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起名文化之竺可楨:可為國家之棟梁

2020-12-19 澎湃聊文化

竺可楨(18901974),我國現代傑出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一名桃李滿天下的著名教育家。我們來聊一聊,和竺可楨起名有關的小故事,以及竺可楨起名背後所代表的涵義是什麼?

竺可楨桃李滿天下

竺可楨在浙江大學任校長13年,其中8年是在帶領浙大師生躲避戰禍,舉校西遷中度過的。然而就是在這種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竺可楨居然使西遷時只有3個學院、16個系.406名學生的浙江大學,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回遷杭州時,已成為一所擁用7個學院、25個系、9個研究所,共有2171名學生的綜合性大學。那時他所主持的浙江大學還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S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譽為「東方的劍橋」。

母親夢熊生子,為他起名「兆熊」

1890年3月,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門外的東關鎮一個普通家庭裡。那時他的父親竺嘉祥是東關鎮上有名的老實人,母親顧金娘雖然不識一字,卻是一位懂得不少為人哲理的開明女性。據說在竺可楨出生前的幾天,他的母親顧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隻大黑熊。古人以夢中見到熊羆為生男孩子的徵兆。

《詩。小雅.斯幹):「大人佔之,維熊維黑,男子之樣。」鄭玄箋:「熊黑在山,陽之祥也,故為生男。」可見夢熊黑生子之說歷時久遠。因此.竺嘉樣夫婦為兒子取名「兆熊」,家人常稱他「阿熊」。「兆熊」一名也包含著竺嘉祥夫婦希望兒子未來能成為一名有熊心(雄心)、豹膽且有作為的男子漢。

私塾先生為其取名「可楨」

兆熊出世不久,父親竺嘉樣覺得孩子將來長大要讀書,應該有個學名才好。讀書不多的他,便將鎮上的一名私塾先生接到家中,並請這位先生為兒子取個學名。這位私塾先生來到竺家後,為兆熊取了「可楨」的學名。「楨」字在這裡有兩層意思,為剛直堅硬之木。《說文。木部》:「楨,剛木也。」段玉栽注,「此謂木之剛者日楨,非謂木名也。」二為楨幹,即主幹,支柱的意思。楨幹本為古人築土牆時所用的木樁子。《詩.大雅。文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毛傳:「楨,杆也。鄭玄箋:「此邦能生之則是我國之幹事之臣。」兩句意思是王國能生這麼多才志之士,從而充當鞏固岐周政權的支柱之臣。由此「橫」又引申為治國的棟梁之材。唐皮日休《文中子碑》:「先生門人,為唐之楨。」魯迅《文化偏至倫):「惟有剛毅不撓,雖遇外物而弗為移,始足做社會楨杆。」可見「可楨」一名蘊含的意思是:這個孩子成人後應該做一個支撐竺家的堅實柱子,並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力排眾議推舉費鞏當浙大的訓導長

竺可楨在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期間,總是給人以「溫厚的光輝」。那時浙大有一位名叫費鞏的教師,而且是一位頗有才華的教授。此人曾一度對竺可楨的所作所為不滿。次開校務會議時,費鞏當面嘲笑竺可楨說:「我們的竺校長是學氣象的,只會看天,不會看人。」竺可楨校長聽後並沒有對他大加指責,卻笑而不語。後來,學校缺一位訓導長,按國民黨當局的規定,只有國民黨員才能擔任訓導長。而竺可楨不顧這一切,認定費鞏學問道德才能都受到學生的敬仰,最有資格擔任這一職務。因此他不顧當局的反對,聘請費鞏當浙大的訓導長。

「浙大保姆」的雅號

竺可楨執掌浙大期間,著名物理學家束星北也在浙大任教。此人脾氣暴躁,浙大西遷時,他對竺可楨很不滿,於是一路之上,處處數說竺可楨校長的不是,而竺可楨校長總是一笑置之。竺可楨雖然不欣賞束星北的這種作風,但在聘任教授期間.他仍然力排眾議,終於將束星北聘為浙大的教授。總之,竺可楨在浙江大學任職期間,他把教授當成學校的寶貝.處處保護他們,關心他們。因而獲得了「浙大保姆」的雅號。

知識小拓展

1949年,當竺可楨60歲時,浙江大學的學生還特意做了-面繡有「浙大保姆」四字的錦旗送給他。從此竺可楨「浙大保姆」的雅號便蜚聲中外。

相關焦點

  • 名人趣事:嚴謹治學的竺可楨
    他的代表作《物候學》既是一部研究物候的專著,也是一本科普讀物  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關鎮。小名叫阿熊。鎮上的私塾先生為他起了個大名叫可楨,意思是應該做一個堅實的柱子、國家的棟梁。  小可楨1歲半,父親就教他認字。有一天,父親外出,走前對竺可楨說:「可楨,今天不教你認字了,放你一天假。」
  • 1949之春:爭奪竺可楨
    蔣介石為這件事,專門約見他面談,竺可楨本來想當面向蔣婉言辭謝,但蔣見了竺可楨印象甚好,更要任命他做浙大校長了。許多朋友都勸竺可楨赴任,理由是,中國的文化近年來衰退,需要一所大學做中流砥柱。竺可楨自己也在日記中寫道:「郭(任遠)之失敗乃黨部之失敗……故此時餘若不為浙大謀,(而採取)明哲保身主義,則浙大又必陷於黨部之手……」到了3月,竺可楨告訴陳布雷,他可以接掌浙大。
  • 竺可楨
    1967年,入選英國編印的《國際名人錄》。2008年11月16日,被評為「中國十大科技傳播優秀人物」。1962年6月,他以72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入研究,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一、科學救國之思想  竺可楨在美留學8年,先是進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學習農業,畢業後進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當時新興的氣象學。
  • 為校園名師塑像 竺可楨銅像在南信大揭幕
    、校長李北群共同為塑像揭幕。在揭幕儀式上,省政協副主席胡剛致辭,他說,一看到竺可楨塑像,就想到了當年讀研究生時,自己導師在實驗室寫的幾個字——「安貧樂道,報效國家」,「我的導師畢業於浙江大學,他上學時的校長就是竺可楨先生,我想,他們追求真理、不計利益的精神是如出一轍。」胡剛說,竺可楨塑像的揭幕,真正演繹了什麼是「詩和遠方」。
  • 名人起名文化之秦觀:欣賞美好事物
    秦觀(10491100),北宋著名文學家,他出生後父親是否為他取過名字,後人不得而知。然而據秦觀35歲以後為王觀的母親所作的《李氏夫人基志銘)中說,直到他6歲以後,秦觀的父親才為他取「觀」一名。我們來聊一聊,秦觀起名有關的小故事,以及秦觀的名字背後隱藏的涵義。
  • 「聖人」竺可楨
    「教授是大學的靈魂,一個大學學風的優劣,全視教授人選為轉移。」「 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一)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則不屈不撓,不畏強御,只問是非,不計利害。(二)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三)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這些治學治校的理念,應該為浙大乃至所有高校所遵循。
  • 我的老師竺可楨
    竺可楨從1917年在哈佛大學讀書時就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由於戰亂,只保存下來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記,共計38年37天,無一日中斷,約900萬字。《竺可楨日記》被史學界公認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名人日記之一」,與顧頡剛、金毓黻、吳宓的日記並稱為民國四大日記。為後人研究民國歷史文化,竺可楨的教育理念,浙江大學的發展歷程,包括中國的氣象科學,留下了豐富的資料。
  • 立鴻鵠之志向,成國家之棟梁
    大學乃學問之府,知識之苑,是啟迪智慧之廣宇、鑄就人格之聖殿。作為中南地區唯一一所以林業和生態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綠色學府,辦學60年以來,我們始終秉承「求是求新,樹木樹人」的校訓,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形成了「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嚴謹篤學」的優良教風和「勤於學習、奮發向上、誠實守信、勇於創新」的優良學風,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敬業、樂業、創業」的優秀人才。篳路藍縷,玉汝於成!
  • 這裡有將帥之才、大將之風的男孩名字,可謂是國家之棟梁!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並且也都對男孩寄予了很深的厚望,所以,為了讓孩子樹立一個遠大的志向,我們可以為寶寶起一個將帥之才的名字。那今天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大將之風的男孩名字,如果你有需要,那就快來看看吧!
  • 竺可楨:被稱為「浙大保姆」的科學家
    竺可楨的家人多次表示,日記不是竺家財產,要把它獻給社會利用。在浙江大學慶祝120年校慶時,竺可楨的家人把56冊「竺可楨日記」的手稿全部捐獻給了浙江大學檔案館。 《竺可楨全集》主編樊洪業認為,竺可楨日記堪稱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名人日記之一,它佔了《全集》2/3的體量,有了這樣的前提,《全集》才能達到現在的規模。
  • 竺可楨與陳允敏 情定峨山之巔(下)
    1947年5月,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竺可楨與部分浙江大學師生在一起合影,左起為許平、竺可楨、周祖豫、錢人元、王仁東、侯虞鈞。1 正式訂婚  峨眉山金頂是竺可楨終身難忘的地方,這個測候所的建立早在十多年前就跟他的倡議有關,而他的情感生活也與這裡結下了不解之緣。可能是興奮之下,那天他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行動:「晚膳後餘得一吻允敏。」當然,這一吻就把問題解決了。也就在這天的日記上,竺可楨寫道:「今日值『九一八』之八周紀念,於峨眉山之千佛頂與允敏定情。」
  • 那些令人傾心的名人名字,不必知生平,入目即驚豔!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每個單字的壓縮意義都非常的充沛,而且把他們相結合在前一起,不僅給人一種很強烈的畫面感,而且還很有意境,例如,一個人的人名,就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一些驚豔的名人名字,真的是美得如詩如畫。
  • 名人起名文化之巴金:懷念朋友,深藏著朋友之情
    我們來聊一聊,和巴金起名有關的小故事,以及巴金起名背後所代表的涵義是什麼?巴金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官僚及書香門第。原名李堯棠,字帶甘。據李氏家族的家譜可知,「光」是巴金的輩分。巴金的大哥叫堯枚,三哥叫堯林,二姐叫堯楨,三姐叫堯彩。
  • 《竺可楨全集》全部出齊 鴻篇巨製再現竺可楨—新聞—科學網
    經過十載艱苦努力,24卷以「求全」「存真」為原則的《全集》的編輯出版終於全部完成,為研究20世紀中國科學史、教育史、文化史和社會史提供了永久性的基礎資料。   一代科學家竺可楨   「發起《竺可楨全集》的編纂工作主要是基於我們對竺老的崇敬之情。」
  • 38個未來可期的男孩名,個個都是國家棟梁之才
    所以,父母在為孩子起名時,就會加入自己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例如,希望男孩未來有所作為,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才。故而,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很喜歡的,並且未來可期的男孩名。而「庭」字則取自唐詩「遙望洞庭山水翠」,在男孩名中並不常見,寓意好又獨特,暗喻男孩屬於富貴之命,必能闖出一片天地。子御「子」在男孩子的名字裡,表示對人的尊稱,是指有涵養和學識的人,寓意著男孩才高八鬥,大智若愚,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 詩經起名:10個千年一遇的女寶名字,個個都冷豔霸氣
    取名有很多講究,選詞要有文化內涵,用字要簡潔美觀,讀音還得響亮悅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年的歷史。《詩經》則是一部記錄商朝之後周王朝社會面貌的詩歌總集,其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一、《詩經》中千年一遇的女寶名字1.
  • 中國傳統命理學起名文化和開運之道!
    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紀起),這一套卜筮之術形式更為完備,解釋也日益豐富,名之為《周易》。後來,《周易》被推為六經之首,經過歷代學者的注釋與補充,其內蘊已遠遠超出了卜筮之術的原有性質,而具有精湛深邃的哲學、文學、政治、歷史與社會學的內容,也包含有系統豐富的符號學思想,現代姓名學即是淵源於此。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命,謂窮達之分也。中國文化裡面有「命運」一說。
  • 竺可楨:中國科學史研究事業的奠基人
    竺可楨和其他《科學》雜誌編輯們的重大貢獻,對誘導國人的科學啟蒙和激發國人的科研興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竺可楨的第一篇科學史論文《朝鮮古代之測雨器》刊載於《科學》雜誌第2卷第5期。文章考證了「測雨器」的發祥地,糾正了《氣候學器械沿革史》中認為測雨器是西方人所為的錯誤。同年,他還在《科學》上發表了《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地理與文化之關係》和《錢塘江怒潮》。
  • 大學史上的竺可楨
    另外,當時曾在浙大物理系學習的李政道,日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三、弘揚求是精神求是精神是浙江大學獨具特色、內涵深刻的大學精神。竺可楨倡導「求是」精神,其關注的核心和焦點是大學生。他認為,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領袖,對於拯救、振興民族和國家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竺可楨:傳感大自然的語言……
    即使是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時期,身為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依然致力於學校的教學、科研事宜,這所流亡大學不但沒有被日寇消滅,反而創建起了更加完備的學科設置,成為當時中國僅有的兩所綜合性大學之一,被英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評價為可與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媲美的「東方劍橋」。  今年,是竺可楨誕辰124周年、逝世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