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光華門一仗打得如何?日軍中隊長:中國軍隊很頑強

2020-12-13 稗史候說

1937年11月13日,中國80萬大軍兵敗淞滬戰場,日軍第9師團一路追擊,第9師團輜重兵第9聯隊中隊長伊藤勇跟隨日軍一路西進,記錄下了沿途的情形和南京光華門之戰的真實瞬間。

光華門

一路追擊,一路如同煉獄

11月17日,第9師團進入崑山,為了攻擊無錫附近的中國軍隊陣地,伊藤勇的第9聯隊輜重中隊花了數天時間進行運輸。當天,在崑山東部地區,從杭州登陸的日軍第6師團(熊本)實施了奇襲,切斷了從上海戰場撤退的中國軍隊的退路。大約有長達一公裡的中國軍隊行軍縱隊全軍覆沒,地上全是敗兵的屍體和人馬炮車的散亂支架,猶如百鬼夜行一般的悽慘。

伊藤勇看到這一隊人馬的屍骸一天天變黑、腐爛,發出奇臭,屍體上的兵器被收走之後,衣服也一天天地風化,最後變成了一堆堆白骨。伊藤勇的中隊走過這片地獄般的區域後,輜重中隊不斷有病馬出現,走了十多裡後,輜重馬匹便死去了三分之一。伊藤勇不得不下令徵繳了隱藏在小河深處的船隻,將它們集中起來編成水路運輸隊。

日軍進入南京

淳化之戰,中國軍人很英勇

11月19日,走過蘇州高塔和城牆之後,第9師團很快沿著已經被破壞了的鐵路向南京疾進。當時向南京進軍的,除了第9師團以外,還有第6師團、第16師團等部隊,大家都想爭奪第一個打進南京,於是便爭先恐後地往前趕。

為了進攻南京,第16師團(京都)沿著揚子江向紫金山、南京中山門進攻;第9師團(金澤)從鐵路兩側經過常州向南京光華門進攻;第114師團(宇都宮)從太湖以南地區出發向南京中華門進攻;第6師團(熊本)向南京雨花臺附近發動猛烈進攻。

中國守軍

江蘇的無錫、常州是平原,從金壇城往南京方向去,地形漸漸變成了丘陵地帶,可以隱約地看到南京北側的紫金山。南京的主要防禦線淳化鎮配置了裡外三層的防禦堡壘,它們之間用掩體壕溝連接起來,還構築了兩道屋頂型鐵絲網和戰車壕溝,還在各處鋪設了地雷。堅守淳化的部隊,據稱是敵南京精銳部隊第74軍。

中國守軍的抵抗意志十分堅定頑強,第9師團步兵第36聯隊(脅坂步兵聯隊)無論怎麼進攻都無法向前推進一步。在淳化鎮,中國守軍頑強抵抗,一直打到12月8日,第9師團投入了幾乎全部主力部隊連續攻擊後,終於突入了陣地,得以向南京方向突進。

在金壇城,伊藤勇收到了三田村聯隊長的命令,要他們迅速前進,為脅坂步兵聯隊補充彈藥。伊藤勇當即下令追趕主力部隊,伊藤勇與兩名班長一起,一邊眺望著紫金山,一邊快馬加鞭衝到了部隊的先頭位置,並且迅速與脅坂步兵聯隊取得了聯繫。

中國守軍

伊藤勇和他的輜重中隊趕到淳化鎮時,雖然大部分中國軍隊已經撤離,但空氣中依然殘留著硝煙的氣味,並且可以看到遍地陣亡者的屍體。伊藤的輜重中隊通過淳化陣地時,時不時還會遭到埋伏在掩體壕溝裡中國士兵的狙擊,幾個輜重兵當場被擊中身亡。伊藤勇和他的中隊不得不快速離開陣地。

在南京城牆東南面的一個小學校裡見到了脅坂聯隊長,根據聯隊長的指示,伊藤勇的中隊退到候村為他們補充彈藥。

日軍輜重隊

血戰光華門,伊藤隊長斃命門洞中

12月10日,脅坂聯隊的伊藤大隊第一個抵達南京光華門。伊藤大隊很快將守衛光華門的中國軍隊擊潰,然後升起日章旗。伊藤大隊的上等兵瀨川、小林剛剛登上城門升起日章旗,旗幟才升到一半,一陣暴雨般的子彈打來,瀨川、小林當場被打死,瀨川上等兵被子彈衝勁推倒下城門來,還未升起的日章旗掉了下來。

伊藤大隊長回過神來,發現幾支中國軍隊從四周圍了過來,他們不要命地朝光華門湧來,人還未看清楚,子彈、手榴彈就打來了。經過十多分鐘激戰,率先衝入光華門的伊藤大隊死傷慘重,伊藤大隊長在指揮大隊衝鋒時,被子彈擊穿脖子、胸口,他還未來得及喊出衝鋒口號,就死在了光華門門洞之中。

日軍佔領光華門

光華門的高度有13米,有著寬100米的護城河,進口處堆著土包,鋪設了帶電的鐵絲網。伊藤大隊幾乎被全殲後,敵軍在城牆上架了10幾挺機關槍,城門有兩道門。守衛光華門的中國軍人很是頑強,他們打退了第36聯隊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意志相當頑強。據後來查證,堅守光華門的中國軍隊是第71軍第87師一個旅。

多次進攻無法打下光華門,聯隊長下令集中山炮進行破壞性攻擊,以及通過空中轟炸,對光華門進行輪番攻擊。在得到150毫米榴彈炮、105毫米加農炮、150毫米加農炮、240毫米榴彈炮等重炮部隊的協助,得以在堅固的城牆上炸開了三處突破口。

日本親王祭奠

在城門東側,終於打出了一條突擊路線。第36聯隊一個大隊150人衝入門洞之中,乘中國守軍從大校場撤退時,快速跟蹤,突入了光華門甕城的城門洞,企圖衝進城內。守城的中國軍隊拼死將城門關閉,並從城牆上以機槍集火將這小股鬼子壓制在城門洞內,切斷了這股日軍與大部隊的聯繫。

脅坂聯隊長緊急派出數百人的突擊隊趕去營救,中國軍隊從通濟門外向光華門側背發起進攻,阻擊援兵。經過長達8個小時的激戰,援軍無法靠近光華門,死傷慘重。在光華門內,突擊門洞中的日軍遭到中國軍隊用汽油、手榴彈輪番攻擊,大部死在洞中。

日軍在光華門上升旗

南京淪陷,光華門自動棄守

12月12日晚,中國守軍全線潰退,光華門守軍也跟著撤退。12月13日上午5時,日章旗再次在光華門上升了起來,伊藤大隊岸中隊山少尉站在光華門頂上,親自護衛日章旗。光華門之戰,自此結束。伊藤勇帶著輜重中隊目睹了光華門之戰,隨後奉命到南京東側的侯村待命。第16師團在紫金山放火,足足燒了三天,濃煙瀰漫,遮天蔽日。

第16師團隨即佔領了紫金山,在紫金山的中部,有白色宏偉的孫文陵,由於戰鬥和各部隊在此宿營,裡面完全荒廢了。在墓前孫文塑像的大理石背後,不知什麼人用木炭寫了「亡國之父」幾個字。伊藤勇看到後,覺得羞恥將其抹掉了。

被擊斃的日軍大隊長之墓

光華門、紫金山攻下之後,南京基本上全部佔領了,輜重隊奉命從南京西側的挹江門出發,向下關方向走去。下關江邊殘骸遍地,可見戰鬥非常激烈。12月22日,輜重中隊從南京郊外的侯村出發,每天持續行軍,經過南京、句容、丹陽、無錫,在走完大約250公裡的坎坷路程之後,在12月31日傍晚返回駐地蘇州。

伊藤勇一生,無法忘記親眼目睹的光華門之戰。那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大隊長伊藤善光被打死在門洞中,數百日本兵死在光華門下。中國守軍的頑強和英勇令日軍震撼,光華門是唯一沒有被日軍攻下的城門。在晚年的回憶錄中,伊藤勇寫道:「中國守軍英勇,大隊長伊藤善光死在了門洞中。」光華門之戰後,日本親王專門到光華門獻祭。

日軍第36聯隊影集檔案

光華門之戰,這是一場值得後人記住的戰鬥。

參考文獻:《正面戰場·南京保衛戰》、伊藤勇:《日中戰爭實戰記》,北國出版社,1980年

相關焦點

  • 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從頑強抗戰到瞬間潰退
    堅守中華門和雨花臺的八十八師抵抗也十分頑強,到12月12日為止的3天激戰中,日軍傷亡人數多達7200餘人(死2600人,負傷4600人),但仍沒有能夠突入南京城內。一、南京保衛戰的背景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蔣介石決定在上海開闢新的戰場,使中日戰爭成為全面持久的戰爭來拖垮日本。1937年8月11日,蔣介石將他最精銳的、由德國將軍親自訓練的全德式裝備的三個師: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投入上海,主動向在上海租界的日軍進攻,使中日戰爭變成了真正的全面戰爭。
  •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拼盡了全力,為什麼還是輸了?
    後世哪怕有無數抗日穿越文,抗戰神劇出現,但目前為止,也都沒有看到有出奇招把南京保衛戰打贏的。當時的情況就是日本軍隊已經是現代工業國家的現代軍隊,而我們國家的軍隊則基本上還是農業國家,封建內核構成的偽現代軍隊。粗看上去,陸軍在武器裝備上,與日軍差距並沒有代差,但是軍隊的性質擺在那裡,我們可以不客氣的說一句,把當時雙方武器整體置換過來,南京保衛戰照樣打不贏。
  • 南京保衛戰
    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2月1 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唐生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抵抗作戰。國民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戰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後決定突圍時又未擬定周密的撤退計劃,更沒有經過參謀作業,致使守軍在突圍中,自相踐踏,爭相奪路,損失特別殘重,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
  • 南京保衛戰之血性辨識:戰場處處呈現張揚血性
    那麼,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的血性是否缺失呢?血性缺失是不是南京保衛戰失敗的主要原因呢?筆者就這個問題先展開南京保衛戰的戰場畫面以及中國軍隊的表現,主要聽親歷者講述。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淞滬會戰失敗,中國軍隊全面潰退。11月12日至12月6日,是南京保衛戰戰略戰役層面的外圍作戰。
  • 日軍在此戰中八個中隊長陣亡,師團長差點被殺,日本天皇怛然失色
    令人忍不住想看一看,在這支軍隊史詩般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過往。抗日戰爭的突然爆發使現代中國的局勢陷入廣泛的恐慌和動蕩,日軍猛烈進攻中國,迫使當時的中國軍隊迅速作出反應和抵抗。從那以後,中國各地爆發了許多規模不一的戰鬥。由於日軍相對較好的武器裝備和大量的兵力,長期以來,幾乎所有的中國軍隊在面對日軍時都被擊敗,許多傳說的誕生通常都是巧合,會戰的到來是必然的結果。
  • 老兵回憶南京保衛戰:對不起 當年沒能守住南京
    看著一個個戰友倒下,程雲端起一把德國造的二十連發衝鋒鎗瘋狂地向日軍掃射。12月12日下午,陣地守不住了,部隊開始撤退,程雲的腿受了傷。  吳春祥:奉命到光華門附近阻擊敵人  吳春祥也親歷了南京保衛戰,為了防止日軍的空襲和炮火,他們在城牆腳下挖了很多防空洞,每個洞可以容納兩三個人,因為是新兵連,所以遲遲沒有接到上戰場的命令。
  • 慘烈的南京保衛戰:15萬人僅剩5萬
    當時湖南有一個師要謝去當連長,電報已經到了,總隊也同意他去,謝說「我把這一仗打完就走」。可是,這一仗還沒打完,他已經在梅花山南側陣亡。  江邊潰退  多少官兵葬身長江中  12月7日凌晨5時,乘敵機沒有出動,蔣介石乘坐「美齡號」機在一小分隊飛機的掩護下,飛往江西廬山。
  • 石牌保衛戰,讓日軍知道最不該攻打中國這個城市
    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發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但日軍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準備集中精銳攻打重慶,這樣可以滅亡國民黨政府或是迫使其投降,儘早結束侵華戰爭。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四川人自古就是最頑強最好戰的,在古代,任何一支軍隊要想徵服四川都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 南京保衛戰,為什麼會輸的這麼慘?唐生智「功不可沒」
    然而僅僅過了一天,南京就宣布淪陷,之後日軍進城爆發了令世界震驚的「南京大屠殺」,對於南京保衛戰的失敗史學家看法是出乎意料的一致:唐生智要為這次戰役的失敗負全責。面對日軍的步步逼近,中國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奈何敵我差距實在是懸殊太大,在南京保衛戰前期,為了保衛南京中國軍隊已然付出了太大的傷亡,在「廣德保衛戰」之中,川軍145師師長饒國華身先士卒於敵寇戰鬥於第一線,給敵造成重大傷亡,然因為團長劉汝齋違背軍令,擅自逃跑,導致廣德失守,饒國華自覺無顏面見國人,遂舉槍自裁,而桂軍175師副市長夏國璋也殉國。
  • 南京保衛戰中,教導總隊為何全軍覆沒?一位旅長的日記道出了實情
    南京保衛戰過去80多年了,但至今人們仍然忘不了那場慘烈的保衛戰。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一支實力強悍的軍隊浴血奮戰,上演了最壯烈的殺敵一幕,這支軍隊就是教導總隊。那麼,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打得有多慘烈?為何實力強悍的教導總隊會全軍覆沒呢?一位旅長的日記為我們道出了實情,說明了原因。
  • 從一張日軍刺殺中國戰俘的老照片說起
    老周摘要:這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張能夠確認是日軍在南京保衛戰紫金山戰鬥中刺殺俘虜的照片,從這張照片上能夠看出不少信息,本文也通過這張照片再來重溫當年的紫金山戰鬥,那可是八十年前南京保衛戰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
  • 南京保衛戰慘敗,唐生智有多大責任?他真的背了歷史的黑鍋?
    南京保衛戰,中國15萬大軍不到一個星期便以慘敗告終,慘敗直接導致了南京大屠殺近30萬軍民慘遭屠戮,造成了近代以來最慘烈的一場大屠殺。作為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唐生智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一直以來飽受詬病。那麼,從實事求是出發,唐生智在南京保衛戰中負有多大責任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 兩精日南京紫金山留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怒了!
    他們頭戴軍帽,其中一男子手持軍刀,另一人拿著帶刺刀的步槍,上面綁著日本「武運長久」旗。兩人的臉部都被打上了馬賽克。時間才過去半年多,著侵華日軍軍裝拍照事件再次發生,令人驚愕。我們今天身處和平年代,切不可忘記當年我們的同胞是如何受到日軍殘殺。儘管南京大屠殺慘案已發生80多年,但我們不敢忘也永遠不能忘記那段傷痛歷史。
  • 《南京保衛戰全史》記錄31次戰鬥,「最後一道作戰命令」將首次公開...
    83 年前的此刻,南京城正被硝煙籠罩,英勇抵抗的中國軍人堅守在各個陣地,他們的熱血灑在紫金山、光華門、雨花臺 …… 隨著最後一道堅守陣地的作戰命令發出,1937 年的今天,12月12日,成為南京保衛戰中最悲壯的一天。最後一道堅守陣地的作戰命令原件將在《南京保衛戰全史》中首次公開刊發。
  • 石牌保衛戰,碧血照青天
    眾所周知,中國在20世紀時進行了多次戰爭,其中最慘烈的當屬歷經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幾百萬中國軍人在戰場上與日本鬼子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幾千萬老百姓同仇敵愾。在戰爭中,由於日軍佔有裝備優勢,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仍然幾次面臨著巨大的威脅,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1943年發生的事關生死存亡的戰役——石牌保衛戰。
  • 南京保衛戰,唐生智手握15萬重兵,為何只守了10天就被日軍攻破?
    83年前,日軍攻破南京城,在城內犯下滔天罪行。當時參加守城的部隊包括中央軍、粵軍、東北軍等總兵力約15萬人。學術上比較被認可的南京保衛戰時間範圍是:12月4日日軍開始攻擊南京外圍防線起,到12月13日破城結束,共計10天。
  • 南京保衛戰_網易新聞
    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大陸命令第八號》「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克敵國首都南京」,這標誌著南京保衛戰正式開始。南京保衛戰打響後,蔣介石先後調集15個師10餘萬人參與南京守城戰。然而此時參與南京作戰的國軍各部隊不管是兵員素質還是士氣已與淞滬會戰之時不能相提並論,部隊戰鬥力嚴重下滑。
  • 中國抗日部隊實力與日軍相比差距有多大?看看岡村寧次怎麼說
    抗日戰爭中,要想打敗日本軍隊,中國軍隊得付出多少倍的兵力?來看看岡村寧次的回憶錄。 1938年6月,日本大本營為準備武漢會戰,特成立11軍,其11軍司令部位居華中派遣軍和下屬各師團之間,專門用於調度指揮各師團。其司令官就是54歲的陸軍中將岡村寧次。
  • 1937年南京淪陷後文物古建被日軍毀壞史
    日軍攻入南京 83年前的1213,南京淪陷。日本軍隊開始震驚世界的大屠殺。國內外輿論,公眾基本都關注各類暴行,但鮮少關注,侵華日軍對六朝古都南京文物古建的破壞。 本文將原文截取張憲文老師,張連紅老師,王衛星老師主編《南京大屠殺史》,講講這場千古浩劫,對金陵古城毀滅性的破壞。中國文化的巨大損失!
  • 25 位抗戰老兵動情講述,告訴你南京保衛戰鮮為人知的細節
    " 我們就乘船過秦淮河到江裡,後來小船被江水衝散了,我們幾個人,每人抱著一塊木板,被江水衝到了北岸……俺們的隊伍,走得早都活命了,走得晚的都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