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報訊(郭揚/文 林靖鵬/圖)10月9日,又到周一,雲霄縣竹塔學校內一片歡騰,現代化教室內傳出琅琅書聲,運動場上孩子們暢快追逐嘻戲。
像很多地方的農村學校一樣,竹塔學校也曾經歷生源流失的辦學陣痛,大量學生爭相湧入城關名校。而這一現象,卻在近幾年間徹底逆轉。至2020年秋季,這所九年一貫制農村學校生源數達1048人,相較之前增長近3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縣城或外鄉學生轉學而來。
「2017年來,竹塔學校連續3年蟬聯全市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尤其是今年上半學年,我們還斬獲全市初中教育教學質量信得過學校榮譽稱號,中考成績綜合比位列全縣第二,僅次於縣城的一中分校。」校長林捍東欣喜地說道。這一面面來之不易的金字獎牌,吸引大批學生家長「逆流」進村,也見證著竹塔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逆勢翻盤。
千禧年之初,竹塔學校僅有一棟低矮平樓。老舊的教室採光通風差,一臺吊扇也沒有,一到夏天就有如蒸籠。加之彼時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教育資源差距日益拉大,就連許多竹塔當地學生家長也紛紛捨近求遠進城求學。「眼見著教室裡的學生越來越少,課堂氛圍愈發沉悶冷清,老師的教學熱情也受到很大打擊,學校的教育質量日漸下滑。」談及親身經歷的辦學低谷期,在竹塔學校任教30多年的老教師吳益樹感慨萬千。至2013年前後,竹塔學校生源流失率到達高峰,初中年段銳減至160人左右,學校中考成績在全市「吊車尾」,一度被戴上教育教學薄弱校的「帽子」,面臨撤併危機。
2015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一系列大力度的教育補短板政策向雲霄鄉村教育一線傾斜,竹塔學校迎來「觸底反彈」關鍵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尊師重教氛圍營造。竹塔學校一時落後並不可恥,只要老師、家長、村民能擰成一股繩專心抓教育、專心抓成績,我們一定能逆襲。」這一年,竹塔學校正式改為九年一貫學制,林捍東接棒上任,一攬子「急救」措施當即在校園內外鋪開。
改革,從教學管理開始。竹塔學校一改以往鬆散式教育教學,嚴格實行精細化管理,年段長負責制、績效考評制等機制落地後,有效調動了老教師教學積極性實行年段制管理。針對生源萎縮這一難題,林捍東帶著老師們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戶作動員,並聯合村幹部發動鄉賢帶頭尊師重教。期間,竹塔村應勢成立獎教助學促進會,每年約有30萬元的愛心獎教助學基金投入竹塔學校教育一線,近200人次踴躍參與捐資獎教助貧。
在竹塔學校知恥奮進之際,各級財政專項投入近3000萬元,用於提升竹塔學校辦學環境,教學綜合樓原址重建、師生宿舍樓拔地而起,運動場、多媒體教師等教育硬體配套日漸完善。就讀竹塔學校的孩子們告別陋室,走進寬敞明亮的多媒體課堂,獲享優質教育教學。今年疫情期間,在縣教育局大力度支持下,竹塔學校還主動擔當作為開設輔設幼兒園,確保幼小銜接不斷檔。
「竹塔學校的改變,我們村民乃至周邊各村都有目共睹,不僅環境變好了,老師盡職盡責,中考成績更是在全縣名列前茅。上學期趕上兒子小升初,我們一家子果斷決定帶著孩子從縣城回村就學。這間家門口的好學校,大傢伙都信得過。」吳鎮林是「逆流」返村的學生家長之一,談起選擇竹塔學校的理由時,他笑著說,孩子在這裡上學接送方便、升學不愁,一年下來比起在縣城讀書時還能省下近6000元的租房花銷。
竹塔學校成功「逆襲」的背後,是雲霄縣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的縮影。如今,放眼全縣,城鄉教育差距在同步發展中日益縮小,越來越多的好學校辦在村門口,越來越多的名師深耕農村教育一線,越來多素質教育課程備受學生家長青睞,各地群眾切實感受到教育的公平與效率。(新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