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剪紙大師程建禮和他創作的安徽阜陽剪紙作品

2021-01-15 剪紙摺紙趣手工

安徽阜陽剪紙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枝奇葩。阜陽地區地處中原,剪紙藝術融南北方剪紙之長,渾厚中見灑脫,淳樸中透著秀美,剛強中蘊含柔和,作品總能根根據內容和製作的特點,得到盡情發揮。安徽阜陽很早就有了剪紙的出現,從現存資料看,阜陽博物館收藏的「蘭橋會」、「牧笛」、「祭塔」等,都是清代的阜陽剪紙,作鞋花、襪底花之用。作品構圖簡潔、形象生動,剪口清晰,想像豐富。

安徽省阜陽地區的剪紙,應用範圍很廣。一種是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作裝飾的,如窗花、門箋、燈花、喜花等,內容多系象徵吉祥與喜悅、或隱喻;另一種是作為鞋巾冒、圍嘴、兜肚等兒童服飾上的刺繡底樣,取材一般為花卉、鳥、蟲等。

阜陽剪紙多以吉祥喜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年有餘等民間題材為主,如剪紙座屏《丹鳳朝陽》,以天上最明亮的太陽和鳥中最美的鳳凰作為題材,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光明的追求,寄予生活美好的願望,反映花鳥作品的《月桂飄香》《團鳳》《鴛鴦》等作品,反映神話傳說的《八仙過海》,《神醫華佗》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植保員》,《又長大了》等作品都是取之於民間,用之於民間,情趣豐富,在內容上有所發展而不失鄉土氣,在手法上有所創新而又不損傳統風味。

阜陽剪紙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他們以自己的作品來表達生活情趣,美化周圍環境。程建禮就是安徽阜陽著名的民間剪紙大師,他從十幾歲開始學習剪紙,最初使用桑葉練習,進步很快,80年代,他在阜陽鼓樓開始擺攤賣剪紙,成為靠剪紙養家的職業藝人。

程建禮年輕的的時候喜歡舞旱船,學會了當地的許多戲曲段子以及快板、小調和歌謠等,並且還會自編自唱,至今仍能記起上百段曲調。這些民間戲曲和鄉間小調對他的剪紙影響很大,其中的許多人物故事都是他創作的形象。

他每次擺攤賣剪紙時,總是邊剪邊賣,吸引了不少路人。他說,我剪子一動就想唱歌,光剪不唱嗓子會痒痒,每次開剪都會出現一種新的圖形,從來不重複,「想到啥鉸啥」。即使是同一題材的作品,也有著多種造型樣式,變化無窮。雖然是靠剪紙來解決養家餬口,但他從不斤斤計較,價格也很隨意,有時朋友拿著紅紙來討花樣,他也從來不要錢,少年時的貧困生活磨練了她的意志和品格,可是他在手藝和飯碗、情誼與金錢之間,始終傾向於前者。

程建禮的剪紙功夫爐火純青,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他最初的剪紙多限於刺繡花樣,主要是「鞋花樣子」,因為舊時穿繡花鞋的人很多,所以剪繡花鞋樣子持續了很長時間,隨著世俗的變化,穿繡花鞋的人越來越少,他的剪紙要生存下去,必須適時轉型。他依靠純熟的功夫,把剪鞋花的方法融入剪窗花之中。有的大刀闊斧,有的精鏤細剪,並且善於使用暗刀和採用局部摺紙剪紙的方法。整體構圖緊湊,人物形象生動有趣。

伏虎

作品《伏虎》,對稱式作品,畫面上手持雙斧的小童怒目圓睜,站在老虎頭上,將虎身一分為二,兩邊臀部形同兩座大山,小童手持開山斧往兩邊猛推,這時的老虎已經不是一般張牙舞爪式的可怕了,而是兩眼向上,上唇緊扣下唇,前爪無力的伏在地上,不見往日佔山為王的威風了。整個畫面以鋸齒紋及渦紋進行塑造,構圖完整,又富於節奏變化。1996年十二月他的作品《伏虎》入選九六年《全國彩色剪紙展覽》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剪紙學會」評為一等獎。

還曾經剪京戲《三岔口》,紙的周遍簡單,象徵黑暗場景,中間兩隻明亮灼灼的眼睛對視,表現出了黑暗中相互摸索警覺的情形。這正是《三岔口》中最精彩的情節,有人說程建禮的剪紙正對著「戲眼」。

三岔口

他的作品中,以龍為題材的有很多,如《騎龍跨海》、《藥王爺騎虎治龍》等,均有表現中原文化中的神龍圖案。他的作品中還常常出現標誌楚文化的鳳鳥剪紙圖案大全。如《小康人家》中女主人頭頂上的那隻鳳鳥,還有《花木蘭》、《王祥臥冰》頭頂也是以鳳鳥裝飾。同時,楚文化的遺存也使得程建禮的剪紙具有了獨特的浪漫氣質。多元文化在程建禮的作品中交融、共生。

透過程老的作品,我們似乎看見程老憨笑著舞動剪刀,悠然自得哼著他自編的剪紙小調,一幅幅嶄新的作品神奇般的展現在世人面前。於是,也很自然地想起了郭沫若的名言:「一剪之巧奪神工,美在人間永不朽。」就如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正確處理文化保護工作中的各種關係:「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工作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

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文化發展的源泉。欣賞程建禮老藝人的剪紙能使人感受到作者發自內心、自娛自樂為美好願望而流露的心態。憑著對生活的直觀感受和審美習慣無拘無束的表達理想和願望,天然真趣是他的最高境界。在他的作品中所表達的是一和純真的感情,具有清新的原始趣味和充滿活力的野性美。

程建禮的多幅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南京孔雀園」、「阜陽檔案館」、「阜陽博物館」等收藏,阜陽博物館專門為程老先生開辦了個人陳列館作為其館長期展出項目之一。

正是程建禮這些勞動人民,他們有著健康、純潔、美好的心靈,有著自己的生活氣質、情趣和豐富的想像力,有著自己的審美眼光,使得其作品不斷的更新、充實、豐富、發展。程建禮時而大刀闊斧,時而細膩刻畫的剪紙風格正是阜陽剪紙藝術風格的體現。

阜陽的民間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2008年阜陽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獲得剪紙之鄉的榮譽稱號。

相關焦點

  • 一代剪紙藝術大師——謝玉霞
    謝老師是一個把剪紙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人。她出生於安徽阜陽的一個教師家庭,從小受當美術教師的父親的薰陶,愛上了剪紙,從此與剪紙相伴一生。其實她的職業是護士,在單位裡她便用剪紙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開展衛生保健宣傳。逢年過節婚嫁迎娶,她為鄰裡鄉親剪喜慶窗花。退休以後,她仍然寶剪不輟,用一剪一紙忠實地記錄著生活,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和憧憬。
  • 安大學子「雲端」走進剪紙之鄉阜陽,助力非遺文化傳承發展
    作者:張友麗 攝影:李文怡、張友麗來源: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為讓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文化傳承深入人心,讓文化自信迸發力量,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堅定&34;的號召,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8月2日上午9:00——11:30,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一支暑實文化宣講小隊在騰訊會議開展了第一期剪紙文化講堂
  • 民間剪紙藝人教大學生剪紙(組圖)
    話音一落,大家尖叫著去搶奪大師手中的剪紙作品。這是華南師範大學校園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廣東的民間剪紙藝人首次把他們的剪紙藝術帶到大學校園。剪紙名品讓學生飽眼福華南師範大學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中,葉潤生、謝奕鋒兩位大師還把他們的剪紙作品帶到現場,包括曾賣出30萬高價的《百雞圖》、獲獎作品《黑天鵝》,《馬到成功》等等,讓學生們一飽眼福。
  • 藝術家創作剪紙作品獻禮全國兩會
    本報長沙26日訊(通訊員 曾琴)全國「兩會」期間,各界群眾充滿喜悅和期待,為表達對祖國的美好祝福,鍾藝創作剪紙作品獻禮全國兩會。「我就希望老百姓能用最樸素的方式,把對兩會勝利召開的高興心情表達出來,動起來。」
  • ...鳳戲牡丹富貴 陝北民間藝術家創作巨幅農民畫和彩色剪紙作品
    「《百鳥朝鳳》這件作品,從開始創作到完成,總共花了一年的時間,整幅畫作長2.6米、寬1.2米,以玫紅為底色,鳳居其中逐日,百鳥翔飛朝鳳,寓意萬眾矚目,安樂太平……」1月7日,記者剛走進陝北民間藝術家餘澤玲的剪紙繪畫工作室,她就向記者介紹起自己潛心創作的農民畫作品《百鳥朝鳳》。
  • 當剪紙遇上《DNF》非遺大師傾情獻藝
    這其中,中國剪紙藝術泰鬥袁成祥先生和林瓊華女士為DNF創作的遊戲職業形象剪紙受到玩家廣泛好評。資料顯示,袁成祥生於1945年8月,現為四川省一級剪紙藝術家。其作品細膩逼真,表現獨特,代表作《熊貓圖》被聯合國中文組收藏,本人榮獲全國及省市各種獎項無數;與袁成祥先生一樣,林瓊華女士也是四川人、四川省一級民間剪紙藝術家。
  • 剪紙展上民間高手來「踢館」(圖)
    一組由普通參觀者現場創作的剪紙作品,憑藉精巧的手工和獨到的創意,在社交媒體上被網友點讚。  「紙的對話——龍和我們的故事」展覽現場,一位參觀者在挪威藝術家凱倫·碧特·維樂的作品前拍照。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這些小作品挺好玩兒的,原來都是民間高手創作的呀!」
  • 【剪紙新銳】語言轉換與程式化的突破·談王倩倩的剪紙創作 / 曲紹平
    ,使學生對民間美術有基本的了解,課程作業是通過對民間剪紙的臨摹和剪紙創作進行。現代創作剪紙與傳統剪紙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已有近百年的歷史,20世紀30 年代北京畫家陳志農用剪影的剪紙形式創作了一批表現北京風情人物的作品,40 年代古元、張仃、夏風等人在學習陝北窗花的基礎上,創作了一批表現抗戰和生產的新剪紙,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們的剪紙都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藝術特徵,表現了人民的現實生活。
  • 在剪紙教學過程中做到「五個突出」,促進學生創作優秀的剪紙作品
    作者認為,技能是基礎,沒有技能的教學就是沒有源頭的水和沒有根的樹木。技術是指「雙重基礎」。在剪紙教學中,作者十分注重剪紙的發展歷史,分類,表現形式和藝術特點的基本知識。如果您不掌握最基本的剪紙知識,那麼學生如何練習剪紙作品的創作?基礎知識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闡明最基本的學習目標,並為實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 剪紙藝術家林美英近百幅剪紙作品在嵐集中展出
    近日,由平潭綜合實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婦女聯合會、旅遊文化服務中心主辦,區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的「祖國萬歲守正創新」林美英剪紙作品展在平潭圖書館一樓展廳舉行。10月4日上午,走進展廳,實驗區民間剪紙藝術家林美英近幾年創作的一百多幅剪紙作品向觀者們徐徐鋪開。
  • 「剪紙皇后」苦尋繼承人 民間藝術日漸衰落(圖)
    --韓豔語錄  昨天,海珠區首屆「海珠十佳女性」出爐,記者發現,獲得這一殊榮的十名女性中,有一位年輕的幼兒園老師,她就是用紙剪出十多個國際和國家的獎項的中國民間工藝百傑、「廣州剪紙皇后」韓豔。一代美術大師楊之光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墉和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均曾稱讚她為「妙剪」。
  • 中國剪紙動畫:民間傳統剪紙和皮影戲的結晶,鄉土趣味的「俗」
    那麼,剪紙動畫則代表了曾經中國動畫「俗」的一面,它是民間傳統剪紙和皮影戲的結晶,更具鄉土趣味。   小時候過節貼窗花,大家肯定都接觸過剪紙,FUN叔就曾經對這種鏤空的技藝特別著迷。民間那些巧手藝人,用一把剪刀就能製作出如此繁複精緻的剪紙,不得不令人嘖嘖稱奇。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中國的不同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剪紙風格。
  • 廊坊文安:剪紙藝人帶領孩子們剪紙迎新年
    文安縣剪紙藝人孟建華教孩子們剪紙。李蓓 攝文安縣剪紙藝人孟建華與孩子們一同貼窗花。王猛 攝長城網廊坊1月14日訊(記者 孫澤恆 通訊員 李蓓王猛)1月13日,在新年來臨之際,文安縣剪紙藝人孟建華帶領孩子們通過剪紙、貼窗花的民俗形式迎接新年,傳遞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民間巧手創作百幅金豬剪紙迎新春
    > 民間巧手創作百幅金豬剪紙迎新春
  • 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剪出「小豬佩奇」窗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還沒上映,宣傳短片《啥是佩奇》剛一問世,就因為造型可愛的「佩奇」,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電影的預告海報上,小豬佩奇和傳統剪紙窗花的結合,更是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讚。
  • 剪紙大師秦石蛟:一雙手,一輩子,一件事!
    秦石蛟,1938年出生於望城剪紙世家,從小學開始跟隨父母和姑姑學習剪紙,截止目前,創作剪紙作品上萬幅,已獲得中國民間工藝委員會終身成就獎,是望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曾發表多篇論文,出書30本,2000年更是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剪紙專業博物館——華夏剪紙博物館。
  • 「寶鳳剪紙藝術展」長沙開展 剪紙版《四大名著》齊亮相
    李寶鳳介紹其剪紙作品《紅樓夢大觀園》。 鄧霞 攝中新網長沙1月1日電(鄧霞 向夢芳)用剪刀剪紙,不僅能剪出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場景,還能剪出油畫、國畫的效果,讓人嘆為觀止。1月1日在李自健美術館開展的「寶鳳剪紙藝術展」,就為參觀者展示了這一巧奪天工的民間工藝。此次展覽展出了吉林省寶鳳藝術博物館館長、吉林省工藝美術大師李寶鳳三十年來創作的近百幅剪紙作品,充分體現了剪紙藝術與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及當代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
  • 淺談民間剪紙藝術
    淺談民間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採用剪、刻、染等方法,通過鏤空產生虛實對比的效果,創作出各種形象、趣味的藝術作品,創作者通過心中所想,隨著用剪的過程,不需經過細緻的底稿和繁瑣的修飾,而是隨心地將自己的情感融於用剪的過程,就如同畫家手中的筆,古代劍客手中的劍,龍飛鳳舞,若影蛇形,所過處,如繁星點點,似飛花片片。
  • 安大學子:「雲端」開展剪紙課堂,再現非遺文化精彩魅力
    8月2日和8月3日上午9:00——11:30,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一支暑實隊伍邀請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十大神剪葛庭友老師一起開展 「非遺文化登上『雲端』」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騰訊會議直播形式進行線上課堂。此次活動旨在宣傳保護非遺文化,學習民間藝人的家國情懷,鍛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 孝義市郭潤芝創作巨型剪紙迎鼠年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李竹華)剪紙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除夕過年,家家戶戶窗戶少不了貼上幾張喜慶的剪紙窗花,寓意新年紅紅火火。在鼠年春節到來之際,山西省孝義市省級剪紙非遺傳承人郭潤芝用四個多月時間創作完成了一幅以生肖「鼠」為主題的巨型團花《福鼠迎春祿滿堂》,彰顯傳統生肖文化魅力,表達對新年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