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老師曾說:「因為我們眼前大多是黑、白、灰了,所以讀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才會覺得格外美;因為現在節奏太快,所以詩中那些慢生活,才讓人覺得彌足珍貴;因為有了即時通訊工具,視頻連線,遠在千裡的人,仿佛近在眼前,所以才覺得『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兩句裡所寫的入骨深情分外浪漫。所以,幾乎可以這樣說,你想要的美,古詩詞裡都有了。」
清乾隆時蘅塘退士孫洙有兩句詩,幾乎是婦孺皆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說的是通過背誦和反覆記憶,熟讀了唐詩三百首後,不會作詩的人也能「照葫蘆畫瓢」,吟幾句唐詩。
孩子上學以來,在陪著孩子做功課的時候,我注意到他們現在的語文課本中大幅增加了古詩詞、文言文的篇目,同時,我查閱了近年來有關高考的一些報導和考題,結合國家高考改革來看,古詩文在語文學習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相對於現代白話文來講,古詩文的語法、語序、詞意和現代文不完全相同,同時,小孩子對於文章的歷史文化背景等接觸得少,所以對於古詩文的學習難度又更高一些,因此,要想讓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對古文的學習不那麼吃力,就要從小開始學習、積累。但是,切不可盲目地學,今天,我就簡單說說我的一些經驗吧。
其一,孩子開始學古文,先從古詩開始,就和陪他們看繪本一樣,選到合適的書很重要。現在市面上,有關古詩、國學的書籍種類繁多,解讀方法各有千秋,但我們沒必要全都買下來,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和接受程度,選擇一到兩套也就夠了。我家孩子現在用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就很不錯,這套書涵蓋了部編小學教材要求背誦的129首古詩詞,外加一些補充篇目。難度不高,朗朗上口,孩子學習難度比較適中。
其二,教孩子學習古詩,方法很重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三、四歲孩子剛開始學的時候,理解能力比較有限,不必強求孩子要把詩文的意思全部明白,可以讓孩子多聽。每天早晨起床後、吃飯、玩耍的時候,可以用手機在網上找到音頻,或者提前錄好放給孩子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對詩文留下印象。當然,播放的時候,不要順序播放,每一首詩反覆播幾遍,孩子會不自覺地跟著讀,可以加深他的印象。
孩子稍大些的時候,理解能力比較強了,可以跟孩子一起來表演詩中的情景,或者根據詩文的釋義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試著複述詩文,寓教於樂,讓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意思。
孩子上學以後,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強了,這個時候就要著重於重點字詞的解釋和簡單的詩詞賞析,並簡單讓孩子對當時的歷史和背景有所了解,加深孩子對詩文的了解,讓孩子學會欣賞古詩詞。
蒙曼老師說,「讀詩,僅僅關注格律、平仄、對仗,甚至只講究意境,都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感受詩人的一顆『詩心』。親近詩最近的途徑,就是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去觸碰詩人的赤子之心。」
總之,孩子學習任何知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的,關鍵是要找對方法,提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並且持之以恆,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