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圖在線公務員來啦~~~
4月18日,河南省原陽縣一建築工地發現被埋致死四名兒童引發輿論。4月21日,紅星新聞、上遊新聞先後發布消息,稱記者在該事件採訪中被打,再次引發輿論熱度。此時,官方對記者採訪受到的推搡基本定性為「4·21涉記者治安事件」。4月25日晚,來自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南頻道發表的《原陽縣涉媒體從業人員報警稱「被毆打」新鄉市調查督導組負責人接受人民日報專訪》引起了媒體圈的熱議。將已經降下的輿論熱度再次攀上輿情,不過,網友和媒體把矛頭針對上了人民網和上述四名署名作者。在原陽四兒童被埋身亡的整個新聞採訪和發布上,兩篇專訪都是官方的受訪,根本不去採訪其他涉事主體以及紅星新聞等媒體記者,在涉記者治安事件中,媒體記者也成為了新聞的當事人,有人說這是明顯的洗地和為官方推脫責任。
從4月18日四兒童被埋窒息死亡到涉媒體從業人員激怒媒體圈和網友,新鄉方面在事件危機處理上從4月22日就出現了偏差,把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深夜接受記者採訪和連夜成立調查組這種積極調查和解決問題的良好形象破壞的徹徹底底。以為避重就輕先將記者推搡定性為治安事件,然後指出現場採訪記者有個人沒有記者證,涉嫌違規採訪,將矛盾推向記者身上,並創造了「涉媒體從業人員」這一貶義詞,找人民網河南頻道經營人員發布人民日報專訪,最後弄巧成拙,將一出積極應對調查真相,實事求是,依法辦理的良好表現徹底搞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冷血形象。
深度分析
(一)整個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
1.個別地方輿情應對、危機公關水平、媒介素養存在問題。
2.存在非正常操作、管理不力、保護新聞採訪工作失職的問題。
3.有的幹部習慣性地排斥媒體監督,缺乏聞過則喜的態度。對媒體監督設置各種障礙,希望快速降溫,甚至掩蓋真相。
(二)整個事件帶來的警醒與啟示:
1.地方政府面對質疑,應該少些表演與搪塞,直面問題,重視問題的澄清,用追責到底的態度在積極還原真相上做足工作,不管由誰來調查,都應該公開透明,敞開大門接受監督。
2.各地政府應正視和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尊重輿論監督,善待輿論監督,把輿論監督當成改進工作的契機,當成提升能力的推動力。
3.各地政府規範公務人員的行為準則,遏制推搡記者、搶手機等暴力行為,對違法者嚴厲懲處。
4.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04
參考文章
媒體素養必須成為官員的基本職業素養
新鄉市關於4個兒童被埋身亡整個事件的輿情處理是失敗的,不僅影響了新鄉的輿論環境,還影響了河南省的輿論環境。新鄉方面本意是想借人民網河南頻道的公正報導滅火,由於對輿情分析不當,曲解了領導解決問題的初衷,令人民日報河南分社引火上身,是一場失敗的危機公關。
可以說政務信息公開做得好不好、輿論熱點回應及不及時、公眾的知情權能不能得到滿足,每一個政府官員身上都肩負著責任。信息爆炸的時代,傳播經常是失序的。網際網路上真假難辨、話題迭變、熱點難料,在日益複雜的輿論場中,有一點卻是一貫的,那就是領導幹部往往成為輿論最後的焦點。媒體的鏡頭、群眾的訴求、網絡的話題,最終都會落到領導幹部身上。這些年來,人們目睹了太多官員輿情應對的「泥石流」現場,從「防火防盜防記者」的口無遮攔,到「替黨還是替人民說話」的糊塗觀點;從「一切成績歸領導」的肉麻之語,到「反正我是信了」的不負責任。這些已經成為段子的往事裡,攪渾水的有之、幫倒忙的有之,還有人因此丟了烏紗帽。更深層次的是,這些事件讓權威信息和官方發布在輿論場中始終處於守勢,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輿情應對的失敗案例,歸根到底是因為有一些官員眼睛只盯著上面,不願承擔責任,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沒有將群眾的訴求放在心上。有些官員向來將「沉默是金」作為為官為政的基本準則,認為少說話就少犯錯,不說話就不犯錯;有些官員將媒體和輿論視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能堵就堵,能遮就遮;更有些官員對待媒體和民眾訴求,擺出一副能奈我何的面孔,輿情應對避重就輕、脂粉敷面,把媒體當作頤指氣使、粉飾太平的工具。
媒體素養必須成為官員的基本職業素養的一部分,提升媒體素養、加強輿情應對能力是一門必修課。「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的背後,是對官員如何看待權力、看待責任、看待監督的一次警醒。輿情應對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受光於隙見一床,受光於牖見室央。」今天的媒體環境,增加了輿論場的複雜性,讓治理和管理的難度都不同於過往;但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信息的爆炸、平臺的增加、民意的直達,也為官員打開了另一扇窗。
請多多點讚支持華圖在線公務員,你的點讚是我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