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氣象新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2-20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十一五」期間,武漢東西湖區積極探索建設「兩型」產業聚集示範,從農業循環生態化、工業循環新型化、園區循環系統化、社會循環低碳化等層面,全方位多層次構建產業鏈,走新型產業化之路。在城市化進程中,東西湖區始終堅持「生態興區」發展戰略,投資逾60億元推行系列生態工程,以和諧生態景觀和清潔生產機制,建設最適宜創業和居住的生態城區,全區財政收入增幅連續多年達30%,人均財政收入位居湖北省第一。

進入「十二五」,東西湖區將繼續在以下幾個方面全力推進——

通過以食品、鋼鐵、建材、電力等廢棄物產生量大的行業為重點,東西湖區在廢物利用上做文章,抓好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與技術,企業連環受益。

以企業「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為目標,該區大力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僅用3年時間實現了節能減排5年規劃目標。全區重點企業工業廢物利用率達96%,「低碳經濟」特色凸顯。

與此同時,東西湖區加快推進武漢食品工業加工區循環經濟示範園建設:如意集團食用菌項目、康地飲料等7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德炎水產公司廢棄的魚鱗、魚內臟,被食品公司用來生產魚鱗膠原蛋白肽,年產值達1.1億元,食品加工產業鏈不斷延伸。

在東西湖區農村,循環經濟的理念推動著農業內部、產業之間、區域之間各個環節、各種資源的轉化增值和循環利用,生態農業、生態農村社區蓬勃興起。

通過引進企業建立秸稈氣化站,將農作物秸稈轉化成生物質燃氣,通過管網輸送給農戶,替代罐裝液化氣使用,比液化氣一年節約500多元。氣化站在產出燃氣的同時,還生產木焦油、木醋液等附加產品,年收益超過20萬元,資源利用達100%,實現了汙染零排放。

通過推行農業「九節一減」生產技術,大力開發太陽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農業條件成熟的大隊,東西湖區通過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廣泛推廣「豬—沼—農作物」循環模式,建立以沼氣生產帶動生豬飼養,以生豬飼養促進蔬菜種植的三位一體生態鏈。

東西湖區將繼續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構建跨行業、跨地區的再生資源行業信息平臺,加快建立集信息處理、社區回收、市場集散、加工利用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武漢東西湖區不斷改善服務軟環境,提高行政服務功能。目前141項審批事項已全部進駐政務中心,成為受歡迎的「政務超市」。

武漢東西湖區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近年來,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已形成了蔬菜、糧油、飲料等七大食品加工產業鏈,輻射帶動了武漢城市圈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目前,武漢市東西湖區正努力建立鄉村休閒遊產業發展體系,推進「農旅」結合,促進低碳旅遊,培植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鄉村休閒遊品牌。

武漢晶科信息開發公司生產的高精度、小公差石英晶體,年創匯500萬美元。目前,東西湖區已建有中小企業城、海峽科技創業城、萬安科技創業城、天安數碼城等高科技孵化器基地4個,可為上千家中小企業提供入駐孵化平臺,現已培植壯大150多個中小型科技企業。

武漢東西湖區以食品加工區為核心建設食品工業長廊,目前已聚集了雙匯食品、可口可樂、同意企業、益海嘉裡糧油、娃哈哈等近百家食品加工企業,食品工業年產值達175億元。

落戶武漢東西湖區的武漢貨櫃中心站,是全國規劃建設的18個貨櫃中心站之一,總運量達160萬標箱。它的建成,實現了武漢地區鐵水、鐵空、鐵公多式聯運的無縫對接,進一步確立了武漢在中部地區的鐵路物流樞紐地位。

武漢東西湖區依託區內的科技優勢和人才力量,以科技創新帶動傳統產業、現代製造業和都市農業的發展,引導企業向產業鏈聚集、科技資源向企業聚集,快速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依託武漢東西湖區保稅物流中心,法國阿基坦大區的紅酒項目、廈門優傳紅酒交易市場項目等相繼落戶東西湖區,國際配送中心初具雛形。

武漢市東西湖區擁有大小湖泊近百個,與城中各種大小公園、綠地融為一體,是武漢生態環境最優美的城區。

相關焦點

  •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新希望在前期12家數位化相關業務公司、研究院的基礎上,正在組建新希望數科集團,統籌規劃數字農業、數字城鄉、數字金融等業務領域,我們的「料你富」「慧養豬」「雲放養」等數位技術服務平臺正在為數百萬農戶賦能。新的一年,我們要主動擁抱數位化轉型的時代機遇。首先要主動學習,然後再應用於實踐。這並非是丟棄原來的行業,而是將原有的產業、業務與新的業態、新的數位化應用場景相結合。
  • 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新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可以說,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 江蘇海門轉型升級尋得發展新空間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謝文哲、通訊員俞新美報導:曾以家紡服裝、精細化工、建材電子三大傳統產業為主要經濟支撐的江蘇省海門市,強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戰略,主動謀求轉型升級。2010年,海門市裝備製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現代物流及服務外包等五大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
  • 讓我們共同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6月20日至22日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是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舉行的又一次規模大、級別高的國際會議,為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 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召開以來,可持續發展逐步成為國際共識,100多個國家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合作和區域合作深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她積極探索、科學謀劃,先後啟動「守護童年」紅心警務站、「紅心婚姻家庭公益維權家園」等7個專業化志願服務平臺,使志願服務向制度化、專業化、項目化發展,用愛心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現在,志願服務隊的成員由幾十人發展到3000多人,更多接受過志願者幫助的人在走出困境後加入服務隊,把溫暖傳播得更遠更廣,讓這份愛永不停息地傳遞下去。
  • 中國經濟基本特點沒有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指出,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為當前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引領,也為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提振信心、指明路徑、提供方法論。
  • 本報記者 陳頤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從巴黎飛到中國,3天時間中,拉法基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樂峰馬不停蹄,從重慶永川大山溝趕到雲南臨滄少數民族地區,出席了3條水泥新生產線的開工典禮,以及一家新工廠的籤字儀式。作為重慶市長顧問和本屆顧問會議執行主席,樂峰先生還主持了此次顧問會議,與參加會議的外國顧問為中國西南大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 國外如何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儘管國情不同,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也不盡相同,但在各國醫療改革中,商業保險的參與度不斷提高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法國:覆蓋面廣 理賠率高 本報駐巴黎記者 胡博峰 法國是世界上醫療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根據法國1958年憲法的規定,「醫療權利,人人享有,老幼婦孺,從優從先」,而法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口號也由此而來,「人人有權接受醫療服務」。
  • 一周短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數量方面,由於4月份首周集合信託發行規模大幅下滑,同時宏觀經濟環境及市場基本面的逐漸轉暖,有利於信託公司開展業務;在規模方面,4月份以來,市場預期的降準並沒有如期而至,央行連續10多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整體流動性趨於緊張,資金價格出現回升。另外,股票市場轉暖,吸引資金流入,對信託的資金形成了分流,也是影響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的因素之一。
  • 「古道經濟」富美鄉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綠色生態之美 6月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象棋比賽在南粵古驛道上的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玉龍寨舉行,背景是悅城鎮羅洪村的連片水稻田。來自廣東的象棋運動員、中國象棋特級國際大師許銀川和其同為女子象棋大師的妻子文靜在此對弈。
  • 發展扶持政策呈現六個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美國總統歐巴馬1月9日宣布,全美已劃定首批5個經濟「希望區」(Promise Zone),將統籌協調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等方面的力量促進這五個貧困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通過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受教育機會、增加保障房供給等政策扶持措施,實現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均衡發展的目標。
  • 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包頭市經濟總量進入了全國286個地級城市的前50強。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5年中國百強城市排名中,包頭位居34位。2000年以來,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 翻譯界的「淘寶+滴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加之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跨境電商也成為外貿數據的一大亮點。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中國的文化、產品、企業直接面向全球消費者,翻譯,特別是多語種翻譯,已成為一個無法繞過的難點。 統計顯示,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涉及的國家通用語有近50種。
  • 郵政服務民生的能力快速提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通過內培外引,郵政高級技術、管理、營銷人才隊伍得到較快發展。到2009年末,全國郵政「三高人才」總數達10641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1.27%。同時,基層骨幹和高技能人才隊伍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改善。  中國郵政加快「科技興郵」的步伐,建設了郵政專用信息網,集服務、生產、管理、決策於一體,全面支撐郵政發展。
  • 阿聯航空產業瞄準新高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阿聯航空業近年得以快速發展,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使然。從國際大環境來看,隨著世界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國際貿易觸底反彈,全球航空業回暖,貨運和客運市場雙雙升溫。從國際航協公布的各地區航運數據看,中東地區航空企業的經營指標屢屢領先,其中尤以阿聯航企最具代表性。阿聯政府一貫奉行「開放天空政策」,與全球主要國家都達成了天空開放協議。
  • 書寫世界園藝史的「中國印記」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作為主題絕非偶然。 「2019北京世園會在世界園藝博覽會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北京市副市長、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委員、北京世園會執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紅如是說。
  • 錦繡田園農家樂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綠色映襯著廣西農業的巨變。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飈告訴記者,經過多年努力,廣西農業正在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民收入繼續增長,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加強,綜合素質大幅提高。  從糧食到果蔬,生產能力大幅增強  南寧市賓陽縣黎塘鎮曾經以蓮藕出名,如今每到收穫季節,人們在這裡更能看到「蓮藕田裡稻花香」的新景色。
  • 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轉型升級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該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鏽鋼和農產品兩大產業集群支撐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引領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千億元級不鏽鋼集群加大投入提升產業。有「中國不鏽鋼之鄉」之稱的興化市,聚集了近2000家不鏽鋼製品企業,年產量近100萬噸,約佔全國民營企業市場份額的七分之一。在轉型升級中,興化市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的設備,引進了世界一流的汙水處理設備,總投入達2億元。
  • 動員社會力量援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農業和畜牧業是喀什當地農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小母牛』項目在幫助農戶購買母羊,發展畜牧養殖的同時,還引導農戶組建互助組,通過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社區互助活動等服務,提升農戶自我管理和發展的能力。」深喀社工站站長董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 哈爾濱旅遊做足「水」文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書寫旅遊新內涵 哈爾濱,一條大江橫貫東西,萬頃溼地靜臥城中,眾多水渠縱橫南北,溼地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據統計,松花江哈爾濱段溼地面積12.5萬公頃(其中萬畝以上的大面積平原溼地12塊),是全國最大的原生態多樣性城市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