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應該為合作關係為何成了對頭?

2020-12-16 教育和生活

上網搜索「家長與老師」,總感覺家長與老師的衝突沒有中斷過,其中最突出的是「老師體罰學生而家長鬧老師和學校」,「老師布置作業引家長不滿」,「老師群發信息引家長不適」等等。

作為老師不禁去想,家長和老師在培養孩子上目標應該是一致的,一定都希望學生表現好、學習好,長大成人成才,但是為什麼家長與老師總是存在矛盾哪?

老師體罰學生的初衷一定是好的,一定是恨鐵不成鋼,想把學生教育好,改掉壞毛病,用心去學習,以防學生變成壞孩子,長大後不可救藥,但是家長為什麼不理解哪?實際上,對孩子適當進行懲戒,孩子受點委屈不也是一種體驗和鍛鍊嗎?

當然也不排除個別老師由於自身原因,為了發洩個人情緒而無故體罰學生或過分體罰學生,這種老師是應該被討伐的,給予什麼樣處分都不過分,老師們也能夠理解的。

再比如老師布置作業的事。老師布置作業是教學任務的一部分,完全推給家長批改絕對是不允許的,但是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老師份內的作業老師完成批閱後,老師為了學生學得更好、掌握得更牢固,又去額外增加一部分作業。增加的這部分作業,老師沒有時間去改,只能讓學生帶回家去做,而且老師為了保證作業質量往往要求家長去監督並批改。

當然,老師的初衷是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好,但是家長也各有自己的事要忙,於是矛盾便自然發生了。但還是提醒家長一句,對孩子還是應該多付出一些,如果對自己孩子的學習當個甩手大掌柜也是說不過去的,如果時間允許還是要多關心一下孩子的作業吧!

至於家長群的事。前段時間一家長退出家長群被某些人炒得轟轟烈烈、沸沸揚揚。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家長群到底方便了誰?老師只是在家長群發一些學生有關信息包括布置作業等,一名家長只需看老師一人的信息即可,而老師要看50多名家長的信息。而且有些家長讓老師幹這幹哪,「請老師立即通知我的孩子怎麼怎麼」「請老師立即回復什麼什麼」,有些家長不了解老師的工作性質,上課、開會期間是不允帶手機或開手機的,「什麼立即」老師很難做到,有些家長認為老師怠慢,從而產生不快,看到這裡你說老師樂意建家長群嗎?其實從心裡講有不少老師比家長更想退出家長群,但是老師還是要從學校大局出發,方便家長方便學生的事一定要做。

家長與老師不應該是對立的關係,從為了培養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應該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家長與老師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平相處,共同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有知識、有文化、有素養的健康之才,共同實現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共同目標。

相關焦點

  • 家長要和老師建立怎樣的關係,是互相合作,還是把老師當成服務者
    有的家長會認為,老師應該鞠躬盡瘁,應該有奉獻精神,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學習,就沒有自己什麼事了,所以不管是在孩子學習成績上,還是做人做事上,都選擇成為甩手掌柜,完全交給學校和老師負責。孩子身上一有什麼問題,就想著先從學校和老師身上找原因,用消極的態度去對待,這樣的家長就是典型的把老師當成服務者的人。
  • 家長和老師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了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去配合老師?
    ,家長和老師的關係也變得複雜了。很多家長因為不理解老師,而和老師發生衝突,這是多麼糊塗的一件事啊。我的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她是一位小學班主任老師,班上有一位後進生受到了她的關注。那位學生是單親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而他和奶奶住在家裡的沒有經過改造的土房子裡面。
  • 雍正和14阿哥是親兄弟,為什麼兩個人的關係卻不好?最終成對頭
    雍正和14阿哥是親兄弟,為什麼兩個人的關係卻不好?最終成對頭生在皇家的人,和很多人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雖然有很多人都羨慕不來的權利和生活,但是卻沒有平常百姓的真情實感,上天是公平的,給了一樣東西,肯定會從你的身上拿走另一樣;都說自古帝王皆無情,並不是他們無情,而是他們根本就沒辦法有自己的感情,在皇家裡面,因為利益的相爭,就算是親兄弟之間也是會有隔閡的,因為他們阻擋了各自的利益,就像是胤禛和自己的親弟弟胤禵一樣。
  • 家長斥巨資進「家委會」?被家長們吐槽的家委會,為何成了香餑餑
    家長斥巨資進「家委會」?被家長們吐槽的家委會,為何成了香餑餑隨著家委會在小學班級裡普及率的增加,有關家委會的話題度也變得越來越高。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僅憑藉老師一個人的力量就想把整個班級的所有事務都處理好是很難的,所以班委會的出現對於為班級事務忙得焦頭爛額的老師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
  • 為何現在師生關係如此緊張,老師和家長的關係也是相互缺乏信任?
    相互缺乏信任與理解 應該說老師和家長之間相互缺乏信任與理解,是造成現在師生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作為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有不忘教育的初心,對孩子有寬容和耐心,再加上專業的學識,才能教好學生。但有,有的家長認為把孩子放在學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了,但是,當孩子出現問題,老師嚴於管教的時候,家長卻又不理解老師。
  •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家長和老師溝通需要什麼技巧?家長和老師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才有利於孩子?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大量研究證實家長與學校建立協作關係將幫助教師增進對孩子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也將有助於父母教養知能的提升,最終有益於孩子的發展。而這一切,始於開放、真誠、高質量的溝通。
  • 新高一家長應該處理好「三大關係」:與孩子、與老師、家長責任
    新高一家長應該處理好「三大關係」:與孩子、與老師、家長責任高中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是一個嶄新的挑戰,作為高中生的家長,在孩子進入高中學習後,原先的一些觀念和方法也應進行相應的改變和更新。為了使孩子在高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家長必須處理好三方面的關係。
  • 家長應該怎樣和老師打交道?看看老師都喜歡的這3種家長類型
    今天來聊聊老師一般喜歡什麼樣的家長。或者說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談談我們如何和老師相處會比較妥當。因為家中正好有教齡十年的老教師一枚,平日裡經常會就此話題展開切磋,應該說對此問題還頗有感觸的。一個咱許全家合力都還不一定搞得定的孩子,就這麼不管不顧託付給剛和孩子打了個照面的「外人」,有沒有計算過對方心理的陰影面積呢?自己孩子的一堆問題不能丟給人家去解決,孩子是從你這裡出廠的,有問題件應該找廠家,畢竟老師也不是專開修理廠的。
  • 家長應該怎樣和老師打交道?看看老師都喜歡的這3種家長類型
    或者說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談談我們如何和老師相處會比較妥當。 因為家中正好有教齡十年的老教師一枚,平日裡經常會就此話題展開切磋,應該說對此問題還頗有感觸的。一個咱許全家合力都還不一定搞得定的孩子,就這麼不管不顧託付給剛和孩子打了個照面的「外人」,有沒有計算過對方心理的陰影面積呢?自己孩子的一堆問題不能丟給人家去解決,孩子是從你這裡出廠的,有問題件應該找廠家,畢竟老師也不是專開修理廠的。
  • 開學第一天就有家長和老師送禮拉關係,班主任:聰明家長不會這樣
    因此,在開學後,有些家長就會想辦法給班主任送禮拉關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而其他家長看到這種情況後,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特殊「照顧」,從而也會給老師送禮拉關係。其實,家長和老師搞好關係,這是正常的,畢竟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合作。但有些家長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想通過送禮和班主任套關係,從而期望孩子能夠得到班主任的特殊照顧。
  • 孩子自殺的越來越多,孩子為何自殺?老師和家長應該採取哪些策略
    孩子自殺的越來越多,孩子為何自殺?老師和家長應該採取哪些策略中國每年約有10萬的青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兩個死一次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這些孩子的年齡大約都在十幾歲左右,他們都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棟梁,為何卻在花季的年齡選擇自殺呢?為何在矛盾面前,沉重的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 安排,家長和老師這樣「合作」!
    延遲開學,家長和老師需要合作 學生是否都能夠按照老師課程計劃按時參與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的效果如何,有無以學習為藉口在手機、平板或電腦上做其他事情,這些都是很難進行全方位監控的,僅僅依靠打卡,作業完成,有限的交流互動很難掌握,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有更好地保障學習效果。
  • 為何有些老師幹著家長的活,而家長卻操著老師的心?!(發人深省)
    如果,父母都成了老師,以老師的思維對待孩子,對待教育,甚至幹涉學校的教育,豈不是亂了套;如果,老師都像父母一樣,事無巨細,累壞了不說,還有可能混淆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界限,讓孩子、家長都沒了規矩。其實,在教育中,「老師」和「家長」扮演著完全不同的兩種角色。父母是父母,老師是老師,雖然都要對孩子有愛,但是誰該負責什麼,界限清楚、涇渭分明!
  • 為何有些老師幹著家長的活,而家長卻操著老師的心?
    專家認為更換老師是學校的事,如果家長找學校換老師成了風氣,不僅打擊老師的積極性,也容易使孩子不尊重老師,親子和家校關係也因此受到影響。所以倘若對老師有所指責,可以私下溝通,尋求更好的渠道。這些現象本質是家長以愛孩子之名對學校和教師工作的一種幹涉,幹涉就是越界。遇到問題時,家長是不是應該先站在學校和老師的角度來思考,再去溝通?
  • 老師和學生也是合作加夥伴的關係
    培訓心得   老師和學生也是合作加夥伴的關係   ——三天培訓給我的啟發   李朋   一、收穫   1.首先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在模式和觀念的轉變。按照美國老師的教授,在和學生溝通的時候應該儘量用鼓勵性的話語,讚美性的話術。避免「不行,不可以,這樣做不對等等。我覺得雖然是簡單的話術的改變,但是在無形當中這樣的語言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師生之間的關係能夠變的更加的融洽。
  • 學生手機被沒收,家長醉打老師,莫讓老師操心又傷心!(家校關係如何處理?) 特別關注
    怎麼做才能不讓我們的老師一邊操著心,一邊又傷著心?如果經常關注教育新聞的朋友搜索一下記憶應該不難發現,像李老師這樣遭到家長或學生謾罵毆打的事件並非絕無僅有。有時,人們對教師被打事件的態度則耐人尋味,其中有些態度折射出的社會心態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思。
  • 教育路上,家長和老師應該成為最好的搭檔!我們一起努力,成就孩子
    老師的愛,可以造就希望。 愛與信任,就是家長和老師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 因為孩子,家長和老師才會聚在一起。 因為對孩子的期待,家長和老師才會成為合作無間的盟友。
  • 讓家長批改作業,老師的職責是什麼?學生家長為何是「弱勢群體」
    很多家長在面對學校各種要求時,缺乏了說「不」的能力,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更擔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家長成為了教育關係中的「弱勢」群體。 畢竟,家長並非是學校的最底層的工作人員,也並非是教育工作者,家長們不應該成為教育孩子最後的「接球」者。 而太原教育局這一規定的出臺,引起了廣大其他省市地區家長的羨慕之情。可以說,為家長「繁重」的教育工作,減去了少許的負擔。
  • 解讀:為何老師和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帶?
    很多家長和老師感慨,我們這代80、90年代的孩子,明顯更讓大人省心。為何00後的孩子讓教育「失控」了呢?讓我們一起分析。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生活環境變了,孩子們變了,可老師和家長還沒跟上變化。
  • 家長如何協調好和老師的關係?掌握3個技巧,雙方或能實現共贏
    和朋友,和同事,和陌生人,和家人都需要我們社交,需要我們花時間下功夫去協調和他們的關係。尤其是在結婚做了父母以後,需要家長去協調關係的群體,也就更多了。一直以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就像醫患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甚至很多時候矛盾都會一觸即發。很多家長對老師心存不滿,認為老師不夠負責或者認為老師對自己的家的孩子不夠好,不夠關心甚至偏心。有的老師卻又認為家長總喜歡沒事找事,是個「事精。」還認為有的家長很自私,不會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會站在制高點指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