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2020-12-11 親子派

我一朋友,閨女4歲。朋友最近正想方設法「訓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已經進行了一周多了,每晚都要上演一次「哭戲」,娘倆兒一整宿都不得安生。每每孩子夜裡哭醒,她都不得不反覆過去安撫、哄睡,每天都頂著倆黑眼圈、腫眼泡去上班,崩潰極了!

後來我給她講了另外一個媽媽和孩子分床睡的經歷:

一位媽媽,在孩子4歲生日那天,開始嘗試跟孩子分屋睡。

第一天晚上,孩子意料之中地來敲門,一會兒說有螞蟻爬進房間;一會兒又說,自己的玩具熊落在媽媽房間裡。

爸爸隔著房門對孩子說:「你那點小心思唬誰呢?趕緊回去睡覺,不然打你屁股。」之後,一整夜都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夫妻倆放心地一夜安眠。

第二天一早,媽媽打開房門的那一刻,竟然發現孩子蜷縮在門口睡得正酣。原來他自己半夜從房間拖來了小蓆子、小枕頭、小被子,懷裡還緊緊的抱著媽媽的一件衣服……

聽完這個媽媽和孩子的分床經歷,朋友竟然哭了,她說:原本我以為,只有早點讓孩子學會自己睡覺,孩子才能更獨立一些,沒想到卻傷了孩子的心。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

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

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

「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

聽說國外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

這些都是真的嗎?

到底有沒有最佳分床、分房睡的年齡?

和孩子分開睡是不是越早越好?

怎麼才能讓孩子適應分開睡?

今天這篇文章,就給您最需要的答案!

1/

那些一出生就和媽媽分開睡的孩子

後來都怎樣了?

我生孩子那會兒,很多媽媽都特別奉行「寶寶一出生,就該自己睡」的原則。而這個說法來源於幾十年前,很多歐美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房睡了,美其名曰「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獨立、聽話、不粘人」。

但是後來,很多媽媽發現,過早和寶寶分床睡,導致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一位追悔莫及的媽媽,分享了她的經歷:

她是個極其熱衷於國外各種育兒理念的媽媽,孩子一出生就和寶寶分開睡,即使孩子哭鬧她也依然堅持。慢慢地,孩子漸漸長大,的確越來越習慣一個人睡,卻也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說話、更不愛笑。

一次旅行的時候,她原本打算跟孩子一起睡,卻聽到孩子說:「我不要和媽媽一起睡,媽媽從來也不喜歡和我在一起」

那一刻,她後悔極了……

試想,曾經的一天中,孩子小小的背影,一次次被父母拒之門外、一次次陷入無盡的黑暗和害怕之中,是有多讓人心疼呀!媽媽真的忍心,就這樣把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推出門外嗎?!

1.

過早分開睡的孩子

將來可能和父母的關係會比較淡漠

西方國家有些家庭,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們聽過的「哭聲免疫法」也是從西方傳進來的,孩子哭了不會立即得到安撫和擁抱,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適應和修復,寶寶在襁褓裡就實現了分房睡。

雖然孩子的確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獨立性的培養,但同時卻犧牲了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和依戀,安全感缺失,成長中可能和父母的關係會比較淡漠。

2.

白天上班的媽媽

更需要晚上陪孩子一起睡

很多父母白天要上班,不能陪孩子,晚上回來已經很晚了,陪伴的時間非常短。但即便如此,你會發現,仍然有很多孩子最依戀的還是自己的媽媽,而不是白天帶養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關鍵就在於夜間的照料和及時安撫,對建立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更為重要!說白了,孩子晚上跟誰睡,就跟誰更親近。

3.

孩子和媽媽一起睡

睡眠質量更高

人類學教授詹姆斯·麥肯納用幾十年的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嬰幼兒在生物學上就習慣性地靠近母親,母親的身體是嬰兒真正適應的唯一環境。

(說人話就是)寶寶與媽媽睡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體溫、氣味、聲音、撫摸等身體新號,寶寶睡得更好,有助於提升嬰幼兒的睡眠質量。

4.

和媽媽一起睡

大大減少了「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

詹姆斯·麥肯納教授還說:母嬰間基於母乳餵養的合睡情況,是人類最古老,最有效的睡眠方式。合睡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具有普適性,可以最大化保證嬰兒的生存概率。

下圖中可以看出,嬰兒發生猝死症候群的高發年齡是在出生後的1-4個月之間,這個月齡的寶寶抬頭和翻身還都不太行,如果單獨睡在距離媽媽較遠的地方,夜間媽媽很難感知到孩子處於危險之中,導致意外的發生。

反倒是母嬰睡在一起時,互相都能更好地感知到彼此,媽媽對孩子的反應也更加敏感和警覺,孩子稍有不對,媽媽就能迅速做出反應,避免意外的發生。

媽媽和孩子一起睡並不是必須要睡在同一張床上。而是在床邊放置一個睡籃或小床,而且父母能在可觸及範圍內感受到寶寶,反而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2/

但是!

孩子和媽媽太晚分房睡也不好

去年3月,臺灣的一個星二代,因涉恐言論和囤積武器子彈而被美國警方逮捕。在歷經260天的關押後,刑滿釋放,遣送回國,「終生不得入境美國」。

他就是臺灣明星狄鶯18歲的獨生子孫安佐

事件的起因是孫安佐告知一同就讀的同學,讓他在5月1日那天不要來學校,因為他要在那天進行槍擊。受到驚嚇的同學隨後選擇了報警,警察介入後,在孫安佐的房間內發現了近千枚子彈和一些軍用物品及槍枝。面對警察時,孫安佐和母親都異口同聲表示「槍擊」只是一句玩笑話。但美國警方並不買帳,他們對孫安佐擁有如此數量龐大的武器表示懷疑。

兒子在美國出事後還是媽媽第一時間飛過去給兒子「擦屁股」,處理後續問題。

很多人對於狄鶯和孫安佐這對母子並不熟悉,但他們卻是臺灣娛樂圈裡公認的「奇葩」母子。孫安佐11歲的時候還和狄鶯睡同一張床,而且他晚上必須要捧著媽媽的胸才能入睡。直到孫安佐15歲,開始有生理反應,狄鶯才和他分床睡。

1.

長期和父母同床睡的孩子會

過分依賴父母,獨立性差,心智不成熟

按理說,正常的家庭一般都會讓男孩子在六七歲時分房睡,而狄鶯的做法則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想像,不僅和11歲的兒子同床,還讓她捧著自己的胸。當有人問狄鶯為什麼不讓兒子分房睡時,狄鶯只是無奈的表示這樣會讓兒子抱怨。

因為不想兒子抱怨,就讓兒子抱著媽媽的胸部同床共枕到15歲,從生活中這一個小細節就足以看護狄鶯對兒子的遷就和溺愛是有多過分,難怪兒子的行為處事和想法都如此幼稚。

雖然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賴、獨立性差,未必是因為一直不分房睡造成的,但太晚和孩子分開睡確實會造成孩子的身心成長的阻礙,導致孩子心智不成熟、考慮事情幼稚、不計後果,出了問題還要依賴父母解決……

我想,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把孩子養成這個樣子吧。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

「孩子必須長大,必須脫離母體和母親的乳房,必須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生命。母親的真正本質在於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也關心母親和孩子的分離。」

對於所有母親來說,接受與孩子的分離,讓孩子慢慢成長,學著勇敢和獨立,才是所有母親給孩子的最好的愛!

2.

孩子一直和父母同睡

影響夫妻關係

知乎上有個提問很火:「有娃第一年要不要和老公分床睡?」

之前,後臺有位媽媽也給我們發來留言:因為爸爸忙,每天都是媽媽陪孩子睡,當有一天爸爸想跟妻子和孩子一起睡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早已成了孩子眼中的外人,成了媽媽和孩子間的「第三者」……

很多新手媽媽在有娃後,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也體諒老公白天上班的辛苦,會選擇跟老公分房自己帶孩子睡。

但數據告訴我們:自從有了孩子,夫妻的親密關係和對彼此的滿意度就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本來有娃後女人就不自覺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了,晚上再一分房,沒有二人空間,漸漸聊不到一塊兒,從夫妻變成「室友」。

即便是夫妻沒有分房睡,房間裡有個孩子,媽媽也是會把關注力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種以「孩子」為開端的,對彼此的忽視。久之,即便是同床共枕也是各幹各的,缺少交流,親密關係就越來越淡了。

說了這麼多

那到底該不該和孩子分床睡、幾歲分呢?

有沒有一個分床、分房睡的年齡界限?

網傳的「3歲分床、5歲分房」對不對呢?

↓↓↓

3/

孩子分床的最好時機

應該是當他準備好的時候

最近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女兒已經六歲了,是不是應該要跟父母分房睡,可是孩子很抗拒這件事。

曾經嘗試過幾次,可是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每次答應的好好的,可是一走到自己的房間,她都會臨時變卦,然後要回到我身邊睡覺。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將她哄睡著了,但她半夜起來又哭喊著說:怕黑,一個人睡覺太可怕了……

其實這正是孩子在告訴媽媽「我還沒準備好」,孩子可能會怕黑、怕獨處、怕各種他擔心的事情發生……這時,與其強迫孩子接受,不如順其自然。

正如伊能靜曾經在微博中說的那樣

孩子遲早都會的事,為什麼那麼著急?

可能某天,孩子要求自己睡,就在你猝不及防的那一天。

馬伊琍曾經在微博提及女兒愛馬在得知同學自己單獨睡覺後,愉快地提出自己也要跟媽媽分房睡,並很快習慣了。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當他們做好準備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新的狀況、新的成長。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地陪伴和等待,並時刻準備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向前走。

有心理學家指出:

10歲前,和孩子完成分房睡,就不晚!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一個具體的分床、分房年齡界限能適合所有孩子,大家常說的「3歲分房、5歲分床」只不過是根據多數孩子的情況給出的一個建議年齡。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確的時間,與其把焦慮帶給孩子,不如放鬆下來,想些適合的引導方法。

4/

4個步驟+4個輔助

幫孩子順利分房睡

4個步驟

第一步:小寶寶,分床,貼緊大床

首先,我們是提倡寶寶出生後就該分床睡的。只不過寶寶的小床要緊貼媽媽的大床,讓寶寶在睡覺時能夠感覺到媽媽的氣味和溫度,也方便媽媽在夜間照料寶寶,更有效降低了新生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

《英國醫學雜誌》報告:

分析了近1500例嬰兒猝死案例,該報告顯示睡在父母床上的嬰兒,猝死概率達22%。

第二步:大寶寶,分床,和大床拉開距離

大一些的寶寶,嬰兒床已經睡不下了,就可以換兒童床,放在距離大床有一定距離的位置,最好是媽媽和寶寶伸手能摸到彼此的距離。既有彼此的獨立空間,又能隨時感知到彼此,大人孩子都能睡得更安穩。

第三步:大孩子,分房,不關門

等孩子長大一些,和媽媽分床睡得也比較踏實了,就可以考慮給孩子分房睡。但是,最初分房階段,媽媽可以陪孩子睡著後再離開,而且兩間臥室都不要把門關死,讓孩子知道,即使不和爸媽在一個房間睡,媽媽也隨時聽到他的聲音,有需要叫媽媽,媽媽馬上就能過來。

第四步:最終,分房,獨立睡

到了這一步,就離徹底分房獨睡的大功告成不遠了,孩子表現出越來越適應睡在自己的房間。媽媽可以每天晚上給孩子講完故事,或陪孩子聊聊天后就離開房間,熄燈關門。如果孩子不願關門,可以巧妙點跟孩子說:「是不是關門睡更安靜呀,即使關著門,你喊媽媽,媽媽也是能夠聽見的。」

4個輔助

輔助一:和孩子一起布置他自己的小房間

早在正式分房睡之前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布置自己的房間。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床、燈、小書桌、小柜子等,一切都布置成孩子喜歡的樣子,並讓孩子參與到布置當中,給孩子一種即將可以住進來的小期待。

比如女孩子喜歡的公主風格,男孩子喜歡的英雄風格,告訴孩子:「這裡就是屬於你的小世界,你是這裡的主人……」讓孩子對自己的房間有歸屬感,將來再分床就容易多了。

輔助二:允許孩子選擇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陪睡」

起初,孩子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會感到孤獨、害怕,媽媽可以允許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做「睡覺小夥伴」,手中握著或抱著自己熟悉的、喜歡的玩具,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被陪伴的感覺,可以消除孩子的孤獨感。

輔助三:為孩子舉行一個分房儀式

選擇一個有儀式感的時間點,比如孩子生日或者新年第一天,告訴孩子:「寶貝又長大1歲啦,從今天起,你就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啦!

然後為孩子舉辦一個分房儀式,比如在房間掛上彩帶,換上新床單、新被套,在房門上掛一塊牌子,寫上孩子的名字等,孩子也會從內心裡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真的很了不起,都可以自己睡覺了。

輔助四:睡前陪伴非常重要,一定不能省

爸媽睡覺前,最好在孩子房間陪伴,給孩子講講故事、玩玩小遊戲、說說悄悄話,讓孩子感覺即使分床了,爸媽還是那個疼愛自己的爸媽,自己還是那個被愛著的孩子,更利於他們接受跟父母分開睡的事實。

————————

圖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親子派,專注0-8歲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孩子多大開始和父母分房睡最好?這是一個讓很多家長都特別糾結的問題。一方面怕分房睡太早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變得敏感脆弱,而且當父母的也會擔心孩子太小就分房睡不安全;另一方面怕分房睡太晚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畢竟寶媽圈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網上也有各種關於分床睡的年齡期限:有六個月,一周歲,還有2歲,3歲,5歲......總之各有各的道理,也有父母會跟著效仿。確實有權威建議過,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和父母同屋不同床,從3、4歲開始可以考慮分房。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畢竟寶媽圈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網上也有各種關於分床睡的年齡期限:有六個月,一周歲,還有2歲,3歲,5歲......總之各有各的道理,也有父母會跟著效仿。但這只是一個參考,大家還是不能根據年齡一刀切,要找到適合娃的分房年齡段才是最好的。因為母親的身體,是嬰兒真正適應的唯一環境。如果我們貿然或者過早地讓孩子和母親分房睡,孩子會不適應,也會缺乏安全感,甚至變得和父母的關係冷淡。想必,這些都不是家長們願意看到的!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到底幾歲分床睡?
    「孩子什麼時候分房睡比較好?」這肯定是每位家長都頭疼的問題。想早點分房睡吧,孩子太小,家長心疼;想晚點分房睡吧,又怕不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和孩子分房睡沒有那麼統一明確的年齡劃分,千萬不要為了「分房而分房」,而是要在孩子和家長身心都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分房睡就沒那麼難了。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畢竟寶媽圈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網上也有各種關於分床睡的年齡期限:有六個月,一周歲,還有2歲,3歲,5歲......總之各有各的道理,也有父母會跟著效仿。確實有權威建議過,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和父母同屋不同床,從3、4歲開始可以考慮分房。
  • 「育兒知識」「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到底幾歲?
    不知從何時起,育兒界就流傳一種說法:​「3歲分床,5歲分房。」不少父母卻把這種年齡建議當成了鐵律,對照著執行,強制跟孩子分床、分房,生怕錯過這關鍵時間點。結果,不知道坑了多少孩子和家長!孩子確實始終要學會獨立睡覺,可到底在孩子幾歲分床睡最好呢?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多少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幾乎一半的孩子是在睡眠中長大的,所以家長總是格外關注孩子的睡眠問題,其中最關心的就要數孩子什麼年齡階段能和家長分開住這個問題了,有人說孩子3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分床住,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分房住;但是有的家長又反應在3歲的時候分床睡,孩子總是哭鬧不止,那究竟什麼時候分開睡才是最好的選擇呢?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正確的分床睡要這麼做
    從他3歲開始,小白的媽媽就準備讓他睡兒童房的兒童床。 但是小白一直拒絕,晚上媽媽把他抱到兒童床上睡覺的時候,他淚流滿面。 父母不忍心,就帶他回雙人床擠在一起了。10歲之前一直分床睡,但還是沒有分開。 小白的媽媽很苦惱。她愛孩子,但又害怕過於強烈的分離措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正確的分床睡要這麼做
    導語:等孩子大了,父母會準備專門的兒童床和房間。分床睡是父母和孩子的第一次分離。而分床睡很簡單,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4個好處。分床睡是遲早的事。02分床睡有最佳年齡嗎?和孩子分開睡覺的最佳年齡,業內普遍認為3歲分床,5歲分房。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家長孩子!幾歲和娃分床睡最合適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依賴在家長的身邊,而多數孩子喜歡在父母身邊睡覺,這樣比較有安全感,但是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不能一直和父母睡,有的說孩子應該「3歲分床、5歲分房」,可是最佳的分床年齡應該在什麼時候呢?
  • 你被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坑了嗎?分房睡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關於分床分房睡,我聽過幾種說法:第一種:三歲分床五歲分房,超過這個年齡再不分房就晚了第二種: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第三種:都是杞人憂天,過去生活條件差,好多人家就一個炕,全家人都在一起睡,哪個長得不健康了。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多少娃!分床睡的最佳年齡到底是幾歲?
    分床分房睡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很多爸媽都會疑問:多大和孩子分床、分房合適?分床/分房,不一定要看年齡孩子多大要分床分房睡,國內外有不同建議: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可以同房不同床,寶寶床可以放離爸媽比較近的位置。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幾乎每晚都要上演一場「爸爸和媽媽再愛我一次」的催淚大戲,即使運氣好等娃睡了後功成身退,後半夜孩子哭鬧也必須能夠及時安撫、哄睡,一個晚上11點連要在兩個房間幾圈穿梭好幾次,如同回到了生子的頭一年,簡直令人抓狂。問她也那為什麼要急著「分房」?她也的焦慮從回答上就能清楚地被感受到。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不少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最近,朋友阿文正在為了和孩子分房睡,做著艱苦卓絕的戰鬥。阿文眼瞅著孩子已到了四歲年紀,擔心再大點就更不好分房睡了。想著長痛不如短痛,就趁著天涼快些,趕緊給娃安排上了。剛開始感覺還好,阿文陪著娃看故事書,把孩子給哄睡著了。阿文出於擔心,整夜開著電話語音放在孩子床頭的,想著孩子哭鬧時,她可以第一時間聽到趕過去。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多少孩子!孩子最好幾歲和父母分床睡?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多少孩子!孩子最好幾歲和父母分床睡?孩子斷奶,和孩子分床睡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難的兩件事情,不僅孩子害怕,家長也頭疼。很多家長想怎麼才能夠陪孩子邁過這個坎?怎麼才能過了孩子心理這一關?孩子最好幾歲和父母分床睡?網上說的「3歲分床,5歲分房」合理嗎?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都說三歲分床五歲分房啊!現在不分等孩子大了就更難了!」「越早分房的孩子獨立性越好。」「要早點分房睡,不然孩子會性早熟。」可能是被一些不負責任的文章誤導了,所以急著分房,結果孩子天天晚上哭,對大家而言都是種折磨。
  • 3歲分床?5歲分房?黃金分床睡年齡到底是幾歲,選錯很坑娃
    每次讓孩子自己睡,都要大鬧一場,再不半夜的時候就往自己房間跑,這樣一來無論她還是孩子他爸還是孩子每次訓練分床睡都精疲力竭。朋友說都怪她自己,沒有及時的給孩子訓練分床和分房,自己的太心軟錯過了黃金分床睡的年齡!黃金分床睡年齡?這真的存在嗎?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太多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聽說很多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太多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她解釋道,網上都說了,3歲分床,5歲分房!我家都5歲半了,再不分床是不是就晚了?這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我也不止一次聽到「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這句話有問題嗎?一個孩子,他的安全感不足,時刻擔心著「被拋棄」、「不被喜歡」這樣的問題,那他的自我意識是無法真正發展起來的,更無法順利地走向獨立。一位心理學的朋友這樣說過:「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太多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自從那天以後,只要媽媽提起分房睡的事,孩子就激烈地抗拒。如今折騰了幾個月,不僅分房沒分成,反倒孩子看上去愈發粘人了。這讓媽媽很困惑。我問,你看起來很焦慮,為什麼?她解釋道,網上都說了,3歲分床,5歲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