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讀書時需要指讀嗎?聽這位教6歲女兒認三千字的媽媽怎麼說

2020-09-05 李想想的雞娃別記

一直以來,關於家長在和孩子共讀時要不要給孩子指讀都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持者認為指讀有助於視覺強化有益於識字;反對者認為指讀會打斷閱讀節奏不利於理解句段意思。

兩種觀點似乎都有道理,所以本文不討論哪種方式更勝一籌,因為只要適合自己家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我只想舉一個我家的例子供家長朋友參考。

我女兒今年六歲多一點,秋季開學上一年級,五歲之前我因為擔心孩子視力的原因,所以我們幾乎沒有進行過親子共讀,就是家長和孩子湊在一起讀一本書的情況。我家都是我讀書她在一旁聽,孩子只是偶爾伸頭過來看看圖畫,如果要看文字我通常會把書挪走,所以根本不存在我指讀給她看的情形。

因此,就如支持指讀的家長擔心的那樣,我家孩子識字非常晚,這可能與她本身文字敏感期較晚有一定關係,但我們沒有進行過任何像指讀這樣的視覺強化訓練這種行為,無疑是對孩子的文字敏感期有抑制作用。所以我女兒不光識字晚,而且開始時進行的很不順利。

這一度讓我很沮喪,這種沮喪來自於我把她跟三十年前小時候的我進行了比較。我爸是老師,在我很小時候他就對我進行了啟蒙,再加之我的文字敏感期可能比較早,所以我在5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己讀無拼音的《365夜童話故事》和青少年版的純文字《西遊記》了,粗算識字量也有四千左右。我的記憶中我爸是沒有給我專門教過認字的,據我爸自己回憶也不記得有教我專門認字的過程,那照此推算我唯一的認字途徑應該就是我爸給我讀書時的指讀了,也就是說,我最有可能是在和我爸一起讀書時他無意中的指讀過程中認識了三四千字。所以我看到和我當年一樣大的女兒卻只認識不到一百個字時,我的內心是很焦慮的,甚至懷疑我為了保護視力是不是犧牲了太多?

不過當我想到視力時,又下意識的扶了扶我的眼鏡。的確,我爸通過無意識的指讀讓我認會了三四千字,可也正是因為我很早就認了那麼多字,所以很小就如饑似渴的讀了很多書,然後眼睛就早早的近視了,然現在生了孩子還要擔心給孩子遺傳,而我現在給孩子做的這些不就是為了避免這個惡性循環嗎?想到這裡我就對孩子識字少這件事釋然了。接下來只需想一些高效的辦法抓緊學就是了。

這時候孩子已經進入了大班,需要在短期內想提高識字量,而這時再用指讀這種方法效率就比較低,所以必須按照常規的專門學認字的步驟來了。

那麼首先要學會最基本的六百字,因為這六百字是認字的基礎,也是能開始自主閱讀的基礎我沒有選擇用認字卡片,如果在三歲時尚且可以用認字卡片只記字形,而五歲多時則必須用放在詞語和句子裡這種方法將字形和意思一起記住。因此我選擇了《學前快讀600字》這套書,就是先讀一個簡單的故事,然後學認後面的生字和詞語,整個字體印刷都非常大,對視力很友好。類似的書還有《四五快讀》,只不過順序顛倒一下,先學字詞,然後放在故事裡強化。這兩套書在基礎認字階段的地位難分伯仲,就看家長的使用習慣了。

這套書的學習也沒有什麼竅門,就是安排好時間,反覆的讀就是了。過程比較枯燥,一共四冊書,我家孩子學了大概有五個月,算是比較慢的了。這六百字解決了之後再想學認字選專門得教材就比較困難了,因為中文沒有太細的分級讀物,因此我放棄了選擇專門的教材,而是轉換了思路,把手邊在用的書都當成認字教材,比如我帶孩子學數學時用到的應用題練習冊,我給她讀題的時候同時也是認字的過程。幼兒園的古詩,我以前給她讀過的繪本,這些都被我拿來當了認字的教材。這些教材有一個相通的規律,那就是他們本身有各自的用途,但是因為聽的次數特別多,孩子在腦子裡經過反覆記憶,幾乎將內容都能背下來了,這時再翻看書,將記憶的內容和書中的生字結合則很快把生字記下來了。

就這樣孩子在有了六百字做基礎以後,用將之前已經非常熟悉的內容和文字對應起來的方法在短時期內的識字量突飛猛進,到了一千五百字以後我又加入了一些適合低年級閱讀的橋梁書,加上她那時開啟了自主閱讀的大門,所以在自主閱讀中陸續又認識了不少字,這樣總共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孩子的識字量就從不到一百飛躍到了將近三千。

由此可見,指讀對認字的幫助確實很大,但是如果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指讀的,照樣有方法在短期內提升認字量,最後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家長評估好自家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就好。

相關焦點

  • 給孩子「指讀」大錯特錯?親子閱讀理論那麼多,到底聽誰的?
    一歲的孩子,儘管注意力很難集中,但還是在媽媽的引導下,跟媽媽愉快的交流,媽媽也很耐心,並且不是單純地讀書,而是不斷在和孩子溝通,有問有答,在我看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表示質疑的這位媽媽認為視頻中後後對這本書完全沒有興趣。出於對大家隱私權的保護和對群內發言的尊重,這裡就不放聊天記錄的截圖了。
  • 親子閱讀中巧用指讀,孩子讀書後收穫不少
    最近有位媽媽和我聊起:給孩子閱讀時,是單純地讀給孩子聽,還是在讀的時候用手指著讀呢?其實很多家長也有著同樣的困惑。尤其是對於剛剛開始閱讀的小朋友,指讀好不好呢?0-3歲閱讀啟蒙期0-3歲是孩子閱讀啟蒙期,這時候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閱讀下,僅限於繪本圖畫搜索信息,對文字則不感興趣,那麼,親子閱讀指不指讀對孩子來說都無意義。這個階段閱讀目標,就是讓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
  • 給孩子讀繪時,要不要指讀?
    在他們給娃讀繪本的時候我就偷偷的觀察,發現那些能夠識字孩子的父母在給他們讀繪本時都有一個共同點--指讀,讀的時候會用手指著書上的文字。(還有一種指讀是剛開始自主閱讀的孩子在讀書時用手指指著文字一行一行的讀。)有實驗表明,指讀是一種有效的提高詞彙量和孩子閱讀能力的方法,在美國課堂上老師也用的很多,特別是對於剛認字和即將開始自主閱讀的孩子以及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效果很好。
  • 孩子讀繪本不專心,可能因為這個動作,三歲前別「指讀」
    活動結束後一位媽媽找到了我,她說:「我家孩子平時在家看書,總是不專注該怎麼破?怎麼才能講的孩子愛聽?」我隨手抽了一本書讓她講給她兩歲的孩子聽,母女倆在閱讀區坐下,媽媽開始講繪本。我注意到在讀書時,她一直用手指著繪本上的文字,這是典型的「指讀」,或許也是孩子不專心的原因。
  • 陪孩子讀繪本時,到底要不要指讀?
    在孩子獨立閱讀初期,指讀具有重要意義。明代《教子良規》中說:「小兒須先令其認識所讀之書之字,然後教以習讀。必令其逐一手指,挨字而讀,庶心口相應,耳目不分,久之識字愈多,則習讀愈便。」這說的就是孩子在識字之初,可以採用指讀的方法。
  • 孩子1歲多開始讀繪本,到6歲依然大字不識,原來是細節沒到位
    文|秘籍君一位媽媽在後臺留言詢問,說自家娃眼看已經6歲,明年下半年就要入小學,可識字量很愁人。眼看班裡的同學家長說自家娃已經識字二百,還有的更多,自己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識字卡片也買了一大堆,可孩子很牴觸,效果並不好。
  • 給孩子讀繪本,只有2種情況可以指讀,千萬不要「指」錯哦
    指讀,就是用手指指著繪本中的漢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給孩子聽,這應該是現階段最具爭議的繪本閱讀法了。,可以適當指讀,但也不一定非要指讀讀繪本時,孩子總是問&34;;出門在外,孩子看到各種標語就問「媽媽,這是什麼字?
  • 「3歲孩子一年認識2000字」,媽媽的4個智慧教育法是成功關鍵
    文/好奇的萌娃控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媽媽憑藉著自己,讓3歲的孩子在一年的時間裡面就認識了2000個字。聽到這個故事後,很多網友都表示震驚,紛紛好奇,到底這位母親是用了什麼方法讓孩子如此神速的認字呢?
  • 要不要指讀,怎麼讀?不弄清這個,孩子小學太吃虧了
    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孩子有才、有趣,就一起加油吧!周末送小朋友去跳舞,休息區等待的時候,聽身邊幾個家有小學生的媽媽吐槽:"每晚任務好重啊,除了書面作業,老師還要求天天指讀打卡,打卡視頻必須發到群裡……"千尋她們學校也一樣,每日指讀打卡是慣例。不得不說,老師重視指讀,把它作為低年級閱讀的常規練習是有道理的。
  • 孩子怎麼能學會自己讀書|父母該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閱讀能力
    孩子會自己指著書,自言自語的讀書,或者讓媽媽聽他讀書。這就證明,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到了。父母就可以多關注對孩子識字和自主閱讀方面的培養。識字有很多方法,在和孩子親子閱讀的時候,不需要特意去教孩子識字,父母在讀,他會看圖,有時會瀏覽書中的文字,潛移默化,會對文字留下印象。
  • 英語啟蒙——獨立性閱讀(指讀)到底該怎麼做?
    針對sight words的認讀,不可以不指讀就開始獨立閱讀。     在開始獨立閱讀之前,需要做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理解性閱讀。 按照上次我分享的理解性閱讀方法,媽媽陪孩子好好讀書。前期做了很久的理解性閱讀,孩子看圖—聽你講故事—理解—開心—享受親子閱讀時光。
  • 4歲的小孩能認識600多字,他們是通過什麼方法學會的?
    記得我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一次去開家長會,老師問我說,你每天都在家教孩子認字嗎?我說沒有啊,我從沒有刻意去教她認字。老師詫異地說,那萌寶怎麼認識這麼多字啊,今天下午在圖書館讓她上臺去給小朋友們讀書,一本字很多的繪本,她全都讀下來了,而且幾乎沒有讀錯的字。 我笑著說,可能是因為她在家讀的書比較多的緣故吧。
  • 「繪本能否指讀」備受爭議,通過閱讀三階段具體分析,育兒不糾結
    前不久在短視頻平臺上關注了一位育兒大V博主,看到她發表的「繪本不能指讀」的觀點,留言區裡,吃瓜媽媽們有些迷茫了:隔壁XX剛說完可以指讀,您又來說不能指,我們到底聽誰的?理論指導實踐,但是也只有實踐了才能知曉理論是否正確。
  • 3分鐘認讀50個字,我是這樣給三歲多孩子教認字的
    親親寶貝網曾經有一個小朋友叫壯壯,4個月開始認字,6個月認識1000字,10個月認識2000字,好多人都說這個孩子有超常本領。《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王恆屹的小朋友,2歲自己看書,3歲認識2000字,6歲認識3000多字,能背580多首詩詞,多次被央視表揚。
  • 繪本大師松居直告訴我們:給孩子講繪本,不需要指讀
    很多專家和親子閱讀達人都說,應該提倡指讀認為應該從一開始就給孩子念書時指讀,這樣能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文字意識,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認識了好多字,很順利的進入自主閱讀階段。另外,指讀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引導孩子看該看的地方。2. 也有的專家和親子閱讀達人說,讀繪本時不要指讀給孩子讀繪本時指讀不僅影響語速,還會影響整體的閱讀效果。
  • 符號敏感期需要停下來指讀嗎?會不會錯過語言敏感期?
    1901,66號,ANGLE,三歲八個月,教材2a7,漢語四,理解性閱讀牛津5海尼曼中一半: 1、複述剛開始,複述很花時間能不能減少其他內容。 2、小孩現在符號敏感期要停下來做指讀嗎?會不會錯過敏感期?
  • 6歲女兒教我寫書
    1、6歲女兒教我「寫書」周末,收到個快遞,是我當年的研究生導師最近出版的新書 ↓剛好6歲女兒可可在身邊,問我是什麼書?那是大約5歲半的時候,她有次跟我說:媽媽,等你老了,也要聽樊登讀書會。我:為什麼?可可:因為我長大後要寫一本書,然後讓樊登叔叔講給你聽。我——簡直是「心花怒放」。
  • 3-6歲是識字的「黃金年齡段」!用這6個方法,將孩子教成識字高手
    >通過不斷反覆地教孩子念這些文字,讓孩子大腦中的「記憶海馬體」對這些文字加深印象,充分地利用好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來教孩子識字,例如在清洗水果時告訴孩子水果的名字,讓孩子加深影響。;「三到讀書法」即:心到+眼到+口到;在明代的《教子良規》中明確表示了古人對孩子識字的態度:讀書必先識字,識字必用指讀。
  • 老師讓孩子指讀,家長卻說是害孩子,細說指讀的利與弊
    我家二寶的幼兒園舉辦了國學經典誦讀21天打卡活動,每天從幼兒園把孩子接回來,都要給孩子錄一小段視頻,要孩子指著《弟子規》上面的字來誦讀。於是,有家長就提出了質疑,認為讓孩子指讀不好,不應該指讀,也有的家長支持老師的做法,認為指讀可以幫助孩子識字,一舉兩得。
  • 教寶寶快速識字的簡單方法
    所以讓小朋友常看這類圖案他就會認字,會背書以後更會認字,你想像一個孩子如果讓我們教他《論語》,教他一個禮拜他至少認兩個字:「子曰」,至少認這兩個字。後來一個字一個字會認,所以,不需要教認字,只要教他背書,而一個兒童的記憶力是人生一輩子當中最好的時候,黃金時代。漢字的學習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很流行的《字經》,現介紹三種我個人認為有效的簡單易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