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一直說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看另外一種說法是否如此?

2020-12-14 日堯居

文/日堯居zr

關於歷朝歷代的歷史結局是在多種條件下的變化來完成的,由於環境和條件及使用手段不同,所以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關鍵是站在那一個立場和角度去看,去分析,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讀《三國演義》有感:關羽丟掉荊州,真的是因為自己大意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在三國史中有關關羽失荊州的歷史片段記載,關羽丟掉荊州其實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大意,而主要還是因為劉備勢力的主力都在益州,而留給關羽的軍隊其實只夠防守,完全沒有能力進行徵伐。

起碼許多愛好三國這段歷史的朋友,或者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往往都是都是這樣認為的,都一致認為關羽丟掉荊州主要還是他自己的問題,誰讓關羽他自己太過大意,而且還不聽謀士們的話。

但是本人以為,真實的關羽鎮守荊州所要面對的問題是非常的多,甚至能夠把荊州守那麼長的時間,關羽也是非常不易,人無完人,不能被後人所責怪。

關羽下轄的荊州並不是整個荊州,而是半個荊州,而且他所鎮守的這一區域其實是半個荊南地區以及江陵及南郡,而荊州的重鎮襄陽在曹操手裡,江夏在孫權手裡,從戰略位置上,關羽能夠依靠的就只有南郡和江陵,而剩下的荊南地區發展的較差,這就對荊州整體不能帶來太大的支撐。

在戰略地位上,新野是襄陽的門戶,而襄陽又是荊州的主要門戶,如果不能把襄陽拿在手裡,那麼荊州是不太容易防守的,所以關羽只能硬著頭皮把軍隊都放在攻擊曹操方面,他明白如果不主動出擊,一旦曹操緩過神來,那麼南郡和江陵是不保的。

而在東邊孫權也把目光盯向了荊州,他們一直認為赤壁之戰是自己的戰果而讓劉備貪天功為己有,現在荊州的地盤當然也應該由自家掌握。站的角度不同,考慮的方向也會不同。

如果我們站在曹操的角度上,襄陽好不容易打下來,當然絕對不可以丟掉,如果襄陽一丟,那麼劉備就擁有了攻打曹操腹地的機會。

而站在孫權的角度上看,他們不拿荊州那麼對整體發展會有很嚴重的影響,只有拿到了荊州,他們才有機會穩定的割據,而沒有荊州,孫權事實上光靠江東是完全不夠的。

那我們站在關羽的角度上看:荊州這個是大哥的核心區域,沒了荊州那麼大哥就只擁有益州,但是益州這個地方屬於天險,別人打不進來,但是自己也打不出去,沒有荊州作為跳板,那麼益州發展會越來越差。

我們分析完三方各自的政治立場,我們就明白了關羽必須要取下襄陽,但是同時要防備東邊的孫權戰略意圖。

而荊州大軍事實上也就不到10萬人,其中大部分放在了攻伐襄陽之上,而剩下的老弱病殘只能勉強防備孫權,所以關羽面臨的處境就是兩面受敵,如果孫權執意要收回荊州,那麼自己會非常的痛苦。

荊州士族人心分歧極大,如果要守住一個地區,那麼關鍵就得得到這個地區的人心,而東漢末年的人心主要在於當地的士族。可荊州的士族因為劉表的去世早就心猿意馬。而一部分士族支持曹操,一部分士族支持孫權,只有少量的士族支持劉備,這又是為什麼?

不難看出當時的形勢,其實士族的分歧在劉表剛去世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了,士族們一致認為應該投降曹操,但是少部分的士族卻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一個好臣子,就堅定的反曹,這部分士族就投靠了劉備和孫權。

這時候荊州的形勢是士族大部分掌握在曹操手裡,一部分在孫權手裡,只有一小部分掌握在劉備手裡,只靠一點點的士族支持完全是守不住荊州的。

由於關羽這個人的性格比較驕傲,不善於更多交流,更不太願意與們往來,他反而願意和士卒們呆在一起,所以關羽在軍事上非常厲害,但是在政治手腕上卻是一個大短板。

諸葛亮對於關羽極其了解,當初已經發現關羽這方面的短板,他就讓不少懂得搞政治關係的謀士留下,但是劉備卻賦予了關羽荊州所有事務處置權,這一定程度上就導致了關羽的剛愎自用,擁有了任免人才的能力,但是他不懂政治庇護之道。

於是諸葛亮留下的謀士只要說句關羽不樂意聽的話,那麼結果就是被關羽給罷免,而沒了這些人的政治外交,關羽軍團就只剩下一支軍隊,而沒有得到任何的民心。

雖然有了白衣渡江取荊州,但是這個行動其實是很難完成的,除非你得到了當地民心,不然白衣渡江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然而呂蒙就是看到了關羽失民心這一點,他利用了這一點,主動親善當地被關羽壓制的士族們,於是白衣渡江就成為了當地士族們苦海解脫的一個機會,在解脫的面前,甚至當世武將還是劉皇叔都不再是道德捆綁,他們只想解除壓在自己身上的那座山——關羽軍團。

我是百家號:日堯居,堅持原創,杜絕抄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關雲長之死:過五關斬六將雲長忠勇,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首先是東吳呂蒙用計,關羽大意失了荊州。呂蒙又在荊州城內以優待關羽部下家眷為計,將士們知情後無心戀戰,軍心不穩,人心渙散,戰鬥力大大降低。此後關羽與赤兔馬朝夕相處,感情至深,一直追隨他南徵北戰,屢建奇功。關羽死後,孫權把此馬賜給擒獲關羽的馬忠,但赤兔馬忠於舊主,絕食數日而亡。真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 借歷史名人打旅遊品牌關公大意失荊州敗在那了
    為什麼今天的荊州成了關公的大意失荊州,因為借歷史名人打旅遊品牌是普遍做法,所以三亞有了108米的南海觀音,文筆峰開發成了南宗宗壇,建了玉蟾宮。再看荊州,57.3米的關公像,擋住了荊州古城風貌。從新聞報導來看,為了追求世界之最,荊州成了關公的痛,大意失荊州成了佳話,這也說明了荊州不適合把關公像造成世界之最的根本,畢竟荊州不是關公得道成仙之地,僅是關公的大意失荊州。
  • 火影:自來也大意失荊州,本來的優勢變成送命的隱患
    白色長髮一直到腰處。眼睛下方有紅色的印記,這個印記隨著他的成長而變長。身著紅色外褂,外褂裡面是茶色的衣服,腳著木屐,兩手處戴著類似護甲的裝備。年輕時收長門,小南和彌彥為徒,年長後有在雨忍村偶遇長門,小南和彌彥,這也成為自來也大意失荊州的開端。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劉備稱霸三國的轉折點,大意失荊州,隆中對宣告涼涼
    筆者並不是完全認同這一種說法,今天筆者也想談談自己的見解以及筆者認為劉皇叔的失敗之處-大意失荊州。先來看看蜀國主要將領的死亡,劉備在公元223年白帝城託孤後死亡,關羽在公元220大意失荊州後被抓後被殺,張飛於公元221年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黃忠在公元220年病逝,馬超於222年也是因病逝世,法正在公元220年病逝。我們這裡也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劉備,關羽,張飛幾人都是折戟在東吳手裡,蜀國幾乎沒有在魏國手上吃過大虧,寥寥無幾的大將折戟在魏國手裡。所以筆者以為蜀國的一系列動蕩的根本原因就是東吳。
  • 關羽失荊州,僅僅是大意嗎?主席:「他不懂統一戰線!」
    對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和「敗走麥城」,主席看得很透徹,他如是評價:劉備讓關羽守荊州本身就是錯誤的。錯在哪裡?無論是性格、氣度、還是大局觀,關羽都不堪擔此大任。劉備封「五虎上將」時,關羽為「五虎」之首,張飛、趙雲自然當仁不讓,可是,關羽卻怎麼都看不上馬超、黃忠。
  •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眾所周知,關羽大意失荊州,可細細分析,關羽失去荊州的責任不應完全歸罪於他,關羽攻打曹操時,曾經沿江設下烽火臺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百密尚有一疏,雖然荊州之失關羽的責任不可推卸,可是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也是有嚴重問題的。
  • 關羽大意失荊州,但卻給蜀國帶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
    這些戰役有的是以少勝多,有的是以謀略取勝,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大意而失敗的。說起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關羽的一生當中也曾有過失敗的時候。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裡一個重要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三國徵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之後蜀漢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大意失荊州主要講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後,荊州被瓜分。劉備在去打劉璋的時候,讓關羽守好自己佔領的荊州五個郡,但是關羽卻要去打曹操。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
    三國爭霸時魏蜀吳都想得到荊州,荊州是現在的哪些地方?「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經過連年混戰後,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在三國爭霸戰中,有一個地方是曹操、劉備與孫權多次爭奪之處,那就是「荊州」。《三國演義》中,神勇無敵的關羽晚年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失了荊州,結果,引發了劉備東徵兵敗,從而改變了三國格局。荊州最早是東漢宗室劉表的地盤。劉表,字景升,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東漢末年的名士、軍閥。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 毛主席說關羽愚蠢可悲,那麼誰才是大意失荊州的根本責任人呢?
    關公身為荊襄主帥,當然是第一直接責任人:一,剛愎自用,用人失察,任用多疑貪利的潘浚平總督荊州,把將才趙累當作督糧官使用;二。自恃英勇,臨陣輕敵,遂臂膀中龐德毒箭,一直帶傷作戰;三,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激怒東吳:(孫權差諸葛瑾來荊州和婚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並力破曹。
  • 大意失荊州只是假象,不過是被算計的後果,換誰都一樣
    三國的歷史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頻繁的被改成電視劇還有電影,在這段歷史之中大家一直都在誤會一個人。作為五虎上將之首的他,在荊州鎮守,世人稱他為武聖,自從呂布死了之後估計也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了。作為蜀國的常勝將軍,戎馬一生的他可不僅僅是一個武夫這麼簡單。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 《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
  • 新時代我們不要「大意失荊州」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為荊州」,荊州作為中國古九州之一,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所在地。在建城3000年的歷史中,荊州見證了波瀾壯闊三國史。先在名篇《隆中對》中曾這樣描述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荊州的重要地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後有有西蜀名將關羽在此地「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在李白的詩篇《早發白帝城》中共也有「千裡江陵一日還」的名句、足可見,荊州這一座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24座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名城所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他大意傲慢麼?其實另有原因
    其中,蜀漢劉備佔據荊州九郡中的4郡面積最大,所以也就有後來所謂的關羽守荊州,實際上荊州並非全部為蜀漢所有,並且荊州一開始也並非關羽鎮守,而是有蜀漢智囊諸葛亮鎮守。 那麼,為什麼都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呢?
  • 關公大意失荊州,別成為一本糊塗帳
    關公大意失荊州,別成為一本糊塗帳 文|清哲木 關公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 「大意失荊州」的真相是真的嗎?原來我們都被這個俗話騙了幾千年
    我們有句老話叫大意失荊州,講的是三國時期關羽丟失荊州敗走麥城的故事。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當年孫劉聯盟共同擊敗曹操以後,劉備和諸葛亮使用計謀佔領了荊州,周瑜幾次派遣魯肅索要荊州都沒有成功,結果還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落了個「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 大意失荊州,荊州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尤其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關羽「大意失荊州」,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想必對這並不陌生。在當時,為何魏、蜀、吳均對荊州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於曹劉孫三國邊界,是一個關鍵的地點。每一個國家都想為自己爭取能夠帶來最大利益的領土,這將會為他們以後統一南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麼大的誘惑,試問哪一個國家想要放棄?
  • 你認為「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責任嗎?
    丟失荊州,關羽有責任,但絕不是全責,更談不上「大意」。我們先說三國時期的荊州,它並不是現在的湖北荊州這樣一個城市,而是荊州七郡(後來增加襄陽郡、章陵郡共九郡),包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荊州七郡,也並非為三國一家獨佔,而是三家瓜分。
  • 關羽大意失荊州失去的更是蜀國的半壁江山,荊州對蜀國重要在哪了
    諸葛亮《隆中對》裡就說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同時有荊州和益州,劉備就可以分兵兩路北伐。其中荊州這一路,只要往北出擊離洛陽很近。不僅離洛陽近,而且中途沒有崇山峻岭阻隔,並不像從益州向北伐那樣需要穿過秦嶺。對於荊州來說,北邊就是一馬平川,可以直接攻到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