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①漫②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③之。匠石運斤成風,聽④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⑤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注釋】①堊:白色土。②漫:弄。③斫:用斧頭砍。④聽:任意。⑤質:對象;搭檔。
某校計劃組織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福州一中高三開學檢測語文試題。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人文底蘊:人文積澱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本題目提供的真實情境是,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想到曾經盡堊而郢人鼻不傷的匠石,因為其「質」已死,再不能運斤成風的故事,感嘆惠子死後自己無以為質,無與言之。考生聯想和思考均應以此為基點,不可脫離材料,另起爐灶。材料重點在於莊子的感嘆上,莊子與惠子是對手,也是朋友。本題目所談為搭檔或對手雙方的關係問題,不可只寫其一。
2.典型任務的限制。題目設置了「某校計劃組織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的場景,這裡限制寫作的內容應圍繞「上述材料」展開,寫作的身份為高中生,寫作對象為本校師生,討論場景下文章體裁限制為議論文;文章體式為發言稿,考生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
3.價值判斷的限制。寓言所呈現的價值取向是:合作者(搭檔)之間要互相信任,各盡其責,「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對手也是成就你的搭檔;是對手也是搭檔;要珍惜「搭檔」。
開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從運斤成風的角度,可立意為合作者(搭檔)之間要互相信任,各盡其責,「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從莊子感傷惠子之死的角度,可立意為對手也是成就你的搭檔,是對手也是搭檔,要珍惜「搭檔」等。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考生可由運斤成風的故事聯想搭檔之間互相信任、精誠合作的故事,也可從莊子與惠子的關係角度思考對手間應如何相處的問題,大到中美貿易爭端,小到同學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均可入題。
解題
本題屬於寓言式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重點考查辯證思維,考生要著力寫出深度。故事講了兩組關係:匠石與郢人、莊子與惠子。前者是信任與被信任的關係,後者是對手和朋友的關係,審題時應釐清兩組關係。莊子的感嘆為重點,因為莊子是借這個故事說理的。所以不管從哪一組關係切入,最後的落點都要在莊子的感嘆上。
文段翻譯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墓地,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一個泥瓦匠,在幹活時,有一點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泥飛濺到他的鼻尖上,讓匠石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匠石揮動斧子呼呼作響,漫不經心地砍削白點,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也沒有受傷,郢地的人站在那裡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也這麼試試。』匠石說:『我確實曾經能夠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點。即使如此,我的對手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了!我沒有可以與之論辯的人了!」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從「郢人與匠石」的關係立意:
1.絕技誠可貴,信任價更高。
2.永結搭檔之好,共成事業之偉。
3.高山遇流水,人生逢對手。
4.技高見於己,己長見於質。
5.知音難遇,信任難求。
……
偏題立意:
1.工匠精神。(只抓「匠石」二字,犯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式錯誤)
2.信人不如信己。(否認相互信任的關係)
3.於競爭中聽友誼驚雷。(對「吾無以為質矣」中「質」的理解有誤)
……
下水文
信任與實力齊飛
河南信陽二高 牛耀章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今天的讀書會上,我發言的題目是「信任與實力齊飛」。
匠石之所以能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其根本原因在於斫者的實力和被斫者對其的充分信任。信任及實力成就了千古奇談!要達到運斤成風的至高境界,必須有兩個構成要素:一是雙方要充分信任、密切配合;二是雙方有充足的實力。
信任是成功的基石。
材料中的郢人充分信任匠石的高超技藝,匠石也充分信任郢人的配合,雙方在完成這一看似很隨意的任務時,均無絲毫猶豫,無畏無懼,斤起灰落,乾淨利落。爾後的宋元君也想如法炮製,非常遺憾的是匠石雖在,而郢人已去,宋元君非郢人也!從宋元君對匠石的態度——召匠石、自稱寡人,可以看出宋元君時刻未忘自己的尊貴身份,但他又與匠石交往不深,又怎麼可能信任匠石的高超技藝呢?這麼高貴的人士,又怎麼能讓匠石不畏懼呢?更惶論充分信任!
實力是信任的基石。
若匠石無高超技藝,郢人怎麼信任他都無濟於事,又怎麼敢以命相託?匠石也不敢受此重託,二者皆以實力為基石;若郢人無不畏死的定力,也就是充分信任的實力,那匠石也難以隨心所欲、運斤成風。總之,實力才是硬道理。正如郎平所言:「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這才是關鍵,一人有技術,一人有定力,二者充分信任,水到渠成。
信任是成功的前提,它是一種胸懷、一種氣量。
陳平和韓信都曾是項羽的部下,因為信任才有合作,因為合作才有共贏,而項羽終因不信任搭檔氣跑了陳平和韓信,氣死了範增,自己也落得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下場。越王勾踐將國事交給文種、範蠡而完成復國大業;劉邦以四十萬黃金交付陳平,怎麼花的從不過問,才會有紀信這樣的人,為了救他而不顧自己的性命,終成大漢王朝;齊桓公信任管仲,忘掉一箭之仇,終成霸首……
秦國與趙國之間爆發了長平之戰,兩軍對壘三年之久,長此以往對勞師赴遠的秦國不利,而趙國在廉頗固守不戰的戰略指導下堅守不出。身為秦國宰相的範睢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趙括代廉頗為將,使得白起大敗趙軍,秦國獲勝進佔長平。一個國力僅次於秦的國家因為搭檔間互不信任而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直至亡國!
信任如舟,實力如帆,二者齊飛,方可遠航!信任如舟,「假舟楫者,而絕江河」!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來源:新課標大語文。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