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到底是被誰坑死?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2020-12-11 騰訊網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0期 文/無常奉天玉)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劉備拿下漢中,並自立為漢中王。同年,駐守荊州,並得以假節鉞的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拉開了北伐的序幕。在這一戰之初,他先是兵圍樊城,困住了曹魏名將曹仁,之後又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使援軍全軍覆沒,一舉威震華夏。然而好景不長,東吳在曹魏的聯合之下,突然出手攻打關羽後方,使關羽被迫敗走麥城,最終被無名小將馬忠擒殺,一代將星就此殞落。回味歷史,每每想到此事,大多數人都會唏噓不已,甚至淚溼雙目。但是如果我們細讀歷史,就會將這種情緒,轉化為悲憤,因為此事的幕後兇手,竟是關羽最信任的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東吳雖然是蜀漢的盟友,但是不管是孫權,還是陸遜,都算不上關羽信任的人吧?畢竟當時,孫權原本想與關羽連姻,關羽不但選擇了拒絕,還折辱了來使。史料中記載道:「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至於陸遜,關羽更是不將他放在眼中。的確,不管是孫權還是陸遜,都稱不上是關羽最信任的人,不過他們也不是真正的幕後兇手。那麼真正的幕後兇手,到底是誰呢?他不是別人,正是與關羽情同手足,給予關羽假節鉞之權的劉備,當然了,其中或許還有諸葛亮的「功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論證一下此事。

  一、劉備明知關羽的性格缺陷,卻還是給了他節鉞的權力

  眾所周知,關羽非常「護前」,即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當初劉備入川,他一直留守後方,幾乎沒有任何建樹。而前線,馬超助劉備拿下了成都;黃忠力斬夏侯淵,為奪取漢中奠定了基礎;張飛、趙雲分兵入蜀,也打下了不少地盤。試想,這個時候,關羽還坐得住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若得到了假節鉞的權力,一定會找機會向曹魏宣戰。要知道,劉備取益州花了三年的時候,取漢中花了兩年的時間,幾乎可以算得上,是連年徵戰,彼時只能暫時休養生息,如果關羽北伐,他無力出兵策應。可是這種情況下,他卻給了關羽荊州大軍的權力,而且沒有任何交待。也就是說,他早就料到了關羽會北伐,卻從未試圖阻止。

  二、關羽落難,劉備卻未發兵相助

  雖然古代交通比較落後,消息傳遞比較困難,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當初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的攻下了天水等三郡。此地對曹魏而言,相當偏遠,然而曹魏卻快速的作出了反應,僅二十天便調集了大軍救援。荊州對蜀漢而言,地理位置相當重要,這關係著隆中對的成敗,劉備能忽略此地的消息嗎?答案是否定的。可是關羽威震華夏時,他沒有出兵策應,為關羽造勢;孫權背盟時,他也沒有兵救援。整整半年的時候,他都沒有出動一兵一卒,使關羽一直處於孤軍無援的狀態,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此事都是不應該的。

  三、諸葛亮看不慣孤傲之人,認為這類人有野心

  如果說劉備想害關羽,還會稍微顧及一下,多年的兄弟情義,他身邊還有一個諸葛亮。從之後的劉封之死,我們便能看出,諸葛亮對劉備的影響極大。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諸葛亮應該不會害關羽的,他也不厭惡關羽的自視甚高。例如馬超新降之時,關羽給他寫信,詢問馬超的本事,他便大力讚揚了關羽之能。其實這並不代表,諸葛亮認可關羽,欣賞關羽。劉備入主益州之後,有一個狂士彭羕來投,諸葛亮表面上與其相交甚好,背地了卻多次向劉備打小報告,說彭羕一向狂妄,以後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呢。《三國志》記載:「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

  試想,一個曾被劉璋貶為奴隸,且人際關係糟糕的士子,只因狂妄,便被諸葛亮認定為所圖甚大,那麼雖不凌下,卻極為傲上的關羽呢?

  分析到此處,雖然大多數人,都不想接受這個事實,但是關羽最終兵敗被擒,應該的確是有劉備和諸葛亮的參與。說到此處,也許還有人會質疑,就算劉備不顧兄弟情義,想要除掉關羽,那麼他會甘願付出失去荊州的代價嗎?這可關係著隆中對能否實現呢?對於此事,小編認為,此事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待。當時關羽已經在荊州經營近十年,劉備對此地的掌控,非常的有限,再加上東吳一直在討要南郡,劉備雖然一拖再拖,但他的確不佔理。如果關羽死於東吳之手,他再發兵將地盤打回來,甚至拿下比之前更多的地盤,都是有可能的。關羽去世之後,他不顧一切的發動夷陵之戰,便是這個原因。只可惜,他漏算了一個陸遜,最終賠了地盤又折兵。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焦點

  •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眾所周知,關羽大意失荊州,可細細分析,關羽失去荊州的責任不應完全歸罪於他,關羽攻打曹操時,曾經沿江設下烽火臺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百密尚有一疏,雖然荊州之失關羽的責任不可推卸,可是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也是有嚴重問題的。
  • 關雲長之死:過五關斬六將雲長忠勇,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劉備,乃漢室之後,窮困潦倒以至於販屨織席為業,張飛原是個屠夫,關羽賣棗為生。三個亂世英雄,意氣相投,桃園結義,匡扶漢室。此後,我們看到雲長沙場揚威屢建大功,最終英雄氣短,敗走麥城,為東吳孫權所殺。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他大意傲慢麼?其實另有原因
    其中,蜀漢劉備佔據荊州九郡中的4郡面積最大,所以也就有後來所謂的關羽守荊州,實際上荊州並非全部為蜀漢所有,並且荊州一開始也並非關羽鎮守,而是有蜀漢智囊諸葛亮鎮守。 那麼,為什麼都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呢?
  • 揭秘:一代武聖關羽敗走麥城之謎
    失敗的原因也讓後世研究頗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代武聖關羽敗走麥城之謎。關羽(資料圖 圖源網絡)一是在整個敗走麥城的路途中,關羽有過三次逃跑的機會。可他為什麼要到麥城糧盡,士氣低落時才從臨沮小道上逃跑?第一次機會是在關羽攻打樊城時得知了荊州陷落的消息時,馬上派了伊籍、馬良回西川搬救兵。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我們現在也可以猜想一下,關羽丟失荊州,他自己肯定是捶足頓胸,懊惱不已,感覺很沒面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關羽這個人一生非常傲慢,有些許的目中無人,就是能讓關羽看上眼的人或者物品不多。
  • 「大意失荊州」的真相是真的嗎?原來我們都被這個俗話騙了幾千年
    我們有句老話叫大意失荊州,講的是三國時期關羽丟失荊州敗走麥城的故事。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當年孫劉聯盟共同擊敗曹操以後,劉備和諸葛亮使用計謀佔領了荊州,周瑜幾次派遣魯肅索要荊州都沒有成功,結果還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落了個「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在現代語言中,我們都已經很熟悉那句成語叫「大意失荊州」,用來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歷史背景是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 關羽大意失荊州,但卻給蜀國帶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
    這些戰役有的是以少勝多,有的是以謀略取勝,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大意而失敗的。說起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關羽的一生當中也曾有過失敗的時候。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裡一個重要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三國徵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之後蜀漢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大意失荊州主要講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後,荊州被瓜分。劉備在去打劉璋的時候,讓關羽守好自己佔領的荊州五個郡,但是關羽卻要去打曹操。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 讀《大意失荊州》有感 幸運星小記者 施子謙
    今天,我在《三國演義》中學習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悲慘的故事。故事的大致情節是:關羽駐守的荊州被呂蒙使詐,關羽放鬆警惕並失掉了荊州,最後敗走麥城。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驕傲使人退步,謙虛使人進步」這個大人們經常講的道理。不只是關羽,我身邊的朋友,包括我,也被「驕傲」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惡魔打敗過,還敗的很慘呢!
  • 關羽大意失荊州時,為什麼會敗走麥城-,直接逃回益州不行嗎
    在219年7月,關羽北伐襄樊,然後就打出了一個小高潮,不僅將曹魏襄陽和樊城團團圍住,打敗了襄陽太守呂常和徵南將軍曹仁,還俘虜並斬斷了龐德的七軍三萬人,這是一次相當大的勝利,也是正規軍三戰中俘虜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也俘虜並斬殺了龐德,曹魏全中原地區的人都很害怕,曹操想要遷都以避開關羽,一時之間,關羽威震華夏。
  • 「荊州事件」的主謀是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背後又有什麼秘密?
    有不少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情,也正是由於這件事情讓很多人改變了對於關羽的看法,也有不少朋友覺得丟失荊州和關羽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詳細的了解一下。三國疆域圖其實當時東吳的人才數量還是非常多的,甚至要比蜀漢多很多,即使呂蒙真正的重病甚至死亡也不會影響到東吳的發展,因為在當時東吳的人才當中還有陸遜等人仍然可以堪當重任
  • 關羽大意失荊州失去的更是蜀國的半壁江山,荊州對蜀國重要在哪了
    如果你只有一個半州,丟了半個,肯定心疼的要死。二是因為劉備帳下很多人才來自於荊州,劉備本人受到荊州世家大族不少支持。比如諸葛亮就有很深厚的荊州背景,馬良、馬謖兄弟也是出生於荊州。如果沒有了荊州劉備卻無動於衷的話,蜀漢的這一些來自於荊州的人才會怎麼想呢?他們還會把劉備當成自己人嗎?三是荊州這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
  • 你認為「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責任嗎?
    丟失荊州,關羽有責任,但絕不是全責,更談不上「大意」。我們先說三國時期的荊州,它並不是現在的湖北荊州這樣一個城市,而是荊州七郡(後來增加襄陽郡、章陵郡共九郡),包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荊州七郡,也並非為三國一家獨佔,而是三家瓜分。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的決策有誤,還是關羽犯下的錯?
    不過還是能夠看出來,劉備有著自己的謀略,他能夠借到荊州,也是足夠有能力的。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劉備費盡心思得到的荊州竟然喪失掉了。歷史上都說劉備大意失荊州,那原因究竟是怎樣呢?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大意失荊州」這個鍋關羽背了1800年,劉備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劉備在與劉璋交戰的過程中,由於指派關羽、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駐守荊州,因此跟隨在劉備身邊的人主要以糜竺、龐統、黃忠、魏延等人為主,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劉備從荊州各地徵調的戰將,因此可以說劉備入蜀調走了荊州大部分人才;劉備在調走這些人的同時,又安排一些自己的親信跟隨關羽駐守荊州各地。
  • 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跟他本身的傲氣有關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一直都是正義的化身,有勇有謀,為劉備的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攻打樊城一役中,不僅樊城未能被攻破,還失去荊州,最終被殺。不過現在看來丟失荊州其實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正因為關羽本身充滿了傲氣得罪了不少同僚,再加上東吳孫權偷襲成功,才最終導致關羽大意失荊州。
  • 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計謀運用經典戰役,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
    翻譯:防備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鬆懈大意;經常見到的人和事,往往不會引起懷疑。把秘密隱藏在公開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相對立。非常公開的事物中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 三國演義之瞞天過海經典運用案例: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
    三國爭霸時魏蜀吳都想得到荊州,荊州是現在的哪些地方?「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經過連年混戰後,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在三國爭霸戰中,有一個地方是曹操、劉備與孫權多次爭奪之處,那就是「荊州」。《三國演義》中,神勇無敵的關羽晚年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失了荊州,結果,引發了劉備東徵兵敗,從而改變了三國格局。荊州最早是東漢宗室劉表的地盤。劉表,字景升,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東漢末年的名士、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