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高中語文新教材古詩文佔近一半」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部分教材選編情況,其中共選入古詩文67篇,佔全部課文數近一半。這也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消息,未來教育部會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時代來了!
盤點那些年我們高考背過的古詩文,從勸學、出師表,到赤壁賦、阿房宮賦,再到師說、桃花源記等等,篇幅長,內容複雜,但為了高考我們還是咬著牙把它們背了不知多少遍,最後爛熟於胸才敢走進考場。可能很多學生高中背這些古詩文只是為了應付高考,心裡牴觸但還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倘若真心喜歡古詩文,我們或許真的能成就另一個自己。
那麼教育部決定增加高中語文新教材中古詩文量會產生怎樣的改變?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武亦姝憑藉強大的實力和沉穩奪得了總冠軍,很多人也被這個溫婉、有才的00後少女圈粉。2019年被保送清華,但高考仍考出613的高分。武亦姝從小就喜歡古詩詞,熟讀《詩經》、《唐詩》等詩集。據報導,武亦姝一學期裡讀的書既有《浮生六記》、《人間詞話》、《莊子》等古代經典,每星期還會交錯著讀《劍南詩稿》、《小山詞》、《放翁詞》。
正是因為對古詩詞有著獨特的熱愛,讓這個00後少女變得與眾不同。在人群中,她就是清新典雅的一縷清流。在古經典、古詩詞的薰陶中,不僅成就了她的學業,還讓她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由武亦姝的例子可以看出,古詩文帶給學生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增加了對古詩文的積累量,考試有了更多的寫作素材。通過對古詩文的背誦,也可以掌握一些文言字詞的意思,了解更多古人的思維,將來更好地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其次熟背古詩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可能短時間看不出來,但長此以往,自己的談吐、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其影響,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氣質。
最後,也可以讓當代學生培養一種背古詩文的愛好,把課餘時間用到打遊戲、刷某音上,倒不如背幾首古詩詞來的實在。
教育部對高中語文新教材增加古詩文的佔比,體現了教育部對未來教育的導向和思索。當代學生往往把古詩文當成一種考試的負擔,學習語文的障礙。但新教材的古詩文量的增加,老師也會給學生講解更多的古詩文,通過大量的講解,小編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愛上古詩文,也會有更多的人更加堅定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未來的我們一定會手握詩卷,氣宇非凡;未來的時代,一定會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