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醫藥處方藥零售市場正發力

2020-12-18 中投顧問

  為進一步布局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百洋醫藥集團日前與老百姓大藥房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處方藥+特藥零售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 在千億市場前景下,處方外流、規範執業藥師行為、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等政策的逐步落地,也給醫藥零售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依賴簡單的縱向合併、「高毛利」產品的營銷模式已不再適應新醫改的時代需求。從2017年開始,中國零售藥店數量則出現下滑,而藥店連鎖化率已經超過50%,這意味著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競爭也趨於白熱化。 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表示:「中國醫藥零售行業正在不斷地迭代升級,在解決處方來源、醫保對接、物流規範和藥事服務等四大核心問題後,必將承擔起處方藥銷售的歷史責任。而百洋可以深入研究連結各方醫療機構、零售企業和工業企業,幫助藥企將先進的醫藥產品和醫療技術通過優秀的零售渠道進入應用場景,助力中國醫藥零售企業轉型升級。」 在上遊端,早在2019年在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支持、百洋醫藥集團牽頭下,近30家全球知名的主流醫藥工業企業聯合宣布,啟動「千億處方藥零售平臺」。該平臺發揮全球主流藥企的處方藥品類供應能力與高效協同能力,專業分工提質增效,提升全地域、全品類處方藥的患者可及性與終端藥事服務,合規迎接零售市場增量,推動中國醫改政策深化落實。

相關焦點

  • 構建專業的商業化平臺 百洋醫藥牽手雅培共拓中國廣闊市場
    近期,雅培與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在上海正式籤署協議。百洋醫藥將通過專業的商業化平臺,幫助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效的治療方案精準觸達患者,提升患者的購藥體驗感,讓好藥惠及更多患者。雅培藥品業務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和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作為企業代表出席了籤約儀式。
  • 醫藥商業化平臺百洋醫藥創業板IPO順利過會
    (以下簡稱「百洋醫藥」)IPO申請獲得創業板上市委會議審議通過。作為專業的醫藥商業化平臺,百洋醫藥助力行業優化資源,效率提升。招股書顯示,百洋醫藥主營業務是為醫藥產品生產企業提供營銷綜合服務,包括提供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零售,成為連接醫藥產品和下遊消費者的紐帶,為品牌醫藥生產企業提供產品營銷的綜合解決方案。據了解,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是百洋醫藥的核心業務。
  • 大參林攜手國盈醫藥 共拓處方藥零售新格局
    來源:嘿財經處方外流已成為行業不可逆的趨勢,及早布局為承接外流做準備,成為零售藥店未來制勝的關鍵點。根據新醫改政策:控制醫院的藥佔比、公立醫院推行零加成、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等,醫藥分家的終極路徑日益清晰,艾昆緯數據預測顯示,處方藥外流規模約為4000~5000億元,其中零售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
  • 百洋醫藥轉向衝刺創業板:巨額銷售費用支出擠壓利潤 關聯企業交叉...
    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洋醫藥」)曾兩度衝刺上交所主板未果,2020年百洋醫藥轉向創業板,7月3日公司首次申報創業板IPO獲受理,目前正處於三輪問詢狀態。此次,百洋醫藥衝刺創業板能否圓夢資本市場?
  • 洞悉趨勢,無懼變局——中國醫藥零售市場解讀
    12月4日,中康CMH高級研究員嚴礪寒帶來了《洞悉趨勢,無懼變局——中國醫藥零售市場解讀》直播,對以上問題進行一一解答。1、中國醫藥零售市場全貌解讀       近5年零售藥店渠道複合增速高於全渠道增速,佔比提升。
  • 百洋醫藥IPO過會:品牌過於集中、曾陷商標糾紛、自有房屋存瑕疵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百洋醫藥成立於2005年,主營業務是為醫藥產品生產企業提供營銷綜合服務,包括提供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零售。一旦出現迪巧系列產品的市場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消費者的偏好發生重大變化、迪巧系列產品的生產發生波動或其他可能影響迪巧系列產品業務的不利因素,均可能導致公司品牌運營業務的重大波動,進而導致公司整體業績表現出現波動的情形。曾陷商標糾紛值得一提的是,百洋醫藥曾身陷一波三折的商標糾紛案件。
  • 寶島眼鏡引進百洋商城「醫藥電商官網體系」
    寶島眼鏡引進百洋商城「醫藥電商官網體系」來源:聯商網2017-05-11 09:46  5月10日,星創視界(旗下寶島眼鏡)攜手百洋商城戰略合作發布會在青島舉行。星創視界集團董事長王智民、百洋集團董事長付鋼以及百洋商城總經理廖光會等領導出席發布會,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寶島眼鏡將引進百洋商城的醫藥電商官網系統,搭建覆蓋多終端的寶島專屬網上商城,並結合寶島眼鏡特性定製O2O系統,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構建眼視光大健康生態系統新格局。
  • 亞馬遜招兵買馬挺進醫藥市場:已在日本網站向會員出售處方藥
    亞馬遜招兵買馬挺進醫藥市場:已在日本網站向會員出售處方藥 澎湃新聞記者 王歆悅 綜合報導 2017-05-18 09:01
  • 政策仍未放開 1藥網等醫藥電商已公開售賣處方藥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盧祥勇由於網購的普及和物流日趨完善,網際網路醫藥正成為新的消費形態。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醫藥電商市場專題報告2016》,預測2016年~2018年中國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在交易品類上,自營B2C和平臺B2C均為OTC藥品和醫療器械佔的比重最大,以2015年自營B2C為例,分別佔40.5%和38.8%。根據該報告,「處方藥+電子處方+醫保在線支付」將為下一個增長點,傳統藥業應擴展線上渠道。
  • 安可坦落地百洋健康藥房,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新方案!
    3月9日,前列腺癌新藥——安可坦(通用名:恩扎盧胺)國內首張處方在北京百洋健康藥房(以下簡稱「百洋藥房」)東單北大街店落地。安可坦是日本第二大處方藥製藥企業安斯泰來首個在中國獲批的腫瘤治療藥物,該藥物可用於雄激素剝奪治療(ADT)失敗後無症狀或有輕微症狀且未接受化療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成年患者的治療。
  • 日本模式對中國醫藥零售的參照:醫藥嚴格分開,專業藥房和藥妝店...
    2.日本醫藥零售機構分為調劑藥房和藥妝店,前者相當於從醫療機構剝離的藥房,主要售賣處方藥和醫保藥物,後者售賣非處方藥和一般商品。在醫藥分開背景下,國內醫藥零售業態也可能出現這種分野。(處方箋受取指的是調劑藥房接受醫療機構的處方並完成配藥,是醫藥分家的關鍵指標)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醫藥零售市場逐步做大,90年代初,零售藥店銷售規模還僅為醫藥終端市場的5%左右,到2000年左右達到40%,至2014年已達到54.3%,相應的,醫院、診所等醫療終端市場的規模則持續下滑
  • 百洋醫藥初心不改,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作為中國醫師獎10年支持單位,百洋醫藥集團始終堅「醫」路相伴的本願,致力為廣大醫師提供多元化支持,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百洋醫藥集團幾位創始人均是學醫出身,多年從醫經歷讓他們對中國醫療現狀和醫生、患者需求有了更深切的體會,這也讓百洋具備了與生俱來的「醫師基因」,對公司的發展之路產生了深刻影響。
  • 處方藥網售放行,是危是機?
    對此,北京藥賦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邵清表示,業界對處方藥解禁期盼良久,時隔2年網售藥品新規再度徵求公眾意見,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放開處方藥網售是未來的趨勢,一旦放開會有更多以前想做不敢做的平臺、藥企願意加入進來,對醫藥零售行業有著很大的影響。
  • 亞馬遜進軍醫藥市場 已在日本網站出售處方藥
    點擊查看 據外媒17日報導,有知情人士消息稱,亞馬遜正在招聘醫藥業務主管,可能進軍這一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市場。該業務主管將與相關的業務專家進行深入探討,牽頭制定發展戰略。新招募的醫藥業務負責人將歸口到亞馬遜的消費者產品業務部門,另悉,亞馬遜還從醫藥領域招聘了一批人。
  • 百洋醫藥中國醫療人工智慧科研成果轉化加速度
    編輯:賴強   為促進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百洋醫藥集團宣布
  • 百洋醫藥商業化平臺又添新合作,再度攜手安斯泰來共拓靶向藥進口新...
    來源:時代周報12月16日,安斯泰來製藥(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斯泰來」)與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在北京舉行了XOSPATA(英文通用名:gilteritinib fumarate tablets,中文通用名:富馬酸吉瑞替尼片,以下統稱為「XOSPATA
  • 百洋醫藥與安斯泰來達成合作意向,助力日本創新藥直達青島口岸
    12月16日, 安斯泰來製藥(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斯泰來」)與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在北京舉行了XOSPATA(英文通用名:gilteritinib fumarate tablets,中文通用名:富馬酸吉瑞替尼片,以下統稱為「XOSPATA」)進口和總經銷相關的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這將奠定雙方在進口藥領域首個產品的合作基礎。
  • 內外新形勢正加速醫藥產業鏈變革,數位化轉型將產生巨大影響|鈦刻...
    過去11年間,新醫改正改變很多醫藥人的命運。藥企傳統的市場及渠道正在失效,終端和消費者正快速往線上轉移,加快淘汰傳統藥企,零售藥店在面對巨大的政策紅利同時,也面臨著更殘酷的競爭環境。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民眾出行不便的情況下,醫療資源緊張、調度失靈等問題浮出水面,這加速了新醫改進度,改變了消費者到線下買藥的習慣,包括叮噹快藥、阿里健康等醫藥新零售平臺的「網訂店送」模式,正成為未來醫藥行業的新形勢、新變化。
  • 2018年中國藥店行業單店TOP100細分產品市場分析 處方藥獨樹一幟
    2018年中國藥店行業單店TOP100細分產品市場分析 處方藥獨樹一幟  朱琳慧 • 2018-10-31 15:31:35
  • 監管部門嚴規範、醫院處方外流難 零售藥店進最難熬陣痛期
    處方外流風向愈加明顯  近幾年來,通過門店專業能力的提升挖掘處方藥銷售市場,成為不少連鎖企業突圍發展瓶頸的選擇。  然而,現實卻十分殘酷,某不願透露姓名的連鎖藥店高管就向記者表示:「雖說以平價藥房為突破點,行業快速發展至今已有十多年,政策亦鼓勵醫院處方外流,但直到今天,處方流出的情況依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