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讀寫教室:在古詩文「學唱畫作」中傳承經典

2020-12-27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編輯 邱彬鑫)2020年恰逢疫情,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如何讓學生在宅家學習時保持讀寫熱情、擁有人文情懷,浙江省教科規劃疫情與教育專項課題「空中讀寫教室」的構建與研究應運而生,實現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經典讀寫融合探索。課題組實驗班級「翰墨軒」在杭州錢塘新區新灣小學許敏老師的引領下,通過對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18篇古詩文進行了整組梳理、歸編和拓展學習,進行了古詩文「學唱畫作」教學模式的探究。在空中讀寫教室這一充滿創意的網絡平臺中,師生一起感受古詩文凝練含蓄的語言魅力、深邃悠遠的雋永意境,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古詩,以詩讀史悟傳奇

  一首詩就是一段歷史,一闕詞就是一段傳奇。在空中讀寫教室,許敏老師結合範成大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並明確了古詩學習四步驟:知作者——解詩意——悟詩情——背詩文。師生們根據杜甫的千古名句「初聞涕淚滿衣裳」揣摩當年詩人喜聞官軍收復薊北的歷史場景;從陸遊「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期盼中遙想這位愛國詩人的曲折經歷。

  在空中讀寫教室的師生互動中,古詩文的學習因此變得輕鬆與愉快。許敏老師的學習方法指導從扶到放。孩子們學得認真,更是收穫了學習古詩的策略。

  唱古詩,以唱悟情詠經典

  古典詩詞講究平仄、韻律,歷久彌新的經典詩文與她的善於吟唱有很大關係。通過歌訣、吟誦、吟唱等方式來背古詩,本身就是對音樂的審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吟唱詩歌享受著經典滋潤的時刻,通過音樂的高低、節奏的強弱、旋律的跌宕起伏理解詩歌思想內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從而引起共鳴和美感,提高了審美能力。

  畫古詩,以畫解意尋詩蘊

  蘇軾曾言:「善詩者,詩中有畫,善畫者,畫中有詩。」當直觀而靜態的生硬字詞擺在學生面前,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不會太高,但是繪畫是一種能將色彩、線條、視覺等結合起來的藝術,如果在學習中可以將繪畫引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新鮮感,使詩歌呈現畫面感,真實感,作畫的進程更是學生開掘詩意、尋悟詩蘊的過程。

  作古詩,以寫明志圓詩夢

  杜甫有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李白酣暢淋漓、大氣奔放的詩詞更是與他遊歷大好河山的生活體驗密不可分,因此寫古詩除了要多讀古詩詞,熟記名篇名句外,還必須要有體驗。有人說: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詩人,吾手寫吾心,但習慣了現代文寫作,要讓孩子來試著寫古詩是有一定難度的,既需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作詩靈感,也需要學法自然、技法超然的讀寫指導策略。在學習了蕭紅的現代文學經典《祖父的園子》之後,學生詩以言志,一組田園詩歌驚豔空中讀寫教室。

遊園雜興

王詩琪

蜂飛蝶舞螞蚱跳,

玉米倭瓜榆樹高。

兒童喜歡拔雜草,

錯把狗尾作韭苗。

田園之樂

汪熠

水瓢裝水天上拋,

花開連聲說叫好。

稚子作樣學拔草,

竟將狗尾作韭苗。

戲于田園

陸禕婷

蜂蝶起舞榆樹搖,

兒童急走向園跑。

誰知螞蚱拴不牢,

黃瓜倭瓜藤上笑。

田園日常

蔡藝菲

蜂飛蝶舞螞蚱跳,

玉米黃瓜榆樹搖。

兒童歡笑停不了,

錯把韭菜當青草。

遊園所興

朱益煒

菜園蜂舞螞蚱跳,

祖父和我戴草帽。

他種韭菜我拔草,

亂挖一通真搞笑。

遊園雜感

張燁陽

蜜蜂蝴蝶螞蚱鬧,

冬瓜倭瓜橫著躺。

兒童不識何為草,

踢了菜種割了苗。

園中雜興

董宇檳

西瓜穿綠襖,

茄子披紫袍。

蝴蝶捉不到,

飛到空中笑。

遊園雜興

朱鑫彤

榆樹嫩綠枝葉茂,

蜜蜂嗡嗡滿身毛。

稚子捉蟲螞蚱逃,

鑽入草叢無處找。

又幫祖父學拔草,

裝模作樣戴草帽。

幼小無知見識少,

除去韭苗淨胡鬧。

  中國古詩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經典閱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學珍藏。在經典浸潤中的孩子,生命定會是別樣的美麗;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詩文「學唱畫作」教學研究,定會如那永恆的經典,在空中讀寫教室散發其獨特、典雅的魅力。

  許敏:杭州錢塘新區新灣小學語文教師,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區第十四屆、二十三屆園丁獎獲得者、區優秀班主任、優秀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中隊輔導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孫琍名師工作坊成員。曾在區勞技優質課、心理健康優質課評比中分別獲二、三等獎,在區少先隊輔導員風採大賽中獲第一名,擅長輔導學生演講與讀書徵文,十餘篇教學論文在省區級獲獎。

 

 

相關焦點

  • 經典讀寫融合 孫琍名師工作坊探索「空中讀寫教室」智慧教育模式
    月雅河小學的陳王玫老師提到,對於如何將讀寫實現「空中」化,孫琍老師提到她們的工作坊自行研究設計了一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富有兒童情趣、界面雅致、蘊含文化氣息的空中讀寫教室的分享平臺,幫助學生在選擇、差異、分享的過程中密切聯絡,擁有屬於自己的「讀寫圈」。
  • 「空中讀寫教室」課題成果在第六屆全國教育實證研究論壇奏響學術...
    杭州錢塘新區教師教育學院《錢塘教育》執行主編孫琍老師負責主持的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空中讀寫教室:疫情背景下經典讀寫智能融合探索》有幸受到大會邀請,在分論壇三「教育研究中的案例分析方法」做專題報告。
  • 國學經典悄然回歸蕪湖課堂 學生古詩文教育成為必修課
    菁菁校園,孩子們在晨光中、在明亮的教室裡,在綠草如茵的操場上,抑揚婉轉地吟誦著,悠然再現千古美文的神韻和華夏禮儀的儒雅--這是赭山小學多年來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中最常見的一幕。但老師們坦言,由於是閱讀的單元,裡面的課文老師或泛講一下,或不作講解,只供學生課外閱讀,也不納入考試的範圍,因此,從目前的情況看,學生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去學習這些閱讀單元裡的課文。   南瑞實驗學校的幾位語文老師對記者說,從必學課文來看,語文學科小學和初中各年級的教科書中,古詩文所佔的篇數最多不過15%,小學低年級所佔的比例更低。
  • 從古詩文中汲取滋養
    據報導,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新版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使用,《語文》所選古詩文數量比過去增加,且體裁多樣,其中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國粹與精華,歷經千百年的傳承,至今熠熠生輝。中小學語文教材增加經典古詩詞,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學習、感知古詩文的魅力,對於弘揚傳統文化,強化對中華文明的認知、自信心與自豪感顯然大有裨益。
  • 新航道創始人胡敏再推雙語經典讀本 小學生必背古詩文首現中英雙語...
    近年來,我國在中小學教育中逐步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特別是語文學科上,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大大增加。2019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已全面啟用教育部統一編寫的語文教材(簡稱「統編版」教材)。新修訂的「統編版」教材在選材上突出經典性,大幅增加古詩文篇目,小學增至129篇,古詩文總體佔比30%左右;初中增至132篇,佔所有課文選篇的50%以上。
  • 遠不止武亦姝,上海古詩文教育傳承「大珠小珠落玉盤」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出彩選手的背後,必然有紮實「育種」的學校——武亦姝所在的復旦附中,姜聞頁所在的上海中學,在上海乃至全國都頗有名氣;侯尤雯所在的文來中學也已蟬聯了11屆上海古詩文閱讀大賽團體冠軍。幾名選手,幾所學校,折射了上海這座城市對古詩文及傳統文化的尊重。
  • 我這樣教小學生學古詩文
    中華古詩文是中國璀璨奪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顆明珠,其形式多種多樣,風格迥然各異,內容五彩斑斕,意蘊含蓄綿長。其中廣為傳誦的經典詩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都是不可輕視的。  早期古詩文的教育滲透,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啟蒙教育過程中古詩文的閱讀、誦讀、背誦等訓練,對於提高小學生的漢語言水平、思維能力、識記能力和文化素質,以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在海外很多華校中,中華經典詩文的誦讀也是華文教學的必要內容之一。下面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古詩文教學的方法。
  • 懷仁一中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選拔賽啦
    11月27日上午,我校在東階梯教室舉辦了高一二年級古詩文經典誦讀選拔賽。高三語文組楊秀麗、王小麗、馮宇南、楊智豔、車玲玲老師和音美組蔣金老師擔任評委。:黃茜、豐宇668班 劉芸傑 篇目《將進酒》指導老師:武月青辦公室主任常日武做總結古詩文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學藝術中的瑰寶
  • 雅韻流芳德潤童年 南鄭區華燕學校舉辦第三十三屆古詩文背誦大賽
    近日,華燕學校第三十三屆古詩文背誦大賽圓滿落幕。此次大賽共評選出集體一等獎4個、二等獎4個,學生個人優勝獎105個,再次掀起了學習背誦古詩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本次古詩文背誦大賽,學校打破了傳統集會比賽的模式,實行分年級賽制。
  • 「讀寫教室」:小學讀寫教學的一種演進
    摘要:「讀寫教室」主張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有真實的目的,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讀寫,以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讀寫教室」主要從教室桌椅的擺放、教學設備的配置、圖書教室的建設、讀寫氛圍的營造等方面下功夫,致力於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讀寫環境。「讀寫教室」主要有「三階段」教學模式和「五階段」教學模式。
  • 讓學生愛上古詩文,有章可循——聽特級教師談古詩文學習
    最近,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著名特級教師董旭午的新著《我這樣教學古詩文》,應該是一本能夠教學生會學、樂學和愛學古詩文,很有利於解決好這個「老大難」問題的佳作。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教學生學會融通「生活」 首先,教學生與古人的語言表達生活相融通。
  • 寓詩情於英語,新航道創始人胡敏打造雙語版小學生古詩文
    懷著傳承、 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強烈使命感,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胡敏教授聯合國內外一流教育專家啟動了"雙語誦讀中華經典" 叢書編寫工程,相繼推出中英雙語誦讀版《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此次《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篇》中英雙語誦讀版的面市,為青少年用雙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國際視野提供了又一經典讀本。
  • 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會 8歲學生背600多篇古詩文
    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會今晚舉行。 參賽選手中不僅有學生、教師、公務員,更有祖孫同臺以及夫妻檔同時參與,他們中既有8歲的幼童,也有利用新技術學習經典國學的花甲老人……如何成為「國學達人」?「誦讀進士」們傳授了自己的經驗。
  • 滬中小學多措並舉傳承中華文化 課堂內外學古詩、賞非遺
    多年來,這所小學的學生每周都要上一節「明智課」,通過誦讀古詩文,讓孩子領略古詩文的意境,體悟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而昨天,這群小一新生學的就是李白的《靜夜思》。   黑板上掛著的大圖,是由美術老師繪製的卡通版《靜夜思》詩配畫,大樹下、井臺旁,萌萌的詩人抬頭望著月亮,若有所思。
  • 離石區慧德國學幼兒園傳承國學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華夏文明國學經典奪目璀璨,星光熠熠。在2021年新年前夕,離石區慧德國學幼兒園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迎新年聯歡會。活動中,該園師生一起誦讀國學經典,通過文藝活動的形式一起弘揚傳統美德,傳承傳統文化。
  • 課文刪掉經典古詩文等於斷了文化基因
    聽說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門課標是全國統一,他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9月9日新華社報導)  總書記說的課文刪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是指前不久上海的消息。
  • 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簡介
    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簡稱「古文誦讀」工程),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成功實施希望工程的基礎上,推出的一項跨世紀的青少年文化工程。「古文誦讀」工程通過學校、社區、家庭組織少年兒童誦讀、熟背中國文化的經典作品,平均每天20分鐘,堅持數年,終身受益。
  • 小學古詩文教學多元導讀八大策略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古詩文經典啟蒙教育在小學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然而,目前小學教材中的古詩文篇目不多,尤其是文言文。教師缺乏對文言文教學的深入研究,學生也因此缺少古詩文的薰陶,文化積澱相對較少,文言文語感較弱,興趣不濃。
  • 蕪湖多舉措傳承弘揚國學經典 每學年40課時"潤物無聲"
    菁菁校園,孩子們在晨光中、在明亮的教室裡,在綠草如茵的操場上,抑揚婉轉地吟誦著,悠然再現千古美文的神韻和華夏禮儀的儒雅--這是赭山小學多年來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中最常見的一幕。但老師們坦言,由於是閱讀的單元,裡面的課文老師或泛講一下,或不作講解,只供學生課外閱讀,也不納入考試的範圍,因此,從目前的情況看,學生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去學習這些閱讀單元裡的課文。   南瑞實驗學校的幾位語文老師對記者說,從必學課文來看,語文學科小學和初中各年級的教科書中,古詩文所佔的篇數最多不過15%,小學低年級所佔的比例更低。
  • 【作文素材】可作作文標題的經典古詩文句釋+運用點撥2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涇溪中石頭多,水流急,十分危險,過往的人戰戰兢兢,小心謹慎,所以一年到頭也沒聽說有誰落水。倒是那水流平穩,沒有石頭的地方,常常聽說有人溺水。適用於年少奮鬥,好事多磨等。「少年無向易中輕」可以單獨做題目。出於唐·李鹹用《送譚孝廉赴舉》,意思是好事都是從困難中得來的,年輕人不要專想從容易的事情中找輕鬆。無:通「毋」,不要。易中輕:從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輕鬆,指輕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