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許多人在日常中會感到膝蓋陣陣發涼,特別是目前已經入冬,天氣轉冷,有這種情況的人更多了。有人認為這是沒有保暖的原因引起的。但事實是,即便穿得再厚,膝蓋仍有寒冷的感覺。
原來,膝蓋的發涼可能是關節炎來了,而引發關節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內溼氣太重。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又該如何防範?
一、一到冬天,膝蓋就「發涼」,骨科醫生表示,炎症或許已經盯上了你
骨科醫生表示,膝蓋「發涼」通常是由炎症引發的,這種炎症一般不是由細菌感染造成的,而是屬於自體無菌性炎症。引發這種炎症的原因有多種,其中,體內溼氣重,是重要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由於平時不注重對身體的排溼,如果身體抵抗力下降,或長期處於潮溼的環境下(如水邊等),就容易引發體內溼氣凝聚。如果沒有及時排除,時間久了,會引發關節發炎,從而導致膝蓋陣陣「發涼」。
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治療。如果聽之任之,有可能引發骨胳變形,造成肢體損害。
二、膝蓋「發涼」了,注意養護,做好5件事,讓膝蓋儘快恢復健康
1、保暖
膝關節在屬性上,屬於人體淺表關節,由於處於較淺外層,容易受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寒冷的天氣,會引起關節中血管的收縮、並讓血氣滯留,代謝速度減慢,從而誘發出無菌性炎症。在關節部位多加衣物進行保暖,有益於緩解其疼痛。
2、適當減肥
人的身體超重,膝關節負荷太大,容易引起各承重關節過早地退變甚至引發炎症。因此,要保持體重,適當減肥,有益於關節健康。
3、堅持鍛鍊
對關節部位進行適當的功能性鍛鍊,能促進關節中滑液的流動及分泌,對增強韌帶與肌肉的強度有益。這樣能調節關節微循環,減少垃圾的沉積,有利於關節恢復正常。
4、平時戴上保暖護膝
人上了年紀,平時戴上保暖護膝,對保護膝關節是個簡單且有用的舉措。在運動時,則最好戴運動護膝。運動護膝可以幫助腿部用力。但平時最好不戴運動護膝,免得膝關節對它產生依賴感,從而變得脆弱。
5、醫生建議:平時多喝排溼茶,讓溼氣離開身體,膝蓋不發涼,關節更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吃喝一些有利於排除身體溼氣的食材,能大幅減少由於體內溼氣重而產生的各類疾病。膝蓋發涼是一種關節性病症,由溼氣引發。多食用排溼茶,能緩解這一症狀。
有些什麼樣的食材有助於排溼呢?《食療本草》記載下面這些食材對排除體內溼氣,恢復身體機能有益:紅豆、梔子、薏米、赤小豆、大麥、苦蕎、橘皮、芡實、甘草。我們可以將這些食材以一定比例以清水煮沸,形成排溼茶,經常飲用後,體內溼氣更容易離開我們,關節炎好得快。
梔子:這是被國家衛生部門認定的第l批藥食兩用食材,調節人體功能,瀉火除煩,清除體內熱氣,打散身體溼氣,讓其更容易被身體排放。
紅豆:其屬性平和,雖然略帶有小毒,但有助於體內氣息的通暢,疏通經絡,打通氣息讓溼氣得以排出體外。
薏米:富含營養價值,有助於打通體內滯留的寒氣,讓陽氣得以恢復,排出滯留的溼氣。
現今已經入冬了,寒氣逼人,許多人體內溼氣更重,關節炎頻發。平時就更要對身體進行排溼了。排溼中,如果想方便進行,可以選擇已經製作好的茶包。簡單進行衝泡,就可以喝到排溼茶了。
下面有同款做好的排溼茶包,需要排溼的朋友請點擊下方↓↓↓卡片獲得。
結語:入冬後,許多人膝蓋就「發涼」,這其實可能是關節發炎了,需要認真對待。及時就醫檢查,認真治療。
同時,日常生活中,保暖、減肥等要做好,並進行必要的鍛鍊活動。平時還應該注意不讓體內溼氣凝結,減少不必要的病變危險。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