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中,清朝是比較弱的,主要是因為清朝在末期受盡了列強欺辱。其實這麼說是有些片面的,晚清只是相對西方列強弱,不能說國力弱。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
曾經,清朝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康熙、雍正年間。後來,隨著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清朝慢慢陷入了頹勢。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閉關鎖國政策應該在明朝就有了,當時為了防止倭寇進犯用的。
隨著清朝代替了明朝的統治,一些明朝的政策也沿用了,其中就包括這一政策。清朝前中期沒有用,因為根本不存在外患的問題,後來隨著問題出現,這一政策才實施。具體來說,閉關鎖國政策一直在,只是清朝一直沒有用。
如果世界一直沒有向前走,這項政策會讓國家非常有安全感,國家也不會衰落的那麼快,但是世界一直向前進,人類一直在進步,特別是西方國家,一直在變革,一直在發展。
就在清朝覺得國力強盛之時,他們也註定要走向滅亡,因為他們的眼界太窄,目光太短淺。
相比之下,英國進入了半自動化階段,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已經開始。
他國在發展變革,清朝還在沉浸自己的強盛,沒有看到自身的危機,這是最終導致滅亡的關鍵。
隨著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大門之後,清王朝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才開始想要改變。這個時候改變就必須要和西方國家學,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等等。
這樣一來,有人就必須要出國,出國就必須要有身份證明,這種所謂的身份證明就成了後來的護照。
隨著《尼布楚條約》籤訂後,清政府為了方便中國官員出行,會給他們辦一些信函,從而證明身份。鴉片戰爭之後,我國和西方的交流越來越多,信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需要改變,於是護照就出現了。
當時的護照上會有很多文字說明,這些文字介紹會包括人民的身份、樣貌、年齡、住址等等。雖然是被列強欺辱了,但是國家還是有威嚴的,護照上有27個比較硬氣的字:
「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檢查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
文字是這樣寫的,但是有些地方還是會對中國人進行刁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行文字能不能起作用,主要是看西方列強的態度,西方列強覺得管用就管用,心情不好就像白紙一樣。
現如今不一樣了,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家實力也在不斷提高,中國人民完全可以挺直腰板在世界各地行走,只要是拿著我國的護照,在外國異地都是不會受到刁難的。
我很慶幸自己是個中國人,我為擁有中國護照而自豪。
今昔對比一下,我們也可以受到很多啟發:想要被別人或他國瞧得起,想要不受刁難,自身的實力和國家的實力必須要強。
古代能快速止血的金創藥,為何後來失傳了?只因缺少了一味主藥
「去魯迅化」將近10年,魯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到底要去掉什麼?
古埃及開始建造金字塔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在幹嗎?處在什麼階段?
趙雲單騎救少主,為啥得不到劉備提拔?連後主劉禪都不重視他?
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