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許許多多的怪癖。前日和姐姐聊天,她家兒子7歲了,都上小學了,睡覺還是喜歡摸著媽媽的絲綢裙子睡覺,至今戒不掉。摸著滑滑的東西睡覺,這件事,姥姥總是開玩笑的說,等將來娶媳婦了,媳婦必得是個穿旗袍的美女才有魔力。
其實每個孩子迷戀的東西都不一樣,有的是一個普通的奶嘴,有的可能是一個毛絨玩具,有的還可能是貼身物件等等,不管是黑夜還是白天,都必須帶在身邊,一旦把東西拿走,孩子就會表新出又哭又鬧的狀態。
這些小動作在很多新手寶媽寶爸眼裡,可能就會認為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現,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的一些不正確行為導致的。
世界冠軍傅園慧曾經參加一檔綜藝節目,只見她手上拿著一根紅色的繩子,眼睛亮的人都看到了這根護身符一樣的東西,就連傅園慧洗臉時也會把繩子斜挎在身上。
後來節目組就問了她的爸爸,原來她小時候就有戀物情結,但是爸爸沒有在意,直到後來她長大了,依然戒不掉這個癖好。由此可見,這樣癖好如果家長不及時加以糾正,真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正常生活。
孩子的戀物行為是怎麼回事呢?
很多孩子睡覺時,戀物情結表現各不相同,有人喜歡摸著毛毯睡覺,有人喜歡咬著枕頭睡覺,其實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依戀行為,正是這個過程,寶寶從完全依戀到完全獨立的期間產生的行為。
爸爸媽媽經常照顧孩子,從而產生了依戀感情,但是家長不能無時無刻陪在寶寶身邊,孤獨無助的時候,如果一個柔軟的安撫物,就可以使寶寶內心尋得安全感和依靠。
之前姐姐家7歲兒子就是如此,晚上睡覺一定要摸著他媽媽的裙子,因為這裙子上有媽媽身上最熟悉的氣息。
怎麼避免孩子出現戀物情結呢?
第一,注意戒奶的方式,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媽來說,在寶寶成長到1歲之後,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戒奶。
之前有個朋友為了給女兒戒奶,抱給奶奶住了一個星期,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不少寶媽選擇與孩子分離、在奶頭上擦辣椒水等方式來達到斷奶。其實這樣的後果也會讓孩子產生戀物情結。
第二,不要強制奪走孩子的安撫物,這種消極行為會讓孩子心理產生不良影響,這個安撫物可以緩解寶寶焦慮、給孩子安全感,強制奪走,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戒備,他不明白為什麼從我手裡奪走,自己做錯了什麼。
孩子在有了情感依附,內心才會更加安定,只要回到床上,有安撫物摸著,心裡就會更安心。
孩子有戀物情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注意與孩子分離之後,關注孩子的情緒,不少孩子會產生分離焦慮感,如果發現孩子情緒不對,不要扭頭就走,而是先去安撫下孩子的情緒,告訴孩子等下很快就回來。
第二,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及時關注孩子的變化。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個場所,剛開始去幼兒園會很沒有安全感,這時特別需要家長的關心。
放學接孩子時,一定要及時到,當孩子看到別人的家長去接同伴,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沒來,這時會有焦慮感,胡思亂想然後害怕,晚上回到家安撫物就會攥的越來越緊。
第三,就是經常陪伴孩子,鍛鍊孩子的獨立自立能力。
對父母有依賴感是好事,父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也會讓孩子更加放心大膽的面對未來的挑戰。
平時多鍛鍊孩子自立能力,可以嘗試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不會感到害怕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