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教投】
一所民辦學校發展的好與壞與這所學校校長、董事長的職業定位有很大關係,董事長的胸懷、校長的智慧決定了校長的發展。
很多民辦學校辦學的過程就是不斷更換校長的過程,辦學十年更換校長超過十人的學校很多,一年換兩個校長的學校也大有人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客觀的講,董事長與校長都有責任。一方面,很多學校的董事長辦學多年始終沒有搞明白校長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因為校長的作用大都被董事長一個人替代了。所以,學校的校長更換起來也就正常了。另一方面校長水平過低,沒有能力對學校的發展做出客觀的判斷與決策,始終讓老師們找不到方向,耽誤了學校的發展。
在校長人選問題上,董事長如何確定人選,怎麼去選擇校長對於學校的發展相當重要。
董事長參與學校管理,對學校正常工作指手畫腳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這讓很多民辦學校的職業校長、管理者很苦惱,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情被他人隨便指手畫腳的,這包括自己的頂頭上司。如何避免這個問題,要看學校董事長的定位,倘若董事長就只是董事長,不再兼任校長,董事長卻經常性的過問、參與學校的管理這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學校的所有權與管理權是分離的,既然是分離的,學校的董事長就應該充分的尊重校長的管理,給校長充分的管理權與決策權。倘若董事長兼任校長,董事長對學校的管理就無可厚非了,不論董事長董不懂管理,只要其堅持兼任校長,那就把所有權與管理經營權合二為一了。其學校的執行校長、副校長、管理層就要按照董事長、校長的思想去落實執行下去,這樣的學校要麼會把一位原本不懂教育的投資者「改造」成為教育者——這是值得慶祝的;要麼董事長、校長不懂教育最終自己用糟糕的管理親自葬送了自己的教育大業。
民辦學校的職業校長們在抱怨董事長幹預學校管理過多的過程中其實還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管理水平。我們不需要避諱民辦學校的校長隊伍裡其實依然還有很多人是不合格的,是沒有思想的、沒有管理智慧的、缺乏管理思路的,而且這樣的人還佔據相當一部分比例。
民辦學校的董事長過多的參與管理是因為校長的管理不力,有些民辦學校校長的確缺乏管理的智慧,缺少對教育的思考,也就無法把握好學校的管理與發展,董事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實在看不下去時時就「親自出馬」,這也就很好理解了。
沒有管理水平、管理思路、管理智慧與教育思想的人做民辦學校的校長,對民辦學校的董事長、民辦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來說是一種災難。
如同有人投資開飯店一個道理,當我們投入大量的財力開了一家飯店,請來了一個烹飪水平非常差的大廚一樣,這大廚做不出好菜就會影響到老闆的生意,就會影響到顧客的口味,長期下去飯店就有倒閉的危險。
校長如同大廚、董事長如同開飯店的老闆。
所以,一位不稱職的校長對學校來講是一種災難,這個說法不為過,因為站在教育的角度考慮校長的作用,這災難就更讓人痛心了,同樣的兩所學校,不同的校長給學生、教師的人生影響是不一樣的,優秀的校長給教師、學生以幸福,平庸的、乃至無能的校長只會耽誤教師、學生寶貴的時間。
有時站在這個角度考慮問題的話,董事長幹預、參與學校管理是可以理解的,誰讓你校長做的不夠好呢?
而另一種狀態下董事長過多參與學校的管理對學校來講就成為另一種災難。這種狀態就是董事長不尊重校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來評判學校的日常工作、評價校長,主觀意識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自我評價,站在自我的角度上看問題,不能遵循事物存在與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是很危險的。如同有人喜歡顏真卿的字,有人卻喜歡柳公權的字一樣,評判的標準不一樣,就帶來不同的後果。
靠主觀意識評判事物是不全面、不客觀的,只會讓自己受到損失。如果民辦學校的董事長請來了對學校管理有一定思想的校長時,董事長最需要做的就是放權給校長,給校長的空間越大、校長就越能把學校管理得更好,這個方面就體現了董事長的胸懷問題,有些董事長自以為自己的管理、思考評判是正確的,有時就忽略的校長的存在,參與學校的管理,除了工作的程序被其帶頭破壞以外還直接影響了校長的管理思路與發展思想,這樣的董事長是不明智的,如果自己懂管理、懂教育就不要請校長,而如果請了校長自己還再去參與管理那就等於白白的給校長發工資了,請來校長,卻要自己去管理學校,這不是明智的選擇。
而投資辦學又想有好的結果,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尋找一位優秀的校長,然後把校長安排好,自己走人,最好一年到學校一次,或者一個學期到學校一次,董事長到學校的次數越少越利於校長獨立開展工作。千萬別整天呆在學校裡,再優秀的校長也不能把學校的管理做到完美的不可挑剔,而董事長整天在校園裡轉悠,只會增加老師們的負擔與壓力,在董事長與校長的「對決」中,老師們大多是站在校長的一邊的,也就是說,在校園裡老師們可以每天都看到校長,校長會讓老師們有一種踏實的感覺——這校長是成功的。但是老師們在更多的時候是不願意看見董事長在校園裡轉悠的,除非有一種可能,校長水平太低,老師們希望董事長到學校了解校長的管理水平,然後老師們促成董事長讓校長走人。
校長是最難對付的知識分子,因為知識分子骨子裡的那份清高與傲氣容不得他人的不尊重。我覺得任何一位有教育思想的校長都必須學會自我尊重,學會捍衛自己的尊嚴所在,而我們對學生的教育首先源於尊嚴的教育,即讓學生有尊嚴的成長。讓學生有尊嚴的成長就是要讓學生首先明白做人的尊嚴,人首先要有尊嚴,然後才能在社會中得到尊重,這種對尊嚴的教育,體現在對自我的尊重與對他人的尊重,「知恥而後勇」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就是體現人的一種羞恥之心,讓人然後具有勇氣的一種人生態度。
所以,校長要捍衛教育者的尊嚴,要讓學生、老師都有尊嚴的生活著,校長必須自我是有尊嚴的。經常對校長發脾氣的董事長是愚蠢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董事長與校長之間的關係不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而是一種合作關係,合作者之間是不能發號施令的,是合作,是探討,是交流,是共同進步。這甚至包括校長與學校的老師、領導層的領導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大家只是分工的不同,沒有地位的高低貴賤之分,上一級更不能對下一級發脾氣,一個對下級經常發脾氣的董事長、校長都不是優秀的領導者,敢於向上一級發脾氣的人有時候很可能是有思想的人,對下級發脾氣的人只能說明其修養不夠,需要繼續修行。
優秀的校長,對一所學校而言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優秀的校長本身就會帶著一種無形的資產。因為優秀的校長不論到哪裡都是優秀的,而一所沒有優秀校長引領的學校只會讓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失去方向與精神。從這個角度來講,人才就是生產力。
優秀校長是民辦學校最先進的生產力。
如何選擇校長,是董事長辦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是一所新建學校,董事長在校長的人選上要全面了解,綜合考察,要了解校長的學校管理思想,要了解校長的教育思想,要了解校長的個人品行。做人成功,做事才能成功,對從事教育的人來講,校長的人品比什麼都重要。
而對於一所辦學已經有歷史的學校而言,選聘校長的最好方法就是讓這位校長給全體教師做一場關於學校管理與教育思想的報告,優秀的校長會用自己的觀點贏得老師們的好感。而一位連自己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都沒有的人是很難成為優秀校長的。
民辦學校校長與董事長的職業定位決定著學校的發展。
校長要想在民辦學校立足就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管理理論、教育思想體系,成為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校長。能做到這一點,即便與最糟糕的老闆合作也是能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的。用自己的管理智慧讓董事長放心的遠離學校是優秀的民辦學校校長要思考的事情。
而民辦學校的董事長最應該給自己的職業定位應該是選擇最優秀的校長,把學校交給教育家,做好學校外圍與後勤的保障工作,至於學校內部的管理最好一點都不要過問,你到學校的次數越少,學校一定發展的就越好,當然,前提是你請的校長很優秀。
有人說,付出一點就想馬上有回報的人適合做鐘點工;如能耐心按月得回報,適合做工薪族;耐心按年領取回報的是職業經理人;能耐心等待3-5年的是投資家,可以耐心等待10-20年的是企業家;能等待50-100年的是教育家;能等候300年的回報就是偉人;能耐心等待3000年才見到效果的就是聖人。
我們或許很難成為偉人與聖人,但是我們絕對有成為企業家與教育家的可能,這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去努力,不論從教育的內涵來講還是從教育的社會功能來講,教育總之是一件慢的事情,而民辦學校的校長與董事長必須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校長因思考而有力量與智慧,校長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不斷發展自己;董事長應該與民辦學校的校長充分合作,把握好學校裡最寶貴的教育資源,給優秀的教育者最大的平臺去馳騁,懂合作,才會走向成功。
這就是民辦學校校長與董事長的職業定位。
作者:高林,溫暖教育倡導者、專注於民辦教育、民辦學校管理研究,山東臨沂興華教育集團興華教育研究院院長
【民辦學校法律、財稅服務】
民教投引入專業合伙人團隊,推出包括關聯交易專項服務在內的民辦學校法律、財務和稅務的深度諮詢服務,歡迎聯繫。
【民辦學校資本服務】
民教投團隊熟悉民辦學校的政策、法律、財務以及估值,通過組織各類活動匯集了數百家教育行業投資機構,為各類民辦學校提供專業的融資服務,包括股權和債權,先後為多家民辦學校成功引入資本。我們的項目標準為具有一定規模(項目要求:上年收入至少兩千萬元以上,初創項目暫不考慮),有成長性的民辦學校、民辦大學、獨立學院等項目,歡迎聯繫。
商務合作
請長按識別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