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欲加槓桿尋覓便宜資金 募資熟套路竟然卡殼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募資難成為私募行業近期的普遍現象。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此前,部分私募小額出資充當劣後級,通過配資充當夾層,再借券商兩融業務融資,往往很快就能募滿,如今卻普遍卡在尋覓夾層資金這道關。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部分私募看好後市,激進者甚至欲加槓桿博取收益,但在監管嚴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市場資金觀望態度明顯,投資更加慎重、理性。未來一段時間,中小私募募資難題將延續,私募行業洗牌將加速。

  苦苦尋覓便宜資金

  「急找資金!規模1.5億元,我們出劣後3000萬元,尋4500萬元夾層,配好後做兩融,槓桿1:1.5:2.5,急急急!」早上不到8點,黃滿(化名)再次把這則消息發到多個業務交流微信群,期盼得到回應。不過,與此前幾天情況一樣,消息發出來後,無人搭理。

  「快兩周了,還是沒找到。」黃滿臉上儘是無奈。作為上海一家投資公司的負責人,他看到最近市場行情較上半年有了起色,打算發行一隻私募基金,「看能不能搭順風車賺點錢」。

  按照以往經驗,他打算自己出資3000萬元,然後找各路資金配4500萬元夾層資金,再找券商通過兩融業務試試能不能1:1融資7500萬元,組成總額1.5億元、槓桿比例1:4的基金,投向自己看好的那幾隻股票。

  出乎意料的是,以前多次順利進行過上述操作的他,最近突然發現夾層資金「仿佛一夜之間消失無蹤」。「也找過以前合作過的幾家資方,但他們現在變得猶豫起來,只是說資金不方便。」黃滿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同樣找過一些民間資金,結果對方開口就是月息一分五(註:0.015%,折算成年息為18%)。「有一家開口就是5000萬元起步,數目低了不做。資金成本越來越高,這兩個月格外明顯。」

  不止黃滿感嘆便宜資金難覓,深圳一家私募的負責人張平(化名)同樣遭遇這種苦惱。張平擬發行的私募基金規模稍大一些,自有資金1億元,現在需要資方認購夾層1.5億元的份額,產品也允許兩融。

  「我給夾層資金的成本預算是1億元、年化成本11.5%,或者1.5億元、年化成本12%,兩融成本由我自己承擔。」張平透露,即使給出這樣的優惠條件,也沒多少人願意認購。

  「資金越來越貴,越來越難找。」電話那頭的張平說,只要靠譜,資金利息還可以再高一點,越快越好。

  小私募擔憂撐不下去

  「以前配個1:4的槓桿還好做,現在還想做這麼高的槓桿,你把資金方當成傻子?」深圳一家配資公司負責人針對上述兩個募資項目說。

  他告訴記者,如果配資是為了到二級市場炒股,現在資金成本確實較高,而且風控更嚴。「不可能輕易放款出去,股票要審,利息月結,預警線、止損線要明確,兩融還要到我們指定的券商去做。」

  「如果這些條件都答應了,那他也太激進了,背後有沒有其他目的我們無法判斷,就更不敢輕易放款。」該負責人表示,現在有一些更穩妥的項目,例如上市公司股東信用貸等,收益並不弱於配資,「不好意思,讓他們問問別人吧,我們做不了。」

  「這段時間資金觀望態度明顯,大家都在等10月以後的政策面變化。」先驅資本董事長彭和平指出,受監管去通道、金融降槓桿等因素影響,當前大部分資金都持保守態度和慎重投資,證券類私募基金的募資難題格外突顯,產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私募基金髮行新產品的熱情降溫。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證券類私募基金規模在8月出現收縮,從7月底的2.36萬億元降至8月底的2.25萬億元,累計下降4.7%。另外從發行產品速度上看,證券類私募產品出現逐月遞減趨勢。基金業協會備案數據顯示,近3個月以來,證券類私募產品月度發行數量從6月的985隻降至7月的891隻,再減少到8月的804隻。

  「希望公司能撐下去吧。」沒有等到好消息,黃滿陷入沉默。

  私募行業將加速洗牌

  募資難題成為當前不少中小私募的「生死劫」。不過,在彭和平看來,這都是行業發展和競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和過程。

  隨著私募近年來的發展,行業正在經歷優勝劣汰的淨化過程。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自2016年2月5日至2017年8月底,協會共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12544家。其中主動申請註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913家,未按照要求完成第一隻私募基金產品備案被註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631家。

  「私募行業處於轉型期,未來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一批具有資源整合、風控、募投管退優質能力的大型私募將勝出,而一些能力不足的中小私募機構會被逐漸淘汰。」深圳某大型私募人士表示,相比一些實力較強、客戶更多及知名度更高的大型私募而言,當前小型私募的產品發行及募資都相對困難,在當前部分資金觀望和保持理性的大環境下,預計中小私募募資難題將延續,部分會被淘汰。

  8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分別從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託管人的職責、資金募集、投資運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確立了監管規則。

  「從監管層的一系列舉措來看,未來私募行業仍將保持全面從嚴監管思路,行業生態將會重塑。」上述大型私募人士說。

相關焦點

  • ...降成本破困局,寒冬中「私募直營店」欲做私募銷售「破冰者」?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降成本破困局,寒冬中「私募直營店」欲做私募銷售「破冰者」?,由於遭遇募資「寒冬」,私募基金的競爭局面更為嚴峻。業內有一家私募發行的新產品最後不得不自己認購了幾百萬,由此可想而知,2018年私募行業的募資是多麼艱難。傳統代銷模式的募資費用佔私募基金總費用的絕大部分,相比大型私募自身具備完善的渠道優勢,中小私募很難有更多的人員和資金用在渠道建設上。還有私募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的形勢,一家小型私募一年的基礎運營成本至少在200萬元以上。私募公司開門就得花錢,房租費、水電費、人力成本等等。
  • 私募股權行業沸騰:險資投資限制取消 將緩解募資難
    「我覺得對募資是很好的促進,現在國內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通道很窄,有新資金進來是好事。在美國,保險背景出資人也是很多基金重要LP。」北京中關村一位資深PE/VC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認為,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意味著S基金(Secondary Fund)公開交易市場將建立。
  • 私募股權行業沸騰:險資投資限制取消,將極大緩解募資難
    私募股權行業迎來重磅利好。2020年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我覺得對募資是很好的促進,現在國內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通道很窄,有新資金進來是好事。
  • 「彎道超車」中途卡殼 本土PE錯失了什麼
    5月21日,私募巨頭黑石與文思海輝執行長及該公司其他高管發出收購要約,欲將這家諮詢與外包服務公司私有化。而整個交易對公司的估值為6.804億美元。這是近期有私募公司參與的、對在美上市中國公司進行私有化的多起交易中的一起。中信資本曾表示,公司將連同亞信聯創聯合創始人,對這家技術服務公司私有化。整個交易規模在8.9億美元左右。
  • 旭輝晨曦周昕宇:地產私募基金從槓桿金融到資產管理之路
    主持人: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金融屬性和資產管理屬性的逐步釋放,中國房地產私募基金行業亦不斷改變和調整,接下來讓我們有請旭輝晨曦基金執行總裁周昕宇先生進行分享,他分享的主題是「股權投資經緯——地產私募基金從槓桿金融到資產管理之路」。
  • 這家私募徹底涼了:6億巨資「失蹤」 坑慘500客戶!
    從成立到被立案8年時間,中金國瑞募資20多億,至今還有6億資金去向成謎。復盤中金國瑞的私募歷程,拉大機構包裝自己、拿3億的「存款證明」讓投資者相信資金實力、承諾高收益等多個套路讓投資者防不勝防。(中國基金報)   失聯三個月被註銷,深圳中金國瑞基金的私募之路就此畫上句號,可投資人的維權之路依然漫漫無期。
  • 外資資管募資有了新路徑 霸菱推出首隻中國境內債券私募基金
    原標題:外資資管募資有了新路徑 霸菱推出首隻中國境內債券私募基金來源:上海證券報近日,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落地。業內人士表示,該模式的落地為外資資管機構募資開闢了新路徑。據了解,此次通過QFII、RQFII認購的產品為霸菱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行的中國綜合債券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這也是霸菱在中國正式設立的首隻境內債券私募基金,主要投資中國固定收益市場。
  • 股市加槓桿是什麼意思?股市加槓桿的3種方式
    槓桿一詞成為去年牛市中的熱門詞。對於炒股來說,股市加槓桿是什麼意思?所謂加槓桿,也就是借錢炒股,放大收益。同時也放大了風險。槓桿是個好東西,也是罪惡的開始,股市加槓桿千萬要謹慎。股市加槓桿是什麼意思股市槓桿是什麼意思?股市槓桿指的是運用少數保證金翹起N倍本金進行炒股的工具。這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其本質在於放大收益與風險。
  • 控制槓桿,嚴控資金違規流入地產
    導讀:可以說,城市樓市炒風盛、房價漲,主要是槓桿問題,其次才是供求問題。今年以來,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點內容——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調控開始落地,重點內容就是控制槓桿和資金違規流入地產。
  • 槓桿資金是什麼意思?槓桿資金的作用是什麼?
    如果說北向資金等跑步入場,投資者熱情高漲,市場人氣興旺,都是股市走牛的重要標誌的話,槓桿資金入場,可能是市場是否走牛、能否走牛更為重要的體現。因為,槓桿資金的靈活性更強、風險也更大,如果投資者選擇槓桿資金,就意味著對市場的信心很足,市場預期十分強烈。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風險。  事實也是,從這些年來市場的變化情況來看,凡是市場火爆的時候,槓桿資金都很活躍。
  • 頭部效應漸顯 私募股權機構面臨「淘汰賽」
    來源:中國證券報多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2018年以來,明顯感覺一級市場包括銀行系資金、企業資金、引導基金等各募資渠道都在收緊。除資管新規影響外,二級市場接連下挫的負面影響已經傳導到一級市場,市場投資情緒不高。
  • 私募全倉+槓桿持股 將奇信股份推下「閃崩」懸崖?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私募全倉+槓桿持股,將奇信股份推下「閃崩」懸崖?|莊股塌陷追蹤沒有任何預警,也沒有利空,市值突然蒸發超過60%,逾25億市值灰飛煙滅。剛剛跨進2021年,奇信股份卻以連續九個跌停,走進了新年跌幅最大的股票榜單。
  • 違規私募亂象觸目驚心!盯上70歲老人 僱百餘人打電話推介
    繼今年6月,深圳證監局一口氣官宣了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之後,7月23日,深圳證監局再次披露了部分私募的違規細節。此次披露的細節觸目驚心,有私募竟向70歲以上高齡投資者的賣房款、養老資金「下手」;也有私募通過向物業索取、購買電話本等方式獲取數千條公眾手機號,僱傭百餘人撥打電話實現推介目的。違規私募到底如何套路?
  • 經濟學上的去槓桿是什麼?去槓桿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槓桿的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所以在經濟領域,槓桿就是指小資金撬動大項目。而經濟去槓桿,簡單說就是消除這些以小博大的資金,表現為降低企業負債率、減少金融產品嵌套、減少違規信貸等等。而對於不同的經濟主體來說,去槓桿也有不同的含義:居民居民這邊的槓桿主要是按揭買房和消費貸。按揭都比較熟悉,30萬首付,買100萬的房子,那麼其中70萬公積金貸/商業貸就是加槓桿的資金;再比如消費貸,利用你的信用積分去平臺借錢消費。
  • 監管強力「掃屋」防風險 券商暫停場外期權私募業務
    某私募機構人士就對記者表示,有些小型私募,不是通過合法合規的產品形式做場外期權業務,而是通過集資形式,向散戶募資(其中不排除一些個人投資者被虛假宣傳、忽悠進來參與投資),再由合格投資人代持。這筆資金有時甚至就沒有購買場外期權,而是挪作他用,這個風險會更大。
  • 私募基金:西方走bottom up 中國走top down
    CVSource統計,2007年有189支VC/PE募資完畢,兩年後增至316,到2011年共有503支VC/PE完成資募,並有185支正在融資。有一個現象值得特別注意,自2011年下半年起,VC/PE資金募集規模開始減弱。
  • PitchBook:私募股權2020年中跟蹤報告 回顧各項預測合理性?
    和倫納德格林(Leonard Green)在內的大多數大型私募股權公司2019年募資創下新紀錄,2020年將進入資本部署階段。與以往各年相比2020年的私募股權募資依然強勁,但目標規模定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確實已經寥寥無幾。變數考量:為了維護持續合理分紅,LP有必要將資金重新配置到新基金,在這種情況下GP可以迅速募集資金,預計一些5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基金將會成立並在2020年底關閉,另外歐洲三大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也準備在2020年募集大型旗艦基金。
  • 私募倉位七——老鼠掉進米缸
    接下來我又嘗試了更多的方法:比如板塊輪動能不能和這個私募倉位策略結合產生更高的收益呢?再比如又嘗試了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連續合約應用在這個策略上的效果。並且嘗試將原有的股指期貨交易策略和現在的私募倉位策略結合。
  • 變相加槓桿 長租公寓ABS業務或迎強監管
    但是當前長租公寓市場存在諸多亂象,部分機構借道ABS變相加槓桿,增大了風險。預計長租公寓ABS相關業務很快會迎來強監管,產品發行或面臨更高門檻。加槓桿「遊戲」亂花迷眼「以往很多租賃企業用的是租金沉澱和押金沉澱的作法。如今在資本挾持下,借用了外部金融槓桿,帶來風險是必然的。」中國房地產經紀同業聯盟主席胡景暉表示。
  • 牛市加一把大火,高槓桿回歸
    這裡要說的是寬鬆牛市來了,不再是2015年的「槓桿牛」,而且現在還有一個更大的利好,那就是高槓桿的趨勢引導,增量資金將馳援市場。近期市場不斷吹風提高融資比重,這也就是業內常說的「加槓桿」,在當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局勢下,易主席再次吹風提高融資比重,引長期投資資金入市,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