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港股
來源:許戈財經 顧小財
得到內部消息,華潤四,這次真的要出事了。
這事,還得從華潤四開盤的事說起。
11月26日,深圳華潤城潤璽一期 這個熱門樓盤選房落下了帷幕。
可誰知,好戲才剛剛開始。
先是新華社帶頭,發布點評: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建議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投機行為。
一時間,各種徵收房產稅傳聞版本都出來了。
後是,深圳稅務局微信號發布聲明:房產稅徵收純屬謠言。
回想上周,華潤城潤璽一期上市,還是一場讓全城轟動的「打新」逐利的炒房遊戲。
1171套房,1.5萬人認籌,凍資9690人,總凍資金額339億元,不到2日售罄,收金近200億。
第一天選房結束時,200平米最低總價2600萬元的大戶型基本售完,開始選房一天半後的潤璽,所有大戶型均售罄。
在被新華社點名後,潤璽一期和另一千萬豪宅—萬科瑧山海家園先後發布「房住不炒」倡議。
政府及開發商攜手表態。不過場面過於和諧,看到這則消息正在搬磚的小財,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1
剛需從來都不是主角
回顧這場所謂打新潮,剛需從來就不是主角,從這次不少陪跑的客戶來歷看,也可見一斑。
一對廣州來的夫婦,這次搖號排到1000名之外,打新潤璽是因為丈夫隨公司總部搬來深圳,如今已經繳滿了5年社保。
「交房即出租」,對於並不打算來深圳居住的這對夫婦來說,選擇潤璽,看中的就是升值空間,才讓這對夫婦從千裡迢迢來深打新。
廢寢忘食地選擇心儀戶型、朝向,再一一算出具體首付、月供等,列印出來的戶型圖、表等資料鋪了滿滿一桌,「根本就沒有時間提前準備」。
除了從外地來客,參與這場盛宴的,還有家境殷實的「深二代」,從未在深圳買過房的「深二代」,儘管並不愁住,卻也真的是符合政策優先的「無房戶」。
以純剛需自居的深二代,也直言不諱「買個房子當然也要看升值啊!」
所以從買房之初,深二代目標就很明確,「不要小戶型,總價千萬出頭,地段、學位要好」。
首付可以「拼爹」, 4.8—5.5萬元的月供,也對在科技大廠工作的他而言壓力不大,這套房子深二代志在必得。
卻沒想到,搖號在前的人中,有人手握十幾個認籌號,各種操作購房名額參與搖號,深二代直接排到1600名開外。
「有人凍資根本就是借的高利貸,凍資前幾個小時都還在四處籌錢!」陪跑的深二代憤憤不平。
潤璽誠意登記,僅需提交身份證明與關係證明、房產查詢結果、社保證明等三類資料,並未要求任何跟收入、資產證明相關的內容,致使豪宅新盤「代持購房」將近8成!
員工出「房票」,老闆出房款;親戚符合要求,就找親戚借;甚至陌生人的資格,也可以通過《代持協議》、律師見證等環節,變為自己的籌碼。
甚至有房產大V,在網上辦起「代持培訓班」,傳授代持風險防控。律師見證、公證,反而成了不少人眼中「代持」的保險槓。
「代持」不斷完善的同時,即使首付不夠,民間借貸機構也會及時「幫忙」。
潛伏在「打新」購房群,為購房者們提供「服務」的民間金融機構,還有「貸款代表」、「理財顧問」等,現在隨處可見。
眼見樓市「打新」熱,搖號選房成為主流,五花八門的金融產品也應運而生。
甚至,有些「打新」客,乾脆親自從事著民間借貸服務,一面不斷向樓市輸送資金,另一面乾脆身體力行,參與「打新」,賺得盆滿缽滿。
據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透露,一些金融機構,專門推出「搖號貸」,為不夠錢認籌的人提供資金,日利率為0.08%。
2
補交資料,非直系親屬轉帳一律拒貸款
據可靠消息稱,每個華潤四的業主,都被要求提供,350萬認籌金的來源材料。
如果是直系親屬轉帳,需要提供身份證和戶口本,但如果是非直系親屬,那就直接被拒,貸款都很難辦。
那些 借名買房 和 合夥買房 的朋友,估計要哭暈在廁所了。
也許有人會存僥倖心理,覺得銀行不會去查流水。
但是,這次資金監管,真的相當嚴格。
無論你提供的來源材料是否寫著「直系親屬轉帳」,銀行都會查這350萬到帳當天的資金來源,除此之外,還要求提供轉帳人的銀行流水。
這就把很多路都給堵死了。
如果錢不是直系親屬給的,而且資金來源不明,那貸款大概率都沒戲。
3
銀行嚴查證件資料,行長專門審批
現在華潤四的貸款,銀行真的卡得很嚴格。
銀行的客戶經理收單提交後,還要由支行和分行行長專門審批。
也有貸款的朋友說,華潤四現在很敏感,很多都在問,但都紛紛表示不敢接。
按照這個趨勢,很多「代持」的貸款,都很可能批不下來。想必,不久之後會出現一波華潤四的退房潮了。
現在估計有不少 「 想炒房但沒中 」 的人在暗自竊喜吧。
從「 好倒黴,沒抽中。」
到「 還好,我沒中。」
這樣的心路歷程,還真是奇妙啊。
這次華潤四事件,可能只是個開始,後續也許會陸續出臺專門針對「代持」的細則。
「代持風波」沒停,深圳炒房案例的另一暴雷裡程碑最近也有了結果。
2020年5月26日,一則名為《深圳買房,被大V「深房理」「套路貸」》的維權長微博引發熱議。
維權主角「蟹姐姐」,在房產大V誘導下高槓桿以728萬買入前海灣的前海時代廣1棟1707房產,因資金鍊斷裂,向房產大V借6萬元過渡無果,並被逼籤無條件過戶房產協議,無奈之下憤而報警。
而該房產於昨日(12月2日)被拍賣,成交價660萬。
圖源:網絡媒體
該套房產現在的市場掛牌價是900萬,也就是說一進一出,「蟹姐姐」短短8個月,虧損200多萬(900-660=240萬)。
相信,這只是深圳購房者試圖通過買房暴富反造暴雷的一個縮影,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