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護照上都寫了些什麼?其中有一句話,網友:比如今還要硬氣

2020-12-11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那麼距離現在時間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代的護照又是什麼樣的呢?在清康熙年間,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此後清朝開始與沙皇俄國進行貿易,自然兩國的官員是需要往來交流的。所以當時為了讓這些負責相關事宜的官員能夠順利外出,所以朝廷給這些官員發放了專門用於進出國門的文件。

這就非常類似於現在的護照,不過與現在的護照依然有很大區別。首先這是一種信函式的文件,其次它是用作外事官員集體,而不是像現在的護照由個人使用。而且根據《尼布楚條約》中的約定,手持這種文件的人不但可以在貿易線路上往來,而且還能得到一些特權或者庇護。而清政府派遣往其他國家的使團或者官員也有類似的文件,隨身攜帶。

後來到了清朝末年,雖然從清朝的統治者到普通百姓,對於西方人都持鄙視態度,稱他們為「夷人」、「番邦」,但是在西方列強的槍炮之下,依然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在清政府中需要出國的官員越來越多,而隨著通商港口的開放,外出闖蕩的商人或者勞工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就已經凸顯出個人護照的重要性。

在經歷過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籤下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又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籤訂,香港澳門都被割讓,各國租界也越來越多。中國國門一開,歐美各國的西方人接踵而至,是遊歷經商也好,搜刮掠奪也好,總之這些外國人來到中國時都手持本國護照。

與此同時,清政府也開始為初始的官員或者出國的商人,採取一人一份的形式派發護照。因為當時沒有普及照相技術,所以在這種護照上沒有照片。但是如果沒有任何身份的證明,卻也不保險,所以護照上會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將護照持有人的外貌體徵描述一番,以便相關部門查驗辨別。所以那個時候的護照上,往往寫了很多字。

在那個時候,很多國家的護照上都會以本國的文字附上聲明,清朝發放的護照當然也不例外,那麼清朝的護照上是如何寫聲明的呢?——「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檢查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網友表示,看起來倒是比如今還要硬氣。這27個字雖然看上去十分硬氣,但實際上由於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很低,所以很多國家根本不承認中國護照,許多華人即便是拿著朝廷發放的護照,也會被拒絕入關。

本來,清朝護照作廢后,該由民國護照全面取而代之。但是由於當時的民國政府忙著軍閥混戰,因此清朝廷發放的護照,還沿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一直到1931年,國民政府才正式頒布了一項《護照條例》,把全國的護照樣式和內容進行了統一。

引言

自從人類社會中產生了國家,就避免不了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人們在出入不同的國家時便需要不同的護照。我國歷史上,對護照的稱呼各有不同,例如《資治通鑑·宋紀》中記載,宋朝的官員要求金軍:「除已繳奏外,須移文牒照會。」這裡的「文牒」指的便是護照。

《資治通鑑·宋紀》

03

01

02

《清史稿》中記載,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始定傳教之人須薙須服中國衣冠,其入內地,預領中、法合同護照。」但由於國力貧弱,所以很多時候他們護照上的蓋印,甚至都不需要中國政府來肯定。

《清史稿》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中國駐美公使吳廷芳籤發了一份護照,這是當時最大的一張中國護照,長達78釐米,寬56釐米。上面就詳細地描述了護照持有人的身份、外貌、工作職責等等內容。

發放護照的部門和官員當然不會不知道這些事,將這些字寫在護照上,不過是勉強維持所謂天朝上國的面子而已。清朝統治被徹底推翻之後,由清政府所發放的護照便作廢。

結語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護照也在不斷改變。最初我國護照只能有10來個免籤國家,到現在為止已經有71個免籤國或地區。在一本小小的護照背後,其實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呈現。現在大家都用護照的免籤國家數量來評價含金量,從這方面來看,我國護照的含金量不算高。不過隨著我國實力越來越強,相信中國護照會在國際上越來越有分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有一句話很扎心,雖硬氣但也很無奈
    文/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有一句話很扎心,雖硬氣但也很無奈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護照是公民出入本國國境的通行證,也象徵著一個國家實力強弱。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曝光,上面有一句話,雖然扎心但卻很硬氣
    什麼是護照?護照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出入本國國境和到國外旅行或居留時, 由本國發給的一種證明該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在許多人看來,這種東西是近代的產物,但事實上,早在上千年前,類似的東西在我國就已經開始出現。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上面一句話很扎心,相當硬氣卻也充滿無奈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上面一句話很扎心,相當硬氣卻也充滿無奈 護照是一個人出國的通行證,也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代表,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國民開始出國旅遊、學術交流、創業交易等,我們如今的護照在全世界可以說是相當的精緻正規,從護照的封皮到每頁的紙張精確度,中國護照的製作精緻高質,護照中有出國者的照片
  • 清朝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曾經,清朝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康熙、雍正年間。後來,隨著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清朝慢慢陷入了頹勢。隨著清朝代替了明朝的統治,一些明朝的政策也沿用了,其中就包括這一政策。清朝前中期沒有用,因為根本不存在外患的問題,後來隨著問題出現,這一政策才實施。具體來說,閉關鎖國政策一直在,只是清朝一直沒有用。
  • 清朝時中國護照,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網友們:國雖弱卻很硬氣
    護照不是當代產品。它早在19世紀西方列強開始進行全球殖民擴張時就誕生了。當時,為了跟上世界潮流,清政府還開發了護照等東西。國力薄弱的清政府護照上會寫些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清朝護照誕生的背景。其實,早在17世紀,清朝就有了類似護照的東西。會議護照是在「信箋式集體護照」的情況下簽發的。
  • 清朝的中國護照上會寫什麼?
    據說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令人熱血澎湃,中國的護照上出現了這樣一句話: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然而,這只是造謠,是忽悠,甚至涉嫌違法,因為真實的中國護照上並沒有這句話。我們不去譴責人家用幾十億的票房去忽悠國人,我們只說清朝的事兒。那麼,清朝的中國護照會寫什麼呢?首先說,清朝也是有護照的。
  • 清朝的中國護照,國雖衰,但護照上的「二十七字」卻也相當硬氣!
    護照是一個國家公民出入本國國境和到國外旅行或辦事時,由本國發行的一種合法身份證明,尤其是前幾年有一部戰狼讓我們的國人都感覺到非常振奮,在電影當中最令人振奮人心莫過於電影最後展現中國護照的那一幕,當護照出現的那一刻,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
  • 清朝的中國護照是怎樣的?軟弱的清政府卻在護照上硬氣寫下27個字
    這一句話雖然並不是真實存在在護照上的,但是祖國的強大,無疑是我們最強大的靠山。護照是去往海外的通行證,向海外展示中國色彩。護照一次次的更新與變革,經歷過起起伏伏,護照變得十分精美,但是它的前世今生是波折起伏的。護照是帶著它自身的歷史走向我們與世界的。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國雖疾弱,但護照上的這句話卻霸氣十足
    當影片中的葉門華僑拿出中國護照時,背面那幾行鎏金大字——「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著實令人熱血沸騰,也無不反映了我國國力的強大。 當年清政府為了緊跟世界潮流,也搞了護照這種東西,那麼,對於國力孱弱的清政府,其護照上又會寫些什麼內容呢? 首先我們來看清朝護照誕生的背景,其實,早在17世紀那會,清朝就有了類似於護照的東西,那會的護照是以「信函式集體護照」的形勢發放的。類似於《西遊記》裡唐僧的那種通關文牒,一本護照能管整個團體。畢竟那會國人也鮮有單獨出國的,一般都是清朝派使團出使外國。
  • 清朝的護照上有一句話,讀來讓人十分的心酸!
    一些家境比較好的人也會選擇遠走異國他鄉,這個時候,護照就應運而生了。清朝的護照上有一句話,讀來讓人十分的心酸。在這之前,由於清王朝一直實行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連政府的官員都不知道護照是什麼東西,那個時候人們要想前往其他國家只能開具一張寫著自己籍貫姓名的紙,到了清朝末期受到洋務運動的影響,人們才明白了護照的重要性,清政府也開始為公民發放護照。
  • 清朝護照到底長什麼樣子?像報紙一樣大,硬氣而無用
    雖然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用竹簡、布帛、木板、金玉、紙張做成的「契」「封傳」「符節」「照碟」「過所」等證件,供商旅人等出入邊塞關津,但這並不是標準意義上的護照。中國的第一張護照,出現在1689年。1689年,是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 清朝護照什麼樣?國家雖然孱弱,但護照上的字依然振奮人心
    在很多人的眼中,清朝是比較弱的,主要是因為清朝在末期受盡了列強欺辱。其實這麼說是有些片面的,晚清只是相對西方列強弱,不能說國力弱。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曝光,看完後真令人心碎,網友:國雖弱卻很硬氣
    很多人都有看過《戰狼2》這部電影,電影裡面講的是之前我國在葉門撤僑的一件事。當葉門的華僑需要拿出中國護照來進行證明的時候,護照的背面有幾行大字「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一段話真是令人熱血沸騰。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十分硬氣!
    更重要的是,祖國的強大讓遠在異國他鄉的國人,在任何危難時期都能被安全的接回家。經歷了紐西蘭地震、利比亞撤僑等大事件,全世界都在羨慕中國公民。就像電影《戰狼2》中的一句話:"無論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樣的危險,請你記住,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長什麼樣?國雖衰弱,護照上的17個字卻霸氣十足
    看過《西遊記》的人可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唐僧師徒4人拿著大唐通關文牒,走了那麼多路,基本沒碰上什麼針對,除非妖怪攔路,女王留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通關文牒便是大唐的「護照」,大唐強盛,所以唐僧師徒不會被刻意為難。
  • 清朝的護照長啥樣?看到上面一句話,網友:國雖弱,但說話很霸氣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從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算到溥儀,一共296年。同歷史上每一個朝代一樣,有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清朝也是如此。到了清統治後期,國力衰微,而此時世界的進程加快,清朝又奉行著閉關鎖國政策,中華兒女曾在幾千年前領先世界,可幾千年後,卻成為了井底之蛙。
  • 清朝的中國雖走向沒落,但威嚴仍在,看看「護照」上寫了啥就知道
    護照上有紅章戳印,上書大清欽差出使德和國大臣呂為幾個大字,後面又用楷書小寫海司德國人由德京柏林啟程赴義國折奴阿海口,乘巴晏德公司船前赴中國南京、山東、直隸、蒙古等處遊歷,請給護照,前來為此給照仰,沿途地方關卡一體知照,保護勿任阻滯須至護照者。
  • 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為了防範反清勢力的漢人與洋人聯合起來,清王朝從律法上嚴格限制不得外出貿易,實行海禁等等措施。 不過,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定,再加上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外貿易的限制逐漸被解除。到了鴉片戰爭之後,隨著清政府與世界接觸更為密切之後,國際意識也逐漸開始提升。為此,大清律例當中的一些條例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這個時候,國際上通行的一些「護照」制度,開始引入國內。
  • 清朝時期的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前言: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他的滅亡著實讓人唏噓不已。原本就是外族入關建立的王朝,能夠在這片充滿漢文化的土地上建立國家,並且能夠與漢民族進行融合是很不容易的,畢竟他們吸取了元朝滅亡的原因,因此,無論清朝歷任皇帝都將滿漢一家作為口頭上、行動上的準則。
  • 清朝時期的護照曝光,像報紙一樣大小,只有短短17字,卻硬氣十足
    如今人們的手中有了些閒錢都喜歡去旅遊,國外風景秀麗的地方也頗多,有不少人偶爾會出國旅遊,也有人會要出國出差的。當然了,出國並不是直接買機票之類的就可以的,還得辦好護照。護照是一個國家公民出入本國國境使用的,這是一種證明這個公民身份國籍合法的證件。實際上它跟通行證明也差不多,所以也有一些國家是頒發通行證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