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六句成語,一生受用

2021-02-19 國學易經八字面相風水

傳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攔下,求老子傳授著述,於是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經》傳世,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我們可以透過這六個成語來領悟他留下的智慧。

一、富在知足

食不過求飽,居無非求安,此外的紅塵榮辱,都不過是人心的貪慾,而有了知足的念頭,就不會過分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更加不會自尋煩惱。有位哲人曾說:「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

正是因為欲望太多,結果造成心裡貧窮;貪婪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欲望的滿足不是滿足,而是一種失去自我的放逐;能真正適可而止地知足的人,能夠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樂。

二、物極必反

老子的哲學講究辨證的看待事物,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善可為妖,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而所謂「物極必反」的真諦,就是拿捏住尺度,不過分強求。「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凡事都要留有餘地,話不可說盡,事不能做絕,退一步想,必有餘樂。好花看在半開,浮生看破半世。在理想和現實、天堂和塵世,找到一條最為實際、恰當、平衡的人生之路,必然會減少虛無目標時的痛苦,得到快樂的享受。

三、慎終如始

老子認為,對於任何事情,對待結尾都要如同對待開始那樣慎重,要始終保持對做事的熱情和激情,做到有始有終。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無論我們發生何種事情,要始終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謙遜,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一如既往堅持下去,不忘初心,方的始終。

四、福禍相依

這大概是老子最為知名的一句話,簡短的語言,卻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禍的本質關係,任何繁榮背後都蘊含著危機,而危機本身也意味著解脫困境的希望。禍患來時要經受得起,把持得住,順其自然;幸福降至時,要冷靜對待,淡然處之。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陷入不如意,遇到挫折或是失敗的時候,要從危機中看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在困難面前失去動力。

五、自知之明

老子認為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解剖別人易,解剖自己難。所以人們又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自己」。古希臘人把它奉為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徵。可見,自知之明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重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

六、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從來不信什麼豪言壯語,恰恰相反,老子的謹慎是出了名的,因為他知道,沒有什麼空中樓閣,有的只是腳踏實地。

老子短短六個成語,如同箴言一般叩問著人生和命運。

命運預測 · 婚姻 · 財運 · 名字 · 風水

微博:@南玄子命運預測

八字面相交流QQ群:344392863

相關焦點

  • 老子的六大智慧成語,可享用一生
    傳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攔下,求老子傳授著述,於是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經》傳世,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我們可以透過這六個成語來領悟聖人老子留下的智慧。
  • 夜讀丨6個成語,說盡老子一生的處世智慧
    有些句子後來形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據統計,大約我們常用的成語出自《道德經》的有100多個。下面這6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富在知足「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 6個成語,洞見老子智慧
    老子,又稱李耳,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被道教尊為教祖。下邊這6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01.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03.慎終如始老子認為:「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對任何事情、對待結尾都要如同對待開始那樣慎重,做到有始有終,就不會有失敗了。
  • 中國六大智慧成語,一生受用不盡!
    老子認為,對於任何事情,對待結尾都要如同對待開始那樣慎重,要始終保持對做事的熱情和激情,做到有始有終。這大概是老子最為知名的一句話,簡短的語言,卻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禍的本質關係,任何繁榮背後都蘊含著危機,而危機本身也意味著解脫困境的希望。
  • 成語「白駒過隙」竟然與老子、孔子、莊子有關
    成語,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塊瑰寶,是中國古代語言的高度凝練,反映出了古人的智慧。在數不勝數的成語中,有很多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語「白駒過隙」,它的出現可以說極富傳奇色彩,因為它誕生在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百家爭鳴時期。它的出處與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和儒家創始人孔子有關。相傳孔子年輕時,仰慕老子才學。
  • 六大成語,洞見老子智慧!
    透過這六個成語來領悟老子留下的智慧...三、慎終如始老子認為,對於任何事情,對待結尾都要如同對待開始那樣慎重,要始終保持對做事的熱情和激情,做到有始有終。四、福禍相依這大概是老子最為知名的一句話,簡短的語言,卻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禍的本質關係,任何繁榮背後都蘊含著危機,而危機本身也意味著解脫困境的希望。禍患來時要經受得起,把持得住,順其自然;幸福降至時,要冷靜對待,淡然處之。
  • 哲思|《老子》六句智慧箴言,讀後醍醐灌頂
    《老子》短短六句箴言,叩問著人生和命運。01物極必反老子的哲學講究辨證的看待事物,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02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適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
  • 福禍相依:6個成語,洞見老子智慧
    想起一句很喜歡的話:「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正是因為欲望太多,結果造成心裡貧窮;貪婪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老子的哲學講究辨證的看待事物,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
  • 解讀出自老子《道德經》成語: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生活中什麼人最聰明,人們會說是那些所謂機智靈活的人,那些愛思考、愛捉磨的人,其實不然,而真正聰明的人,是我們大多數認為的所謂「憨人」,人們不是常說憨人有憨福嗎,不信你看看身邊的人,那些不愛出風頭,也很少說什麼話,做事也默默無聞的人,看上去給人一種憨憨笨笨的感覺,這樣的人大概就是老子說的
  • 學一個成語改變人的一生,「虛懷若谷」成語的由來
    成語「虛懷若谷」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老子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之為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敦能濁以止?靜之徐清;敦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 語文老教師熬夜整理:106句對偶句,句句堪稱經典,終身受用!
    在如今的考試中,成語、古詩詞、對偶句等等都是從古流傳下來的,也被納入語文必考知識,是每位學生務必掌握的重點內容。對偶句作為中國風的修辭方式,在如今的學習中運用非常普遍;已經成為必學必考知識點。但對於學生們而言,能掌握對偶句的少之又少,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
  • 周恩來連用六個成語妙語點評項羽一生
    1966年,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審查出國節目時,對京劇《霸王別姬》中的項羽,從頭至尾連用了六個「一」字開頭的成語,這六個成語不僅把項羽的性格特徵和失敗的全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而且妙語連珠,風趣幽默,畫龍點睛,每句成語都運用得恰到好處,聽罷令人既啞然失笑,又耳目一新。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隨後的雪山六年苦行,也沒有找到真理,接受了牧女的供養後,在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開始了長達49年的講經說法,渡化了很多眾生。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就是聽到這句話而大徹大悟的。
  • 趙世顯《一得齋瑣言》五句金言,句句現實,讓你受用一生
    趙世顯《一得齋瑣言》裡的五句金言,句句現實,讓你受用一生。一、倚空門而好色貪財,罪業深於盜劫;藉講學以趨時射利,心術暗若穿窬。明·趙世顯《一得齋瑣言》。皈依佛門而又好色貪財,其罪孽比強盜還要深重;藉助講學來迎合時勢追求財利,這種人的思想和心計比穿壁翻牆偷東西的梁上君子還要陰暗。
  • 老子:六句箴言講透成功秘訣,成功者八九不離十
    老子畢生思想的結晶《道德經》,幾千年來,一直被譽為中華文化的一座智慧和精神超級富礦。上至宇宙變化、天地法則,下至謀略治國、為人處事,萬象森羅。 其環環相扣,奧妙無窮的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至今日,穿越歷史興衰,影響力絲毫不減,反而與日俱增。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其中6句箴言,大家都能夠做到一定是生活中的得道高人。
  • 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分別指的是什麼
    老子的《道德經》就不用多介紹了吧,敢說中國人沒有一個不知道的。《道德經》受全球人民的推崇有多高呢?全世界總印刷量僅次於聖經,據說在德國,每四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有道德經。道德經雖然在國內普及程度不高,但是其中的一些經典語句依舊廣為流傳,其中有一些甚至作為成語,被世人熟知,比如:「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除了簡單易懂的成語外,有一句非常深奧且富有玄機的話,也讓很多人所熟知,那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老子篇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老子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也稱老聃,河南鹿邑人。他是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道家學派創始人,被道教尊為教祖,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化身,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時期,他曾在周朝洛陽擔任守藏史(圖書館館長)。
  • 梳理老子部分經典排比句
    六對否定反問加強肯定語氣!思想與行動不能分離!專注度要像嬰兒一樣!清除慾念沒有任何瞎想雜念!服務社會治理國家不能有個人私心!機會機遇的出現能及時抓住把握!各種利好誘多都能克制情緒不衝動!做到這些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向道靠近,做到了就是玄德,這也從側面反應出想要靠近道是不平凡的,也讓我感悟到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掌握這六種技能,一生受用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六種核心的發展技能——我們稱之為六個功能裡程碑這種保持親密的能力,使我們可以在未來的一生中與他人建立溫暖和信任的關係。因此,掌握這六種核心發展技能,將使孩子受用一生!
  • 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
    老子的《道德經》我們可能會讀懂每一個字,但能夠悟盡其道的卻不多。順應天道,收斂鋒芒,厚積薄發,才是悟道之人的智慧所致。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老子是悟萬物之道的人,《道德經》中更是多次提及天道。若我們僅僅局限於用人心和人性去理解定會有所偏頗。「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這句話其實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不作不會死。」也就是說凡事需三思而後行,多思考少折騰,不衝動不逞能,不要輕易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