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官員要提高媒介素養

2020-12-27 華圖在線公務員

華圖在線公務員來啦~~~

4月18日,河南省原陽縣一建築工地發現被埋致死四名兒童引發輿論。4月21日,紅星新聞、上遊新聞先後發布消息,稱記者在該事件採訪中被打,再次引發輿論熱度。此時,官方對記者採訪受到的推搡基本定性為「4·21涉記者治安事件」。4月25日晚,來自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南頻道發表的《原陽縣涉媒體從業人員報警稱「被毆打」新鄉市調查督導組負責人接受人民日報專訪》引起了媒體圈的熱議。將已經降下的輿論熱度再次攀上輿情,不過,網友和媒體把矛頭針對上了人民網和上述四名署名作者。在原陽四兒童被埋身亡的整個新聞採訪和發布上,兩篇專訪都是官方的受訪,根本不去採訪其他涉事主體以及紅星新聞等媒體記者,在涉記者治安事件中,媒體記者也成為了新聞的當事人,有人說這是明顯的洗地和為官方推脫責任。

從4月18日四兒童被埋窒息死亡到涉媒體從業人員激怒媒體圈和網友,新鄉方面在事件危機處理上從4月22日就出現了偏差,把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深夜接受記者採訪和連夜成立調查組這種積極調查和解決問題的良好形象破壞的徹徹底底。以為避重就輕先將記者推搡定性為治安事件,然後指出現場採訪記者有個人沒有記者證,涉嫌違規採訪,將矛盾推向記者身上,並創造了「涉媒體從業人員」這一貶義詞,找人民網河南頻道經營人員發布人民日報專訪,最後弄巧成拙,將一出積極應對調查真相,實事求是,依法辦理的良好表現徹底搞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冷血形象。

深度分析

(一)整個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

1.個別地方輿情應對、危機公關水平、媒介素養存在問題。

2.存在非正常操作、管理不力、保護新聞採訪工作失職的問題。

3.有的幹部習慣性地排斥媒體監督,缺乏聞過則喜的態度。對媒體監督設置各種障礙,希望快速降溫,甚至掩蓋真相。

(二)整個事件帶來的警醒與啟示:

1.地方政府面對質疑,應該少些表演與搪塞,直面問題,重視問題的澄清,用追責到底的態度在積極還原真相上做足工作,不管由誰來調查,都應該公開透明,敞開大門接受監督。

2.各地政府應正視和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尊重輿論監督,善待輿論監督,把輿論監督當成改進工作的契機,當成提升能力的推動力。

3.各地政府規範公務人員的行為準則,遏制推搡記者、搶手機等暴力行為,對違法者嚴厲懲處。

4.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04

參考文章

媒體素養必須成為官員的基本職業素養

新鄉市關於4個兒童被埋身亡整個事件的輿情處理是失敗的,不僅影響了新鄉的輿論環境,還影響了河南省的輿論環境。新鄉方面本意是想借人民網河南頻道的公正報導滅火,由於對輿情分析不當,曲解了領導解決問題的初衷,令人民日報河南分社引火上身,是一場失敗的危機公關。

可以說政務信息公開做得好不好、輿論熱點回應及不及時、公眾的知情權能不能得到滿足,每一個政府官員身上都肩負著責任。信息爆炸的時代,傳播經常是失序的。網際網路上真假難辨、話題迭變、熱點難料,在日益複雜的輿論場中,有一點卻是一貫的,那就是領導幹部往往成為輿論最後的焦點。媒體的鏡頭、群眾的訴求、網絡的話題,最終都會落到領導幹部身上。這些年來,人們目睹了太多官員輿情應對的「泥石流」現場,從「防火防盜防記者」的口無遮攔,到「替黨還是替人民說話」的糊塗觀點;從「一切成績歸領導」的肉麻之語,到「反正我是信了」的不負責任。這些已經成為段子的往事裡,攪渾水的有之、幫倒忙的有之,還有人因此丟了烏紗帽。更深層次的是,這些事件讓權威信息和官方發布在輿論場中始終處於守勢,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輿情應對的失敗案例,歸根到底是因為有一些官員眼睛只盯著上面,不願承擔責任,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沒有將群眾的訴求放在心上。有些官員向來將「沉默是金」作為為官為政的基本準則,認為少說話就少犯錯,不說話就不犯錯;有些官員將媒體和輿論視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能堵就堵,能遮就遮;更有些官員對待媒體和民眾訴求,擺出一副能奈我何的面孔,輿情應對避重就輕、脂粉敷面,把媒體當作頤指氣使、粉飾太平的工具。

媒體素養必須成為官員的基本職業素養的一部分,提升媒體素養、加強輿情應對能力是一門必修課。「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的背後,是對官員如何看待權力、看待責任、看待監督的一次警醒。輿情應對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受光於隙見一床,受光於牖見室央。」今天的媒體環境,增加了輿論場的複雜性,讓治理和管理的難度都不同於過往;但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信息的爆炸、平臺的增加、民意的直達,也為官員打開了另一扇窗。

請多多點讚支持華圖在線公務員,你的點讚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相關焦點

  •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作文賞析:媒介素養應成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跟上時代節拍,官員媒介素養和話語能力建設,以及運用媒介提高執政能力,為政府行政服務的水平,應是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領導幹部的媒介素養關係到執政水平的高低,關係到民心向背。但在現實社會中,由於部分領導幹部缺少對新媒介的性質與地位,對輿論環境的清醒認識,使得雷人官語屢見報端。而究其深層次原因則折射出某些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缺失。
  • 新聞報導要關注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
    在數億家自媒體可以自由發布信息的新媒體時代,人們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時,也「享受」著信息真偽難辨的苦惱,特別是基於商業運作、個人訴求、實體利益而在媒介上發布的事實,可能是相對真實的,更可能是真假參半的,有時是完全虛假的,非常考驗受眾的判斷力,一不小心就搭上智商稅,對文化層次低、社會閱歷淺的受眾尤其如此。怎麼辦呢?
  • 美國中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摘要】美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肇始於20世紀60年代。儘管美國各個州的媒介素養教育發展並不均衡,但美國中小學生開展的媒介素養教育成效顯著,對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特點表現在:將媒介素養教育整合進課程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開展針對教師的媒介素養教育;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美國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對我國的啟示在於:在課程中實施媒介素養教育;培養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需要加強政府介入,並實現政府與學校的聯合,真正推動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
  • 公眾期待視野下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構
    【關鍵詞】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公眾期待;網絡圍觀 新媒體的深度發展和全覆蓋,是政府施政的新場域和最大變量,要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1],需要在堅持網上群眾路線的前提下,提升地方政府善治能力,建構政府媒介形象。地方政府媒介形象是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表現通過媒介映射到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 易言堂丨從合影「翻車」現場說說官員需要的媒介素養
    文/ 易二三如何拍官員的照片或者視頻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高風險的活,「表哥」啊「微笑哥」啊都是。3月23日網上到處流傳的一張照片,也出現了官員合影「翻車」現場。河北唐山市開灤集團8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回到了唐山,官員去看望時合了個影,結果官員站在了前面。
  • 第五屆媒介素養教育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圍繞「跨界·融合·創新——數字時代的媒介素養與人的全面發展」這一主題,將媒介素養教育與健康生活、城市發展、網絡安全密切聯繫,探討媒介素養教育的不同領域,關注不同人群的媒介素養教育,旨在深化媒介素養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邢發亮出席開幕式,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院長李舒教授主持開幕式。
  • 媒介素養成為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課」
    新興媒介吸引力強大,傳播環境複雜和多樣,傳播過程不可控,對於涉世不深、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如何正確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分辨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產生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是必須掌握的行為要求。強化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提升媒介素養水平,意義重大且迫在眉睫。
  • 提升公眾媒介素養 正確應對危機信息
    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維護社會穩定;另一方面,公眾應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在紛繁複雜的危機信息面前保持正確態度和行為,為團結一心戰勝危機、繼續前行奉獻正能量。公眾媒介素養指公眾面對各媒介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能力、思辨性反應能力等,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
  • ...媒介素養高峰論壇:聚焦數字時代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擔當與人本...
    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聚焦數字時代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擔當與人本關懷,近日,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媒介素養學術研究基地、浙江省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會和浙江傳媒學院聯合舉辦的2020年第八屆中國(西湖)媒介素養高峰論壇在浙江傳媒學院舉辦。
  •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路徑初探
    如加拿大將培養學生在媒介世界中的獨立人格和主體意識作為媒介素養教育的基本理念。具體而言,是使學生認識到媒介內容不等於現實;幫助他們區分虛擬和現實、個人和世界的關係,認識媒體價值和自我價值,並提高學生作為媒體消費者的批判意識;使學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如何通過媒體進行有效的自我表達。    其次,師資方面。
  • 媒介素養應成為大學生必備常識
    現在大學生100%要上網、會上網,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和信息傳播環境,深刻改變和影響著學生。當代學生無可迴避地要在媒介作為環境要素的校園中學習和成長。因此,媒介素養的養成教育,就理應成為基礎性養成的重要部分。    根據武漢地區的校園調查,80%的學生認為在校園中網際網路的影響力超過了老師的影響力。也就是說,來自網絡的素養影響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馬上評|提高科學素養媒介素養,莫讓謠言蝙蝠滿天飛
    在這過程中,公眾除了科學素養外,也要增強媒介素養,要有識別有害、有毒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明辨真偽、是非、良莠、善惡,避免有害有毒信息給當前抗疫帶來不利影響。信息是經過媒介管道輸出、傳播和觸達的。所謂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在多元化媒體和各種資訊面前,所具備的信息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創造和生產能力。移動媒介的普及,大面積提升了國人的媒介素養,降低了人們的媒介門檻。
  • 媒介素養教育問題應該怎麼答?
    綜上所述,在原有的能力認知上,學者們認為通過媒介素養教育活動,讓學習者提高對媒介信息的解讀能力,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利用媒介發出自己聲音的控制權。另外,從交往、協作和參與的素養角度,媒介素養獲得了廣闊的外延空間,無論是交往、協作能力還是參與和管理能力,都需要價值的導向、自我的規範和社會的責任意識。
  • 「媒介素養」教育的價值
    學校在培養數字公民方面的基本作用已不言而喻,但過去我們在談教育信息化發展中,更多強調的是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較少去談對信息的批判和思辨能力。 1933年英國學者利維斯等人在《文化環境:培養批判意識》中首次使用了「媒介素養」的概念,指出媒介對青少年可能造成負面影響,需要對信息進行識別和批判。
  • 媒介素養教育:培養數字公民的關鍵
    一是增加對媒介的了解,學會以批評的意識接觸、辨別媒體的信息;二是掌握與媒介交往的常識,懂得合理地運用媒介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前者是媒介素養教育的基礎,儘可能地減少媒介信息的負面影響,後者是媒介素養教育的提升,以進一步提高利用媒介的水平並使其從中獲益。2.
  • 媒介素養教育,青少年教育未來的「必修課」
    原標題:提升媒介素養教育水平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師生及教職員工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特殊時間。在此期間,教學秩序被打亂,線上教育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廣大師生與網際網路的接觸和使用愈加頻繁。這對媒介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發展趨勢看,未來的教育將越來越依託網際網路資源,互聯互通的網絡及多媒體教育資源必將促進教育極大發展。但也要看到,儘管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理論體系和實踐機制在逐步完善,但青少年網絡素養整體不高,青少年網絡技能、網絡安全、網絡規範等方面認知及能力存在諸多不足。
  • 【權威發布】媒介素養:新媒體時代的「必修課」
    在家庭、學校、媒介這三大影響青少年社會化進程的力量中,媒介已成為唯一不間斷的社會化主體,對青少年成長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可以運用網上的各種渠道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傾聽多種聲音,這無疑有利於其自身豐富思想,提高辨識能力,使多樣化的學習、娛樂和社交需求最大限度地獲得滿足。
  • 「網際網路+」時代院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策略
    摘 要: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下,媒介信息爆發式的增長趨勢愈加明顯,媒介素養逐漸成為高職院校在校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幫助學生抵禦不良信息的侵擾,培養現代化的公民意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比利時專家:網絡時代急需加強媒介素養教育
    新華社布魯塞爾3月31日電(記者潘革平)社交媒體臉書用戶數據洩露醜聞、網絡虛假信息和失實報導不斷湧現、恐怖組織利用網絡傳播極端思想……比利時社會交往高等研究所教授派屈克·韋尼埃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興媒體的迅速崛起產生了許多副作用,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十分緊迫。
  • 地方政府官員如何影響土地價
    此類買地價格的差異不完全算是腐敗,腐敗是企業和官員個人之間的利益輸送,這裡更多的是地方利益的體現。在現實經驗和新聞裡,這樣的事有不少。改革開放四十年,市場經濟和區域競爭等一系列制度的激勵,有了今天中國奇蹟般的經濟增長。地方官員組成的有為政府,帶領地區發展,管理著經濟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