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明年起實施

2020-12-20 半島晨報

明年起,在大連受保護的歷史建築上刻劃、塗汙等行為,不再限於道德範疇,而是直接涉嫌違法。《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明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依法規範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日前,大連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該《條例》進行解讀。

《條例》共六章五十八條,立足保持和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分別從保護對象的申報批准、保護名錄、保護規劃編制、保護對象的保護與利用及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做出詳細規定。

"三項制度"實現歷史文化遺產"應保盡保"

為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實現"應保盡保"原則,《條例》重點確立了三項保護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名錄保護制度,規定"本市應當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並向社會公布。歷史城區、歷史片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對象應當納入保護名錄"。

二是建立預先保護制度,提出對符合法律、法規及本條例規定的申報條件,尚未得以認定的,以及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城市開發建設活動、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線索中發現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經專家評估論證,並由名城保護委員會審議通過的對象,均可作為預先保護對象先行保護。

三是確立了名城保護責任人制度,明確"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為歷史城區、歷史片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風貌區的保護責任人"。對於歷史建築保護責任人,由於產權情況比較複雜,《條例》針對國有歷史建築和非國有歷史建築兩類情況,區分了五種不同情形作出詳細規定。

"三個方面"引導全社會形成保護合力

為提高各界參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積極性,增強全社會的歷史文化認同感,《條例》從三個方面引導各方有序參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一是從資金方面"鼓勵單位和個人採用出資、捐資、捐贈、設立基金等方式參與名城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二是從參與途徑和渠道方面"鼓勵通過成立公益性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以及提供保護線索等形式參與名城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三是從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鼓勵開展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專業人才培養。"

為了保持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條例》分別對歷史城區、歷史片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風貌區提出了具體的保護要求,針對不同層級的保護對象,規定了不同的保護要素。為進一步加強對保護範圍內建設活動的管控,確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條例》分情形規定了部分規劃方案要包含歷史保護專題,同時,明確了在保護範圍內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活動時的審批程序,強調在保護範圍內開展建設活動,應當依法報批,依法建設。

"八類活動"在紅線之內被明令禁止

《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在歷史城區、歷史片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範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

(一)開山、採石、開礦等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活動;

(二)佔用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傳統街巷、道路等;

(三)修建生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

(四)修建損害傳統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

(五)損毀保護規劃確定保護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

(六)對保護規劃確定保護的建築物、構築物進行改變原風貌的維修或者裝飾;

(七)在歷史建築上刻劃、塗汙;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

破壞本市歷史風貌,最高可罰百萬元

《條例》第五章明確了相關行為的法律責任。其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執法機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執法機關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破壞預先保護對象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二、三項規定的;

(三)未經批准對歷史建築進行外部修繕裝飾、添加設施以及改變歷史建築的結構或者使用性質的,或者經批准進行上述活動對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或者歷史建築構成破壞性影響的;

(四)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築的。

違反前款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單位有前款第一項、第三項行為之一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行為的,並處六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四項行為的,並處三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個人有前款第一項,第三項行為之一的,並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行為的,並處六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四項行為的,並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名詞釋義:《條例》中的部分用語含義

(一)歷史城區,是指歷史範圍清楚、格局和風貌保存較為完整、需要保護的地區;

(二)歷史片區,是指建成歷史悠久、歷史格局猶在、保存有一定文物古蹟,但不具備作為歷史城區的城市區域;

(三)歷史文化風貌區,是指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建築樣式、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較完整地體現本市某一歷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的地區,但不具備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的城市區域;

(四)歷史環境要素,是指反映歷史風貌的古井、圍牆、石階、鋪地、駁岸、古樹名木等。

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蘇琳

相關焦點

  • 「客家首府」福建長汀法律護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11月28日,《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啟動儀式現場。人民網 蘇海森攝 人民網龍巖11月29日電(蘇海森)11月28日是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當天,《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長汀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步入法治軌道。
  • 2020中國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
    由福建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長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福建省古韻汀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客家首府•大美汀州」2020中國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活動將於11月28日在福建龍巖長汀舉辦,同時《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也將在當天正式實施。
  • 文山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如何保護?看這裡
    文山州嚴格遵循「科學規劃、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原則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管理,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優勢,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完善了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功能。
  • 連雲港獲批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
    【連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衡量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尺,是集中體現歷史底蘊、承載文化內涵、展示城市精神的最好城市名片。9月2日,筆者從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江蘇省政府已正式下發批覆,同意將我市列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
  • 明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涵蓋本市全部行政區域
    昨天上午,《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提請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修訂草案強調整體保護與重點保護相結合,將保護範圍確定為全市域,並突出老城、三山五園地區等重點保護區域。此外修訂草案提出,禁止破壞東西城的成片傳統平房區,實現應保盡保、有機更新。鼓勵和支持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等合理利用、有序開放。
  • 保定為什麼是歷史文化名城?
    」美譽的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正是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1986年,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關鍵的第三輪評審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吳良鏞擲地有聲:「保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之無愧。」當年,保定作為河北唯一代表城市入選,入選理由濃縮為12個字「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名勝眾多」。彼時,歷史文化名城並不好當。1982年2月,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現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蹟免受破壞,為今天的人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一扇窗口,「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 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召開
    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召開發布時間: 2020-12-09 08:52:23 | 來源: 國家文物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12月5日,主題為「歷史文化名城價值再審視」的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
  •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45項立法項目納入年度立法
    包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優化營商環境等45項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位列其中。北京市政府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共安排立法項目45項,其中年內力爭完成項目共21項,包括地方性法規草案11項、政府規章10項;適時提出項目共24項,包括地方性法規草案14項、政府規章10項。
  • 大美汀州」名城保護日盛況空前
    長汀縣貫徹落實《<福州古厝>序》精神,保護好、宣傳好長汀歷史文化名城,全面加強長汀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工作,在《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之際,於2020年11月28日隆重舉行「2020中國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系列活動」。
  • 實至名歸 永豐縣等5市縣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江西網訊 全媒體記者金路遙報導:4月12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獲悉,為更好地保護、挖掘和傳承我省優秀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彰顯城市文化內涵和特色,省政府決定,將撫州市、樂平市、南豐縣、金谿縣、永豐縣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
    這些城市,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有的因為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蹟而享有盛名;有的則因為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蹟免受破壞,1982年,「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 壽縣棚改中傾力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壽縣屬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棚戶區改造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一直堅持改造與保護並重的工作總基調,在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和城市面貌的同時,切實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
  • 聊城被批後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專家審查會:望不吝賜教
    4月10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省文化和旅遊廳在聊城市會議接待中心組織召開了《聊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8-2035年)》專家審查會。此前,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市遭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通報批評「保護不力」。
  • 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邊蘭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需分類、分層...
    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中,歷史文化名城一直是重中之重,如何科學對其進行保護尤為關鍵。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邊蘭春對此表示,經過長時間探索,歷史文化名城已從當初偏重局部、片段、分散的保護思維,逐步發展為整體性、系統性思維。在此基礎上,還需沉下心來認真梳理城市歷史脈絡,進一步實施分類、分層、分級保護。
  • 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持續推進 一手抓古街區 一手抓主景區
    近日,筆者從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管委會獲悉,「一江兩岸」景觀修復工程建設持續推進,作為客家民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的八喜館即將對外開放,臥龍書院完成龍學館、先賢祠、講堂、藏書館四棟主體建築的建設,「紅色小上海」舊址保護提升項目全面啟動。
  • 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含金量 昆明翠湖博物館群落已基本形成
    記者趙偉攝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626項作為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目前,昆明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26項、各類註冊備案博物館37個,各級非遺名錄項目684項、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1項、代表性傳承人622人;有4個省級傳承基地、14個市級傳承基地、6所「非遺傳承示範學校」。
  • 臺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通過省專家評審
    10月22、 23日,省住建廳來鞍組織 《鞍山市臺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 專家評審會議。會上,市自然資源局介紹了工作背景、進程和組織情況。省審查工作組聽取編制單位對《鞍山市臺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編制情況匯報。
  • 《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獲批覆保護範圍面積約...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文晨)12月1日,陝西省政府網站公開了關於《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保護規劃》)的批覆,原則同意《保護規劃》,要求認真組織實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規劃內容。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
    (2013-2030年)的批覆   梅州市人民政府: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批准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3-2030年)的請示》(梅市府報〔2014〕27號)收悉。
  • 長汀法院成立「清算與破產合議庭」和「紅色文化遺存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合議庭」
    11月11日,長汀法院在民事審判庭掛牌成立「清算與破產合議庭」和「紅色文化遺存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合議庭」,該院黨組書記、院長曾健彬,黨組成員、副院長童秋揚參加揭牌。長汀縣紅色遺址多,紅色資源豐富,同時也是全省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縣級城市,為了更好地保護長汀紅色文化和歷史文化,成立「紅色文化遺存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合議庭」。該合議庭實行「三審合一」,集中審理涉及紅色文化遺存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認定、開發、利用、保護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