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主編黯然離職...Nature、Cell、Science、PNAS均將(已)迎新掌門

2020-12-14 儀器信息網

Inder Verma,圖片來源於Salk生物研究所官網

  現年70歲的Inder Verma是國際知名的腫瘤學專家。他於1970年代加入Salk生物研究所,2011年起接替離職去Elife雜誌擔任主編的Randy Schekman擔任PNAS主編。去年7月,Salk研究所的三位女性教授Vicky Lundblad, Katherine Jones 和 Beverly Emerson 分別提起訴訟, 控告Salk研究所歧視女性,在薪酬、晉升機會和給予科研資助等方面系統性地打壓女性研究人員。Lundblad在指控中提及了Verma,稱Verma是所裡壓制女性的領導成員之一。但彼時,Verma表示他並不知道有這項指控。

  Salk研究所所長、200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Elizabeth Blackburn 認為指控失實,但隨即也宣布將於今年夏末從所長職位上退下。

Elizabeth Blackburn,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聖地牙哥聯盟論壇報》(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報導,Verman在給PNAS編委會的郵件中寫道:「??你們可以想像,理事會的決定使我深深地感到難過,尤其是這些訴訟與我在PNAS的工作毫無關係,而且並沒有任何主張是單獨針對我的。」

  「由於我認識到,在當前的環境下這些事情很敏感,而且我非常敬重PNAS,不希望Salk的事件牽扯到PNAS的日常工作,所以我會體面地退出。」

  訴訟解決之前,Verman不會再回到PNAS。

  據了解,對於PNAS之外的另外三大期刊Science、Nature和Cell來說,除了Jeremy M. Berg 已於2016年新任Science雜誌主編之外,Nature雜誌和Cell雜誌的主編將於近期離職擔任新的職位。此前BioArt報導,Cell Press執行長兼Cell雜誌主編Emilie Marcus將離職前往UCLA任職。另據Nature官方發布的消息,現任Nature雜誌的主編Sir Philip Campbell將於2018年夏天轉任Nature-Springer集團新的職位。四大名刊在前後差不多的時候全部換帥,對學術界來說應該是一件比較罕見的事情。

  參考資料:

  1.https://mobile.the-scientist.com/article/51255/pnas-editor-in-chief-placed-on-leave

  2.http://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news/science/sd-me-salk-inderverma-20171227-story.html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PNAS主編談影響因子對年輕科學家的影響
    Berenbaum感嘆道,這篇發表在影響因子僅有0.6的期刊上的論文,卻成了她最高引的論文之一,從發表後已獲得372次引用。而作為對照,她四年後發表在Nature(2002年影響因子為30.42)的一篇論文卻僅被引用了251次。
  • Science & PNAS:兩項研究揭示基因水平移動重要發現
    之前的研究顯示,在細菌中經常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促使致病細菌可以將抗藥性基因與其它細菌交換共享,從而導致細菌抗藥性的快速蔓延。     此前,研究人員發現二種不同種類的植物也會分享基因,但是卻不清楚這種現象有多普遍以及是如何發生的。
  • PNAS: 以毒攻毒?腫瘤細胞也能干預癌症了!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從動物外周血中分離出癌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手段修飾癌細胞,使之表達一種可使癌細胞凋亡和壞死的細胞因子--TNF(腫瘤壞死因子),再將該修飾後的癌細胞輸回一系列癌症動物模型體內,如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等。結果發現,動物體內的腫瘤生長和轉移均得到良好抑制。受此啟發,研究者著手探究人類癌細胞自體"潛返"和"攻擊"行為。
  • PNAS:生長激素促進大腸腫瘤生長
    doi: 10.1073/pnas.1600561113PMC: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GH suppresses p53 and re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cell lines as well as in induced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intestinal organoids, and confirm in vivo that GH suppresses
  • PNAs:可以識別脂類分子的T細胞
    首先,作者們提取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脂類成分,將其與CD1b-葡聚糖多聚體進行孵育,同時提取了人類樣本中的T細胞。最後將兩者進行共同孵育,並對葡聚糖進行染色標記。通過流式分選技術,作者進行了多次分選,得到了對該細菌的脂類分子特異性識別的T細胞;同理,作者得到了對沙門氏桿菌以及布魯氏菌脂分子特異性識別的T細胞。
  • PNAS:基因可能調控毛髮脫落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PNAS May 26, 2009, doi: 10.1073/pnas.0808324106The disruption of Sox21-mediated hair shaft cuticle differentiation causes
  • PNAS:硅藻也可用於製造計算機晶片
    Sussman表示,這將極大提高晶片的速度,因為硅藻生產出的超精細線,遠遠小於現今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 Sussman表示,每隔幾年,半導體工業就能夠將計算機電晶體的密度增加一半。在過去的30年通過光刻法實現這種飛速發展,但現在卻遇到了瓶頸,因為人們已達到可見光的分辨極限。
  • PNAS | 知覺學習中的「一般性學習能力」
    多變量回歸模型進一步驗證了任務、受試者個體及初始任務表現三個因素均對學習速率有顯著影響,分離了「任務特異-受試者不變」和「任務不變-受試者特異」的不同學習特性,並且受試者特質(如非言語智力,人格,研究結果對於相關領域的人員選拔及臨床上的學習訓練策略優化均有重要意義。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0YFC2003800),中國科學院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ZDKYYQ20200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31470983),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啟動經費(Y7CX332008),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2018M641514)及美國國立衛生基金(EY017491)資助。
  • 武漢大學孫宇輝組:慶大黴素甲基化網絡原來也可以如此優美 | PNAS論文推薦
    然而,伴隨著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及其內在的腎毒性和耳毒性等副作用,如何研製出更為高效安全的慶大黴素,讓這一經典老藥煥發出新的活力,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為此,從本質上對其長久以來未曾全面解析的生物合成機制的闡明,是利用合成生物學等手段進行定向優化改造,以創新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重要基礎與前提,也是當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PNAS:華麗轉身——白血病細胞成熟變身無害巨噬細胞
    研究人員下一步將看看是否能找到一種藥物,可以誘發同樣的反應,並以此為基礎,用於治療白血病。其實曾有一些類似治療的先例:視黃酸是通常用於另一種稱為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它能把白血病細胞轉變為成熟的粒細胞。這種治療是之前唯一使癌細胞「成熟」的癌症治療方法。或許不久將來,我們能發現更多。
  • PNAS:陽極聚合物中間體引發的原位類Fenton反應電化學淨水
    Dan-Ni Pei, et al, In situ organic Fenton-like catalysis triggered by anodic polymeric intermediates for electrochemical water purification, PNAS, 2020DOI: 10.1073/pnas
  • 團隊表現不止受睪酮影響,壓力激素也很重要 PNAS 論文推薦
    睪酮集體水平較高,並且皮質醇集體水平較低的團隊表現最優異——這將「雙激素假說」拓展至集體層面。研究者認為,這種集體激素特徵可能增進了團隊內的融洽關係,因而提升了協同決策的效率。 激素影響團隊表現為了研究激素對團隊表現的影響,研究人員採集了 370 位 MBA 學生的唾液樣本,並將這些學生隨機分成3-6人的團隊。每隊需要完成一項在計算機上完成的決策任務,要求團隊利用7天來管理一個虛擬的小型實驗室。該實驗室模擬的是為客戶提供血液檢測的供應鏈。
  • PNAS | 受多種MHC分子限制的NY-ESO-1特異性TCR的分離和鑑定
    >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Y-ESO-1–specific T cell
  • PNAS:公眾的節能誤解 - PNAS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PNAS doi: 10.1073/pnas.1001509107 Public percept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ingsShahzeen
  • PNAS/iScience,清華大學黃善金組在花粉管形成中取得進展!
    相關問題的回答將豐富人們對花粉管生長調控機制的理解。運用活體微絲顯微成像技術並結合利用一些花粉管微絲動態出現缺陷的突變體,黃善金課題組早期的觀察發現花粉管頂端存在著一個高度動態的微絲群體,並證明了這些微絲主要是從花粉管頂端質膜上聚合而來(Plant Cell, 2013; J Exp Bot., 2016; Mol Plant, 2017)。
  • PNAS | 在活細胞中無痕合成磷脂質導致濃度依賴性細胞凋亡效應
    最近,光保護的磷脂類已被開發用於將磷脂類遞送至巨噬細胞,但其生物活性和其他細胞系的功效尚未見報導。 然而,在本文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策略,該方法是通過使用兩種細胞滲透性和化學選擇性結合配偶體原位合成天然磷脂類來克服這些問題。在生理條件下,作者運用脂肪酸水楊醛酯,鞘氨醇選擇性地反應在細胞中產生天然磷脂類,作者將這種方法定義為TCL(無痕磷脂類連接)。
  • PNAS:大腦掃描中的自閉症特徵神經信號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PNAS doi: 10.1073/pnas.1010412107 Neural signatures of autismMartha D. Kaisera, Caitlin M.
  • PNAS:樹鼩具有酒精耐受能力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PNAS,doi: 10.1073/pnas.0801628105,Frank Wiens,Rainer SpanagelChronic intake of
  • PNAS:特殊的鈣離子通道或在糖尿病發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Enhanced expression of β cell CaV3.1 channels impairs insulin release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PNAS (2019) doi:10.1073/pnas.1908691117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網站主頁: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單及連結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簡介:TitlesIntrodu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