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航空產業瞄準新高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2-20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阿聯航空業近年得以快速發展,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使然。阿聯一貫奉行「開放天空政策」,與全球主要國家都達成了天空開放協議;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地處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空中交通樞紐位置,連接歐洲和東亞兩大經濟圈;作為航企代表,阿聯航空公司經營穩健,連續保持30多年的業績增長和盈利,非常難能可貴。

阿聯政府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頗為吸引眼球。數據顯示,該國去年航空業產值為1690億迪拉姆(1美元折約3.66迪拉姆),佔全國GDP的比重高達15%,比兩年前提升了2個百分點。航空業作為阿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進一步夯實,並「飛」到了一個新高度。

阿聯航空業近年得以快速發展,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使然。從國際大環境來看,隨著世界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國際貿易觸底反彈,全球航空業回暖,貨運和客運市場雙雙升溫。從國際航協公布的各地區航運數據看,中東地區航空企業的經營指標屢屢領先,其中尤以阿聯航企最具代表性。阿聯政府一貫奉行「開放天空政策」,與全球主要國家都達成了天空開放協議。目前,阿聯已同180多個國家籤訂了航空運輸協定,協定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這為阿聯航空業,特別是本土航空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例如,杜拜國際機場就吸引了全球100多家航空公司,每天運行1200個航班,服務25萬乘客,通航全球240多個城市。去年,阿聯航企新增13個目的地城市,總量達到444個。持續開放的航空政策促進了阿聯航空市場的繁榮,為阿航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此同時,為扶植國內航空公司的發展,阿政府在資源分配上始終將最好的航空運營資源授予本國航企,保障基地航空公司的營運優勢。此為天時。

從地利角度來說,阿聯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地處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空中交通樞紐位置,連接歐洲和東亞兩大經濟圈。以阿聯為圓心,4小時飛行距離內,居住著約20億人口,8小時飛行距離內,居住著約40億人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阿聯成為地區航空樞紐,在航程2000公裡範圍內,東達印度和巴基斯坦,西達埃及;在航程5000公裡範圍內,可以覆蓋大部分歐洲城市;在航程7000公裡範圍內,可以到達亞洲、非洲的主要城市。阿聯政府和主要航企均致力於將杜拜、阿布達比等城市打造成連接印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與歐洲和美國的航運樞紐。立足於此,阿聯航企開闢了一批長期被傳統航空公司忽視的發展中國家航線,使得這些新航線不需要途經法蘭克福、倫敦等歐洲樞紐中轉,取而代之的是經杜拜或阿布達比中轉。阿聯的機場,去年出入港航班達88.26萬架次,絕大部分集中在杜拜和阿布達比。

航企是阿航空產業發展的市場主體,發揮著人和的獨特作用。全國人口不足千萬的阿聯,擁有4家國有航空公司,阿聯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阿拉比亞航空和杜拜航空,目前共擁有512架飛機,去年運送旅客達1.265億人次。其中,尤以總部位於杜拜的阿聯航空公司最為搶眼,經常在各大航展期間宣布天文數字般的飛機訂單。更重要的是,以「買買買」聞名遐邇的這家航空公司,經營穩健,連續保持30多年的業績增長和盈利,非常難能可貴。該公司最近公布的第三方審計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7/2018財年總營收1024億迪拉姆,同比增長80%,淨利潤達41億迪拉姆,同比增長67%,現金流增加33%,達254億迪拉姆。在這一財年,公司還投資90億迪拉姆購置新飛機和設備,收購美國AirLogistix公司進入美國航空貨運市場,在倫敦蓋特威克、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和阿德萊德機場添置倉庫和設備擴展貨物處理能力,在都柏林、墨爾本、喀拉蚩等機場新建航空餐食中心和增建貴賓休息室。未來5年,該公司還計劃斥資151億美元訂購40架波音787-10夢想飛機,並增購價值160億美元的52架空客A380客機。如此業績,如此大手筆,讓業界很多同行很難望其項背。

展望未來,阿聯的航空產業還想「飛」得更高。該國正制定新的規劃,大興土木新建或改擴建機場,為航空業發展繪製新藍圖,力爭躋身全球航空業領先國家。未來5年,阿聯計劃在航空領域投資5000億迪拉姆,用於機場、擴大機隊及有關航空設施建設,同時創造75萬個相關工作崗位。在機場擴建方面,2020年前投入286億迪拉姆修建杜拜國際機場第四航站樓、升級改造第二航站樓、重建第一航站樓。在航空製造、發動機和零部件融資、維護檢修、航空燃料領域,阿聯與羅爾斯·羅伊斯、通用、波音、空客等全球領先企業建立一系列合作關係。業界觀察員分析認為,20年後,阿聯有望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航空國。

相關焦點

  • 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轉型升級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該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鏽鋼和農產品兩大產業集群支撐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引領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千億元級不鏽鋼集群加大投入提升產業。有「中國不鏽鋼之鄉」之稱的興化市,聚集了近2000家不鏽鋼製品企業,年產量近100萬噸,約佔全國民營企業市場份額的七分之一。在轉型升級中,興化市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的設備,引進了世界一流的汙水處理設備,總投入達2億元。
  •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新希望在前期12家數位化相關業務公司、研究院的基礎上,正在組建新希望數科集團,統籌規劃數字農業、數字城鄉、數字金融等業務領域,我們的「料你富」「慧養豬」「雲放養」等數位技術服務平臺正在為數百萬農戶賦能。新的一年,我們要主動擁抱數位化轉型的時代機遇。首先要主動學習,然後再應用於實踐。這並非是丟棄原來的行業,而是將原有的產業、業務與新的業態、新的數位化應用場景相結合。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自己掏錢租賃影片,購買電影放映機、數字電影機等設備,先後更換了9套放映機,行程10萬多公裡。他在義務放映生涯中,從未收過群眾一分錢、吃過群眾一頓飯、收過任何禮品和紅包。 石志光沒有經商也沒有存款,購買更新放映設備,租電影拷貝的花費均來自他微薄的工資和兼職打工的收入。一些老電影的拷貝大部分都在3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部也要100多元。
  • 新餘有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院了!
    為加快推進新餘數字經濟發展相關研究工作,打造輻射長江西地區的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創新生態系統,推動新餘產業融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12月11日,我市舉行新餘市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暨新餘市大數據產業協會成立大會
  •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發布進一步完善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北京4月18日訊 記者林火燦報導: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與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研究編制的中經產業景氣指數4月19日起陸續發布2011年一季度指數報告。這是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的第9次發布,也迎來了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發布兩周年。
  • 翻譯界的「淘寶+滴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業界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分享經濟」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而蟲洞翻翻恰恰契合了分享經濟的思路。
  • 中國經濟基本特點沒有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指出,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為當前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引領,也為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提振信心、指明路徑、提供方法論。
  • 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包頭市經濟總量進入了全國286個地級城市的前50強。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5年中國百強城市排名中,包頭位居34位。2000年以來,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 釋放「雙十字」的集散效應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地處京津冀經濟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之間客運、貨運「雙十字」交會點,山東省德州市著力搭建起承載生產要素流動的平臺,使當地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京滬高鐵的開通,在京津冀經濟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之間架起了一座資本、人才、信息快速流動的大通道,對沿線城市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更使山東省德州市成為客運、貨運「雙十字」交會點,迎來了搭建起承載生產要素流動的平臺的發展契機。 德州與京、津、滬的距離「變短」,出行成本的降低,同城效應的釋放,將有利於人才、技術等要素的自由流動,為德州招才引智提供了機遇。
  • 郵政服務民生的能力快速提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中國郵政網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郵政網絡之一,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連接城鄉、通達世界的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運輸手段綜合利用,擁有先進信息傳輸平臺的立體實物傳遞網路。   截至2009年底,全國擁有專用郵政運輸飛機17架、郵船3艘、火車郵廂412輛、各類郵政汽車64868輛。
  • 綠色發展氣象新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十一五」期間,武漢東西湖區積極探索建設「兩型」產業聚集示範,從農業循環生態化、工業循環新型化、園區循環系統化、社會循環低碳化等層面,全方位多層次構建產業鏈,走新型產業化之路。全區重點企業工業廢物利用率達96%,「低碳經濟」特色凸顯。 與此同時,東西湖區加快推進武漢食品工業加工區循環經濟示範園建設:如意集團食用菌項目、康地飲料等7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德炎水產公司廢棄的魚鱗、魚內臟,被食品公司用來生產魚鱗膠原蛋白肽,年產值達1.1億元,食品加工產業鏈不斷延伸。
  • 動員社會力量援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十二五」期間,深圳累計投入援疆資金38.5億餘元,在喀什開展援建項目181個,構建起產業、教育、醫療、人才、民生援疆的立體格局。此外,深圳還撬動社會力量參與援疆建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社會工作方式,把專業的暖心服務帶入千家萬戶。 「小母牛」幫農戶脫貧 深圳是國內最早引入社工機構的城市,社會工作水平全國領先。
  • 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會代主席朱妙麗: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會代主席朱妙麗表示,澳門於2010年開始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分別於文化局下設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和文化產業基金,透過「官產學研」方式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調動不同職能部門發揮協同效應,以適度的傾斜性政策作為引導,集中資源推動產業發展。
  • 海南三亞把運動元素植入城市細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眼下,越來越多城市正瞄準「體育+旅遊」,將其作為城市發展新的增長點。對於三亞而言,打造「運動三亞」,不僅是參與瓜分體育旅遊產業這個豐碩的蛋糕,更是看中其能直接連通世界的橋梁作用,通過「體育+旅遊」產業融合,提升城市的國際化品牌認知度。據了解,三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但旅遊產品一直相對匱乏,長時間停留在「靠山玩山,靠海看海」的單一模式,體育旅遊恰是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好內容。
  • 包天仁:在英語培訓中成就人生價值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英語輔導報社成為集報、刊、圖書、音像產品、教研、編輯出版於一體的大型報刊集團,年銷售碼洋5億元。  今天的包天仁依舊拼命工作。他原來設計的是一年有一周的休息日,後來,一年一周的休息也取消了,因為他發現這個時間可以在國外講學或者參加學術會議。  記者發現,他右手指上長著厚厚的老繭,十分不解。
  • 經濟日報集團報刊雜誌一覽
    經濟日報——主流·權威·公信力          《經濟日報》是由國務院舉辦、中宣部領導和管理的以經濟宣傳為主的綜合性中央級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是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最強的報紙,是傳播發布黨和國家關於經濟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
  • 一周短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數量方面,由於4月份首周集合信託發行規模大幅下滑,同時宏觀經濟環境及市場基本面的逐漸轉暖,有利於信託公司開展業務;在規模方面,4月份以來,市場預期的降準並沒有如期而至,央行連續10多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整體流動性趨於緊張,資金價格出現回升。另外,股票市場轉暖,吸引資金流入,對信託的資金形成了分流,也是影響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的因素之一。
  • 「古道經濟」富美鄉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廣東通過對古驛道的修復與利用,以古驛道豐富的歷史古蹟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串聯豐富的生態資源,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普及生態旅遊觀念,不僅改善了沿線農村人居環境,讓遊客充分領略到嶺南特色的華夏文明之美,還推進了當地生態產業創新發展 作為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廣東遺存南粵古驛道本體233條,長710.44公裡,貫穿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103個區縣,並串聯1200個人文及自然發展節點
  • 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新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可以說,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 瞄準「太空經濟」:中國多地確立面向太空發展航天產業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類的夢想,夢想需要有科技和產業的支撐。我國多地正在挖掘自身比較優勢,瞄準「太空經濟」,打造發展新引擎——這是吉林、海南、四川、湖北等地近來傳遞出來的新信號。吉林省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汽車、石化、軌道客車等是支柱產業。近年來,該省藉助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等科研院的航空航天科研力量和成果,面向太空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