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曾經非常受弗洛伊德的器重,一度成為當時精神分析運動的核心人物,被弗洛伊德推選為第二任精神分析協會主席。
弗洛伊德理論在當時被扣上泛性論的帽子,被很多人攻擊。阿德勒也在思考:如此多的人反對弗洛伊德,他是不是真的不對?思考後他認為弗洛伊德過度強調了性的作用,而忽略了其它因素。其實阿德勒的這個結論跟他的過往經歷有關係,阿德勒早年受到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超人哲學的影響,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有向上的意志,即權利意志的支配,所以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追求卓越的,而不是完全由力比多驅動。阿德勒以自己為例說明了這個問題,阿德勒本人有生理缺陷,早年比較自卑,自己一直有一種向上的意志,一直在追求卓越,經過大量努力,獲得成功之後驅散了內心的自卑情結。由此阿德勒認為一個人追求卓越可以使很多自卑的問題得到解決,並且一個人在通過努力對自己的自卑形成補償的時候也形成了各自的行為模式。最終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不完全是由生物學的本能力量決定的,社會力量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他在後期又提出了社會興趣理論。認為一個人有了一定的社會興趣,那麼這種社會興趣就會幫助人從自卑狀態走向優越狀態,這個過程中人就會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生活風格。
阿德勒的學說在當時的環境下,比較受社會學學術界的歡迎。因為他考慮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與弗洛伊德的理論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創新使人們對阿德勒比較推崇。哲學家墨菲曾經評價阿德勒:阿德勒的心理學,在心理學史上是第一個沿著我們今天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心理學體系。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開創了一個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今天看來,阿德勒的理論仍然有一些作用,尤其是後來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書中的理論對很多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歷史上也有很多例子印證了阿德勒的理論是正確的。很多自卑的人,有生理缺陷的人,由於個人的努力,最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可以說阿德勒在精神分析體系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