠給晚輩發壓歲錢,如今他們更難了
但小徐家裡有個規矩就是,沒工作前都可以拿長輩的壓歲錢,也不用給下面晚輩發壓歲錢。但只要工作了開始掙錢過年就拿不到壓歲錢了,還得給侄子侄女們發壓歲錢。徐氏家族裡人丁興旺,小徐的小侄女小侄子還不少,算了算要發多少壓歲錢,一算就嚇壞了。過年發的年終獎都還不夠給晚輩發壓歲錢,找父母借了點才勉強發完。
-
過年新禮儀:見長輩坐下 迅速建群發紅包
過年@網際網路+搶紅包(陳春鳴/畫) 以前逢年過節,年輕人總害怕面對長輩,害怕他們一籮筐的問題。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各位「小主」開始與長輩們「鬥智鬥勇」的時刻。 今年春節,網絡上呈現了一種新景象:長輩們拍完照才能動筷子、親朋好友來家裡拜年,需要及時迎上去告訴wifi密碼……一系列「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禮儀幽默登場。
-
為什麼在農村現在在孩子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領到的紅包越來越少?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孩子們這時候向長輩拜年時,長輩也都會送小孩子一些紅包,也就是壓歲錢。農村的長輩們送紅包也是圖個喜慶吉利,孩子們收到了紅包也是很開心,能買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了。但是大夥有沒有覺得,雖然現在農村的生活質量水平越來越高,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家家戶戶也都富裕了起來,但是孩子們去拜年,領到的紅包卻越來越少了呢?
-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一到了春節,相信全國上下都會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習俗,那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北方農村是怎樣過一個美好,溫馨的春節。其實小編覺得在年前的這個準備活動,南方和北方是一樣的,都是在超市、集市上大量購買一些年貨或者一些裝飾品,還有在家中人們都開始打掃房子、該洗的東西就是該拆的東西就拆。
-
山東拜年磕頭怎麼磕由來是什麼 揭秘山東哪些地方拜年磕頭
過年磕頭習俗的由來是什麼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
壓歲錢的背景,過年打紅包傷腦筋,我準備這樣去長輩領導家
又快到一年春節時,以前不覺得,反正跟著爸媽過,還有紅包拿,得錢後買糖果、玩具,玩得很歡,很是開心。現在,自己當家了,上有老下有少,過年前一個月就盤算著去哪些長輩、領導家拜年,買什麼禮物去,該打多少壓歲錢,甚是頭痛。今天,我們就單說壓歲錢。
-
過年拜年送什麼禮物給長輩,一般送幾樣比較好
過年是有很長一段假期的,所以很多人都回到家鄉,給長輩拜年,送上真誠的祝願。現如今,是有很多種拜年方式的,比如電話、簡訊、網絡拜年等,不過最真誠的就是去家裡給長輩拜年。拜年是有一些講究的,比如說去拜年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物,表示下心意。
-
壓歲錢的來歷,過年為何要給小孩壓歲錢,是壓著歲不讓他們長大?
隨著時代的變遷,「壓祟錢」逐漸變成了「壓歲錢」,不過雖然字變了,但是表達的意思並沒有變,並不是你想的壓著小孩子不讓長大的意思,而是對孩子的祝福和保護。在唐代時,人們在新年時將銅錢賜給孩子,作為護身符一樣的東西,保護孩子平安,給壓歲錢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是在晚輩給長輩拜年時由長輩直接給予,還有一種就是父母講錢偷偷包好放在孩子枕頭底下壓歲。
-
過年為何要給壓歲錢?孩子到多大就不用給壓歲錢了?
過年為何要給壓歲錢?孩子到多大就不用給壓歲錢了?說起春節的習俗,那麼就不得不提起壓歲錢了,年幼的我們從小就盼望過年,除了全家團圓,能夠穿新衣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能夠拿到壓歲錢。在除夕夜年夜飯後,長輩們通常會將紅包給晚輩,這也是所說的壓歲錢。壓歲錢的本意是「壓住邪祟」,收到壓歲錢能夠可以平平安安的過一年,所以壓歲錢也一般是未成年的孩子們才會收到。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許多成年但是沒有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是能夠收到紅包,這是長輩們對晚輩的祝福,祝福他們學業有成或是能夠好工作的寓意。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呢?有什麼講究嗎?
過年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在歷史上,壓歲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壓歲錢是長輩給晚輩的,他曾經表示「壓祟」,表達的長輩對晚輩的一些關切和真誠的祝福。那麼第2種就是晚輩給老人壓歲的這個寓意,也是期盼著老人能夠更加長壽,讓年歲慢些長的寓意。但是跟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無論「壓歲」還是「壓祟」,也都統稱為壓歲錢了,而且很多的一些意義還都是更加傾向於小孩子的。
-
大年初一|今天為什麼要給壓歲錢?
傳統拜年禮儀分三種 一是叩拜 孩子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 要行叩首大禮 二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 俗稱「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 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當然,這些形式如今已不常用 我們更熟悉的拜年方式 是微信、電話…… 和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