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子
內篇 逍遙遊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8]。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中於機闢,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惠子又說:「我還有棵大樹,叫樗。樹幹上長了疙瘩,不能用來做平直的材料;樹枝彎彎曲曲,也不能做成方正的東西。雖然它就長在路邊,但是木匠都不理睬它。你現在說話,空洞無用,會遭到人們鄙棄的。」
莊子說:「先生,您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它們匍匐在地上,等著小動物出洞覓食或者嬉戲;上躥下跳,忽高忽低;不小心就落入獵人的陷阱,死在網裡。還有斄牛,它碩大的身軀像雲一樣,本領很大,卻不能抓住老鼠。現在,你有這麼一棵大樹,竟擔心它沒有用處,為什麼不把它栽到無邊無際的曠野中呢,你就能悠然自在地在樹下散步或躺臥。那大樹也不會遭人砍伐,不會受到任何傷害。雖然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但也不會有什麼痛苦啊。」
第二段莊子與惠子的對話,與第一段基本上談的是一個意思,應該是進一步強調,如此逍遙遊也就結尾了。
奇思妙想,海闊天空,自由自在,心比天大,基本上傳遞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精神力量。
惠子問莊子,有一棵樹太大不太好用,講了一堆大樹大所帶來的問題,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用處了。莊子用野貓、黃鼠狼、斄牛做例子,說明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然後引申出對惠子的批評,竟然擔心這麼大的一根樹而不會使用,何不逍遙乎寢臥其下,最起碼也不會帶來什麼困苦呀。
總之,在莊子眼裡,一切皆有可能,關鍵看角度。如此,也就沒有什麼壞事情,沒有什麼無用之物了。精神的自由,心胸的寬闊,也就自然而然了。
對惠子講的話實際上就是莊子對世人講的話,一切逍遙,一切自由,關鍵只是一個角度、看法而已。應該是中國早期的唯心思想之一,物極必反,最後產生的逍遙、自由自在、無欲無求,同時也產生了自由自在、縱慾過度。相反的事情往往發生在同一件事情上,或同一個人上似乎是必然。
如此逍遙,也就離苦得樂了,似乎連通到了佛法,看來人性的終極追求不同國度也類似。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節選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莊子》,戰國莊周著,姚彥汝譯;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本資料製作時間為2021年1月,本公司保留對其內容的修改權利,敬請留意最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