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話說《三國演義》開篇就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劉備,乃漢室之後,窮困潦倒以至於販屨織席為業,張飛原是個屠夫,關羽賣棗為生。三個亂世英雄,意氣相投,桃園結義,匡扶漢室。此後,我們看到雲長沙場揚威屢建大功,最終英雄氣短,敗走麥城,為東吳孫權所殺。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技藝超群,操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如虎添翼。想當年,在萬軍中斬顏良,殺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何其勇猛!憶往昔,英雄受困,暫時寄身於曹營,不為曹操金銀美女所動,不為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優待所惑,一旦知道劉備所在,千裡走單騎,恨不日行千裡,星夜兼程,立刻回到哥哥劉備的身邊,再後來在華容道義釋曹孟德等等,何其忠義。
但英雄總有末路時。在跟隨大哥劉備三顧茅廬後,有了諸葛孔明的輔助,大哥劉備才佔據荊州,奪取西川,得以有了棲身之處,實力大增,從此崛起,迅速成為一支強大的勢力,立下三分天下的根基。此後,關羽長期駐守在荊州一帶,威震四方。但到了公元219年,曹操籠絡孫權,孫權在和平返還荊州無望的情況下,跟曹操聯手攻打關羽。此時,關羽腹背受敵,內外交困,形勢越來越不利。
首先是東吳呂蒙用計,關羽大意失了荊州。呂蒙又在荊州城內以優待關羽部下家眷為計,將士們知情後無心戀戰,軍心不穩,人心渙散,戰鬥力大大降低。加上部將傅士仁和糜芳先後投降東吳,公安和南郡失守,關羽左衝右突,沒有成效,只能退守麥城,兵卒僅有三百餘人。
為了解麥城之圍,關羽派出廖化前往上庸請求劉封和孟達增兵馳援,但兩人見死不救。待廖化到達成都告知漢中王劉備前去救援時,關羽父子已經遇害,此是後話。再說關羽困於麥城,眼見援兵無望,無計可施,只能冒險出城突圍。此後,關羽中了埋伏,父子兩人先後被孫權部下馬忠擒獲,隨後即被孫權所害,時年五十八歲。一代英雄,殞命敵手。
值得一提的是,好馬配好鞍,英雄配駿馬。關雲長胯下坐騎,乃「馬中赤兔」之赤兔馬。此馬先前為董卓送給義子呂布,後曹操殺了呂布擁有此馬。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投降,把此馬送給他。此後關羽與赤兔馬朝夕相處,感情至深,一直追隨他南徵北戰,屢建奇功。關羽死後,孫權把此馬賜給擒獲關羽的馬忠,但赤兔馬忠於舊主,絕食數日而亡。真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關羽之死,跟他的大意有關。當時呂蒙正為荊州有重兵把守無法向吳侯交差而託病不出。陸遜獻計,關羽上當。他不把換防的陸遜放在眼裡,把荊州大半兵力調去駐守樊城,同時荊州周邊的烽火臺也失去了警示作用早就被東吳將士化妝為商人混入,偷襲成功,最後造成荊州很快失守,接著軍心大亂,形勢反轉。另一點是聽不進忠言。劉備安排足智多謀的王甫擔任他的隨軍司馬,多次要他提防呂蒙的威脅,同時對他安排不夠盡心盡力的潘瑞鎮守荊州,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關羽剛愎自用,後來正是潘瑞受不了東吳的誘惑,獻出了荊州。正是失去了荊州要地,關羽一路不順,最後才敗走麥城,英雄隕落,令人唏噓。
大家看了此文有什麼收穫呢?或者大家有什麼其他的看法?歡迎點讚和評論。
作者:浮雲(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