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的脫貧年(小說)

2021-01-18 中國青年報

這個春節過得很冷清,街道上空無一人。天上白森森的,像蒙著一層厚厚的雪,空氣乾冷,沒風,整個村莊寂靜得如同屏住了呼吸。村子被封鎖了,每隔幾天,村幹部們就開車去鎮上,為大伙兒統一購買青菜和饅頭,青菜品類不多,一連吃了半個多月。

傍晚,大門響了,一個身材頎長的老漢邁著大步走進來,把一個黑袋子放在地上,喊了一句,「嬸子,俺養的魚,改改口味吧。」說完便閃出去了。奶奶追著說,「老馬,屋裡坐坐吧。」老漢已經騎上三輪車走了,車鬥裡裝滿了黑袋子。當晚我們便吃上了鮮美的魚肉,弟弟笑著喊道,老馬真好!

這些年我很少回老家,對村裡的人事不熟,不由得欽佩地說,他這麼闊綽,是村裡的大戶吧。奶奶笑起來,問道,你不認識他了?他就是從別處搬來的那個外鄉人啊。我怔住了,腦海裡漸漸有了印象,但怎麼也無法將那個人和眼前的這位老漢重合在一起。

十多年前,在我們這個偏僻的鄉下,還有乞丐。大門敞著,乞丐就直接走進來說:「叔,嬸子,有錢的給分錢,沒錢的給口乾糧吧。」小時候,這些人一進門,我就跑到裡屋去,躲在窗戶後面。可偏偏盼著一個人來,還總怕他不來我們家。

他的頭髮蓋過了半張臉,亂蓬蓬的像雞窩,穿著粗布夾襖和緬襠褲,渾身的補丁,從破洞裡露出黃色的絮子。他瘦得像竹竿,斜挎著一個大包袱,手裡擎著一把二胡,手背已經凍裂了,開口處結著血痂。他並不言語,直接拉動起手裡的二胡來,左手在弦上推來按去,指尖如雨點一般打在上面,嫻熟地翻飛、跳躍;右手運弓,好似被風吹過來吹過去,來回扯著。聲音從琴筒裡鑽出來了,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婉轉悠長,他的頭也隨著音樂搖晃,我們聽著聽著,心就熱了起來。奶奶總是給他拿一個冒熱氣的大饅頭,笑著誇道,拉得真好!

有一回,我們聽完了曲子,才發現家裡沒有饅頭了,奶奶就拿出一塊錢給他送去,他卻伸手推開了,臉上綻出一個笑容,說道:「嬸子,我不要錢,只要乾糧。」說完便閃出去了。還有一回,他來的時候天上正響著雷,眼看就要下雨,奶奶拉住他的手,把他拽進了屋。雨果然下大了,他坐在小凳子上,盯著自己的手,很少開口講話。奶奶和他閒聊了幾句,才得知他的境況。他因為家裡窮,沒討上媳婦,老母又生了重病,沒留下一點兒積蓄。母親一走,他就跑出來了,靠著討飯維生。

下次來時,他給我奶奶帶了一條大鯉魚。他說,我原來就是打魚的。我奶奶問,怎麼不靠打魚掙些錢呢?他說,我都五十多歲了,要那些錢做啥。

後來,我們村有一戶人家進城了,留下的房子後牆有些傾斜,他住了進去。我們知道他是個乞丐,一直不知道他叫什麼,就稱呼他為外鄉人。

那些年,他的琴聲時不時就在我腦海裡響開,繞來繞去趕都趕不走。這麼多年沒見,他竟然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我的思緒被奶奶的說話聲拉了回來。她說,老馬來到我們村後,摸清了幾條灣的位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填飽肚子。

前年,我們村來了個大學生村主任,了解了他的問題,不僅幫他落下戶口,還申請了低保,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籤名字的時候,人們才知道他姓馬,村主任開會說,從今往後老馬和我們就是一伙人了。老馬憨笑著,給大家鞠了一躬。在街上見了面,大家也都親切地喊他老馬,沒有輩分關係,相處起來卻更親近。

老馬的房屋眼看就要倒了,他在後牆上頂了一排木棍。秋天的暴雨接二連三,雨水從篩子一般的屋頂上掉下來,地面上溼淋淋的。村主任冒雨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還給他拿出了一床新被子。老馬的危房改造申請很快就批准了,他在村主任家住了兩個月。

老馬的兩間新屋,亮堂堂的,太陽照在玻璃上,倒映出耀眼的金光。人們說,老馬,你脫貧了!老馬不好意思地說,我虧欠大家的太多了。從那以後,老馬打魚比以往更勤勉了,也會把魚拉到集市上賣,人們認識他,知道他人品不錯,都來買他的魚。他換上了乾淨的新衣服,臉上已經有不少皺紋爬了上去,一頭齊整的板寸半黑半白。去年,他找到村主任說,咱們村水裡營養豐富著哩,很適合養魚。討論後他的提議通過了批准,他挖了三個水塘,買了幾千塊錢的魚苗撒下去,一年過去,果然賺了不少錢。

老馬對村主任說,咱們村可以發展養魚業,讓村民們全都養魚致富。村主任一拍大腿叫道,對啊老馬,我第一個同意!

水塘挖好了,卻因為疫情暫時擱淺。

再次回家,車站已經修到了村口,下車走幾步路就到家了,原來坑坑窪窪的石子路也全部變成了光滑平整的瀝青馬路。水塘裡注滿了水,時而有魚擺動著滿身的鱗片,蹦上來又鑽下去。水面上跳躍著金黃的流光。

村民們把魚蝦照料得很仔細,不投餵飼料,讓魚兒慢慢地長起來,綠色健康。城裡的幾家公司爭相訂貨,根本不愁賣不出去。

為了慶祝豐收,村裡請了歌舞團,大家都聚在村委會的廣場上,歡聲笑語。演出開始前,全村人一起攛掇著老馬拉一段二胡。老馬大方地走上臺去,現場一片寂靜。時隔多年,我又聽到了老馬的琴聲。這次,從琴筒裡飄出來的,是一支清澈悠長的曲子,我知道,是《故鄉的原風景》。音樂聲中仿佛一張新農村面貌的畫卷在徐徐展開,有麥田、草地、樹林、房舍,還有水塘……

臺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我想,那些喝彩和讚揚,不只獻給琴聲。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老馬的太婆梨不愁賣了
    老馬,名叫馬忠先,一輩子都住在五蓮石場鄉這個叫官山溝的小山村。今年8月前,他還是守著20多畝「老媽子梨」發愁的「窮老漢」。20多畝的梨樹,產了1萬多公斤,算得上豐收了,可老馬還愁個啥?「賣不出去就得爛在地裡。」原來,老馬著急的是銷路。老馬種的叫太婆梨,是個老品種,不耐放,時間一長就沒法吃也賣不出去。
  • 「跨界」孔銳: 從《牙醫門診日記》到《老馬》
    昨天的研討會上,「跨界作家」孔銳,帶來了紀實作品《牙醫門診日記》、散文集《你是爬上我額頭的藤蔓》和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老馬》等力作。來自中國作協、省作協、揚州大學、市作協等相關文學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運河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的學員及文學愛好者等參加研討。一名牙醫的跨界創作各類小說和散文、詩歌數百萬字貼在孔銳身上的標籤很多。
  • 開涼茶鋪的老馬
    老馬肉少,身長,禿頂,這副模樣,像極他長年居住的這條老巷子。老馬說他年輕的時候,也胖過,體重過兩百斤,可能這些肉,沒得耐心,在他身上做了一陣客後,紛紛跑掉了。     老馬一個人過。有個兒子,平時很少來,我只在老馬的喪禮上見過,長得跟老馬一個模子。倒是有個拄拐杖的老婆婆,來過好幾回。
  • 界首體育場,老馬發錢啦
    「老馬,要請客吃飯啦!」「老馬,我可想死你了!」「老馬要發錢啦!」為了激勵學生們努力學習,老馬曾對學生許下諾言:「我們班同學,英語分數隻要考到100分以上,就可以得到100元的獎勵,如果誰拿了滿分,我就給誰1000塊獎勵,我老馬,說到做到。錢,我自己掏腰包。」於是,有了今天這一幕。
  • 老馬,給後文革中國的遺產
    足球和老馬就像一道電、一道光照進我們告別毛選口號、擁抱應試教育的題海生活,讓我們看到在狂做因式分解、死背史地政治、牢記文學常識這些機械枯燥重複的練習、但稍有差錯就能改變你乾坤的應試道路上,還有一個狂放狂野不羈蔑視一切權威,充滿挫折輝煌狂喜失落的平行宇宙。也正是因為有了足球,有了老馬,使我在班神面前,可以滔滔不絕的亂噴,終於也有了讓她聽不懂,讓她由迷惑不解到專注神往的看咱的瞬間。
  • 像農民伺候土地一樣勤懇勞作——近來脫貧攻堅題材小說概觀
    新時代的農村題材小說創作應當具備什麼樣的姿態?這需要作家深入農村生活,具備責任心、恆心和信心,傾力聆聽時代的心聲,克服浮躁風氣,盡心竭力捕捉藝術形象。這或許可以從近來脫貧攻堅題材小說的經驗與不足之中獲得啟發。
  • 【燕趙新作為致敬40年】廚師老馬品味「舌尖上的變遷」
    沒過幾天,《老豆腐又開張了》就在1978年4月20日河北日報第三版右下角刊發,共193個字。賣老豆腐的,是當時的東街飯店,門店主任叫馬福增,他也是一名廚師。眼見著第一季度過完了,離年營業額14萬元的任務還差得遠,老馬急得直撓頭。「不如去街上擺攤,賣老豆腐?」
  • 老馬的故事給基層帶來怎樣的啟示
    原標題:老馬的故事給基層帶來怎樣的啟示  11月28日,中宣部在央視向全社會公開發布了「時代楷模」馬善祥的先進事跡。今年58歲的馬善祥,是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的首席調解員,群眾都習慣叫他「老馬」。   老馬是個有故事的人。
  • 阜陽市界首體育場,老馬發錢啦
    「老馬,要請客吃飯啦!」「老馬,我可想死你了!」「老馬要發錢啦!」為了激勵學生們努力學習,老馬曾對學生許下諾言:「我們班同學,英語分數隻要考到100分以上,就可以得到100元的獎勵,如果誰拿了滿分,我就給誰1000塊獎勵,我老馬,說到做到。錢,我自己掏腰包。」於是,有了今天這一幕。
  • 老馬,一路走好!願天堂也有足球
    願天堂也有足球,老馬一路走好 89年出生的我, 終究只能從那些零零星星的畫面之中欣賞到馬拉度納。 電視裡的老馬猶如上帝,第一次讓我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雖然那時老馬已經掛靴。
  • 北京在山東11連敗8年未贏球 睢冉秀英語調戲老馬
    睢冉衝著老馬大喊:「Go back,Go back Beijing。」對於首鋼來講,山東的主場是真正意義上的「魔鬼主場」,球隊已經有8年沒有在這個場地上贏過比賽了,即便是首鋼獲得冠軍的那3個賽季,也沒能品嘗過一場勝利。昨晚的比賽依然如此,首鋼半場手感不佳,只拿到33分,而負責盯防馬布裡的山東隊後衛睢冉卻是越防越有信心,全場只讓老馬得到17分。
  • 「老馬品牌調解室」為鄉鄰解心結
    為切實將矛盾風險隱患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我區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老馬品牌調解室」等矛盾糾紛調解品牌紛紛湧現,將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問題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積極發揮多元調解的「社會穩定器」作用,築牢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的「第一道防線」。
  • 雪花膏、冰片粉···百年「老馬人和」只剩下回憶
    四乾女兒搶生意,「老馬人和」由盛而衰乾女兒在當時位於民生路的「老馬人和」商號對面,開了一家名為「老馬入和」的花粉店,與「老馬人和」店鋪布局,甚至招牌底色、字體都一模一樣。1938年武漢淪陷,「老馬人和」商號被日本人查封。動亂期間,所有的鋪面和不動資產都已經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有「老馬人和」這塊招牌。
  • 魏新:老馬的牛肉火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魏道泉城,ID:WEIDAOQUANCHE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二十多年前,我們那個縣城的少年,都知道老馬。那時候老馬還是小馬,十五六歲,屬馬,和我同齡。他的家族人很多,在縣城頗有名氣。
  • 【檔案文化】隴縣著名小吃「隴州老馬家燒雞」
    隴州老馬家燒雞源自抗日名將吉鴻昌將軍故裡河南省扶溝縣。清光緒年間,扶溝人許明五老先生開始做燒雞生意;1926年,其子許心正先生子承父業繼續經營。「老馬家燒雞」開始在隴縣口口相傳。
  • 老馬家木屋燒烤——與眾不同的燒烤吧
    有了老馬家木屋燒烤就不一樣了,時尚的燒烤,優雅的環境,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燒烤,讓消費者的味蕾盡情享受。據說烤肉是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食品,也曾作為宮廷的一種美味而躋身於大雅之堂。而老馬家木屋燒烤正是將異國風情與健康飲食相結合的現代燒烤美味。
  • 經典文言文賞析|管仲巧用老馬之智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⑤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⑥一寸而仞⑦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⑧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⑨過乎?注釋管仲、隰(xí)朋:齊桓公手下的兩個重臣。
  • 老馬「失」途花甲歲,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資訊門戶
    我的足球夢,若是長河,其中最絢的一朵浪花,當數馬拉度納;若是銀河,其中最亮的一顆星子,仍是老馬。說起老馬,《義大利之夏》的激情旋律,便在我的耳畔奏起。1990年的夏天,我虛齡才11歲,初次觀賞世界盃,舉辦地正是義大利。大叔父時入壯年,在如皋玻璃廠一線燒玻璃。他和廠裡的一群「老大粗」都是阿根廷隊的鐵桿球迷,當然這都是老馬的「面子」。
  • 《社交》製片加盟老馬新作 歌王傳奇重現銀幕
    白人爵士歌王弗蘭克·辛納特拉(Frank Sinatra)出生於1915年,在超過半個世紀之久的演藝生涯中,創造了成串的暢銷單曲與專輯,得獎經歷亦不勝枚舉,同時,西納特拉還涉足電影圈,並曾憑藉《亂世忠魂》一片斬獲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 奉獻並快樂著,是老馬一生的追求 | 臨泉散記(三)
    《老馬》老馬在學校值班室值班時突然暈倒,被120急救車拉走了。那天傍晚,校長從縣城回來,一臉悲傷的對大家說,老馬「走了」。大家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一向身體硬朗的老馬,怎麼說「走」』就「走」了呢。值班室門口,老馬掛在牆上的那個大鑰匙串還在風中發出聲響,仿佛在等著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