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不相同,但是好的語言習慣決定好的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影響著個人的成長道路。
但是,現階段很多孩子的語言習慣都存在著不少問題:
咬字讀音不清楚,發音含糊,說話老是含著,詞不達意表達不清。
這是因為孩子的發音習慣出現了問題。除卻孩子語言能力有缺陷以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目前的知識面小,對很多不熟悉的字詞發音不自信,所以就含糊過去。
文字的組合習慣不好,比如說孩子對詞語或成語應用混亂。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本身不熟悉字詞以及受大量網絡熱詞的影響。孩子本身不熟悉字詞,也就不理解字詞的意思,尤其是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字詞的字形和意思都很相近,孩子容易混淆。
尤其是現今越來越多的網絡詞影響,讓本就語言基礎薄弱的孩子們更加不會好好表達,前段時間大熱的「奧利給」,家長們覺得好玩就教給孩子,但是這樣的「自創詞彙」本來就不適合初學語言與詞彙的小孩子,小朋友們說出來顯得童真有趣,但是一定程度上會打亂他們正常的語言表達習慣。
所以並不建議孩子們過多接觸這些網絡熱詞。
愛說「髒話」。
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家長們的不好的言語習慣、還有電子產品、電視的侵蝕,讓「髒話」變得越來越低齡。
針對不同的問題要有不同的對策來解決。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幫助孩子積累基礎字詞
從認識到熟悉再到理解,讓孩子認識並且理解更多字詞的意思,有了豐富的積累和知識,孩子就會有更多的自信。
2、鼓勵孩子勇敢表達
剛開始孩子因為積累少,讀錯音認錯字很正常,不要一有錯就指責孩子,孩子已經在努力了,家長也應該多些耐心。
3、減少孩子對網際網路的依賴
少讓孩子看那些網絡熱詞多的新聞,多看看紙質書籍,還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教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
比如減壓和發洩情緒可以通過跑步、練字、散步、看書等活動來舒緩;表達自己也有多種方式,不僅僅是依靠語言,更多是憑藉硬實力和實際行動。
5、給孩子良好的語言環境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僅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不盲目從眾,大多數不代表就正確;更重要的是家長自身的語言習慣要特別注意,平常在家的時候,不說髒話和那些網絡熱詞,儘量不要方言和普通話混用,這裡說的混用指的是一句話裡面有普通話和方言兩個語種或者一會普通話一會方言。
相信在家長以身作則的引導和有意識地培養下,孩子們的語言習慣會越來越好,表達能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