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子·齊物論》,莊子變化成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

2020-12-13 壹個好名字

原文: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的化蝶不是「我想和你化蝶雙宿雙飛」,也不是「愛過你,淚流幹,心成灰的無所謂。」

大道至簡。莊子夢蝶,莊子可以在自己和蝴蝶之間自由的轉化。莊子變成蝴蝶後悠然自得,舒適愜意。蝴蝶變成自己後又不由得覺得落寞失意。莊子不知疲倦地隨心所欲的變化,既然人可以變化成蝴蝶,那麼也可以變成萬物。這就是莊子的物化。

人應該是最自由的,但有時候又是不自由的。人可以在道的世界裡隨意變化,變成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但是又有不能飛上青天攬明月,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惆悵。

在世上有那麼多的得與失,美醜與善惡,知足與貪婪以及和平與動亂等等。有的時候難道不是就像一場夢嘛?傻傻的分不清楚,「我是誰?我在哪?」。有的時候避免不了的有一葉障目的迷惑,就像莊周夢蝶,然而不管是莊子變蝴蝶還是蝴蝶變莊子,莊子和蝴蝶之間肯定有區分,有分界。人因為有了不斷發展的認知,學習的積累,才能達到大智大慧的境界。莊子是成功的,莊周夢蝶就是區分開了葉子以及葉子兩邊的世界。有的時候世道混亂,不是正是可以變化作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嘛?餓了吸食花蜜,渴了吸食雨露,忘我而清靜安寧。

相關焦點

  • 讀《齊物論》,了解莊子怎樣讓風和蝴蝶進入了文學
    《逍遙遊》確實重要,但它還只是莊子思想體系的序幕,排在第二篇的《齊物論》才是全書樞紐。其他篇目,或者是流向它,或者是從它流出來的。《齊物論》講的是什麼呢?其實,《齊物論》這篇文章的信息密度巨大,很難完整表述。我按寫文章的情理來推測:莊子在他悠閒而貧窮的生活裡,在許多年的不斷觀察自然、思考自己之中,積累下很多精彩命題、推導和故事,才整理成完整篇章的。我也用最簡單的方式,先幫你理順一下文章的簡要脈絡。
  • 解說莊子《齊物論》
    那麼內篇還有幾章,比如《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等,就告訴你如何去做,為什麼這麼做,可以說是《齊物論》的補充,或者說是莊子思想的血肉。所以莊子內篇7篇文章,《逍遙遊》是骨架,《齊物論》是靈魂,其餘五篇是血肉。所以我們要了解莊子的思想,必須把《齊物論》讀懂讀通了,不然都是我們自己在瞎想,而沒有真正理解莊子的思想。
  • 莊子《齊物論》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述論宇宙萬物齊一和是非相對。莊子認為世間萬物不分彼此,也沒有對錯。
  • 《莊子.齊物論》到底在說什麼?
    陳鼓應是大哲學家,臺大的教授,當然是了不起的學者。但學者,把老莊的書僅僅當做一個哲學著作,當成一個思維的遊戲,而不是當做活生生的生命記錄,哪裡會有什麼真正的洞見呢?「隱几而坐」,源自莊子內七篇《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 莊子為何夢到的是蝴蝶?蝴蝶象徵著什麼?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籧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齊物論》莊周夢到的為什麼一定是蝴蝶?我們先看「物化」,這個詞是理解莊子齊物思想的鑰匙。《莊子鑑賞辭典》中解釋為:「物化,指一種泯滅事物差別,彼我渾然同化的和諧境界。」有分」就是有分別。莊周夢到蝴蝶,蝴蝶「夢到」莊周,既「有分」,又「物化」,「有分」才會有大千世界,「物化」才會使人走出偏執,達到萬物齊同。
  • 莊子齊物論為什麼以莊周夢蝶結尾?給你答案
    本篇文章較長大概需要5分鐘在《莊子·齊物論》篇章中,最後一段以歷史上有名的蝴蝶夢結尾。為什麼《齊物論》全篇寫了那麼多的理論,卻用一個似乎非常戲劇性的夢來結尾?莊子的物化思想常會被誤解人的物質化了,而這個「蝴蝶夢」真正的意思不是人變成蝴蝶之後,這隻蝴蝶又遇到被捉被殺的悲慘命運,這個夢中,這隻蝴蝶又化為莊周。這是莊周的轉化,是莊子把蝴蝶提升到精神的層次而轉化,所以物化實際上是一種神化。因此這段是以莊周夢蝴蝶來描寫覺的境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 老子和莊子,青牛與蝴蝶
    前段時間,有人在微信公眾號留言問我,莊子和老子有什麼異同。當時我留言說,我會專門就此做一個分享。嗯,是啊!莊子和老子,道家兩座不可逾越的巔峰。當時許下這個分享的願以後,對於老子和莊子,我的第一反應是兩個非常具象的東西。也許這兩個東西,正好代表了老子和莊子:老子和莊子,青牛與蝴蝶青牛與蝴蝶。
  • 莊子的夢境人生
    從莊子自述的進入夢境的過程來看,莊子是做夢者,蝴蝶是被夢的對象。在進入夢境之後,莊子已經失去了作為原來的那個莊周所具有的一切生命經驗,變成了一隻「真實」的蝴蝶。這隻蝴蝶「自喻適志」,有著如此飽滿的生命感受。但走出夢境的過程是「俄然覺」,頗有種不知其然的意味。就在這忽然的、無從追究原因的瞬間,夢境被打破了,莊子又逐漸感知到了他自身的存在。
  • 莊子「齊物論」與中國文化精神之重建
    我對西方形上學的理論建構及其主體思想有著很大的距離感,對老莊思想卻情有獨鍾,從1967年開始註解《老子》《莊子》至今,我研究老莊已有五十餘年。近幾年來,我常常在思考莊子「齊物論」,這裡談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
  • 莊子《齊物論》之相對主義理論
    在《齊物論》篇,莊子通過一種邏輯學的方法系統地論證了終極存在的虛幻性,這就是相對主義理論。《齊物論》篇在莊子思想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這一篇為徹底的遊世態度提供了理論依據。莊子在《齊物論》篇運用的相對主義方法是詭辯性的,單從邏輯學的意義看也許並無多大價值。但是在相對主義思想方法背後,更深的含義是對於人生的存在背景的精神瓦解。其在哲學上的含義卻十分深刻。
  • 莊子《齊物論》篇小議:什麼是「齊物」?
    前言:莊子用五個故事論述什麼是「齊物」,齊物論是道家思想的方法論,如何能達到「齊物」的境界,下面根據《莊子.內篇.齊物論》原文作一下小議。故事一: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
  • 《莊子》內篇最經典的3個寓言故事,涵義深遠,古今傳誦不絕
    《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真經》,全書旨在教人在精神上達到超脫的境地,從而實現逍遙遊。《莊子》一書的行文風格肆意汪洋、奇譎弔詭、爛漫玄妙,多用寓言故事,讀起來讓人難以明了其中的涵義。然而,每一個寓言故事都不是無的放矢,必然蘊含著深遠的寓意。
  • 2019《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次學習
    這些問題旨在引起讀者君思考,指出進入《齊物論》的門徑。待《齊物論》學習結束,讀者君即能自己找到答案,因為答案就在問題裡。溫習問題請翻閱本號上周末文字2019《莊子內篇·齊物論》微信學習下面開始《齊物論》第二次學習。原文學習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苔焉似喪其耦。
  • 《莊子》:齊物論上
    現在莊子提出是「齊物」,宇宙萬有平等,沒有現象的不同,那麼《齊物論》講萬物平等,沒有差別。我們人如何解脫物理世界的束縛,達到那個真正無差別平等的道體,這篇文章最重要是談這個問題。由開頭講如何求證這個無差別道體,到最後說明無差別裡頭有差別的道理。到底差別是怎麼來的?差別是由於「氣」的變化來的。
  • 莊子借這種昆蟲表達觀點,它也因此走入文人的視線
    和對其他昆蟲的認知規律一樣,諸子對蝴蝶的認識同樣源於對其外觀特點的觀察。《莊子·至樂》篇記載:種有機?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蜻之衣,生於唆屯則為陵鳥,友,寫得鬱棲則為烏足,烏足之根為蔣培,其葉為胡蝶。胡蝶骨也化而為蟲,生於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鴣才是。
  • 莊子身世的千古之謎,揭秘莊子的七十二變
    莊子一生默默無聞,是個真正的隱士,連同他的的身世也成了千古之謎。司馬遷《史記》也只是寥寥幾筆:蓋蒙城漆園小吏,雄文萬千,以老子之大義為本宗,云云。從莊子磅礴萬一的文字中,起碼可以看出莊子絕非蓬蒿之輩,其帝王霸氣躍然筆端,力透紙背。
  • 莊子《齊物論》全文翻譯
    《齊物論》是《莊子 • 內篇》的第二篇。
  • 莊子,真正的自由精神!
    莊子是道家的二號人物,世人常將其與老子並稱「老莊」。和老子不同,莊子是千真萬確存在的學者,這一點一般沒有爭議。他生活在戰國社會後期,經歷了那最為紛亂的年代,留有一本《莊子》傳世。關於莊子的地位,高中教材裡老子佔了兩段話,莊子只有一行半,比「歷史縱橫」裡的墨子還要少,平日裡考試也很少涉及莊子的,可以看出莊子老先生在當今歷史教育中的地位還是比較低的。
  • 莊子名言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莊子·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7.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山木》8.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 品讀國學:《莊子》中有哪些富含哲理性的句子?
    ——《莊子·逍遙遊》【譯】水如果積聚得不深厚,那就沒有力量承載起大舟!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遊》【譯】朝菌不知晝夜交替,蟪蛄不知春秋季節的變化!——《莊子·逍遙遊》【譯】天色看上去蒼蒼茫茫,這究竟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由於它無限高遠沒有邊際的緣故呢?大鵬朝下看,不過也像這樣罷了!4.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