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養寶寶社交能力和性格?

2020-09-05 熊孩幫

「我家孩子就是不和別的孩子一起玩」「我家孩子被人欺負了也不吭聲」這些問題,都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相關。你知道嗎?寶寶的社交能力與孩子將來的成就和幸福感直接相關,比考試能力重要得多。

首先要澄清的是:寶寶的社交能力和性格完全沒有關係。

大家通常認為寶寶的社交表現還是受性格的影響,比如比較害羞或者比較容易發怒的寶寶,社交表現可能不太好,但是科學研究表明,無論寶寶是什麼樣的性格,最終都能發展出良好的社交能力,這個就得靠各位爸爸媽媽的努力了。

2歲之前,給寶寶安全感和勇氣

兩歲前是培養寶寶的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

8個月大的寶寶就開始知道察言觀色,你的表情和反應,將是寶寶與這個世界互動的參考。去玩玩具之前,他回看看看你。如果你表情緊張,甚至大喊不要去!那他會認為這個非常危險。這種情況出現多次,寶寶就覺得這個世界很危險,哪兒哪兒都不安全,變得膽小畏縮。老人帶孩子容易謹慎,看護緊張行為較多,也會讓寶寶變得膽小。

給寶寶一個溫暖的後方。如果對待寶寶充滿溫暖,讓寶寶有安全感,寶寶以後才會充滿愛和信任的去對待別人。

給寶寶勇氣讓他可以敢於主動去探索世界和他人的關係。多微笑,給他鼓勵的眼神,他會更大膽地探索。我們當父母的要做好寶寶的避風港:寶寶你大膽出去,不管怎樣回來媽媽都溫暖你。

父母或者主要照料者經常鼓勵他去探索世界,去探索和別人的關係,寶寶就更加具有社交能力。

3歲之前,直接參與寶寶的社會交往

引導寶寶正確地社會交往,主動幫助他參與

寶寶還不到3歲,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圖,自己協商解決問題。不能直接把寶寶扔在「社交環境」中,讓寶寶的問題寶寶自己解決。

比如,如果寶寶遇到小霸王欺負人,大人要出面保護寶寶的安全。寶寶被欺負了要及時分開,讓對方道歉。無論對方怎麼回應,這個行為會讓寶寶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你如果只是口頭鼓勵寶寶:「快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通常也沒用。寶寶自己也想跟小朋友玩,但有可能不知道怎麼開始,所以需要大人直接參與。怎麼參與呢?教給孩子具體的技巧,幫助寶寶搭橋引線。

比如,有兩個小朋友在玩過家家的遊戲,父母先帶孩子參與進來,說我們是修理工,可以幫你你們修廚房怎麼樣。等自己和孩子一起加入後,可以說我還有事,請這位小修理工幫你們修吧,然後自己再退出。這樣就成功的幫寶寶融入一個社交環境。

3歲以後,遊戲鍛鍊寶寶的社交能力

輪流、等待、用語言表達、交換,都是小朋友需要學會的社交規則。

聚會可以逐步練習寶寶的社交能力,不過不要著急,可以按照由簡單到複雜;人數由少到多;時間不要太長;時間要規律化這幾個原則來進行。

平常做遊戲也可以來幫助提高寶寶的社交能力。輪流、等待、用語言表達、交換,都是小朋友需要學會的社交規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遊戲的方式有意識地培養這些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玩個小遊戲叫做【甩掉不開心】:找些貼紙,把平常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寫上去貼身上。都貼好之後,全家人手拉手,我們一起抖動身體,一起跳,把所有這些不開心的紙條從身體上甩掉。

這樣不僅能夠象徵性地把壓力甩掉,而且我們給孩子一個示範:不開心的事情是可以說出來讓別人知道的;而且,原來爸爸媽媽也會有不開心啊;我們全家一起手拉手,互相幫助,可以一起來度過難關。

小結

寶寶的社交能力和性格完全沒有關係,關鍵在於爸爸媽媽的培養。

  • 2歲之前,最重要的是給寶寶安全感和勇氣,與寶寶建立親密的親子依戀關係。
  • 3歲之前,你需要直接參與寶寶的社會交往,不站在旁邊當旁觀者,只口頭鼓勵也沒效果。
  • 3歲之後,聚會、遊戲,都是鍛鍊寶寶社交能力的好方法。在其中,寶寶學習輪流、等待、用語言表達、交換等社交規則。

培養社交力,教養方式非常重要。你會用哪些妙招來處理孩子或自己的情緒呢?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寶寶的社交能力如何引導和培養
    幾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培養社交能力,這會不會太早?其實從寶寶剛出生時起就跟這個世界有了聯繫,那麼無論是小範圍到家庭還是大範圍到社會都需要具備社交能力。不然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在集體中不能被同伴所接納並受到排斥時,你再開始著急嗎?那麼我們就來聊聊社交能力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吧!
  • 12歲前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一生,禮貌是教養的象徵,更是通行證
    12歲前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一生禮貌是教養的象徵,更是優秀的通行證。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走到哪裡都受人喜愛。禮貌是教養的象徵,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教孩子文明禮貌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聚會當中,一個朋友帶來他4歲的兒子,剛一見面他就打圓場,我這個兒子靦腆,從來不叫人,果然那個孩子就像沒看見周圍一圈兒叔叔阿姨似的。
  •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教養
    孩子的性格和教養都是爸爸媽媽教出來的,最好是從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就開始培養,1歲左右孩子出現自我意識,到2歲,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逐漸完善了,所以在1-2歲的時候是最好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教養的,因為到了2歲以後孩子什麼事情都希望能自己獨立完成,這個時候我們再去幫寶寶,寶寶反而會暴躁會哭,這就是我們早教上的問題兩歲,其實不是孩子變得不聽話了,而是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要做好一個轉變,讓寶寶多去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導語:學齡前也就是0-3歲時,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寶寶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或許通過家長的幫助,寶寶可以改善自己的交際能力,可以交到朋友。那麼如何來打造我們的「社交寶寶」呢?這裡倒是有三條錦囊妙計。
  • 獨生子未來性格社交問題多,父母如何用碎片時間完成高質量陪伴
    獨生子的難題家裡只有一個寶寶,貌似很孤單,上小學之前,如何發展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孩子在0-6歲的第一需求。對於獨生子女來說,在0-6歲期間,正是精力旺盛時期,孩子早期的性格、認知、創造力,都是在玩耍和陪伴中得到鍛鍊的。語言和社交更是這個時期應該優先發展的能力。一位社會心理學家說:「生活節奏越快,孩子越孤單,獨生子女尤為需要早期共情補償,沒有社交能力的孩子,未來必然會被社會拋棄」。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徵 2.內向者的困境 ——不懂說「不」、常被誤解、不懂經營關係、沒有存在感。 3.如何突破這些困境?
  • 孩子性格不好,以後的社交能力會有問題嗎?
    「我家孩子就是不和別的孩子一起玩」「我家孩子被人欺負了也不吭聲」這些問題,都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相關。你知道嗎?寶寶的社交能力與孩子將來的成就和幸福感直接相關,比考試能力重要得多。那要怎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專家趙昱鯤老師這樣說。
  • 孩子性格與家庭教養方式的關係
    人的性格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雖然這其中也有遺傳和社會文化的影響,但主要影響仍在於後天的家庭環境。人格一般在一個人的幼兒和兒童時期形成,很多父母都認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殊不知,這時正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家長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呢?試試這幾種辦法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開朗活潑,有眾多的好朋友陪伴,開心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可有的寶寶性格有些內向膽小,不敢主動與其他人交流。所以這些家長們可是非常擔心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尤其是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幼兒園是孩子開始成長的一個重要開端,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裡學到許多東西,培養出一個好的性格和鍛鍊出優秀的交往能力。
  • 情商決定未來:如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不管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都離不開朋友,有些人覺得自己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人際交往能力很差,其實,成年之後體現出的社交能力差異在小時候就已經顯現。平時在家活潑好動的孩子,為何遇到陌生人就不願說話,有時候還躲躲閃閃?社交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
  • 內向者劣勢:內向性格是如何削弱社交能力的?
    很多心理學「專家「安慰內向者——內向是一種性格,性格不分好壞,只是某一種屬性,如果接納內向的自我,內向者也能獲取良好的社會功能,並且感到幸福。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並沒有說出內向者真正的煩惱本質。實際上,健康的人格在「出廠設置「時充滿生命能量,他們活躍,積極,自信,外向,善於適應,融入社會,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功能,這種人格特質下的個性大多是外向型。
  •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社交圈?明白「汙水定律」,培養寶寶社交能力
    孩子從剛開始就是一張白紙,是通過父母的教導,學校的教學開始有了自己不同的發展,可是如果孩子身邊有不好的影響存在時,寶寶就容易不自覺學習了不好的習慣,變得難以管教。我的弟弟跟我談起過他的一個朋友,讓我深刻地感覺到朋友的影響力之大。弟弟的朋友讀書很好,但有點傲慢和看不起人,最喜歡說人壞話,班裡的同學都不是很喜歡他,包括我弟弟。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如何培養幼兒有良好的性格,我們應正確看待家庭中的教養方式,注意運用正確的教養方式,給幼兒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幼兒性格有良好的發展。本文從教養方式的概念出發,對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的意義及父母教養方式類型對幼兒性格的影響進行論述,提出了運用科學的教養方式形成幼兒良好性格的策略。
  • 科學研究發現:媽媽認真陪伴長大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強,性格更好
    然而,現如今有不少父母因為工作忙而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幫忙照顧,殊不知這樣會給成為留守兒童的他們無論是在性格上還是心理上帶來許多不良的影響。美國、德國科學家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小時候得到媽媽認真陪伴的孩子性格更為陽光,社交能力強。
  • 孩子的社交能力,來自於自我控制,這句話太對了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的孩子是含羞草,有的是刺玫瑰,孩子之間的社交看起來單純、幼稚,但仔細觀察,他們的交流行為都受性格、修養、認知、環境的影響,社交能力反映著一個孩子的素質高低,其本質其實是個人自控能力的大小。
  • 家長速看,提升寶寶的社交能力,這些做法很實用
    確實,寶寶的社交能力很好與壞很重要,根據我家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和孩子媽媽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寶寶的社交能力提升了不少,下面就分享給大家。,總有性格相對內向或者說比較害羞的寶寶,這樣的孩子比較怕生人,就是連其他的小朋友也總是抗拒交往。
  •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教你6個技巧
    社交能力是學齡前兒童在未來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因此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父母莫大的責任,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我們來看一看。做好寶寶的第一任朋友父母在寶寶逐漸建立真正的友誼的過程中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因為,友誼意味著關心他人、對社會信息的理解和反應,而父母是最早與孩子打交道的人。對寶寶的需求反應敏捷、處理耐心,常與寶寶「交談」,這樣做對寶寶以後交朋友很有幫助。
  • 如何解決親子間的性格衝突
    如果父母和孩子個性相似,在相處過程中容易產生更多的默契和理解;但如果個性有較大的差異,對於雙方而言都需要付出耐心來適應對方。這樣,難免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衝突產生。 >>>性格 孩子一生的「好命運」  隨著孩子的誕生,每個家庭從最初的享受天倫之樂,到孩子成長過程中日常小事的處理,以及生活細節和習慣的養成,每一天的共處中,父母和孩子之間都在不斷地相互了解、相互適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作為成年人,是佔有優勢的一方。因為在孩子眼中,自己的父母是不斷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 | 社交型寶寶養成記05
    因為每個寶寶是帶著不同的氣質特點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剛出生的嬰兒,最先表現出來的差異就是氣質的差異。這裡說的氣質【指一種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性格更多帶有後天的教養成分。想要培養一個具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寶寶,就要因材施教,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區別化、個性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