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讀古詩詞丨古詩文中那些淺顯易懂的詩文,才是最經典的傳承

2020-12-11 微雨憑瀾

古詩文愛好者中,有很多人喜歡那些晦澀難懂的語言,喜歡咬文嚼字故弄玄虛,殊不知古人在寫詩文的時候,很多人追求的是淺顯易懂。在唐詩的世界裡,那些五言的絕句和律詩很多都成為經典廣為流傳。

01.最典型的兩首簡單的詩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一首詩,20個字。淺顯易懂,表達了詩人李白的思鄉之情,讓讀者在其中沉浸不止。這首詩的意境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讓那些崇尚晦澀難懂的文人情何以堪。

王維《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同樣的20個字,同樣的一首詩。這首詩即使,沒有任何古文素養的人,都能夠輕易弄懂其中的意思,比有些現代文淺顯易懂得多。就是這樣的詩,在古詩文中卻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可見文章也好,詩文也罷,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懂你寫的是什麼,而不是讀了好多遍不知所云。

02.最經典的兩首詩

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學過唐詩的人,都不會忘記這首《春曉》。毫無疑問,這也是一首淺顯易懂的詩,沒有生澀的語句,簡單質樸的難以想像。就是這樣簡單的20個字,卻讓一幅美麗的圖畫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又是一首20個字的古詩,又是一首享譽千年的佳作。很多後人站在黃鶴樓上,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首詩,原因在哪裡?因為它能讓人很容易記起,也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03.結語

高考中有一篇作文引起了文化界廣泛的爭議,無它,因為晦澀難懂卻高深莫測。古人在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想法簡單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可是現代人為什麼或反其道而行,把文章寫得越來越難懂呢?也許,我們才疏學淺,但是不應該是雅俗共賞嗎?

相關焦點

  • 上海3位古詩文才女養成記:詩歌積累並非死記硬背
    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激發大家對古詩文教育的思考,來自上海的選手武亦姝、侯尤雯、姜聞頁也「才」驚四座。但也有網友稱,古詩詞大會,就是看誰背得多。8日,澎湃新聞記者多方採訪,試圖還原上海三位古詩文選手成長之路。事實上,她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從小的背誦和積累,融會貫通以及內心世界的塑造,才是她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根本。
  • 人民日報推薦:64首經典易懂古詩詞,膾炙人口,流傳千年
    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是我們文化傳承的精髓和烙印。有華人的地方,必有詩詞,那些源遠流長,膾炙人口的詩詞,總是閃現在我們的腦海裡。本文節選最經典易懂的詩詞,供大家欣賞!人民日報推薦:64首經典易懂古詩詞,膾炙人口,流傳千年!
  • 古詩文中的家風家教
    今天,我們不妨走進唯美的古詩文中,去感悟那正氣充盈、淳樸厚重的家風家教。古詩文中的家風家教,大都體現在詩作者寫給晚輩和家人的詩文和家訓之中,其內容不外乎圍繞為人處世、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和睦鄰裡、治學讀書等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高考作文素材: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
    古詩詞熱,仿佛一股清泉,浸潤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鏡子,折射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聲號角,召喚我們更好地傳承經典、築牢文化自信。  詩意在流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滿屏競傳飛花令,一眾爭說武亦姝。」伴隨精彩的表現,一位位詩詞達人進入大眾視野,一個個與古詩詞結緣的故事令人動容,更讓我們看到了傳承數千年文化的力量。
  • 幼兒早教古詩推薦《唐詩三百首》,讓娃愛上古詩詞,點擊收藏哦
    讀兒歌讀繪本,不如也多讀一些古詩吧,有意境,字詞簡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適合學齡前兒童。每天晨讀古詩詞,會發現孩子讀著讀著就會了。學前並不需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背誦或者追求學習的量。在這個年齡段我更認為培養孩子的語感尤為重要。在輕鬆的氛圍中跟讀,每天養成晨讀的好習慣,對之後的學習一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 不讀國學經典,不背文言文古詩,小學生在每個階段應該閱讀哪些書
    就像我們的家長,想讓小學生接觸經典文學,在小學一二年級就給孩子看四大名著兒童版,繪畫版,認為簡單易懂的經典文學可以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實際上是錯誤的學習語文的觀點。我們家長在要求小學生看國學經典的時候,是否能問問自己也看過?或者能做到和孩子一起看?那我們又該如何評判孩子是否需要讀呢?經典文學確實需要讀,但不是在小學階段。
  • 東陽市郭宅小學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
    10日,在湖溪鎮郭宅二村石洞書院內,不斷傳出誦讀古詩詞的聲音,原來是郭宅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正在開展誦讀經典活動。 近年來,郭宅小學為進一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升欣賞品味、誦讀經典詩文的能力,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將經典誦讀課程化,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
  • 古詩文複習 緊抓默寫和理解
    在初中學過的文言詩文中,有些可稱為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對這類佳作必須將全文全詩或要求背誦的部分熟記於心。    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    《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了解文言詩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關的文學常識」。    中考上海卷古代詩文部分中,文學常識一般佔2分。
  • 詩詞行旅(16)丨最是詩中家國情
    有意思的是,在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樣一種情感與情懷的延續,在很大程度上恰是由詩文的形式傳揚和傳承著,並穿透時空,呈現在今天的人們面前。最是詩中家國情。家國情懷,在古詩文中有著最廣泛的體現。再說回到陸遊。曾有人做過研究,陸遊是古代寫詩留存最多的詩人,一生留下近萬首詩作,其中有一半抒寫家國情懷。
  • 傳承經典古詩詞 讓兒童健康成長
    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小朋友感受古詩詞的魅力,關愛小朋友健康成長,日前,營子區婦聯與北京雅知國際諮詢有限公司聯合在第十三網格舉辦了古詩詞競賽活動。最小參賽者只有三歲,但背起《憫農》也是也一字一句,十分認真。十餘個小參賽者相繼表演完畢後,婦聯工作人員對三個年齡段參賽組的參賽人員分別進行了評分。
  • 沙畫與古詩詞誦讀融合,激發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
    沙畫與古詩詞誦讀融合,激發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泉州晚報訊 為激發學生們誦讀經典古詩文的熱情,為書香校園建設營造濃厚氛圍,近日,我市不少小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詩詞誦讀活動。在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近期開展了第三屆經典詩詞嘉年華活動中,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該校還特別從在前兩屆詩詞嘉年華活動中獲得「詩詞達人」稱號的學生中選拔小考官和語文老師一起負責古詩考級闖關。同時,該活動還設置了多個「詩詞關」豐富學生的參與體驗感,在闖關過程中,學生們在參加闖關中或聲情並茂、或慷慨激昂,誦讀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
  • 優美古詩詞給現代人靈感,有人引申出1個金句,網友直呼太有才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詩歌文化可謂是百花齊放,古典詩詞,現代詩歌交相呼應,熱愛詩詞文化的人不計其數,年輕人思想開放,大展才華,他們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為讓古詩煥發出新的生命,為時代所用,大膽創新,創作出很多優美的詩句,而這些流行的詩句,都有古詩原來的出處。
  • 高中語文新教材古詩文佔近一半,「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時代來了!
    今天一則「高中語文新教材古詩文佔近一半」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部分教材選編情況,其中共選入古詩文67篇,佔全部課文數近一半。這也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消息,未來教育部會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時代來了!
  • 空中讀寫教室:在古詩文「學唱畫作」中傳承經典
    學古詩,以詩讀史悟傳奇  一首詩就是一段歷史,一闕詞就是一段傳奇。在空中讀寫教室,許敏老師結合範成大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並明確了古詩學習四步驟:知作者——解詩意——悟詩情——背詩文。
  • 我這樣教小學生學古詩文
    中華古詩文是中國璀璨奪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顆明珠,其形式多種多樣,風格迥然各異,內容五彩斑斕,意蘊含蓄綿長。其中廣為傳誦的經典詩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都是不可輕視的。  早期古詩文的教育滲透,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啟蒙教育過程中古詩文的閱讀、誦讀、背誦等訓練,對於提高小學生的漢語言水平、思維能力、識記能力和文化素質,以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在海外很多華校中,中華經典詩文的誦讀也是華文教學的必要內容之一。下面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古詩文教學的方法。
  • 中學語文課本將現更多古詩詞 教育界人士持肯定態度
    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前不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從明年9月起,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中古詩詞將增加到22篇,整個小學階段不少於100篇。  明年,人教版語文也將啟用新教材。「古詩文、國學經典內容肯定會增加。」長沙一位從事語文教學多年的老師分析,今後,小學到高中的教材中,古詩文內容的比例很可能會佔到一半,從小學到高中逐步增加,而目前「遠遠不夠」。
  • 《名校聚焦》管城區回民一小三二班:弘揚傳統文化 背誦經典詩文
    (記者 張偉 通訊員 鄭瑾) 傳統經典文化,內容博大精深。通過開展經典詩文背誦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和對古詩的興趣,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小學生幼小的心靈,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回民第一小學從二年級開始每天一首古詩詞背誦,孩子們們由簡單的古詩到分類背誦,特別是暑假裡,他們每周都在進行了古詩背誦活動,每組一周匯報一次古詩背誦情況。
  • 總書記不贊成課本去掉古詩詞之後-搜狐文化頻道
    回想起這些,王俊秀知道,總書記不贊成課本去掉經典詩詞這話,才剛剛開始「發酵」。 看到總書記的言論已經在網上廣泛流傳,且「上海小一語文課本8首古詩詞全被刪除」都被作為「新聞背景」、「相關新聞」附在報導最後,王俊秀與丈夫討論了幾句,這時手機響了。
  • 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孩子學古詩文,聽聽蒙曼老師怎麼說
    蒙曼老師曾說:「因為我們眼前大多是黑、白、灰了,所以讀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才會覺得格外美;因為現在節奏太快,所以詩中那些慢生活,才讓人覺得彌足珍貴;因為有了即時通訊工具,視頻連線,遠在千裡的人,仿佛近在眼前,所以才覺得『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兩句裡所寫的入骨深情分外浪漫。所以,幾乎可以這樣說,你想要的美,古詩詞裡都有了。」
  • 古詩乏味,孩子一讀就想睡?4個方法,讓3歲孩子也能輕鬆背詩
    每次跟爸爸打電話的時候,他總是說讓九兒讀古詩,之前一直沒放在心上,總覺得孩子太小,看不懂,又聽不懂,讀也是白讀。我相信很多父母肯定曾經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看完《中國詩詞大會》和《經典永流傳》之後,我發現「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件事是真的。雖然孩子現在無法理解古詩的含義,但有些東西記在心裡,它會慢慢生根,有一天會長出綠葉,開出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