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世界園藝史的「中國印記」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2-13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10月8日下午,碧空如洗,金風送爽,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百花鬥豔,遊人如織。雖然距本屆世園會閉幕只剩一天時間,園區遊依然熱度不減。

成功的世園會

「北京世園會是迄今展出規模最大、參展國家最多的一屆世界園藝博覽會,共有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包括中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在內的120餘個非官方參展者參加。自4月28日開幕以來,北京世園會共舉辦3284場活動,吸引934萬中外觀眾前往參觀。各國際參展方普遍認為,北京世園會籌辦運營專業高效、規則體系健全完善,必將在世界園藝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國印記』,成為辦好今後A1類世園會的標杆。」10月8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北京世園會閉幕式有關安排及籌備工作發布會上,中國貿促會會長、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世園會執委會執行主任高燕自豪地對中外記者說。

高燕告訴記者,北京世園會籌辦時間長、舉辦活動多、任務要求高、工作強度大。在習近平主席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全力以赴抓好籌辦工作並指導園區運營。北京世園會運營工作平穩有序,組織協調科學高效,服務保障細緻到位,觀眾遊園體驗良好,取得圓滿成功。這與各有關方面的不懈努力、辛勤工作,與國內外各界的積極參與、有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裡程碑意義

眾所周知,世界園藝博覽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承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活動,是非貿易性的全球性展覽會。

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成功舉辦,這是中國舉辦的首屆專業類世界博覽會,其主題為「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

20年間,中國政府執政理念與時俱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深入人心。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作為主題絕非偶然。

「2019北京世園會在世界園藝博覽會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北京市副市長、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委員、北京世園會執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紅如是說。

——北京世園會突出生態優先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依託山水林田機理在503公頃土地上營造中華展園、國際展園、企業展園等近百餘個「園中園」。同時,保留和新增樹木23萬棵,薈萃國內外園藝精品8000多種,集中展示了820多種蔬菜、果樹、中草藥,成為世園會歷史上首次全面展示大園藝概念的一次世園會。

——北京世園會共舉辦了3284場涵蓋國家日、榮譽日、省區市日、世界民族民間文化、專業競賽等多形式、多領域的中西交融、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首次將國際競賽與花卉產業相結合,專項花卉植物競賽與各省區市展品競賽齊頭並進。國內外參展方以園藝為媒開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展示品牌形象,推廣優勢產品和技術,拓展合作空間。

北京世園會官方微信自2019年1月1日起刊發839篇稿件,閱讀量達1490萬人次。智慧世園會官方APP「EXPO2019」累計裝機量超117萬次,累計使用次數超過600萬次。世園會官方網站累計訪問量達1.2億人次。此外,世園會還製作並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國內首部大型植物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北京世園會成功地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基地,完美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實踐,並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平臺,將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向全世界廣泛傳播。

非凡的成就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是一屆壯麗的世園會,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花卉園藝展覽展示主題突出,亮點紛呈,有力地提升了北京世園會專業水準和展示效果。」中國花卉協會會長、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世園會執委會執行主任江澤慧說。

北京世園會傳播了生態文明思想,推動了綠色發展。園區的「一心、兩軸、三帶、四館、多片區」的特色景致,將山、水、林、田、湖、花、草自然融合,把整個園區「裝成錦繡,繪成丹青」,生動詮釋了生態文明的理念,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價值觀念傳遞到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北京世園會薈萃了世界園藝精華,提升了世界園藝發展的新境界。全球五大洲86個國家和24個國際組織與中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以及專業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通過100多個室外展園和室內展陳,展示各國各地區園藝新理念、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和特色文化,匯聚了各國花卉園藝精品。

北京世園會組織國際競賽,提高了世園會專業質量和展示的水準。中國花卉協會作為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重要成員,積極組織國際競賽總評審團對北京世園會室外92個展園、室內54個展區進行了3次集中評審。2019年世界花藝大賽,有31個國家和地區的33名選手參賽,是A1級世界園藝博覽會首次舉辦的國際性花藝競賽。北京世園會組織的國際競賽項目,是歷屆世園會內容最為豐富、項目最多的一次。

北京世園會展示花卉園藝新成果,擴大了花卉園藝社會影響力。作為東道國,我國各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集中展示花卉產業發展成就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室內外展覽展示的各類展品超過200萬株(件),推出的新品種、新產品超過2萬件。舉辦專項花卉國際競賽,累計參觀人數達380多萬人。

2019年北京世園會即將落下帷幕,但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共建美麗地球家園永不落幕!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基本特點沒有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指出,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為當前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引領,也為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提振信心、指明路徑、提供方法論。
  • 在世界園藝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國印記」
    10月9日,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長城腳下、媯水河畔落下帷幕。162天美輪美奐、精彩紛呈的「綠色盛宴」和人文交流畫卷,創造了多個世界園藝史「之最」——本屆世園會堪稱展現內容最全、展示效果最好、辦會影響最大的世園會。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多次到部隊和醫院看望慰問官兵,為部隊捐款、購買書籍、訂閱報刊、購買慰問品等。自1995年至今,他沒有在家過過一次完整的春節,經常是和戰士們一起過年,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過之後才回家。42年來,他無償做宣講報告1000多場次,還資助病危青年和孤兒姐妹,為丟失錢包的旅客買回家車票,資助家境貧困患者,把自己的情和愛全部傾注在擁軍愛軍、關心青少年成長和學雷鋒志願服務行動中。
  • 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新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可以說,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 翻譯界的「淘寶+滴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加之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跨境電商也成為外貿數據的一大亮點。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中國的文化、產品、企業直接面向全球消費者,翻譯,特別是多語種翻譯,已成為一個無法繞過的難點。 統計顯示,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涉及的國家通用語有近50種。
  • 郵政服務民生的能力快速提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中國郵政網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郵政網絡之一,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連接城鄉、通達世界的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運輸手段綜合利用,擁有先進信息傳輸平臺的立體實物傳遞網路。   截至2009年底,全國擁有專用郵政運輸飛機17架、郵船3艘、火車郵廂412輛、各類郵政汽車64868輛。
  • 書寫數字時代中國經濟新篇章
    書寫數字時代中國經濟新篇章 ——點讚《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中的新氣象 ■中國國防報記者 郭 萌 雨果說當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爆發,帶來的是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數字蝶變」,從數據開發應用持續釋放新動能,到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創造新可能,數字中國建設大步前進。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對GDP的貢獻為55%,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
  •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不變的是對科研創新的堅持、對產品力的打磨、對極致服務的追求、對用戶需求的洞察以及對規則的敬畏。(本報記者 李治國整理)網易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丁磊:始終圍繞用戶需求導向經過20多年的發展,走在全球前列的中國數字經濟已來到結構性變革的關鍵時期。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的產業規模是31萬億元。
  • 一周短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證監會嚴查場外配資 新聞回放: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發布答記者問表示,已關注到「場外配資平臺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疑似跑路」的相關報導,並在第一時間組織核查。經查,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不具備經營證券業務資質。目前,公安機關已經接到多名投資者報案,反映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以場外配資為名實施詐騙。
  • 本報記者 陳頤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從巴黎飛到中國,3天時間中,拉法基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樂峰馬不停蹄,從重慶永川大山溝趕到雲南臨滄少數民族地區,出席了3條水泥新生產線的開工典禮,以及一家新工廠的籤字儀式。作為重慶市長顧問和本屆顧問會議執行主席,樂峰先生還主持了此次顧問會議,與參加會議的外國顧問為中國西南大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 誓結連理永同心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七夕這天,在上海市虹口區的海派文化中心,六對新婚夫妻和兩對結婚40周年的夫妻接過書法名家現場書寫的結婚紀念證書,為自己的人生大事增添濃墨重彩的印證。 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周志高介紹,書法名家書寫結婚紀念證書活動是第二年舉辦了。在七夕這天,有中國傳統書法寫就的「婚書」,再加蓋「永結同心」印章,集合多種傳統文化元素,讓節日更有中國特色。
  • 阿聯航空產業瞄準新高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從國際大環境來看,隨著世界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國際貿易觸底反彈,全球航空業回暖,貨運和客運市場雙雙升溫。從國際航協公布的各地區航運數據看,中東地區航空企業的經營指標屢屢領先,其中尤以阿聯航企最具代表性。阿聯政府一貫奉行「開放天空政策」,與全球主要國家都達成了天空開放協議。
  • 技術創新打造個性化郵政業務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國華介紹,面對這一類傳統業務,目前中國郵政正在嘗試推廣和應用新的信息技術,提升其技術含量和技術層次,希望能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實用的個性化服務。 郵政賀卡搭乘科技快車。 目前,該平臺已實現業務宣傳、網點和業務查詢、其他便民服務三大功能,可利用與微信粉絲互動的方式,結合郵政網點、信息化報刊亭的LED渠道、DM和名址資料庫信函寄送,為郵政自有業務、客戶及商家實現線上線下整合宣傳推廣;可結合郵政電子地圖開展郵政網點類型及地理位置信息導航查詢,報刊及給據郵件投遞信息查詢;也可進行登機時間、航班信息等商旅業務和郵政儲蓄帳戶變動提醒。
  • 哈爾濱旅遊做足「水」文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書寫旅遊新內涵 哈爾濱,一條大江橫貫東西,萬頃溼地靜臥城中,眾多水渠縱橫南北,溼地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據統計,松花江哈爾濱段溼地面積12.5萬公頃(其中萬畝以上的大面積平原溼地12塊),是全國最大的原生態多樣性城市溼地。
  • 民營企業家訪德傳播「中國好聲音」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德意國際訪問代表團日前到訪德國首都柏林。隨團企業家與德國同行切磋交流,共同探討未來合作的機遇,搭建加強兩國企業交流的有效平臺。在「中德企業家圓桌會」上,代表團成員與德國各行業的實體企業就如何以創新方式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主題」。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井宏表示。
  • 人人都可做藏書人---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近年來,愛好字帖收藏與研究的歐海一直熱心於推廣舊書文化,並在書法報刊開設專欄介紹老字帖的鑑賞與收藏,去年他還組織了深圳市藏書愛好者首次聯展。對於藏書,他覺得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藏書人不是藏書家,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做藏書人。」10日下午,歐海做客寶安文化茶座,和寶安讀者分享自己的藏書心得與體會,他說:「『書』不簡單,『藏書』卻很簡單。」
  • 韓國:國民年金運營得當獲收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根據韓國保健福祉部發表的數字,「國民年金」的加入人數即將突破2000萬,目前正在領取年金的人數達到350萬,基金餘額即將達到400萬億韓元。 根據國民年金的制度設計,保險費交得越多,交費時間越長,最終領取的年金也就越多。但受益率與保險費多少並不成正比。即保險費交得多的人,受益率相對會有所降低。
  •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反思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 詹得雄 資本主義病得很重,西方急著為它診脈,卻開不出良方。活不好,死不了,是它目前的狀態。前景如何,還不好說。 資本主義發出了緊迫的SOS信號。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今年達沃斯論壇期間對《德國金融時報》記者說,「人們絕對可以說,當前形式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再適合當今世界。」
  • 動員社會力量援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農業和畜牧業是喀什當地農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小母牛』項目在幫助農戶購買母羊,發展畜牧養殖的同時,還引導農戶組建互助組,通過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社區互助活動等服務,提升農戶自我管理和發展的能力。」深喀社工站站長董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 「古道經濟」富美鄉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來自廣東的象棋運動員、中國象棋特級國際大師許銀川和其同為女子象棋大師的妻子文靜在此對弈。 而不遠處,一場定向越野比賽在巷道縱橫、古建錯落的德慶金林水鄉古驛道上激烈進行,金林水鄉位於德慶官圩鎮,是德慶縣最大的自然村落,從隋末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在古代是德慶四大名鄉之一。 厚重的歷史和醇厚的文化,為遊客帶來全新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