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精神分析之路

2020-12-16 同樂灣心理

阿德勒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曾經非常受弗洛伊德的器重,一度成為當時精神分析運動的核心人物,被弗洛伊德推選為第二任精神分析協會主席。

阿德勒

弗洛伊德理論在當時被扣上泛性論的帽子,被很多人攻擊。阿德勒也在思考:如此多的人反對弗洛伊德,他是不是真的不對?思考後他認為弗洛伊德過度強調了性的作用,而忽略了其它因素。其實阿德勒的這個結論跟他的過往經歷有關係,阿德勒早年受到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超人哲學的影響,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有向上的意志,即權利意志的支配,所以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追求卓越的,而不是完全由力比多驅動。阿德勒以自己為例說明了這個問題,阿德勒本人有生理缺陷,早年比較自卑,自己一直有一種向上的意志,一直在追求卓越,經過大量努力,獲得成功之後驅散了內心的自卑情結。由此阿德勒認為一個人追求卓越可以使很多自卑的問題得到解決,並且一個人在通過努力對自己的自卑形成補償的時候也形成了各自的行為模式。最終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不完全是由生物學的本能力量決定的,社會力量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他在後期又提出了社會興趣理論。認為一個人有了一定的社會興趣,那麼這種社會興趣就會幫助人從自卑狀態走向優越狀態,這個過程中人就會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生活風格。

阿德勒的學說在當時的環境下,比較受社會學學術界的歡迎。因為他考慮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與弗洛伊德的理論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創新使人們對阿德勒比較推崇。哲學家墨菲曾經評價阿德勒:阿德勒的心理學,在心理學史上是第一個沿著我們今天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心理學體系。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開創了一個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今天看來,阿德勒的理論仍然有一些作用,尤其是後來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書中的理論對很多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歷史上也有很多例子印證了阿德勒的理論是正確的。很多自卑的人,有生理缺陷的人,由於個人的努力,最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可以說阿德勒在精神分析體系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相關焦點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阿德勒學派的治療程序可分為與目標相呼應的四個階段:1.建立合作性治療關係阿德勒學派認為良好的治療關係應該是平等的關係,建立在合作、互信、尊重與目標一致的基礎上,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當事人的問題,並加強當事人對自己生活應負的責任。2.探索來訪者內在的心理動力(分析與評估)探訪來訪者的心理動力是通過主觀性與客觀性會談實現的。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社會驅力的激勵,而非性驅力,行為是有目標導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阿德勒重視選擇、責任、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 心理學考研之百位人物 |(十七)阿德勒
    美國心理學家舒爾茨評價阿德勒經常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個最早帶有社會心理學烙印的人物,因為他在1911年就和弗洛伊德決裂了。他後來發展一種理論,在這種理論個社會興趣起著十要的作用。 ,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為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位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
  • 聰媽摘錄|《阿德勒的治療》:關於對阿德勒「缺乏承認」的探討
    弗雷曼(Freeman,1993)指出,鑑於阿德勒在心理治療理論的發展,臨床實踐及其提供心理服務中的貢獻,在臨床心理學和諮詢心理學課程中缺乏對阿德勒理論的關注是「難以置信」的:「阿德勒的心理治療」已經成為弗蘭克爾(Frankl)意義治療、當代精神分析學家自我分析方法的基礎,並已成為當代認知行為治療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 心理學考研之百位人物 |(十四)阿德勒
    ,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為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位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不久,他又和威廉·斯特克爾一起從事《心理分析彙編》的編輯工作。1899年,他發現自己沒有辦法防止死亡並感到無力,因而將重心移轉到於神經學和精神病學。1899年,遇見精神病理學權威弗洛伊德,並跟隨弗洛伊德學習了九年之久,成為當時精神病理學分析的核心成員之一。1910年,阿德勒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一職。
  • 阿德勒的心理學著作
    世界三大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讀弗洛伊德的作品,你就會理解到在潛意識裡的因果聯繫。而阿德勒的著作則引導人們認識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因果聯繫的假象。1911年,阿德勒被迫離開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同時帶走了幾位親密的同事,他們走進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拍桌子決定要成立一個新的團體——自由精神分析協會。他們想要更多的自由,想要打破原來精神分析的框架與束縛。1913年,這個團體更名為「個體心理學學會」。阿德勒開始稱自己的理論為個體心理學。
  • 阿德勒:通往幸福之路
    標籤:#阿德勒#故事#課題分離#共同體感覺一、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哲人給青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3.通往幸福之路「課題分離」是解決人際關係煩惱的一把劍,但是人際關係並不止於課題分離,建立界限只是人際關係的出發點,有了它,也就有了起跑線,這樣我們就可以朝著人際關係的終點「共同體感覺」狂奔而去。
  • 弗洛伊德與阿德勒和榮格的決裂
    弗洛伊德說到精神分析,除了弗洛伊德,不得不提到阿德勒和榮格。於是決定1919年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職務,退出精神分析協會,對此弗洛伊德非常的失望和生氣。對於精神分析阿德勒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精神分析強調一個人現在的問題源自於過去曾經的一些經歷是不對的,而是覺得人的問題不是存在於過去,而是存在於對未來的認知,把治療方向由過去指向未來,這一點是弗洛伊德無法接受的;而且阿德勒還過度強調意識,過度強調自卑感是心理問題的基礎而不是性和潛意識。這對於弗洛伊德來說是離經叛道的,是打算把弗洛伊德的理論徹底推翻的。
  • 《正面管教》前餐:阿德勒心理學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精神分析學是啥呢,大概就是說研究的人精神層面的東西,把精神層面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理論化現在,精神分析學已經更名為心理動力學,雖然說是改名,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心理動力學已經和原來精神分析學理論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用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理論,更多只是在處理性幻想、性慾以及相關的情感問題的時候。只是說他對人「無意識」的發現,對於人類來說的確是一個偉大的貢獻。對了,弗洛伊德創立了精神分析學同時,還創辦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 淺談精神分析理論
    .」可見,牛津詞典的編譯者將精神分析看做一個名詞,認為精神分析是治療具有精神疾患的人的方法。一百一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學術的深入,精神分析以其篤定的臨床實踐和不斷加深細化的理論發展、在精神層面開展心理學研究的取向上創造了整個心理學的浩蕩百年。從弗洛伊德開始,精神分析誕生了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蘭克、賴希、安娜·弗洛伊德、克萊茵、溫尼科特、拉康、霍妮、弗洛姆、德希達等一系列世界流芳的學者,其中弗洛伊德、榮格、拉康更是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 阿德勒的創造性自我
    他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相較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阿德勒認為人天生就是一種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交往,相互依賴,相互合作,視人格為統一的整體,強調其不可分割。
  • 古典精神分析及後來者,百年後的精神分析:《當代精神分析導論》
    但是,精神分析太過艱澀和繁雜,即便是有心理學、精神病學背景的人,學習精神分析,尤其是閱讀弗洛伊德老先生的著作無疑是一件非常吃力和艱難的過程,很多學習精神分析或者精神分析流派的人要麼知難而退,要麼放棄閱讀精神分析的眾多原著,改讀國人一些非專業人士或者準專業人士自己寫的三手著作(原著是一手、翻譯是二手),這不但不能準確的理解精神分析的理論及概念,反而離精神分析越來越遠。
  • 兒童行為的分析——阿德勒學派觀點
    一、前言阿德勒(A.Adler,1870-1937)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也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他曾是維也納精神分析研究社的重要成員,後因和佛洛伊德在人格的理念上分歧,而離開佛洛伊德團隊另創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Psychology)。
  • 「追求完善」的阿德勒
    要說精神分析學派誰最關心教育,那非阿德勒莫屬。阿德勒不像弗洛伊德那樣思想深邃,也不如榮格那樣遐思神往。他的學術研究最接近生活,所以近年來在家庭教育領域他的思想備受推崇。阿德勒認為在教育所犯的各種錯誤中,相信遺傳可能限制發展的看法是最糟糕的一種。這實際上是老師和家長對學生和子女管教無方時的一種託詞。阿德勒家的孩子都是做什麼的?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沒什麼不同嗎?
  • 精神分析心理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重要行為表現是自己意識不到的動機和內心衝突的結果。精神分析學派後來產生了分化。其中堅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無意識和性心理發展階段的被稱為經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視社會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稱為新精神分析學派。    2概述    精神分析學說又稱弗洛伊德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
  •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被老師建議當一名鞋匠
    但醫學方面的發展不能滿足阿德勒內心的理想,因為通過對病人的接觸,使他覺得解救心靈的問題才是他的真正使命,所以之後他就開始把重點放在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身上,同時也積累了早起的精神分析方面的經驗。此時弗洛伊德了解到此事,阿德勒如此支持,也欣賞阿德勒的見識,後來就再一次成立的星期三精神分析協會,一起探討精神分析學說。
  • 改變自己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
    一提到心理學,人們往往只想到弗洛伊德或榮格,但在心理學界,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列的「三巨頭」之一。今天要講的這個理論就來自於阿德勒。五歲時,阿德勒得了嚴重的肺炎,痊癒後決定當醫生。1895年,通過努力學習他獲得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後來,阿德勒卻發現自己並沒有辦法防止死亡而感到無力,因而將重心移轉到於神經學和精神病學。因為他在醫學界成績非常好,1899年被弗洛伊德邀請到他的「精神分析學會」去了。和弗洛伊德共事了幾年以後,兩人由於觀點不合,最終分道揚鑣。
  • 喜讀阿德勒哲學課《被討厭的勇氣》
    讀過一句話:人有時候,會因為讀了一本書,受其影響而從此改變人生之路。我終於機緣巧合遇見了這本書,讀完後深表贊同以上觀點!也許這個改變,於我還沒有開始顯現,但如同死水微瀾一樣,已經開始在心中腦際時時蕩起漣漪。
  • 阿德勒的人格心理發展觀
    核心提示:阿德勒(Adler A.)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後從事精神病學,因寫過贊同弗洛伊德觀點的論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學會,成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他對人格心理的看法與弗洛伊德大相逕庭,不久便與弗洛伊德分離,自己創立了"個人心理學",阿德勒的理論強調人的積極品質和社會動機在個人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 尋找阿德勒之旅 | 2018全年阿德勒心理學課程全新起航!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採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