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數位化?數位化主動配電網的機遇挑戰與破局之道

2020-12-11 數字音視工程網

本文將圍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1、配電網的轉型之路2、數位化主動配電網的亮點與挑戰3、配電網的可視化平臺應用能解決什麼?

  自動駕駛、智能自愈、靈活接入、即插即控……這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技術名詞正在被統一歸納起來,隨著今年9月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發布《雄安新區數位化主動配電網建設方案》,數位化主動配電網這一概念逐漸被大眾熟知。

  配電網的規模一直不小。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電網鋪設線路總長度達到563萬公裡,10千伏用戶總容量達到37萬兆伏安,10千伏線路總長度達到487萬公裡,10千伏電纜總長度超過86萬公裡……

  除了巨量規模,「十四五」電力規劃中也明確指出,要提高配電網智能化水平。

  以加快實現配電網「可測、可觀、可控」為目標,推進以故障自愈為方向的配網自動化建設;有序推進廣泛部署高級量測體系建設,在業擴環節實現新增用戶智能電錶和計量自動化終端同步覆蓋;構建「全覆蓋、泛在化、大帶寬、高可靠、技術先進」的配電通信網,滿足全網各類用戶的通信需要;加強智能配電房、智能臺區、裝備智能化的建設,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微電網、主動配電網、柔性直流配電網,全面提升配電網裝備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實現配電網可觀可控。

  本文將圍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配電網的轉型之路

  2、數位化主動配電網的亮點與挑戰

  3、配電網的可視化平臺應用能解決什麼?

  01、從被動到主動

  近年來,隨著大規模分布式清潔能源及多元化負荷的接入,傳統配電網要面臨諸多挑戰。

  在以上背景下,電網企業不斷探索新型配用電技術,如主動配電網、微電網、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等,目前均取得實質進展,智能融合終端也規模化投運。

  其中,主動配電網按照「主動規劃、主動感知、主動控制、主動響應、主動參與、主動服務」的建設思路進行建設,相比傳統配電網,它能夠基於配電網信息大數據,對潛在故障缺陷進行提前預判、智能隔離和自動恢復,極大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通過對能量的優化配置,減少電能損耗,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的接入能力。

  舉個例子。

  2018年10月,全國建設規模最大的主動配電網綜合示範區在蘇州建成。

  該示範區具體運用到的技術有:

  1.各埠間能量和信息的互聯互通

  為提高供電可靠性,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在這裡建成了全國首個20千伏配電網的四埠柔性直流換流系統。該系統好比一臺「能源路由器」,可以實現各埠間能量和信息的互聯互通,有序協調分布式能源與負荷,有效提高電能的使用效率和供電可靠性。該系統投運後,該區域用戶年均停電時間將由原來的5.2分鐘減少到1.57分鐘。

  2.即插即用

  在2.5產業園區域,國網蘇州供電公司針對風力發電、屋頂光伏發電等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產業園區供電能力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建設兆瓦級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提供雙電源電力供應,在國內首次利用能量流和信息流融合的即插即用技術,實現分布式清潔能源和多元化負荷的靈活接入,縮減了其併網的建設成本,減少交直流轉換過程中的電量損耗,提高電能使用效率。

  3.孤島自治恢復策略

  當配電網出現故障時,非故障區域可以自動脫離大電網,依靠內部的分布式能源實現獨立運行,從而極大提高了該區域的供電可靠性。

  4.多DFACTS設備協調控制

  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在蘇州110千伏星華變20千伏側採用多DFACTS設備協調控制技術,對電壓進行實時跟蹤,快速反應並抑制電壓波動等質量問題,提高電能質量和系統穩定性。

  示範區取得的成果也非常顯著。

  高比例分布式能源靈活消納、高品質電能智能配置,有效提高供電可靠率和清潔能源的接入規模,減少環境汙染,每年相當於減少燃煤1577噸。

  用電更加智能和主動,不僅能夠主動隔離故障,減少因為停電造成的損失,而且還能夠優化配置分布式清潔能源與儲能出力,實現電網調峰削谷,進而最大限度減少用戶的電費支出。

  02、主動配電網的數位化機遇與挑戰

  珠玉在前,雄安新區的數位化主動配電網方案於今年九月正式發布。

  根據大會發布的《雄安新區數位化主動配電網建設方案》,雄安新區2020年底將初步建成概念型數位化主動配電網,2022年底基本建成示範性數位化主動配電網, 2030年底全面建成規模化數位化主動配電網,雄安電網資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互動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發布會上,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孫章嶺提到了三點:

  (1)網架驅動:規劃建設靈活可調、堅強可靠的能源網架基礎。

  (2)數字升級:為實現電力數據應用增值和電網資源深度復用,進一步服務數字經濟發展,亟鬚髮揮「雄安優勢」,以信息化支撐電網產業創新升級。

  (3)發展轉型:雄安電網運營伊始同步建立市場化機制,亟須彰顯「雄安品質」,加速培育新型能源市場體系,形成價值創造新模式。

  在主動配電網的基礎上,數位化主動配電網增加了以下亮點:

  1.自動駕駛

  電網運行自動駕駛指的是開展用戶負荷、發電能力、輸送潮流的精準預測,依託態勢感知技術實現電網故障的主動預想,提示安全邊界,主動規避電網風險,實現自動尋優、自主調度,大幅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

  2.隨時隨地

  主動配電網建成以後用戶可以隨時通過手機APP平臺享受到優質的用電服務。比如根據用電數據分析來調整各種家電的用電模式,節省用電支出。停電的時候,通過手機發布搶修訂單,供電『小哥』搶單式開展復電服務。

  3.數據整合及分析

  通過整合各類用電信息,為政府部門提供電力大數據分析,進而為更高層面的城市規劃發展、電熱冷氣綜合能源利用提供可靠依據。通過對大型企業、機構的用電情況監測、匯總、分析,向其提供相應決策數據,供其調整生產模式,合理化配置生產要素,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通過開放電力企業電塔、電站、電纜等可以供社會復用的資源,支持雄安新區全電動車聯網建設等綠色發展理念。

  4.智能物聯感知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

  依託先進的智能物聯感知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全面實現用戶服務的全線上、零跑腿,精準跟蹤用戶需求,定製化提升用戶滿意度。

  5.靈活交易

  針對戶用光伏和風力發電等分布式電源,用戶還可以根據電力市場和自己的發電情況靈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選擇最佳時段用電或賣出自發電力,獲得更好地用能體驗和經濟收益。

  機遇通常伴隨著挑戰。

  在國網遼寧電科院院長劉一濤看來,目前分布式電源建設及運維存在的問題較多,集中體現在併網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電站建設不規範、管理運維水平低等方面,給配電網運行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具體如下:

  生產環節:環節多、工時高、複雜性高。

  檢測環節:終端功能複雜將導致檢測步驟繁瑣,檢測工作量大,人工統計操作耗時長、易出錯。

  運維環節:技術分析難度大,運維工作量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分布式能源裝機不斷增加,其對電網運行的影響呈現「局部向全局發展,配電向主網延伸」的趨勢,給電網電力平衡、無功調節、電能質量控制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給配電網調度運行帶來新挑戰。尤其隨著分布式光伏接入,使得配電網從無源網變為有源網,配電網運維管理更加複雜,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倒送現象。

  03、破局之道:可視化平臺建設

  面對以上挑戰,建設電網的可視化平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何將碎片化的配電網數據集約化管起來、用起來,讓數位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讓數據創造價值,是配電網的可視化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

  通過配電網可視化平臺,能夠對輸電、變電、配電環節電力設備運行狀況和周邊環境的智能監測及數據分析,實現電網供電監控、管理、分析、預警、告警、聯動等功能。

  深入來看,可視化平臺能夠很好地利用數位化主動配電網提供的數據整合及大數據分析功能,省去人工填報,避免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將「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實現配電網數據與配電網規劃業務深度融合,為能源工業網的發展,乃至智慧城市提供決策依據。

  從具體應用來看,可視化平臺中,配電線路故障預警及定位、配電臺區智能巡視、大數據可視化呈現等功能能夠有效保障配電網的安全運行,幫助運維人員快速發現及時處理。

  上海寰視曾為不少電力企業打造調度可視化平臺,點擊回顧具體案例↓:

  電力調度哪家強?上海寰視升級國網阿壩電網「大腦」

  能源監測領域的福音,國電投(廣西)可視化能源監測調度中心

  如今,正值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重要時刻,能源作為數字世界的底座,已經成為數字基礎建設的重要一環,是數字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電力作為能源的樞紐,重要性不言而喻。

  雄安新區的數位化主動配電網建設僅僅是個開始,未來,隨著電力行業數位化轉型逐步普及,電網可視化應用將會發揮更大的價值。

相關焦點

  • 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國際領先數位化主動配電網
    近日,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在河北雄安新區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會上首次公布了《雄安新區數位化主動配電網建設方案按照方案,雄安新區將建設國際領先數位化主動配電網,打造能源網際網路示範區。*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通信蔣志祥:數字經濟,萬物數位化
    藍鯨TMT頻道11月15日訊,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大會期間,在分論壇「數字經濟論壇」,分享通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志祥談到他對數字經濟的理解是所有物質都可以數位化,並通過連接、計算等資源進行自由的配置,形成千行百業的產業鏈條
  • 業內人士探討數位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業內人士探討數位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2020-12-17 21:43:26 創業邦創始人兼CEO南立新表示,過去的十年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十年,新的十年是醫療健康、數位化的時代。  到家集團首席公共事務官郎永淳稱,反脆弱最核心的點是做火,得風:每一個企業、創業者都是火,風則是投資人和媒體。火要燃燒得更旺,同時也要藉助更大的風力。  他認為,在不確定過程中,需要找到未來10-30年可以確定的東西。
  • 馬上消費金融趙國慶:金融數位化轉型是破局之道
    今年的新冠疫情,進一步凸顯了金融業加快數位化轉型的緊迫性。未來金融數位化轉型大有可為。深化科技能力《中國經營報》:消費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各類機構申請消金牌照的背後,體現了業界對於消金合規、持牌發展的共識,做金融要始終保持對風險的敬畏,對監管、合規始終要有擁抱之心,這也是對行業、對社會、對用戶的責任與擔當。具有嚴格、到位、完善、貼身的監管是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幸運。
  • 配電環節是電網數位化轉型抓手 需解決新舊系統融合等問題
    需解決新舊系統融合等問題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呂本富表示:「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首先要保證運營生產,然後才能在技術平臺上進行創新,數位化轉型主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原有的技術平臺可能有些老舊,無法適應金融科技時代的業務創新;二是很多新技術難以和原有系統進行匹配,新舊系統融合是平臺創新的一個難點
  • 發揮綠色數位化優勢,鋪就能源電力低碳發展之路
    各個產業向電氣化和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也恰恰是為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鋪就的一條創新之道。 在這方面,承載和保障著國計民生穩健運轉、在能源分配和消納中承擔重要作用的電力系統,也正積極邁入通向低碳化的快行道,為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率先樹立典範。
  • 《利潤裂變》新書發布會北京場:數位化轉型時代的經營之道
    兩位作者皆是經營企業的實幹家,在多年的企業經營管理中不斷探索企業經營之道,本書包含了他們對當代企業如何進行敏捷化、數位化轉型的深刻思考與實踐經驗,首創「道合敏捷經營系統」(「道合敏捷經營系統=新阿米巴×合伙人制×數字運營」),是一部融合了東西方管理智慧的指導論著。
  • 發揮綠色數位化優勢 鋪就能源電力低碳發展之路
    各個產業向電氣化和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也恰恰是為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鋪就的一條創新之道。   對於電力系統及其基礎設施的升級,施耐德電氣積極響應我國宏觀發展格局和具體業務場景的需求,通過「中低壓一體化、強弱電一體化」的數位化智能配電解決方案,結合快捷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專業服務,在保障配電網系統高度穩健運行的同時,利用互聯互通的智慧,持續構建低碳化的運行模式。
  • 存款流失的數位化解決之道來自江蘇省農信聯社數位化營銷平臺的...
    面對這樣的挑戰,只有依託網際網路技術,促進業務經營向數位化方向轉型,用科技重塑金融服務模式。江蘇農信在這一領域的積極探索以及泰州農商銀行的成功實踐,無疑對廣大農村金融機構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江蘇省聯社數位化營銷平臺的應用和推廣,為此提供了數位化解決之道。  農商行存款流失之痛  「存款不是咱們農信機構的優勢嗎?」
  • 全球數位化學習:挑戰、趨向及思考——《2020數位化學習現狀》報告的解析
    基於上述問題,本文以《2020數位化學習現狀》報告為基礎,結合Schoology官網的數位化文檔、案例及相關資料,對當前數位化學習中教師和管理者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工作的優先事項進行詳細的分析,並在報告提出的十項結論性發展趨勢之基礎上,從數位化環境、數位化資源及數位化學習方式等要素出發,構建了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化學習框架,並進行了進一步論述與思考,以期對今後數位化學習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 2020澳珠企業家峰會舉行 三六零周鴻禕稱數位化發展應當樹立底線思維
    「未來5-10年,所有企業都將是數位化企業,所有經濟都是數字經濟。這其中孕育著無數機遇,但機遇也意味著挑戰,數位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網絡安全。」  隨著數位化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安全風險也將不斷加劇。可以說,數位化重新定義了網絡安全,而網絡安全也成為了數位化的根基。此時,我們需要形成另一種共識,即數位化時代整體的安全共識。
  • 騰訊SaaS加速器二期首課開啟,解構To B邏輯,共贏數位化機遇
    近日,以「千裡之行,乘勢而上」為主題的騰訊SaaS加速器二期開營暨首次封培活動在深圳正式舉辦。40家學員企業齊聚鵬城,群策群力,探尋SaaS行業發展趨勢,生態共創,在騰訊SaaS加速器中團戰共生,迎接數字時代的全新機遇。騰訊雲副總裁穆亦飛在致辭中表示,SaaS生態的建設需要背靠背的力量。
  • 曲韻芳華丨經典詠流傳 《數位化破局》新文創微紀錄片首期全網上線
    有「第二國劇」之稱的越劇,誕生過《梁祝》、《白蛇傳》等戲曲文學不朽名作。浙江是越劇觀眾最為普及的省份,是越劇表演人才生成和輸出基地,其中浙江小百花代表了新時期越劇的美感和質感。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新藍網和騰訊遊戲聯合推出首個新文創系列微紀錄片《數位化破局》,於8月8日每周六起在浙江衛視、中國藍TV和騰訊視頻、極光TV同步播出。
  • 潤物細無聲,風火遞讓小微商家數位化轉型觸手可及
    風火遞創始人&總經理 劉赳針對以上痛點,在數位化新趨勢背景之下,風火遞結合自身產品屬性發布風火遞生意版,用科技賦能小微商家,為這群平凡的小商家構建至簡的商業世界。劉赳簡述了風火遞的發展歷程、現在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 隆道創始人吳樹貴:五步實操構建企業數位化系統
    企業需要做好實操五步驟,兼顧「賦能協同、支持決策、匹配供需」三大核心價值,搭建切合自身需求的數位化系統,方能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實現真正的企業數智化。以下內容根據第十一屆全球採購(武漢)論壇 · 2020採購人峰會演講內容整理:大家好,很高興參加這場聚焦「採購與供應鏈」的盛會。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五:數位化轉型戰略
    一、數位化轉型是資訊時代企業級核心戰略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企業發展環境日益複雜多變,機遇挑戰並存。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組織邏輯和體系變革,全面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數位化轉型化解不確定性,是當前戰略轉型核心。
  • 共話地產新升級:通聯支付地產行業數位化峰會成功舉辦
    來自紅星美凱龍、小米數科、協信、萬向信託、大發地產、綠都地產、景瑞、陽光城、聯美、中洲、萬泰、宋都等多家知名企業代表及眾多地產集團嘉賓會聚一堂,聚焦地產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熱點與趨勢,分享通聯支付聚合地產全場景創新服務能力,共話地產行業數位化升級之道。
  • 2020年度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科技賦能,構建數位化金融新生態
    作為今年最後一場壓軸之作,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消費者銀行技術中心全球信用卡和風控團隊負責人——吳烈宇(Eric Wu),以及花旗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現金管理產品主管——陳海俊(Bill Chen)分別從信用卡的發展史到數位化和電子商務的產品創新,為學生帶來精彩展示和傾情分享,也為本年度金融實務課程畫上圓滿句號。
  • 打造數位化的共創生態:CDP在行動
    根據IDC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1000強企業中超過67%把數位化轉型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之一。2020年超過25%的製造企業表示收入超過50%來自數位化,疫情更加速了企業數位化的進程。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全球有超過2億的企業員工提前在家全面嘗試了「雲辦公」。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銀行已然成為數位化轉型的排頭兵,數位化改革的意識覺醒也終於從頭部企業延伸到了中小銀行。然而,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實現數位化轉型並非一蹴而就。 「數位化轉型已然是生死之戰」 「在數字經濟時代,銀行不做科技的投入,就只能『活著』。」對於數位化轉型,平安集團聯席CEO兼執行董事陳心穎認為,這是銀行的「生死之戰」。 這樣的比喻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