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的一本教科書

2020-10-15 給生活添一點料

當孩子一出生呱呱落地的時候,做父母的都是高興至極,但是孩子在今後的成長路上需要父母下點功夫了。如果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一點不經意的話語和不良的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有一天我在同學家和同學聊著孩子學習的事,她說他的兒子上小學四年級了,學習成績總是班裡的前幾名。我說你的兒子很優秀了。她對我說,孩子剛上小學,這個時期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光看分數和成績。我們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培養他生活有規律,對人講文明禮貌,做事講誠信,學習有目標。只有在家養成良好的習慣,到了學校才能聽老師的話,遵守學校紀律,將來自然就會有好成績了。

我們正說著,她兒子放學了,孩子一進門放下書包說:媽媽我放學了。她跟我打個手勢,就迎上前,對兒子說,寶貝放學了,你看家裡來客人了。孩子很有禮貌的向我打招呼說:阿姨好!隨後在書包裡掏出一張紙,遞到媽媽面前,高興地說:媽媽,我今天作文得了100分。媽媽說為什麼呀?你是怎麼寫的?孩子說:媽媽,我讀給你聽,作文題目是我為什麼要努力?

有一天,我跟媽媽說不想上學了,媽媽問我為什麼?我說上學太累了。媽媽卻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你要明白,你背不出來的書,總有人能背下來,你做不出來的題,總有人會做出來,你拖到明天的事,總有人今天能做完。那麼你想去的學校,只好人家去了;你想過的生活,只好人家過了。現在你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挨累的苦,只有知識能改變你的命運,如果沒有知識永遠也改變不了你的命運。孩子,你要知道,父母給你的叫背景,自己拼來的才是江山,聽完媽媽的話,我明白了,父母給的是導航,航行的路上還要靠自己去努力。

聽到這裡,我和同學一起鼓掌,為孩子點讚。我在心裡默默的佩服這位同學,真是教導有方。只見同學接過卷子,對兒子說:兒子你真棒,你要繼續努力哦。看到這一幕,我想起了高爾基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在這孩子的身上看到了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良好習慣,健康的理念,正確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呵護孩子,引導孩子熱愛生活,認識世界,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孩子。讓孩子在玩樂中不知不覺的成長,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成功,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良好的教育技巧能讓父母真正成為一本教科書

以上僅為一個學習帶娃家長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成長。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本文由「給生活添一點料」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
    導讀: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地鐵裡寶媽一個舉動被點讚,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成長教科書
    導語:近來,在地鐵上,有一位媽媽橫抱著一個睡著了的孩子。她座位的兩邊都坐了人,孩子的鞋子容易把旁邊人的衣服弄髒,這位媽媽就自己用手,將鞋子與旁邊人的衣服隔開,這個舉動瞬間溫暖了我們。這位媽媽在用她的行為教她的孩子怎麼做人,雖然這只是個無意間的行為,但這不僅有效地教孩子,還體現了中國人的禮節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 拖拉不是與生俱來的,父母的哪些行為加重了孩子的拖拉習慣
    當問題發生時,埋怨孩子是沒有用的,畢竟他們年紀尚小,有時候大人做事都會拖拉,更何況孩子!打罵更是沒有用的,如果問題可以用暴力解決,那教育孩子未免太簡單了。所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行為,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方可及時有效解決問題! 總結孩子拖拉行為的出現,家長的原因有這些!
  • 父母的8種最易被孩子「記恨」的行為,沒中一條的就是好父母
    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曾說:「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真誠地道歉,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別人的習慣。」可是身為父母的我們,一方面努力教育孩子要勇敢承認錯誤,另一方面卻在拼命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
  • 苦難少年龐眾望,是一本值得所有父母都去讀的教科書
    今天,我把這位少年的故事推薦給每個父母,因為他的故事對我們來說極有借鑑意義。這位苦難少年的成長之路,就像一盞指路的明燈,又如同一本鮮活的教科書,讓我不斷地去品讀、去深思,去追尋。龐眾望,1999年出生在河北滄州一個極不普通的家庭:父親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親常年癱瘓在床,沒有行動能力。
  • 父母最傷孩子的3種行為,這個居然排第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任何言行,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每時每刻每個場景都可能潛移默化重塑孩子的命運。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表現出來的,卻並不一定是愛。生活中,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會傷到孩子。
  •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幾個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現在父母做的更多的事情是讓孩子們如何過上好的生活,但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還需要教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如何生活。所以,教孩子每天喝充足的水習慣是很重要的。保持適當飲水的習慣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保持充沛的體力,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防止在玩耍時肌肉拉筋,起到潤滑身體關節的作用。但同時,要避免讓孩子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蘇打水,咖啡和能量飲料等,咖啡因是利尿劑,可導致脫水。
  • 家長行為「無下限」,孩子模仿就「無上限」,別做娃的反面教材
    做父母最忌諱的就是敷衍,這種漫不經心的承諾在孩子心中是非常看重的,結果經歷了一次次的欺騙後,孩子也失去了對父母的信任只要心情不好,孩子就是你的撒潑對象,當你心情好的時候,又去和孩子心肝寶貝。孩子逐漸習慣了你的這種行為,也會像你一樣變得在學校和老師禮貌有加,回到家中和父母大呼小叫,窩裡橫的性格其實是遺傳的。
  • 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父母善用「改變之輪」,規劃好行為習慣是關鍵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一直跟隨著他。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處處引導指點,可難免有疏漏,更甚者那就是孩子學到的父母身上的壞習慣。與其用人無完人來開脫,倒不如在認識到不良習慣的嚴重後果後,糾正陋習、錯習。
  • 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父母善用"改變之輪",規劃好行為習慣是關鍵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一直跟隨著他。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處處引導指點,可難免有疏漏,更甚者那就是孩子學到的父母身上的壞習慣。與其用人無完人來開脫,倒不如在認識到不良習慣的嚴重後果後,糾正陋習、錯習。
  • 高情商孩子的行為習慣
    所以導致了很多孩子沒規矩,有的人說,孩子小呢,定那麼多規矩不好,玩好就行,真的是這樣嘛?(1)東西從哪拿放回哪去 ,看似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好多父母不覺得是個事 。(2) 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動 亂翻。這是個成年人都應該知道的規矩。但是身邊還是會看到很多小孩這樣做,然後大人 不痛不癢的說一句 「不能動」 然後沒事了 。
  • 孩子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
    生活中有些孩子有很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勤洗手比如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兒,比如放學回家很自覺的寫作業,讀書看報等。而大部分的孩子是每一天每一次都在父母的念叨,催促下一件一件的去做,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嘮叨不禁也讓家長感到他頭痛甚至崩潰,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 你知道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是什麼時候嗎?
  • 經典教科書:《組織行為學》譯感
    這些年來,《組織行為學》英文原版平均以每兩年一版的速度不斷更新,到了2016年就已經出版到第16版了。可以想見,無論在哪個層次上,一本教材能出到16版,足以證明其存在的價值。與其他版本相比,史蒂芬·羅賓斯的《組織行為學》是一本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教材,長期以來暢銷不衰,深受大學師生和管理實踐者的喜愛。在中文領域,這樣的經典教科書非常少見。
  • 《正面管教》一本父母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正面管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簡·尼爾森太太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和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心理學博士、正面管教方法發起人,十年小學、中學、大學的心理輔導老師。這本書出版25年來受到數百萬人的喜愛,《正面管教》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 一本教科書在手,造反、種地全都有
    不過,這兩個小學生野外求生啥東西都沒帶就帶了幾瓶營養快線還有一本中學地理書然而,到了中國的地理教科書簡直就是地獄難度哪怕只是初中課本上來就要教你搞農業讓你要學會考慮地形、氣候、市場、勞動力機械、交通、政策
  • 現在改變一本教科書,未來卻可能改變一代人
    只有日積月累的美育才能帶來未來一代人的美感我們總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那就從改變跟孩子緊密聯繫的教科書開始——一群臺灣的90後對美感教育的宣言就是這群90後,發起了《教科書改造計劃》,陳慕天意識到:不論臺灣還是大陸,中國的孩子,從小面對的都是都是這些刻板的、幾乎沒有設計可言的教科書。又怎麼能要求他們長大之後,突然就明白了什麼是美,美的重要性呢?要改變,必須從孩子開始,只有日積月累的美育,才能形成未來一代人的美感!雖然美術館不少,但是一個孩子一年能去幾次美術館?
  • 想要孩子習慣好?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培養好習慣孩子
    不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所以想要孩子將來更好,培養好習慣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就可以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家長們了解多少。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對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有一定的好處,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方式,也會幫助孩子提高自主的能力,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強,也就會有良好的習慣。
  • 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習慣?背側紋狀體和習慣行為、目標導向行為相關
    說到孩子的成長,除了學習專心高效,還有一點一定也是家長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擁有的,那就是「習慣」!孔子曾說:「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說的就是,很多習慣從小養成便會成為天性,因為習慣會使一切自然發生。那麼一個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還是生活上的,是怎麼形成的呢?
  • 若發現孩子有這5個行為時,父母該打就得打!給孩子立規矩別嫌早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大致推斷出他們長大後的品格和性格等等。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的成分,但也不無道理。因為當孩子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如果父母不加以良好的引導,會使得孩子形成錯誤的三觀,進而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
  •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榜樣」 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極致,是行為的影響。每個父母的行為,都將影響下一代。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也是最容易影響和塑造的,他們的很多觀念和行為都是在父母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