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最早的莫高窟單層亭閣式木塔,經典建築藝術的傳承實例

2020-12-15 中國科技新聞網

在莫高窟巖壁前,有一座玲瓏精巧的單層亭閣式木塔。此塔原存於距莫高窟約15公裡三危山山巔的廢寺老君堂,1981年,此塔完整無損的遷到了莫高窟。

這座單層亭閣式小塔,塔頂為木構,塔身土坯砌成,外繞柱郎,廊有八柱,柱斷面為小八角,有側腳,柱下有相交後出頭的鐲腳,柱項間連闌額。塔壁八面,西面開方門,門口兩邊浮塑雙龍,門額上畫一小方匾,墨書「慈氏之塔」,所以人們也稱「慈氏塔」(慈氏即彌勒)。

門內為方形窟室,圓穹形頂,繪華蓋藻井,中心為單團龍,下垂帳紋,室內繪文殊、普賢等壁畫。塔壁與簷柱之間,除正面門外,各面均砌小臺,臺壁以飛天紋、鳳紋、龍紋長方形花磚貼砌。四斜面小臺上各塑天王一身,三正面壁上畫天王像。廊簷仿宋代窟簷做法,單簷木構塔在早期並不少見,如盛唐第148窟、盛唐第323窟、晚唐第468窟等等,都存在著造型大同小異的方形單簷木構塔。方形飛子,頂為攢尖形,出六條斜脊,無鋪瓦。塔剎為八角形簡單須彌座上承覆缽,七重相轉上是華蓋寶珠。

這座單層塔很小,每間面闊僅112釐米,通徑269釐米,柱高269釐米,從塔基到塔尖,通高約6米,象這樣的土木混構既象佛塔,又象亭子的小塔,在中國古建築中實為罕例。據考,此塔建於北宋,約在公元980—1035年之間。《魏書·釋老志》云:「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舊式村塢,相屬多有塔寺。」可見北魏時佛塔已普及民間,慈氏塔應該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單層亭閣式小木塔,一座經典的不容忽視的建築藝術傳承實例。

慈氏塔的藝術秀麗丰姿與千年莫高窟相映成景,頗具觀賞和研究價值。其建築藝術的研究價值更高:塔外雕塑天王像的擺放放到八角塔的四個斜面上去的實例國內很少;慈氏塔是國內木塔建造時間最早的實例,與最早的應縣塔相比,在建築年代上卻早了半個世紀;慈氏塔又可視為亭子,以亭子而論,慈氏塔是唯一的宋代遺物,也稱得起是最早的實物體;慈氏塔的華拱頭砍作昂形,比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太原晉祠聖母殿,還早一百年左右。(周衛華)

相關焦點

  • 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宗教建築。宗教建築是僅次於宮殿建築和陵墓建築的另一重要建築類型。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塔是佛教建築中頗具特色的一種建築類型,起源於印度。最初塔是作為供藏佛骨(舍利)用的,以後隨著宗教的發展,成為一種宗教紀念建築。塔隨佛教傳人我國後,由於中國文化自身的強大主體地位,塔的內涵和建築形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種類也日呈多樣,有樓閣式、密簷式、金剛寶座式、竄堵波式等數種,其中樓閣式是中國佛塔的主流形式。
  • 元代有個「絕」世建築大安閣,為何現代不復建,專家說:技術複雜
    而大安閣為元上都的正殿,是元代皇帝處理朝政,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正是在這裡,接見了馬克·波羅一行。大安閣雄偉壯觀,金碧輝煌,才出現了《馬克·波羅遊記》中的記載,而大安閣才會在世界各地聞名。大安閣建於至元三年。當時的忽必烈攻陷南宋汴京後,「取故宋熙春閣材於汴,稍損益之,以為此閣,名曰大安。」大安閣建成後,外形美觀,內飾精緻,令人駐足而嘆。
  • 中國這座木塔千年不倒;與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合稱世界三大奇塔
    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大地留下了許多的人文事跡、建築奇葩;在小學的課本裡面,我們就知道了趙州橋,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是中國古代人民汗水的結晶;在中學的課本裡面
  • 古代宗教建築的特點以及代表性建築
    塔隨佛教傳人我國後,由於中國文化自身的強大主體地位,塔的內涵和建築形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種類也日呈多樣,有樓閣式、密簷式、金剛寶座式、竄堵波式等數種,其中樓閣式是中國佛塔的主流形式。中國佛教石窟也是從印度傳人的,實際上是一種依山開鑿的特殊佛寺,因此也稱石窟寺。中國最早的石窟當在新疆,以後經河西走廊而遍及內地。
  •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莫高窟現存壁畫4.5萬平方米,內容非常豐富,是一座博大精美的民族壁畫藝術宮殿,也是一條綿延1600年的歷史畫廊,被人們譽為
  • 敦煌莫高窟,歷經千年滄桑,依然絕代風華
    在大泉河的西岸,陡峭的鳴沙山東麓斷崖與三危山相望相守,它高約30米,南北長1600餘米,崖壁上像蜂窩般密密麻麻地排列五層大小不一、高低錯落有致的洞窟,這就是聞名中外的佛教藝術和歷史文化瑰寶莫高窟。莫高窟雖地處戈壁,但園區管理非常完善,綠樹成蔭,夏日的地表溫度很高,但在樹蔭下並不感覺灼熱。莫高窟介紹。
  • 敦煌莫高窟、佛寺和布達拉宮的介紹
    位於敦煌市鳴沙山東麓巖壁上的莫高窟,集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和壁畫藝術於一體,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它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經歷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不斷開鑿。在南北長1600多米的巖壁上,現存大小不一的洞492個。
  • 應縣木塔旁邊的小廟,卻藏著稀世珍寶
    提到應縣木塔,人們總會嘖嘖稱奇,它與比薩斜塔、艾菲爾特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塔,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應縣木塔不僅年齡比後兩者大很多,傾斜度也已經超過了比薩斜塔也就是在這座舉世聞名的木塔邊,其實還有一間「小廟」,面積雖小,卻「藏」著世間珍寶。
  • 山西這座塔,被認定為世界最高木塔,與比薩斜塔、艾菲爾鐵塔齊名
    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山西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在山西,有一座已屹立千年的全木建築,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木塔,它就是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它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最高的木塔。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久遠的歷史,個個洞窟的介紹
    關於莫高窟的開建年代,在我國的史書中幾乎沒有什麼記載。只有到了唐代,才有一些關於莫高窟開建的資料,如巴黎圖書館藏敦煌文書殘文(P.2961)、莫高窟的碑文等。現在認定莫高窟在前秦建元二年(36年)由沙門樂樽開鑿第一窟,是依據武周聖曆元年(698年)立的「李君(克讓)莫高窟修佛龕碑」中文字記載而確定的。此碑簡稱「聖歷碑」、「李義碑」、「李克讓碑」。
  • 開封鐵塔的前身竟是木塔
    今天給大家分享下天下第一鐵塔,鐵塔就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的城東北,它的前身是福勝木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福勝塔是八角13層樓閣式的,是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其土木之宏壯、金碧之炳輝,自佛法傳入中國未有之也。
  • 事業單位備考:關於《我國四大名塔》的考點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我國四大名塔」   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嶽寺塔(中國最早的磚塔,河南省登封縣)、千尋塔(大理三塔,雲南省大理城)、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山西省應縣)、飛虹塔(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山西省洪洞縣)。
  • 世界建築獨一無二的瑰寶,應縣木塔值得驕傲
    山西省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塔高近七十米共用紅松木料三千立方米。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全塔沒用一枚鐵釘,塔內各層都供佛像,歷代名人留下許多珍世墨寶。木塔歷經多次地震和戰爭破壞,但迄今完好,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建築史上獨一無二的瑰寶。
  • 敦煌莫高窟景點簡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
  •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
    中國傳統建築屋頂的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但歸結起來有五種基本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硬山頂和懸山頂。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同市博物館展出的建築模型的屋頂樣式吧!大同市華嚴寺大雄寶殿模型——廡殿頂建築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就是廡殿頂建築,廡殿頂是官式建築中等級最高的。華嚴寺始建於遼代,是當時著名的皇家寺院。
  • 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重要寶藏之一。敦煌縣在今甘肅省西北角,在漢、唐時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來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巖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
  • 敦煌「冷知識」:不止有莫高窟,還有這些鮮為人知的文化之最
    回望這片神奇土地,保留至今的最早紙張——敦煌麻紙,最古老的書籍——敦煌《金剛經》,最早的印刷活字——敦煌回鶻文木活字,最早的農學著作——《氾勝之書》,最早的星圖——敦煌星圖,最早的白話小說——敦煌話本,最宏偉的藝術寶庫——莫高窟……其實,敦煌最寶貴的是歷史上一直堅持了開放包容的精神。
  • 敦煌莫高窟內隱藏了多大的秘密? 莫高窟的驚天秘密你真的知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敦煌莫高窟內隱藏了多大的秘密? 莫高窟的驚天秘密你真的知道嗎? 有人說,這裡是最輝煌的東方藝術博物館。有人說,這裡是 深莫測的佛教勝地。有人說,這裡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