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和很多抑鬱症、強迫症患者一樣,自從得了這個病,我就不斷的尋找方法,自救,從未停止過。
吃藥、打針、針灸甚至都找過跳大神兒的,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我在夢裡都是在尋求治療。
一直以來,我都在斷斷續續吃藥,從我心理來說,我不想吃藥,我相信很多病友和我一樣。因為我始終覺得「心病終須心藥醫」。
用佛學的思想來說,抑鬱、強迫、焦慮等心理疾病都是源於習性的心理造成的,唯有改變患者的習性心理模式(貪求、厭惡、敏感、完美主義、多慮等特質),這一點才是根本的,才能徹底治癒。
可能是上天眷顧我吧,讓我遇到了李宏夫老師《戰勝強迫症》這本書,在書中讓我看到了有許許多多和我同樣抑鬱、強迫的人,讓我不再覺得自己是個異類,讓我在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有了方法,康復只是時間的過程而已。
起初練習
一開始,雖然知道方向是對的,但總也踩不上用「亦是如此」標記當下的練習節拍,雖然剛開始練習體驗到了效果,但是隨著持續加大練習,就感覺遇到了種種問題。
比如「亦是如此」的練習講到:對無論是看到、聽到、想到、感覺到、聞到、嘗到,或是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有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所經驗到的一切,凡是引起自己注意的,就對它進行描述並且在後面加上「亦是如此」。
其實這個練習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通過對當下的標記、專注,進而做到佛經中講到的六根與六塵的接觸不起習性反應,做到不妄想、不評判,做到應無所住,如是降伏其心。
但是,我練習做著、做著,就不知道說什麼了。還有就是總是會忘記,總之,練習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我就反覆看書中解答,原來這些練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其實也就是我們自身問題的暴露,而我們就是要讓問題暴露出來,進而通過練習去克服它。
送給病友們的康復兩個重點
1、為所當為,該做什麼,做什麼。不管出現哪些不好的想法、念頭、胡思亂想還是,總之,任何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的感覺或想法,你就只是保持「覺知」,就只是「知道」而已。
正如《戰勝強迫症》書中講到「覺知」是了除煩惱、痛苦的途徑,是讓我們的心回到當下的必然,只有活在當下,才能斷除妄想。沒有妄想,自然就不會再有強迫。如此我們便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
森田療法強調「不抗拒症狀就能消除症狀。」對待一切的緊張、抑鬱、焦慮、強迫、恐懼或是其他種種煩惱的產生,我們的做法不是排斥、對抗、消除,更不是控制、打壓、批判,這一切都是糾纏,是繼續在打結的過程,只會不斷的增加內心的衝突,強化症狀。
正確的做法是「覺知」,只要保持「覺知」便是,不做任何心理的反應,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從妄想的循環中解脫出來,回到當下,一切的內心痛苦最後就會自動消失。
2、給自己每天的生活做一個合理安排,做事情,動起來,漸漸地你的情緒就會被調動起來,堅持進行,生活也會給你啟發。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當你投入一種身體力行時,你便沒有太多精力胡思亂想,也會削弱你對負面情緒的關注和體驗,反之,就會容易陷入在自己的情緒裡,越陷越深。
結語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後,下著小雨,以前我對下雨天是非常不喜歡的,可當我踏出房門步入雨中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下雨天不會讓我感到不高興,是我對下雨天的看法讓我不高興,我當時想到了練習中的句子「對事物的看法是我心裡想出來的」,是啊,無論是高興與不高興都在我心裡。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練習了6個多月了,已經達到了很好的狀態,雖然如此,但是練習我依然在保持,因為心靈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我願意不斷的去修煉我活在當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