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13):古砣工藝高 為何生接刀

2020-12-25 一夫之

發完上條《古玉學步(12):古砣工藝恁多高 莫忘陰線藏接刀》感到意猶未盡,恰有百度經驗一條,寫的非常好,經過三組圖比較,直觀簡潔,容易加深理解,現轉摘並稍作編輯整理貼出(未知源出處,先在此鳴謝源作者的辛勤勞動了)。

比較是一種最好的學習——

第一組對比圖:

只要找出仿品工痕和真品工痕的區別,就可以很容易來區分,到底工痕有什麼不同呢,這就要從製作工痕的源頭說起,治玉工具。

古代雕玉工具,是使用的手工坨機砣刻(圖1-1):

現代雕玉工具,是使用電動的雕刻機雕刻(圖1-2):

圖1-2:現代電動雕刻

第二組對比圖:

古人手工砣刻工具特點:轉速很低,而且只能刻直線,而且是短直線,長的直線要用短直線一刀一刀連接成,這就是所謂的「接刀」工藝,是由於工具的局限必須形成的。接刀往往在弧線和圓圈線上表現得非常明顯,如果想刻圓,就要一條一條的小直線拼接起來做成一個圓形,也叫切線逼圓。不明白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拿一把水果刀,在一個水果皮上切出一個圓來,道理是一樣的(圖2-1)。

圖2-1:古砣具工接刀痕

而現代電動工具特點:轉速高極高,在堅硬的玉石表面刻線幾乎就像用鉛筆在上面畫畫一樣,無論短線、長線都可以一筆劃成(雕)。在弧線和圓圈線上,走線幾乎與直線一樣,也可以一筆劃(雕)成,不需要接刀。現代電動工具下刀(鑽頭)的特點是:雕刀如筆,刀頭直接在加工件上遊走,給人的感覺走線軟弱無力沒有變化(圖2-2)。

圖2-2:現代電動雕刻工痕

第三組對比圖(圖3):

古人手工砣刻,由於砣具轉速慢,不會產生蹦口(即使有蹦也是偶爾出現);人力轉砣慢,也必須要一刀一刀砣出,體現在刀(砣)痕上的特點是特點是下刀、起刀乾淨利落,痕跡明顯,刀痕表現剛勁有力,給人的感覺是「刀刀見峰」。

現代電動工工具,由於高速運轉,摩擦生熱,鑽頭髮熱,線槽底乾澀,線槽邊多產生一路嘣口,常常顯示為拉索狀態;由於不間斷一次成線,體現在工痕上顯得綿軟無力,偶有拖刀現象發生(圖2-2)。

圖3-2:現代電動工痕線底乾澀線邊蹦口

這是古砣工與現代仿工最基礎的、最關鍵的特點區別,只要認真揣摩其中原理,就能直接排除八成低仿品。

相關焦點

  • 古玉學步(10):解玉砂痕一點通(上)
    古砣工痕第一要義是「砂痕」,幸在好玉人中並非全都「葉公」,有人專門做了雕玉痕跡對比實驗《大揭秘——實驗驗證仿製古玉工痕》(注),這個我信真,所以也學一次拿來主義。首先感謝源作者(未知「天宇樓33」是原創還是轉載)的勞動成果,讓我們在古砣工砂痕方面有據可尋,接下來拿來實驗成果——我們來做一個雕刻痕跡實驗首先,準備一塊玉料,用筆畫出兩個圖形。一個用古代工藝雕琢出來,一個用現代電動工具雕琢出來。
  • 古玉識趣(81):中規中矩商玉龍 細察原非高古工
    這個破綻在砣工「陰刻線」上有以下幾個方面:(1)、線形錯亂:商代制玉陰刻線多為剛勁的雙陰擠陽線和少量的剔地真陽線(參見《古玉學步(49):雙勾陰線擠成陽粗線雄渾細流暢》)。雙陰線的風格:雄渾細流暢;其視覺特點就是:兩條陰線無論粗細都寬窄、深淺平行一致,無差別(圖3)。
  • 如何鑑定古玉真偽?高人給您支幾招!
    關注《古玉鑑賞》公眾號,享受超值免費服務,每天都有新收穫! 因此在鑑定古玉之初,首先可以從玉石原料上進行初步判斷。 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的治玉工藝也存在各自的特點。 如紅山文化玉器製作過程中,刮磨工藝的運用就非常普及,因此紅山玉器的表面因刮磨而產生了獨特的瓦溝紋; 夏商周時期治玉,青銅砣機成為主要的琢玉工具,雙勾碾法、一面坡法的雕琢工藝漸成主流;
  • 千萬別說你懂古玉系列:高古玉
    面對近年的高級仿品,過去和現在的一些鑑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適應當代古玉的辨仿。現需要我們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鑑定理論上,從客觀實際出發,針對仿品的不同特點進行科學研究,深入市場,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的、客觀的、全面的分析鑑定,而不是依靠帶有主觀性的推理、考證、猜測去鑑定真偽。建立以工藝技術,科學研究,邏輯分析之古玉鑑定法.
  • 古玉玩味(65):何以見滄桑 埋跡細考量
    古玉之「神韻」為形而上的範疇,只可意會卻難以言傳,或者一眼明了、或者對面不識,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若將「熱鬧」當「門道」,難免南轅北轍了。雖然商代玉鉞不一定都帶出脊的形制特徵,但是凡帶有出脊梁工藝的都是商代玉作的時代標識(參見《古玉學步(164):古玉邊飾釐分清細識出脊與扉稜》)。
  • 古玉學步(195):多色瑕紋斑斕花 聯璧特色現齊家
    斑斕的璜形玉片(圖2),甘肅省會寧縣博物館藏,厚0.4釐米。聯璧是頗具齊家文化區域特色的玉器品類(參見《古玉學步(94):出神入化齊家璧一式多聯特種類》)。玉三璜聯璧(圖12),直徑10.7-10.9釐米、孔徑5.2-5.5釐米、厚0.3-0.5釐米,甘肅省天水市師趙村遺址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 古玉玩味(99):熟透真古必滄桑 生澀料上呆滯光
    圖1古玉的自然沁變呈多樣化狀態,自然的沁蝕薄薄一層均勻的釉面仍然不失光潔、潤澤的感覺;人工仿沁髒兮兮的,成分很複雜的樣子,說不出來很不舒服的感覺(圖2)。這就是古玉自然沁入與人為做髒的區別(參見《古玉學步(169):真有真章仿見仿 真古乾淨仿古髒》)。
  • 中國古玉巔峰時期-漢代玉器
    漢代時期,是我國古玉的巔峰時期。漢代玉器不僅繼承戰國時期的玉器傳統,更加大力發展,創造了如漢八刀等精湛的技藝。漢代玉器有如王者之玉,氣勢磅砣,非常霸氣。漢代玉器的紋飾、玉禮器、玉佩飾、喪葬玉等方面都頗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識別漢代玉器的紋飾、重要的禮器、佩飾和典型的喪葬用玉,使您對漢代玉器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 【轉載】古玉水銀沁的奧秘
    進入正題,執古推薦一篇值得閱讀的學習資料,原創:徐文寧。 什麼是古玉水銀沁?清·徐秦基撰《玉譜類編》中說:「黑者為水銀沁。古者殮用玉,以水銀在屍腹內,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銀隨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銀沁。」另外,清·劉大同在《古玉辯》中也著說:「殉葬之水銀,有大坑、小坑之別。大坑水銀所沁者,即成黑漆古矣。」
  • 古玉第一黑:黑皮玉
    在北京古玩市場上,一度被古玉藏家們誤認為石雕或鐵器而不屑一顧。由於數量不多,有的乾脆被當成了添頭奉送的雜件。後來有人出錢收,一件小的黑皮玉龍不過500元。張一平的許多黑皮玉器精品就來自那個時期,特別是罕見的龍形黑皮玉器,只要出現他都會高價收下,唯恐流失。
  • 古玉製作線切割三種工具的痕跡特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玉製作不外乎六大類工具:砣具、線具、片具、管具、桯具和砣機。線具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即是制玉的主要工具之一,然而其材質、形態,乃至操作方式都隨著時代的嬗變而不斷發生轉變。根據工藝特徵可分為軟索線具、金屬三角稜條狀工具和金屬薄刃線狀工具三個小類線狀工具,其各所存在的時代不同、產生的工藝痕跡也各有特徵。1、軟索類線狀工具所使用的時代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類工具使用的時間漫長。新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家假定的一個時間區段,時代概念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就這個「晚期」大約就延續近3000年。
  • 收藏古玉,應該正確認識了解古玉真品與仿品材質有什麼樣的區別
    收藏古玉器,並不是因為古玉器的工藝和藝術性高於現代玉雕刻,主要是緣於歷史賦予它們的深厚的文化積澱,緣於對祖先文化的認知和崇仰,緣於我們對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責任,緣於我們對逝去的時光的留戀和追憶...古玉鑑定要先從料、型、工、紋、沁」上分析真假。
  • 古玉玩味(74):堪為玉中極品 嘆賞盛唐瑰麗
    物有等分高下,玉有極精普劣。古玉之精品,開門畢現,唯有欣賞讚嘆;古玉之極品,寶氣燦爛,只剩仰觀膜拜。唐大明宮錯金白玉牌飾堪為古玉極品之一了。玉佩寬3.8釐米,高4.2釐米,呈三角形,尖頂底邊平,兩腰邊為三連弧形,頂角處有一孔穿,可供懸索佩帶。玉中極品:玉肉質潔白細膩、溫潤晶瑩,堅密緊緻,無綹紋無髒點,為最高等級和田白玉;雖歷經千年埋藏而僅輕染細微金銅綠沁,古玉如新,光華畢現、寶氣燦爛,堪為玉中極品。
  • 古玉:漢代常見的玉蟬特徵
    遠古人如果沒有長期的、充分的對玉的審美活動,並得出相應的結論和觀點,那麼今天中國人的審美觀將會形成另一種類型了。古人的玉審美觀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古人整體的審美方式與原則。在我國漢代,痴於對玉的迷信,以期保護死者不朽的喪葬用玉明顯增多。其中放置於死者口中的玉器稱之為玉含,而玉含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含蟬。
  • 仿古玉電動雕刻的痕跡特徵
    仿古玉的死穴是:一支電動筆所留下的作工痕跡無法替代一臺砣機具留下的作工痕跡。如今高仿已經走到電動打稿手工打磨(消除電動工具痕跡)的階段,稍不留神就會認假為真,但畢竟仿就是仿,明察秋毫依然能夠識破仿工的蛛絲馬跡。
  • 如何分辨合模壓制的假古玉
    在多年以前就已出現在市場上,其主要成份是樹脂,玉粉以及多種小劑量的輔助劑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後,用模具壓制而成。為了方便脫模和外表美觀,會在模具上塗抹油脂或液體蠟。最初此種方法用來做一些比較大的陳設器,如風水擺件等等,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最終還是用到了製作假古玉上。 那如何去分辨此種假古玉?
  • 古玉收藏,你在哪一個層次
    古玉收藏你在哪一層次?古玉的收藏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心生歡喜,第二層,看得出真假,第三層,悟得出精髓。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要把這三層弄明白的著實不多。心生歡喜,很多人對玉僅僅是喜歡就買下,不去追究它的形制紋飾產地質地,無論是和田玉翡翠,綠松石,青金石或者是其他的琥珀蜜蠟等等,只要是漂亮的美麗的石頭,心裡喜歡。便想收那一塊掛在頸間項下戴在手中。
  • 古玉是完美的藝術品是中華文化的結晶,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古玉收藏要走精品路線,越是稀少珍貴極品升值越快,高古玉要玉質珍貴、工藝精緻、題材稀罕,這是高古玉投資收藏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元素,古玉藝術品才是國本壓艙石,文明制高點與財富孵化器。古代玉雕刻獸面紋玉佩飾我們應該把收藏古玉藝術品當作搶救、保護文物的手段,要一代代流傳下去讓中華文化永得傳承。
  • 古玉藝術品是不可再生資源,物以稀為貴
    貴就貴在歷經萬年千年這件古玉還能完整存世,這個稀罕度才是價值連城的保障。漢代玉雕刻玉盒子博物館的玉器藏品古玉價值以材質好稀少珍貴,例如商周是第一個使用和田玉的高峰期,接下來就是戰漢、唐宋、明清了都是使用古代和田玉。
  • 師古而不泥古—貴在創新
    如果工藝的遺失或者傳承發生了斷裂,就會失去了「師古」的基礎。恢復已經失傳的製作技藝,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用古代的技法做玉雕,就將古代的玉雕精神保留在裡面了,遊絲毛雕等玉雕技法正是如此。由於各種原因,如今這種刀法已經很少使用。然而它在「表情達意」和「量料施藝」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