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喊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工業4.0
資本、人才
蜂擁而上
好像每個人都代表了網際網路精神
但
基礎在哪呢?
萬物互聯、人工智慧是趨勢,而工業自動化是現在
社會向萬物互聯、人工智慧發展是必然的趨勢,這個無可否認。
但萬丈高樓平地起,目前中國的工業自動化還處在初中級階段,很多工廠甚至還未實現半自動化,只有在工業自動化完成後才可以實現信息化,全面信息化後才能實現智能化。
隨著我國工業自動化進程的加快,對高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顯得更為明顯。經統計,在中國各省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緊缺職業排行中,其中機電設備類職業佔據了一大部分,尤其是工業自動化人才極度稀缺,如自動化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機械設計工程師等。
網際網路+大行其道,實業者們該堅持什麼
以前聽過這麼一句話:「 透過現象看本質 」,而企業的本質是生存創造利潤。
網際網路可以更好的讓實物實現價值,卻不能完全替代。路迪斯達認為實業者們首先要堅持住自己的優勢,以創造價值為基礎,網際網路+作為創新點。
目前IT、IC、機電設備行業中有一些企業在大力的轉向網際網路+,從而疏忽了甚至是摒棄了以往的生存價值,實不知當拋棄企業過往價值的同時自己也失去了價值。
每個國家都有製造業,要想讓製造在市場脫穎而出,靠的絕對不是誇誇其談的華麗辭藻、拋棄過往的顛覆創新,而是堅持的工匠精神,
有了工匠精神,還缺什麼?
「 你還在開三輪車,別人已經登上了航母 」。
過往二十年中,很多中小企業通過野蠻生長獲得了利潤甚至成為了大企業,走到2016年的今天,分化成了兩種情況,一種是企業的供應體系自營化,公司體量以及成本都較為高昂。另外一種則是企業全面的供應體系優化,與擁有優勢資源的供應公司合作。
顯而易見,第二種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者力和價值,科學的供應管理能在強化企業自身優勢的同時共享優質的供應鏈渠道資源。
中國企業在智能製造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步伐,而自身的工匠精神以及外部供應鏈體系則是通向終點的有效工具。路迪斯達——17年供應鏈管理服務專家,助力企業更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