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校共建」改變薄弱學校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阜新市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屬於遼寧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近年來,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緩慢,中小學教師流失現象嚴重,特別是一些鄉村學校普遍存在教師隊伍嚴重老化、教師結構性缺編、非本專業教師大量從教的現象,致使學校管理渙散、教學質量低下。

為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鄉村教師專業能力,阜新市教師進修學院從2015年9月開始,對區域內的鄉村薄弱學校實施了「包校共建」。具體內容是:阜新市教師進修學院中教部、小教部等主要教研部門主動承包一所鄉村薄弱學校,與之開展共建工作,共建時間最短一個學年,參加共建的教研員每周深入所包鄉村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對該校的教育教學進行診斷、示範指導和培訓提高,幫助學科教師快速提升專業素養。一路走來,「包校共建」深受好評,改變了農村學校的薄弱局面。

以課堂為陣地,深耕細耘,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有效提升。學期伊始,教研員就把「包校共建」作為重點工作納入教研計劃,並且有針對性地制訂詳細幫扶共建計劃。依據計劃教研員每周都要到所包鄉村學校進行具體幫扶指導,以新課標、新課堂、新技術為研究重點,對本學科教師進行「四研四備」指導。「四研」是在備課時以研究課標、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和研究教法學法為前提進行教研;「四備」,即教師自己先備課為「一備」,在一備基礎上同組教師再集體備課為「二備」, 教研員再指導備課為「三備」,上完課後重新備課為「四備」。通過這樣一個流程,教師細研每一個教學環節,完善每個具體教學行為,把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嚴抓實,專業素養持續提升。

以問題為抓手,務實研究,促進所包學校教研水平整體提高。教研員每次深入學校的同時,還要設計好調查問卷,問卷主要是了解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疑惑、好的做法、建議等,到下次進校指導時再收上來進行梳理、歸類,篩選出最突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辦法和最佳建議,在月底的調研日集中所包學校的全體教師共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校本教研活動的核心內容以問卷梳理出來的問題為重點,包校教研員、教師共同參與、平等交流,幫助教師解決存在的疑惑和問題,協助校長做好學校的教學與管理。以問題為抓手,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教研,增強了學校校本教研的實效性,解決了真問題,有效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整體提升。

以共建為平臺,多措並舉,整體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包校共建」實施伊始,阜新市教師進修學院整合各方力量幫助共建學校。一是充分利用遼寧省「鄉村導師團」送教下鄉活動,促成共建薄弱學校與之結對,優先獲得省內一流教師的送課和指導。二是按「包校共建」計劃要求,學科教研員在薄弱學校教師中定期開展「同課異構」「同課再構」「區域賽課」等活動。活動中,教研員既是設計者、服務者,更是參與者、引領者和實踐者,通過與廣大教師密切互動,傳播了先進理念,改善了教學行為,提升了課堂質量。三是組織所包學校的部分骨幹教師和相關管理者到市內名校進行跟崗研修,跟崗人員和市內學校的教師一起教研,一起聽課、議課,一起上觀摩課,一起參與學校的日常工作。跟崗結束後,跟崗人員回到學校再對其他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實現經驗共享。四是根據所包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阜新市教師進修學院組織德育部、心理健康教研部、教育信息技術部等部門的教研員,定期到所包學校進行班主任工作、學校主題班隊會、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高度融合等方面的培訓,全方位推進學校的整體工作。此外,在省、市開展的有關教學競賽、教師基本功培訓等活動中,教研員也主動創造機會推薦所包學校的教師參與,讓他們多開闊眼界,多見世面,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包校共建」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是面對鄉村教育,「包校共建」只是「治標」,不能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鄉村薄弱學校優秀教師匱乏、管理鬆散、家長不滿意的狀況。二是在「包校共建」過程中,教研工作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教研員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每周還要深入所包學校;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鄉村薄弱學校的渴望與需求,單靠教研部門的「包校共建」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三是面對新時代教研工作的新任務,市級教研部門如何協調好縣、區教研部門開展鄉村學校的教研指導工作,如何與「扶貧助學」有機結合,如何將對鄉村學校的教研指導與鄉村學校黨建工作有機融合,都是我們需要努力探索的問題。

(作者系遼寧省阜新市教育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

《中國教師報》2020年02月26日第14版 

相關焦點

  • 半月談|包瑞:鄉村薄弱校還有救
    校長說包瑞:鄉村薄弱校還有救半月談記者 趙葉蘋 王軍鋒 張麗芸教師散漫、家長放養、校園破敗……這是許多地方鄉村薄弱學校面臨的困境。如何讓鄉村學校成為鄉村孩子儲能立志的造夢空間?從教20餘年的海南省瓊中縣灣嶺學校校長包瑞祭出「以誠聚人、以制管人、以愛養心」的三板斧。僅3年時間,一個曾要被撤併的鄉村薄弱校就成為眾多家長趨之若鶩的名校。「農村一些孩子很搗蛋、愛逃學,打架鬥毆、抽菸喝酒,能把他們教好、帶好,需要本事。」
  • 鴉博館與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基地共建,開啟館校共建新模式
    1月8日下午鴉片戰爭博物館(下稱:鴉博館)與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基地共建籤約儀式在林則徐紀念館舉行 ,開啟館校共建新模式,譜寫「出彩教育」新篇章。鴉博館副館長唐立鵬、宣傳部主任張翠霞以及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的校長江學斌、內職辦主任陳水生、校黨委書記李子民、校辦副主任陳雯、宣傳部部長駱昌韜等校領導及師生代表出席了活動。館校共建基地昨揭牌據介紹,本次館校共建活動得到雙方高度重視,早在去年9月雙方就便開展了實質性的工作對接,鴉片戰爭博物館的巡展、講座等活動已經多次走進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
  • [浦東]東昌南校:攜手共建 合作共贏-"強校工程"結對學校吳迅中學...
    [浦東]東昌南校:攜手共建 合作共贏-"強校工程"結對學校吳迅中學李群校長一行來校訪問交流時間:2019/2/25 10:11:07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東昌中學南校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一所農村薄弱學校帶來的蛻變
    從瀕臨停辦的「冷門」校到在校生1600餘名的「熱點」校;從低矮簡陋的磚瓦房到窗明几淨的教學樓;從泥濘坑窪的磚鋪地到整潔平整的水泥地……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城關鄉第一中學地處城鄉接合部,她的蛻變,要從2005年4月說起。當年學校只剩下160名學生,學校走進了歷史最低谷。2006年年初,封丘縣教體局及時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
  • 從薄弱校到信得過學校!雲霄竹塔學校這樣「逆襲」
    像很多地方的農村學校一樣,竹塔學校也曾經歷生源流失的辦學陣痛,大量學生爭相湧入城關名校。而這一現象,卻在近幾年間徹底逆轉。至2020年秋季,這所九年一貫制農村學校生源數達1048人,相較之前增長近3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縣城或外鄉學生轉學而來。 「2017年來,竹塔學校連續3年蟬聯全市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 人和實驗學校攜手西附共建U雲校 探索人工智慧+教育新模式
    6月22日下午,以「延續友誼共建共贏,深度合作再上徵程」為主題,重慶兩江新區人和實驗學校與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全面深度合作辦學籤約儀式暨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基地校的授牌儀式在西大附中兩校結對共建回顧自2014年起,人和實驗校與西大附中結為共建學校,開啟結對幫扶共建徵程。幾年來,西大附中派出管理幹部到人和實驗學校擔任掛職副校長,融入學校管理;開展暑期教師全員培訓;各學科教研組長、骨幹教師開展教學指導和研討工作。在結對共建過程中,兩校已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鄉村薄弱校如何「向死而生」
    湖南省沅陵縣陳家灘鄉九年一貫制學校(以下簡稱陳家灘九校),幾乎符合薄弱校的一切定義:位於離縣城80公裡的山區,辦學條件艱苦,師資缺乏,學生90%以上為留守兒童。沒有人們眼中的「優秀師資」「優質生源」「優越條件」,連校長都是轉正的原民辦教師。但該校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漢陽鼓勵薄弱學校「傍大款」 將嘗試老師「走教制」
    名弱校相差9倍漢陽區共有30所小學,生源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過1000人的有10所,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有7所,3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有4所,300人以下的有9所。該區薄弱學校陳家咀小學,學生僅103人,人數不過是鍾家村小學、西大街小學等學校的十分之一。
  • 大學進行家校共建非常必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家庭的協助教育,學校教育是辦不下去的。」家庭、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搖籃」,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者相輔相成、互相關聯,只有家校緊密合作、協同一致,形成良好「共慧」的良好共育環境,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健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 區校共建,又有三所上師大附屬中小幼學校將落地嘉定
    區校共建,又有三所上師大附屬中小幼學校將落地嘉定飛入尋常百姓家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王蔚 2020-12-14 15:28:47 圖說:上師大與嘉定區共建基礎教育集團 上師大供圖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王蔚)今天上午,上海師範大學與嘉定區人民政府共同籤署《合作共建上海師範大學嘉定基礎教育集團協議》,區校聯手共建「上海師範大學嘉定基礎教育集團」。
  • 校地共建共享!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 正式開學
    9月6日,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2020年落成暨開學典禮舉行,五百餘名學子迎來了在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的第一個開學季。學校將「國」字號高等教育資源與基礎教育模式進行集團化整合引入,在青島乃至山東尚屬首例。
  • 校地共建共享!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正式開學
    9月6日,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2020年落成暨開學典禮舉行,五百餘名學子迎來了在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的第一個開學季。據了解,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位於青島市城陽區,佔地131畝,建築面積11萬多平方米,設計規模為72個班級。今年高一招生201人,高三復讀部招生273人,國際部招生15人,小學初中招生45人。
  • 重磅籤約,校地共建11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
    重磅籤約,校地共建11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本次籤約合作共建高校附屬學校包含溫江區11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框架分協議與西南財經大學共建 3 所附屬學校,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幼兒園、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小學、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共建 4 所附屬學校,將溫江二中、溫江區實驗學校、溫江區光祈幼兒園及分園掛牌共建為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學
  • 助力校園數位化轉型 騰訊微校與光華教育集團共建中小學數字校園標杆
    1月23日消息,近日,騰訊微校與光華教育集團籤署數字校園共建的戰略合作協議,宣布集團各教育內容版塊將全面引進騰訊微校數字校園解決方案,同時以上海民辦光華中學和鹽城外國語學院作為試點學校推行。此外,微校還與上海有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了"騰訊微校數字校園項目"合作備忘錄,以上兩所示範學校正是由該家公司負責實施落地,未來,將充分整合各自優勢,共創共研,共同建設中小學校園數位化標杆學校。近日,騰訊微校與光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騰訊微校專注於為高校提供校園數位化的助力,目前已有300多所高校建卡,通過微信校園卡和「一碼通」的全新校園生活方式連接場景服務和生態。
  • 國務委員陳至立:加強學校管理 共建和諧校園
    這些事故和案件的發生,一方面表明社會處於轉型期,社會矛盾較多,一些不法分子把犯罪的矛頭指向防範能力較弱的中小學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們在學校管理工作方面還存在著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有些地方和學校安全工作仍存在鬆懈麻痺的情況。剛才周濟同志說了,就在我們召開今天的電視電話會議的前夕,11月18日晚,又發生一起樓梯口擁堵踩踏造成學生嚴重傷亡的慘痛事故,死亡學生達6人,受傷學生達39人。
  • 校地共建共享 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正式開學
    9月6日,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2020年落成暨開學典禮舉行,五百餘名學子迎來了在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的第一個開學季。學校將「國」字號高等教育資源與基礎教育模式進行集團化整合引入,在青島乃至山東尚屬首例。
  • 館校共建的東莞樣本:各館各有特色,有效補充中小學素質教育
    步步高小學也有這方面意願,與剛成立的莞城美術館溝通,二者一拍即合,開始借鑑北京的模式,探索開展本地特色的館校共建。於是,從2009年開始,莞城美術館開始與周邊各學校結成對子,打造館校共建服務模式。其間,莞城美術館與34所學校籤訂了「館校共建美術教育基地」服務協議,打造各中小學校美術教育的課外欣賞和實踐平臺。
  • 踐行家校共建,築強學業基礎,助力學生飛躍
    數學綜合測試旨在積極踐行家校共建理念,共商成長大計,共建學業基礎,共享學業成果參與監考的每位家長放下自身繁忙的工作,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認真執行每一個測試步驟,保證高標準的考場環境,展現出對孩子真切關愛以及對學校工作的高度支持
  • 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黔改薄辦〔2014〕5號各市(州)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委,貴安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財政局、經發局,仁懷市、威寧縣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局,各縣(市、區、特區)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局:  為增強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實施的計劃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基本辦學條件需求,省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制定了
  • 蓉城銳評「區校共建」豎起大學立德新天地
    近年來,一批批「道德模範」「時代楷模」「中國好人」的湧現,讓湖南長沙嶽麓山這塊千百年來弦歌不絕的地方,而今聚集著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22所高校,嶽麓區委區政府與駐區高校的「區校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