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旅遊業、農業有密切的聯繫,美食傳統所蘊含的地理和人文特色,能夠對其他經濟領域產生乘數效應
●以美食為媒,講好各美其美的文化故事
本報記者 程文雯
「媽媽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家鄉的味道……」5月16日,成都博物館內傳來稚嫩的童聲。當天,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子活動之一,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在這裡隆重開幕。
開幕式現場,身著印有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名字T恤的孩子們和來自中國、巴基斯坦、以色列、泰國、俄羅斯、韓國、日本七國的歌手一起,帶來歌曲《亞洲味道》。成都博物館也「大變身」,成為以食為媒、文明互鑑的大舞臺。
本地味
四川文化驚豔各國嘉賓
竹椅、蓋碗茶、蜀派古琴、成都糖畫……走進成都博物館,各種四川元素讓嘉賓們有些看不過來。
剛為木偶師點了贊,轉頭就看見一勺糖在糖畫師手裡變成一條活靈活現的龍,來自韓國的李彩慶掏出手機拍個不停,「太有趣了,每一種都想好好了解。」
「請在籤名牆上籤個名。」再往前走幾步,一面形似竹簡的籤名牆呈現在嘉賓眼前,來自馬來西亞的李敏莉要接受一項挑戰:用毛筆籤下自己的名字。「像畫畫一樣,我覺得還不錯。」看著自己的「書法」作品,李敏莉滿意地笑了笑。
為了讓嘉賓們體驗到正宗的四川味兒,主辦方在舞臺設計上也花了不少心思。舞臺整體運用了體現連接、溝通、文明的中國傳統榫卯結構元素,還以食鬲、蓋碗、川西民居等為靈感,在榫卯結構表面印刻漢字或偏旁。舞臺兩側擺放著特別設計的藝術裝置「看熊貓」和「歡樂吃」,體現開幕式主題。
舞臺上,川籍歌手、身穿戲服的戲劇梅花獎得主以及身穿旗袍、頭戴翎毛戲帽的外籍模特,將傳統戲曲和流行音樂、川劇表演與時尚元素相融合,演繹了一曲《天府之歌》;年輕時尚的「功夫熊貓」們則用街舞向客人們展示四川活力。「很有魅力!」來自菲律賓的蔣曉瑋忍不住跟著音樂打起節拍。
國際範
講好各美其美的文化故事
「美食是讓全世界人民聯繫起來的紐帶。泰國菜和四川菜都以辣聞名於世,美食文化交流已成為兩地友好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泰國風情周和美食中感受到愉悅!」泰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吳威德說。
作為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舌尖上的亞洲」美食文化旅遊主題日活動匯聚了泰國、以色列、巴基斯坦、韓國、新加坡、日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8個國家和地區的美食。開幕式上,8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帶著用「薛濤箋」製作的邀請函走上舞臺,介紹各自主題日活動,並向全球美食愛好者發出盛情邀請。
「美食與旅遊業、農業有密切的聯繫,美食傳統所蘊含的地理和人文特色,能夠對其他經濟領域產生乘數效應,成為激勵創新創業的關鍵。」聯合國貿易發展署創意經濟部主任卡洛琳娜·昆塔娜表示,成都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亞洲首個「美食之都」,正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美食愛好者的喜愛,「我衷心祝願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繼續發揚光大,為成都美食和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以美食為媒,講好各美其美的文化故事。開幕式最後,嘉賓們將代表中國美食文化的筷子,從「看熊貓」「歡樂吃」啟動裝置上方的熊貓玩偶手中抽出,正式開啟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的全域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