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父母怕輸,用「2W1H模型」,3步幫你緩解「起跑線」焦慮

2020-09-05 壹九壹十

有人說,自從生了娃,就開始了「九九八十一難」的打怪升級之路,沒一樣是讓人省心的。這話一點也不假。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眾多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擠破頭去上各類興趣班,一口氣上3到5個興趣班是常見之事。大人和小孩不是在去上培訓班的路上,就是在下培訓班回家的路上,忙得不可開交。

我也不例外,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上了3個興趣班,美其名曰「看看孩子更喜歡哪個,更適合哪個,不試怎麼知道呢」,實則是自己的育兒焦慮作祟,總盼著孩子多才多藝,好能不落人之後。

這種焦慮感在幼小銜接階段會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在眾多興趣班之外,還考慮著文化課要不要「搶跑」的問題。

朋友Linda就是個例子,她在去年的暑假給女兒小美一共安排了6門興趣班課程,下表是小美7月的日程安排,8月的日程安排也差不多,只是學的課程由「主持表演、舞蹈、鋼琴、幼小銜接」變為「英語、樂高、遊泳、畫畫「。

小美7月日程表

至於為什麼要給6歲的小美安排這麼多課,Linda說:「鋼琴、舞蹈、畫畫,這個暑假都要考級,上小學後就沒時間了,所以趁暑假集中訓練。而幼小銜接課程和英語是必須要上的,不提前學一點,到時候怕跟不上。累是累了點,但也沒辦法,現在大家都在搶跑啊。」

據《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顯示,中國每位兒童平均每周大約有7小時的課外班,平均每年課外班的花費近萬元,約佔家庭總收入的13%,孩子學得越來越早,學得越來越多,學得越來越累。過熱的中國式補習,反映了家長們的普遍焦慮。

作為過來人,本文將從剖析幼小銜接階段的典型焦慮入手,用「2W1H模型」幫你們從容應對。


01

幼小銜接階段最典型的焦慮:「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育兒焦慮是父母緊張不安的情緒與愛的混合體,而幼小銜接階段的焦慮,最典型就是「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擁有這種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把孩子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從開始做父母的那天起,就已經進入了全年無休的工作節奏中。他們期待孩子贏在每一個當下,或者在每一步上都不能掉隊,似乎不這樣,孩子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墜落之路。所以,他們不管什麼事情,都要急吼吼地催自己的孩子「快點,快點,再快點」。

這些父母喜歡為孩子全權做著各種決定。可要命的是,這樣的投入至少得二三十年後才能知道產出情況,所以他們註定一路小心翼翼、緊張兮兮。

雖然國家並沒有出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標準,但「別人家的孩子」皆是標準。

別人家的孩子都上了7個興趣班了,難道我家1個也不上?

別人家的孩子都考級,鋼琴5級,兒童畫6級,舞蹈4級,難道我家一個不考?

別人家的孩子都上幼小銜接或者英語培訓,我家不上,難道不會跟不上?

據人民網相關報告顯示,在新生代父母中,68%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90後家長已開始為孩子教育「未雨綢繆」,80後「二胎」焦慮處於較高水平。

《飛馳人生》中沈騰飾演的張弛有一句經典臺詞:「我沒有想贏,我只是不想輸」。這句話戳中了很多人焦慮背後的原因,因為怕輸。


02

幼小銜接階段的父母為什麼焦慮,為什麼更怕輸?

幼小銜接階段的父母,焦慮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方面,焦慮主要來自於父母對未知的恐懼。

清華大學趙昱鯤教授在《自主教養·焦慮時代的父母之道》一書中指出:心理學認為,焦慮來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這種恐懼心理會讓人對於事情的發展動向更加消極,總是將可能發生或者無法確定發生的事情,想像出最差的結果。

而這一階段的焦慮,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成長不確定性的擔憂。為了消除這種擔憂,父母就開始追求完美,總是忍不住要為孩子設計人生,報名各種補習班,各種興趣班,並要求孩子不能有絲毫偏離。

但是,天下沒有天生完美的父母,養育孩子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互相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當然也是一個互相犯錯的過程。

另一方面,焦慮還來自於過高的養育期望值。

心理學上有個觀點叫做「心理偏盲」,指的是人們喜歡對身邊的人和事選擇性地記憶和評判。在育兒方面,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總拿別人家孩子跟自己家孩子比,然後反覆檢查自己孩子的各項指標,寧可往上比過頭,也不能往下比鬆了勁。

其實仔細想想,並不是自己家孩子就不如別人,而是父母的心態出現了偏差。

追根究底,就是一個攀比心理在作祟,總會暗暗覺得,別人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行,我家孩子怎能一樣不會?人家孩子都在上幼小銜接課程,我家哪能不提前學?這種不自覺地盲目攀比,也會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值,逐漸轉變為大量的育兒壓力,也就產生了焦慮。

說到底,焦慮的本質是一種情緒,是個必然存在。焦慮本身沒有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自己的認知邏輯。

心理學專家施琪嘉在「心理育兒100講」中指出,焦慮就是人在進化過程中一種基本情緒。就像一隻站在草原中覓食的食草動物,比如麋鹿或松鼠,它們在覓食的時候,會時不時地把頭抬起來,這就是焦慮的表現。但這種焦慮,是能夠保證它的生存,使它處於戒備的、隨時戰鬥的狀態,一邊覓食,一邊準備逃跑。

時代在進步,教育標準在不停地轉變,社會期望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作為父母,在幼小銜接階段尤其焦慮,是因為正面臨著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跨越,面臨著孩子從幼兒到小小少年的轉變,這樣的關鍵節點給手握決定權的父母更多的恐懼。

但是,未來是未知的,選項是無限的,沒有什麼決定會是一成不變的。教育沒有「一刀切」,有時候試錯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03

巧用「2W1H模型」,緩解幼小銜接階段的焦慮

在幼小銜接的這個必然階段,我們要想緩解這種焦慮,就得先正視焦慮的存在,明白適當的焦慮對生存發展是有益的,而我們要避免的是過度焦慮。

我在深入研究《正面管教》《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等育兒書籍後,發現自己寫作常用的「2W1H模型」一樣可以用在這裡,解決具體問題,從而緩解焦慮。

什麼是 「2W1H模型」?

「2W1H模型」,即「Why、What、How」,是我們寫作常用的框架思維模式。為了寫文的邏輯嚴謹,我們根據文章要表達的觀點(即目標),用「2W1H模型」進行拆解,根據「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列出文章框架,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又順又好。用這樣的思維模型打好框架,寫出的文章不會邏輯混亂、跑題偏題,也不至於虎頭蛇尾。

說白了,所謂「2W1H模型」,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想好這件事的整體框架,以一種更高的視角去觀察,幫助我們在看待事務時具有全局觀。因為有「框架」的存在,則能推動我們去理性地「想清楚」,而「想清楚」又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那麼,到底如何運用「2W1H模型」,去緩解這個階段的父母焦慮呢?

第一步:劃定一個界限,設定一個目標。

法國思想家蒙田有句名言,「如果一艘帆船沒有明確的航行目標,那任何風向對它來說都不會是順風。」

「2W1H模型」的第一步,就是採用金字塔原理,結論先行。也就是先設定一個現階段合理的目標,然後再逐層向前推演。

但是設定的目標,不是說你想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因為這個目標太寬泛了,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劃定一個的界限,也就是為現階段的某一方面設定一個目標。

比如,Linda覺得小美需要鍛鍊身體,她就設定一個目標:暑假讓小美學會遊泳。

再比如,我覺得女兒有點膽怯,於是就設定一個目標:提高她的自信心。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路也要一段一段地走,所以我們設定一個現階段的具體目標,是為了能更好地進行下一步——拆解目標。

任何一個寬泛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劃定界限,變成一個個可以拆解的問題。

第二步:拆解目標,搭好框架。

接下來,根據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去拆解它,找到實現路徑,當然路徑不唯一。

具體如何拆解呢?我來舉例說明,幫助理解。

就如我的目標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那麼我就用「2W1H模型」去拆解一下。如下圖。

這樣用「2W1H模型」把目標拆解完,也就等於把某一個問題分析清楚了,然後再結合自己能做到的一條條羅列出來,這樣路徑就很清晰。

第三步:陪伴孩子在成長階梯上一步步地攀登。

就如上面的表格,一旦用「2W1H模型」把具體目標分解完之後,具體操作可以選擇自己能實現的去一項項努力,方法那麼多,總有適合自己的。

這樣,將關注點放在一個整體,而不是聚焦在某一小點上,那麼你也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當然,在制定每一個具體方案的時候,別期待一步到位,而是要為孩子搭建一個能一步步往上攀的「腳手架」。

就像本文開頭提到的Linda,她在一個暑期給小美安排了主持表演、鋼琴、舞蹈、畫畫四個興趣班,而且其中三個還要考級,所以導致自己看似非常忙,實則非常焦慮。

如果用「2W1H模型」,從設定目標開始分析,她就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

①Why?——為什麼要讓小美上那麼多興趣班?目標是讓小美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培養她的自信心。

②What?——自信心是什麼?自信心是一種良好的情緒,也是積極的自我評價和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

③How?——怎麼才能幫助她提高自信心?方法如上面的表格,其實有很多,並不是一定要一下子上那麼多興趣班,也並不是一定都要考級。

「2W1H模型」其實是一種思維習慣,為了讓自己具備更好的理性思考能力。

查理·芒格說過,他之所以取得這樣的驕人成績,正是因為他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並且時刻訓練自己的思考。

要想緩解幼小銜接階段典型的「起跑線」焦慮,你就可以嘗試用「2W1H模型」去拆解。在拆解的同時,你就能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找到矛盾聚焦在哪裡,也能看到方方面面的可能性,最終規劃出一條條可實現的路徑。


04

總結

趙昱鯤教授說,你的孩子有無限多種可能的人生,但這各種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維、合併,最後在現實中,他只會走一條人生之路。更何況,不管你怎樣焦慮,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

我們就嘗試著去擁抱這種不確定性,與其為孩子偏離你設計的人生之路焦慮,不如勇敢地去想像和接納孩子自己開創的驚喜未來。

「2W1H模型」是一種思維習慣,能讓自己具備更好的理性思考能力,所以,同樣可以運用到育兒中來。

我們可以通過「劃定界限、設定目標——拆解目標、搭好框架——選擇性地逐步實施」三步走,處理幼小銜接過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問題。

育兒先育己,我相信,只要我們能不斷練習用腦思考,用心體驗,不盲目地追風各類「培訓班」,不做甩手掌柜,那麼,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找到焦慮源頭,並解決它。

相關焦點

  • 孩子上小學,擔心輸在起跑線,焦慮父母解決方案(內含思維導圖)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眾多父母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擠破頭去上各類興趣班,一口氣上3到5個興趣班是常見之事。大人和小孩不是在去上培訓班的路上,就是在下培訓班回家的路上,忙得不可開交。我也不例外,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上了3個興趣班,美其名曰「看看孩子更喜歡哪個,更適合哪個,不試怎麼知道呢」,實則是自己的育兒焦慮作祟,總盼著孩子多才多藝,好能不落人之後。
  • 幼小銜接的學生還沒有開學,家長怕輸在起跑線,告訴你怎麼做?
    由於近期疫情,幼小銜接的學生還沒有開學,尤其下半年的要上一年級的學生家長非常著急,擔心下半年入學上一年級跟不上,害怕輸在起跑線上,部分家長總是來諮詢我,這一段時間學生居家怎麼辦,不讓學生學習,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下半年上一年級跟得上不?現在我結合我的教學經驗,告訴幼小銜接的學生居家學習怎麼做。
  • 沒上幼小銜接班,結果一年級就輸在起跑線上,該怨誰?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她特別後悔自己當初沒送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 每次跟她聊完,我都會覺得很焦慮,孩子真的需要從幼兒園就開始「抓學習」嗎?還有,幼小銜接班真的不上不行嗎?
  • 老人不識字,父母上班忙,難道娃就要輸在幼小銜接起跑線?
    老人不識字,父母上班忙,孩子沒上幼兒園,啟蒙就註定輸在起跑線上嗎?聽說了我這個情況,我的閨蜜深表同情,她建議我在網上找一找線上早教之類的課程。在查找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併入手了一款早教機,也是人人熟知的牛聽聽讀書版。機器一拿到家,老公就忍不住發了一個朋友圈,並分享到家族群裡。這個早教機也太牛太好用了吧!
  • 「楓」雨同舟,共架幼小橋梁——記楓葉幼兒園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人們常說:孩子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更多的是指教育。為了這條「起跑線」有多少家長著急、擔心甚至焦慮。對於即將邁入新的學習旅程的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家長,更是將絞盡腦汁發揮到了極致。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淡定」面對小學生活,4月13日下午在重慶楓葉國際學校綜合樓4樓成功舉辦了楓葉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 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長沙首個幼小銜接教研基地掛牌
    華聲在線7月15日訊 「幼小銜接到底是什麼?」「幼小銜接有必要嗎?」「該如何給孩子做幼小銜接?」……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可謂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為了不讓孩子輸在第一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往往會在暑假給孩子報各種「幼小銜接班」,那麼,是否應該進行幼小銜接?
  • 90%的父母都沒有想明白:幼小銜接,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這件事情也得到了大眾的關注,幼小銜接早就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很多父母都因此感到困惑,甚至是焦慮。幼小銜接要不要做,如果需要做,又應該怎麼做呢?進行幼小銜接沒有錯,但是要看銜接的是什麼知乎上曾經這樣一個熱門話題:如何看待幼兒園不教知識了?還記得我小時候,老師在幼兒園也沒有教孩子很多知識,每天的生活就是開開心心地玩兒。
  • 孩子幼小銜接不用慌!3大實用乾貨,緩解家長焦慮
    但一家歡喜一家愁,家裡孩子開始上大班的爸爸媽媽正在焦慮不已:明年孩子就要上一年級了,要不要給他報個幼小銜接班呢?家長要怎麼幫助孩子度過幼小銜接這段時期呢?對此,家長朋友們不要慌,我們為大家分享了3大實用乾貨!
  • 為何「幼小銜接班」如此火: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是騙錢?
    從愉快的幼兒園生活到學業繁重的小學生活,這對於5,6歲的孩子而言無疑是人生中的第一個坎,因此很多家長認為,能讓孩子早點學習知識是為了孩子好,為了防止孩子跟不上學習,也就出現了類似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而銜接機構也就成為了家長們最合適的選擇,但是比別人早學一點,學得多一點真的能
  • 幼兒園還沒開學 家庭版幼小銜接如何打開
    與小學生家長「終於等到你」的歡欣雀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至今開學無定期的幼兒園大班學生家長似乎難以淡定了:孩子下半年就要上小學了,而眼下快進入5月,他們宅在家看電視、玩遊戲等放養式狀態,會不會影響幼小銜接?大班孩子在園時間縮短,培訓機構又尚未營業,家長如何在家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呢?記者就此採訪了長沙多位資深幼兒園園長、知名小學校長,為家長支招。
  • 如何給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分享3大工具包,緩解家長的焦慮
    今天的文章是來重新回顧幼升小的過程,讓朋友們可以更好未雨綢繆,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梳理,因為Eric也要進入幼小銜接的最後一年了(幼小銜接3歲開始就要有意識培養了,因為關鍵在於心理和身體都要雙準備)。今天的文章我邀請了也和我一樣在香港求學和畢業的朋友@Jade,我們孩子年紀同框,不過我們生活在不一樣的城市。
  • 剛上完幼小銜接的我們來回答,幼小銜接孩子要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從事過幼兒園和小學教學的我,經常會被家長諮詢到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其實幼小銜接這個概念不是現在剛剛就有的新名詞,過去的幼兒園學前班基本就是目前家長們給孩子報名的幼小銜接的雛形。於是校外的培訓機構開始興起,「幼小銜接班」、「拼音班」、「識字班」等到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爆出,向家長們販賣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心情,讓家長們心甘情願的買單,甚至不少家長最後一年的幼兒園都不讓孩子上了,而直接送去全託制的幼小銜接機構了。
  • 關於幼小銜接,這些才是你應該做的
    一位媽媽面對幼小銜接的焦慮肯定是你想像不到的。周末去朋友家,和朋友在聊天中,朋友說起了他們小區的一位媽媽最近在群裡聊孩子幼小銜接的問題,然後他看了看自己小兒子,感覺到非常焦慮。 他說本來疫情期間孩子悶在家裡面就比較憋屈,但是為了孩子能順利「銜接」,她又給孩子報了很多班,把孩子的整個暑假全部塞滿了。
  • 親歷幼升小階段的典型焦慮,我才明白:這3個方面的培養才最重要
    :「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育兒焦慮是父母緊張不安的情緒與愛的混合體,而幼升小階段的焦慮,最典型就是「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雖然國家並沒有出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標準,但「別人家的孩子」皆是標準。別人家的孩子都上了7個興趣班了,難道我家1個也不上?別人家的孩子都上幼小銜接課程或者英語培訓,難道我家都不上?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專家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習慣的培養,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懂了。而在學科方面,幼兒園階段再早的搶跑,一般也只能管到小學二年級。幼小銜接適當進行一些知識儲備是可以的,但不要硬灌,可以採取浸潤的方式,讓孩子入個門,就能更順利地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 幼小銜接,銜接的是什麼?
    每年中高考之後總會引發一批波動,排名熱,學區熱,家長從高中焦慮逐漸下沉,下到初中,下到小學,甚至連幼兒園的家長們也開始焦慮起來。這不幼小銜接要上嗎也成了熱門討論的話題。說到幼小銜接,作為家長,關注的應該是:需要銜接什麼?而不是要不要上的問題,找準方向,你才有可能根據孩子情況判斷要不要上,才不會如無頭蒼蠅亂打亂撞,平添焦慮。幼小銜接,銜接的就是規則和習慣。
  •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幼小銜接班孩子要不要上?怎麼選?
    哈哈哈哈……即將上小學的父母們不淡定了,眼看著別人家孩子一個個都上幼小銜接班了。自己家孩子也得迎頭趕上啊,不能讓娃輸在起跑線上……(中班的家長們紛紛表示:我們現在就已經不淡定了)幼小銜接,到底銜接的啥?弄明白這一點很重要!幼小銜接,真正銜接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與(學業)抗壓能力。
  • 中國家長的焦慮:「幼小銜接」與「零基礎」上小學之爭
    中新網石家莊12月13日電 (肖光明 張帆)河北石家莊市民劉燕女士的孩子在一所公立幼兒園上中班,最近她很焦慮,她發現明年打算留在幼兒園上大班的孩子寥寥無幾。圖為「幼小銜接」班教授拼音。 石家莊市啟明星教育培訓學校微信公號截圖 攝  近年來,從國家層面來看,教育部等部門連續發文,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倡導「零基礎」上小學。
  • 幼小銜接家長必看圖書推薦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要有最終的效果。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可阻擋的那麼一個過程,父母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本書將會告訴你如何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讓孩子的小學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為孩子完美的學生時代奠定基礎。
  • 幼小銜接到底需不需要上?過來人媽媽告訴你
    —— 幼小銜接,是真的沒必要。1、語文是先識字,再教拼音。怕孩子不會讀?老師會教,家長也可以課後輔導,再不行就送晚託班,而且,有個叫「納米盒」的app可以教小朋友讀。後期更是要學會用字來組詞。試問都做到這種程度了,幼小銜接學英文有什麼必要?老師非常注重英語書寫,每周都有專門的寫字母直播(疫情期間),每周有指定的過關的單詞和句子。暑假期間,也是每天要抄單詞,朗讀打卡。用英語老師的話說,小朋友們只要好好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作業,不需要報課外班都可以學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