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中遇到了難事,或者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人們的心情往往十分複雜,迫切地想要渡過難關,一切順利。有的人選擇來到寺廟燒香拜佛,祈求佛菩薩的護佑,幫助自己心想事成。而如果佛菩薩真的「顯靈」,自己的願望達成了,為了感謝佛菩薩的加持,自己還要來到寺廟還願。那麼,這樣的「許願」和「還願」真的有效嗎?正確的「許願」和「還願」方式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準確的來說,所謂的「許願」和「還願」並不是佛教中的專有名詞,而是來自於平常世俗之人的普遍觀念,比如我們在為親朋好友過生日的時候,在其吃生日蛋糕,吹蠟燭之前就要讓他先許個願,其實就是對親朋好友的祝福,或者自己心中的一個願望。這樣的習俗一直流傳了下來,大家也就墨守成規了。
佛教中沒有「許願」和「還願」的說法,但是卻有「發願」的描述。我們無論是讀哪一部經典,其中都展露出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與大願。我們最熟悉的「南無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由於其願力的廣大,而生出無量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沒有苦難,只有精進修行,直至成佛。所以,信佛的人都知道,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脫生死,脫離輪迴之苦。我們往生淨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仰仗「佛力」,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加持,才使得我們得以往生。
因此,無論是哪一尊佛菩薩,都發下了無量無邊的大願。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發下大願,要度盡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只有眾生度盡,方正菩提,如果地獄未空,則成佛無期。《地藏經》中明確描述到,佛陀說法時,將一切處於苦難中的眾生都交由地藏王菩薩,囑咐地藏王菩薩在彌勒佛出世之前,要度盡一切眾生,地藏王菩薩把所有眾生都度脫成佛了,自己才最後一個成佛。可見其慈悲願力的廣大。
《普賢行願品》中也記錄了成就如來功德的十大願王,分別是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這十大行願都是我們學習和實際修行的最好方法。若人人都能以此為本,遵照執行,人人必將成佛。
因此,在佛菩薩面前,如何才是正確的「許願」和「還願」呢?就是要發下大願,發善願,用強大的願力去引導自己修一切善,斷一切惡,在這樣強大力量的牽引下,自己一定不容易墮落,就會日日精進,將來的結果一定是好的。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說,你一定能「善有善報」,將來的福報無窮;從佛法修行的角度來說,只要日日精進,一切道業可成,生死可了,人生可以獲得真正的解脫。
這是因果循環之理,和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的無上要訣。都是一個強大的「願力」在支撐著,你發下「弘願」了嗎?
本文原創:無為之善。分享佛學、國學及傳統文化知識,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