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攪場臺中市議會 孫中山遺囑被貼「恥」字

2020-12-22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撰稿人麥恬報導 臺中市議會主席臺上的孫中山遺囑,3日被民進黨議員貼上一張大大的「恥」字,炮轟以前是國民黨打共產黨,現在國共握手,讓孫中山的遺願破滅。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綠營議員陳福文3日在總質詢時,手持綠色海報站上主席臺後的高椅,將寫著「恥」字的大型海報,貼在孫中山遺囑上。剛好孫中山遺像高高掛,有如目睹遺囑內容被遮住的一幕。

擔任主席的副議長陳天汶,外型就常被認為和孫中山長得像,很有「明星臉」,見背後竟然高掛「恥」字,有損議事堂莊嚴秩序,自行拆除,但也為這張「恥」字要貼在何處傷腦筋。

陳福文看到「恥」字被撕下,又拿出「直轄市長或直航市長?」的海報,跑到備詢臺要送給胡志強,還提出他的「國父託夢說」表示他晚上睡不著覺,因為孫中山一直來吵他,哀訴他唯一希望,就是革命成功創立中華民國,但現在國民黨的黨主席吳伯雄,竟跑到南京大學被「冊封」為榮譽博士學位。

相關焦點

  • 臺灣臺南市欲拆孫中山銅像引藍綠對峙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市府原訂8月23日把中西區湯德章紀念公園孫中山銅像移至東山區吉貝耍小學水雲分校,未料消息傳出卻引發藍綠對峙。國民黨臺南市議會黨團及國民黨臺南市黨部對於市府這一決定表示強烈抗議,他們批評市長賴清德「乞丐趕廟公」。24日上午,國民黨籍市議員謝龍介、林燕祝、洪玉鳳、蔡淑惠率領支持者到孫中山銅像前站崗,在銅像掛上「孫中山也要居住正義」的白布條。
  • 孫中山十大經典語錄,不愧是中華崛起之代言人!
    孫中山(1866年11月45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
  • 綠營再搞"去中"!不滿臺勳章以孫中山蔣介石命名 要求改名
    中國臺灣網9月23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等媒體報導,對於象徵臺灣地區文職人員最高榮譽的「採玉大勳章」、「中山勳章」與「中正勳章」,島內「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立委」22日提案稱,此類勳章不應以人名為命名方式,主張改名,結果被中國國民黨
  • 如果中山先生還活著,會被臺灣這些人氣死吧?
    去孫又去蔣,中山大學還能叫中山大學嗎?高雄中山大學校內「精神地標」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由於牽扯「威權疑慮」,屢遭惡搞破壞。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2日報導,位於高雄市西子灣的中山大學,前身是國立廣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將廣東三校合併改組而成。孫中山去世後,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 臺灣還有多少人認同孫中山這個「國父」
    則近年來臺灣社會伴隨著「去中國化」而來的「去孫中山化」,則隱隱觸動著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就在今年習近平主席發表紀念講話之前,環球時報以《孫中山與臺灣:年輕一代情感趨淡 綠營操縱「去中」》為題發表特約評論,批評「近年來『綠營』卻在試圖搞『去孫中山化』,以此割斷兩岸的聯結,他們的一些極端做法已引起眾怒。」體現大陸方面對孫中山在臺灣的地位動搖,以及其背後「去中國化」的批判與擔憂。
  • 臺中夜店大火 臺中市議會藍綠陣營激烈「交火」
    臺中夜店大火 臺中市議會藍綠陣營激烈「交火」 2011年03月16日 08:2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中市長盧秀燕與柯文哲互動熱絡,綠營盯上了
    民進黨臺中市議員針對臺中捷運(地鐵)斷軸事件,近日在市議會質詢火力全開,不只炮打中國國民黨籍市長盧秀燕,也抨擊負責施工設計的臺北捷運公司,要求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應讓相關人等至臺中市備詢。盧、柯近日互動熱絡,被外界解讀為「藍白合」,可能影響2022「九合一」選舉布局,就在中捷出問題之際,綠營出手打擊,或有策略考量。
  • 孫中山與臺灣
    此值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際,探討孫中山的臺灣情、孫中山在臺灣的革命活動,及孫中山對臺灣的影響作用,不僅是對辛亥革命研究的拓展與深化,而且對當今海峽兩岸的統一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割臺的《馬關條約》正式籤訂後,舉國憤慨,孫中山悲憤地指出:「我中國的衰敗,至今已甚矣,用兵未及經年,全軍幾致覆沒,喪失賠款,蒙恥啟羞,割地求和,損威失體。」[3]於是孫中山開始了革命的實踐——積極準備組織在廣州發動起義。他以三合會成員為基本力量,經香港將武器運往廣州,計劃於1895年10月26日發動起義。但由於機密洩露,義舉失敗。孫中山脫險後逃至香港。
  • 孫中山得了慢性病,有大把時間交代後世,為啥沒有指定接班人?
    孫中山的革命據點一直在南方城市,為啥會死在北京呢?其實,這是受到張作霖邀請,前往北京商談國事。1924年(民國十三年)10月,奉系軍閥的張作霖和直系將領馮玉祥聯合推翻曹錕為總統的直系軍閥政權 ,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先後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
  • 孫中山與「知難行易」
    孫中山寫給李仙根的「知難行易」1918年1月23日孫中山先生宴請在粵各報記者,國會、省議會議員軍政官員,多有列席。談話稱:有同志老朋輩勸其下臺,「餘答以不必作此思想。孫中山撰寫的《孫文學說》 《孫文學說》主要闡述孫中山的哲學思想,其中又集中討論了認識論問題,最終確立了「行之非艱,知之維艱」的新認識。因此《孫文學說》又被稱為《知難行易的學說》。
  • 民進黨議員臨場退黨當選議長 臺南綠營分裂這次真的鬧大了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在12月25日臺灣地方議會舉行的正副議長選舉中,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在內的「六都」議長,全被國民黨或無黨籍拿下,民進黨全軍覆沒。無黨籍斬獲臺南市與嘉義市議會,香港中評社關注了臺南這場特殊正副議長選舉,特別是民進黨籍原任副議長郭信良,臨場宣布退黨當選議長。
  • 臺中市議員用名片防流感 貼額10秒就知體溫
    臺中市議員用名片防流感 貼額10秒就知體溫 2009年11月13日 15:1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香江漫話:辛亥百年 在香港尋找孫中山足跡
    來到今日的結志街52號,現代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走過一間間食肆和雜貨鋪,不遠處就是已有近百年歷史的中環露天市集,只有拐角處的孫中山史跡徑標示牌才能提醒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驚心動魄的一幕。  但是香港人並沒有忘記這段歷史。
  • 臺中市議會藍綠較勁暗潮洶湧 21日開臨時會
    臺中市議長林士昌主持2015年度議事業務研討會。(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月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藍、綠較勁暗潮洶湧的臺中市議會7日召開2015年度議事業務研討會,面對「綠朝藍野」,會中就業務質詢一度展開激烈攻防戰,加上城鄉差距見解互異,最後維持現況。眾所矚目的第2屆市議會第1次臨時會,決定於21日起登場,新科議員正磨刀霍霍。
  • 馬英九就職 民進黨策劃臺中市議會降半旗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據臺灣《自由時報》21日報導,正當馬英九20日上午發表就職演說的時候,臺中市議會屋頂的「國旗」竟然被降下一半,約半個小時後有關人員才發現,並緊急升上去。不少人追問,「是哪個壞蛋做的?」據了解,策劃這起降半旗行動的人應該是3位民進黨籍市議員。
  • 你知道孫中山先生遺囑的內容嗎?雖短短幾句,但十分感人
    孫中山作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第一次將民主共和的新思想傳遞給國人。他倡導博愛,但是你知道孫中山先生遺囑的內容嗎?雖短短幾句,但十分感人。特殊遺囑由於常年勞累,加上熬夜工作,孫中山的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1924年底,應馮玉祥的邀請,孫中山從日本趕回北京,由於舟車勞頓,孫中山剛抵達北京,便病倒了。
  • 陳炯明與孫中山:究竟是誰背叛了誰?
    他與孫中山的分合恩怨,他「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和實踐,成為無數人研究的對象。有人指責他叛變了革命,有人稱他是中國「聯邦憲政」的實踐者,還有人對他的地方建設,尤其在廣東地區的建設成就讚譽有加。對於這樣一個複雜多面的人物,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應當如何解讀?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 孫穗芬:以孫中山孫女名號為恥,不被孫家認可,婚後同兒赴美留學
    綁架、不被孫家認可、留學被拒,但這些並沒有阻擋她前進的步伐,反而讓她成為了一個擺脫孫中山孫女稱號,更加優秀的人。有才華的人應跌跌撞撞的獨行孫穗芳的坎坷經歷從她的幼時開始,因為她的母親是離過婚的,並且孫科當時還有妻子,受於社會輿論影響和孫家勢力的反對,使得兩人沒有辦理正式手續,只是擺了幾桌酒席。
  • 孫中山東京行跡考
    也正是這次極其重要的會晤,犬養毅成為了孫中山日後在日本活動的重要政治保障。也無意間催促了「孫中山」名字的誕生。入住時因需要登記姓名,而孫其時尚遭滿清海外通緝,不想以真名示人,於是平山周想到,出門後經過中山忠能侯爵官邸(今東京有樂町日比谷公園附近),遂以「中山」兩字為姓登記,而據可兒長一的史料載,當時的孫則順手拿筆在「中山」字下面寫了個「樵」字為名,孫以「樵夫」自嘲。於是「中山樵」成為孫中山在日本最早的化名。後經章太炎在國內大肆宣傳,「孫中山」之名始定格。
  • 臺南市放過毀損孫中山銅像者 國民黨將告市長瀆職
    蔡丁貴2014年拉倒臺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11日入監服刑。(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公投護臺灣聯盟」(「臺獨」組織)總召集人蔡丁貴3年前拉倒臺南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孫中山銅像,被臺南市政府移送,法院判處拘役40天確定。他拒易科罰金,本月11日將入監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