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剪紙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枝奇葩。阜陽地區地處中原,剪紙藝術融南北方剪紙之長,渾厚中見灑脫,淳樸中透著秀美,剛強中蘊含柔和,作品總能根根據內容和製作的特點,得到盡情發揮。安徽阜陽很早就有了剪紙的出現,從現存資料看,阜陽博物館收藏的「蘭橋會」、「牧笛」、「祭塔」等,都是清代的阜陽剪紙,作鞋花、襪底花之用。作品構圖簡潔、形象生動,剪口清晰,想像豐富。
安徽省阜陽地區的剪紙,應用範圍很廣。一種是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作裝飾的,如窗花、門箋、燈花、喜花等,內容多系象徵吉祥與喜悅、或隱喻;另一種是作為鞋巾冒、圍嘴、兜肚等兒童服飾上的刺繡底樣,取材一般為花卉、鳥、蟲等。
阜陽剪紙多以吉祥喜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年有餘等民間題材為主,如剪紙座屏《丹鳳朝陽》,以天上最明亮的太陽和鳥中最美的鳳凰作為題材,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光明的追求,寄予生活美好的願望,反映花鳥作品的《月桂飄香》《團鳳》《鴛鴦》等作品,反映神話傳說的《八仙過海》,《神醫華佗》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植保員》,《又長大了》等作品都是取之於民間,用之於民間,情趣豐富,在內容上有所發展而不失鄉土氣,在手法上有所創新而又不損傳統風味。
阜陽剪紙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他們以自己的作品來表達生活情趣,美化周圍環境。程建禮就是安徽阜陽著名的民間剪紙大師,他從十幾歲開始學習剪紙,最初使用桑葉練習,進步很快,80年代,他在阜陽鼓樓開始擺攤賣剪紙,成為靠剪紙養家的職業藝人。
程建禮年輕的的時候喜歡舞旱船,學會了當地的許多戲曲段子以及快板、小調和歌謠等,並且還會自編自唱,至今仍能記起上百段曲調。這些民間戲曲和鄉間小調對他的剪紙影響很大,其中的許多人物故事都是他創作的形象。
他每次擺攤賣剪紙時,總是邊剪邊賣,吸引了不少路人。他說,我剪子一動就想唱歌,光剪不唱嗓子會痒痒,每次開剪都會出現一種新的圖形,從來不重複,「想到啥鉸啥」。即使是同一題材的作品,也有著多種造型樣式,變化無窮。雖然是靠剪紙來解決養家餬口,但他從不斤斤計較,價格也很隨意,有時朋友拿著紅紙來討花樣,他也從來不要錢,少年時的貧困生活磨練了她的意志和品格,可是他在手藝和飯碗、情誼與金錢之間,始終傾向於前者。
程建禮的剪紙功夫爐火純青,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他最初的剪紙多限於刺繡花樣,主要是「鞋花樣子」,因為舊時穿繡花鞋的人很多,所以剪繡花鞋樣子持續了很長時間,隨著世俗的變化,穿繡花鞋的人越來越少,他的剪紙要生存下去,必須適時轉型。他依靠純熟的功夫,把剪鞋花的方法融入剪窗花之中。有的大刀闊斧,有的精鏤細剪,並且善於使用暗刀和採用局部摺紙剪紙的方法。整體構圖緊湊,人物形象生動有趣。
作品《伏虎》,對稱式作品,畫面上手持雙斧的小童怒目圓睜,站在老虎頭上,將虎身一分為二,兩邊臀部形同兩座大山,小童手持開山斧往兩邊猛推,這時的老虎已經不是一般張牙舞爪式的可怕了,而是兩眼向上,上唇緊扣下唇,前爪無力的伏在地上,不見往日佔山為王的威風了。整個畫面以鋸齒紋及渦紋進行塑造,構圖完整,又富於節奏變化。1996年十二月他的作品《伏虎》入選九六年《全國彩色剪紙展覽》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剪紙學會」評為一等獎。
還曾經剪京戲《三岔口》,紙的周遍簡單,象徵黑暗場景,中間兩隻明亮灼灼的眼睛對視,表現出了黑暗中相互摸索警覺的情形。這正是《三岔口》中最精彩的情節,有人說程建禮的剪紙正對著「戲眼」。
他的作品中,以龍為題材的有很多,如《騎龍跨海》、《藥王爺騎虎治龍》等,均有表現中原文化中的神龍圖案。他的作品中還常常出現標誌楚文化的鳳鳥剪紙圖案大全。如《小康人家》中女主人頭頂上的那隻鳳鳥,還有《花木蘭》、《王祥臥冰》頭頂也是以鳳鳥裝飾。同時,楚文化的遺存也使得程建禮的剪紙具有了獨特的浪漫氣質。多元文化在程建禮的作品中交融、共生。
透過程老的作品,我們似乎看見程老憨笑著舞動剪刀,悠然自得哼著他自編的剪紙小調,一幅幅嶄新的作品神奇般的展現在世人面前。於是,也很自然地想起了郭沫若的名言:「一剪之巧奪神工,美在人間永不朽。」就如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正確處理文化保護工作中的各種關係:「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工作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
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文化發展的源泉。欣賞程建禮老藝人的剪紙能使人感受到作者發自內心、自娛自樂為美好願望而流露的心態。憑著對生活的直觀感受和審美習慣無拘無束的表達理想和願望,天然真趣是他的最高境界。在他的作品中所表達的是一和純真的感情,具有清新的原始趣味和充滿活力的野性美。
程建禮的多幅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南京孔雀園」、「阜陽檔案館」、「阜陽博物館」等收藏,阜陽博物館專門為程老先生開辦了個人陳列館作為其館長期展出項目之一。
正是程建禮這些勞動人民,他們有著健康、純潔、美好的心靈,有著自己的生活氣質、情趣和豐富的想像力,有著自己的審美眼光,使得其作品不斷的更新、充實、豐富、發展。程建禮時而大刀闊斧,時而細膩刻畫的剪紙風格正是阜陽剪紙藝術風格的體現。
阜陽的民間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2008年阜陽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獲得剪紙之鄉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