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術:從1頁5分鐘到每年700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2020-12-14 楠悅讀

本文字數5486,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快速閱讀術》。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實用,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讀的書很多,可是沒有時間,閱讀的速度又實在太慢 ,讓人很懊惱。前面剛讀完,但是轉眼寫的什麼就忘了等等,這些問題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本小書中的方法也正是我在用的一些小技巧。

其實,快速閱讀有法可循。只要我們能夠改變自己對閱讀行為的認識,調整閱讀方法,就可以控制自己的閱讀速度。

本書作者也曾是一位慢讀者,如今已成為書評人,每月為近60本書撰寫書評,而且閱讀體驗變得輕鬆愉快。

書中闡述的閱讀術,與「眼動訓練」「快讀翻頁」等完全不同,而是從閱讀理念出發,改變閱讀習慣。今天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想要提升閱讀速度,提高閱讀體驗的朋友們。

01、我們讀書慢的原因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流水式閱讀」的理念。閱讀速度慢是一個普遍的問題,讀書該仔細到什麼程度?

我們原本以為通過仔細閱讀就能夠記住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甚至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往往就會淡出我們的記憶。

因此,如果讀書的目的僅僅是「把全部內容裝進腦子裡」,那麼讀書就會變成一件最沒有意義的事情。

因此,讀書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複製100%」的原文,而是在於「邂逅1%」的效果。我們需要從「仔細閱讀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閱讀速度緩慢的原因,歸根結底,並非能力的問題,而是對讀書的認識欠妥。

作者指出,閱讀之後,能在腦海中留下知識或收穫的片段,僅僅是片段也是成功的,不要奢望「全部消化」。如果我們用 一周時間仔細閱讀一本書,一個月之後,僅能記住1%的內容。那麼,同樣花一周的時間,我們快速閱讀10本書,一年之後,就能記住全部內容的10%。後者豈不更加理想?

因此,提高閱讀量,積少成多,匯小溪以成江海,這樣的理念正是我們需要的。

究竟什麼是「流水式閱讀」理念呢?

流水式」源於英語單詞「flow」,意為「流動」。簡而言之,「流水式閱讀」指的是這樣一種讀書方法: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便有意義。

就好比我們聽音樂,我們能夠輕鬆地享受音樂,卻為何在翻開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擺好架勢」,一本正經地去讀呢?難道我們不能像欣賞音樂那樣,更加輕鬆地閱讀書籍嗎?

與之相反的讀書理念是「存儲式閱讀」。這種傳統的閱讀模式注重將書籍內容存儲在腦子裡(學習過經濟學或會計學的讀者,或許更容易理解「流水」與「存儲」的區別)。

而流水式閱讀是信息大爆炸時代最合理並且可以「避免堆積」的閱讀方式。

02、如何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

「想讀書,卻難以實現」的人,其實就是沒能將讀書融入自己的生活規律。也就是說,讀書並沒有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養成閱讀習慣的步驟:

1、「每天同一時間」閱讀

首先,我們需要框定讀書時間,不僅是閱讀,任何習慣的養成,最重要的都是每天同一時間做這件事。

就好比吃飯, 不會有人「某幾天吃飯、某幾天不吃飯」。同理,讓讀書成為規律,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恆,不能間斷。當然同一時間閱讀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對有些閱讀很困難的小夥伴,建議大家可以花10分鐘的時間來閱讀,這個時間可以定在工作開始之前10分鐘、午飯後10分鐘、睡前10分鐘等,努力將讀書時間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形成生活規律的第一步。作者建議將閱讀時間固定在頭腦清醒的早餐。

其次,確定閱讀的地點、場景、情境,同樣重要。不僅要定好地點。

比如:在家裡的這個地方、在這間咖啡屋的這個座位、上班前的辦公室等。

還可以有意識地搭配固定情境,比如:讀書之前,先衝一杯咖啡、播放自己喜愛的音樂或打開窗戶透透新鮮空氣等。

2、首選「可以快速閱讀」書

想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在選擇書籍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是否想讀」,還要考慮「是否可以快速閱讀」。

書籍可分為三種類型:

a.不必讀的書。

不必讀的書是說不適合我們的書,比如,沒有興趣的書;

b.無法快速閱讀的書。

1.內容具有較強的故事性的。

比如小說、隨筆等,漫畫、繪本。小說中的情節走向非常重要,因此不能跳躍式閱讀。另外,很少有人會使用快進的方式看電影,同樣,一般來說,也不會有人想要急匆匆地閱讀漫畫、繪本。

2.自己想要慢慢品讀的書籍。

這類書籍結構嚴謹,很難擇其重點進行跳躍式閱讀。而且從篇幅來看,較為厚重,一頁一頁翻過去很有感覺。但如果只閱讀這類書籍,我的工作就無法推進了,100本書裡,我只會遇到一本這樣的書。

c.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可以快速閱讀的書的特點就在於,貫穿全書的線索較少,相對獨立的章節較多,無論選擇從哪裡開始閱讀都能有所收穫。

可以快速閱讀書和不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比例為9:1。 另外,同時閱讀多本書籍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比如說,我每天給自己規定的閱讀時間為60分鐘,那麼,最初的30分鐘我會用來讀不必快速閱讀的書,餘下的30分鐘讀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3、每天閱讀的書都不同

為了享受閱讀過程,我們主張集中閱讀一本書的時間不應該超過10天,這是一個原則。

為什麼需要這樣做呢?因為,即使是想要慢慢品讀的、有趣的書籍,讀上10天,你也會感到厭倦。所以,想辦法避免厭倦,也是養成閱讀習慣的必要條件。

作者建議「一天讀完一本」,是最理想的狀態,可以加強我們理解。 「與其拖拖拉拉地讀10天,不如全神貫注地讀60分鐘。」這樣,你的閱讀質量將會獲得飛躍性的提高。

書的讀的時間越久,往往到了最後什麼也記不住。產生差別的原因在於「讀書密度的差異」和「是否抓住了全貌」。

如果花費較長時間仔細閱讀,那麼單位時間的閱讀密度就降低了,而且不容易把握住書的全貌,因此本質上只是一次非常淺陋的閱讀經歷。

這裡有一個小建議,就是利用我們的手機鬧鐘保證早上起床的閱讀時間,早上鬧鐘響了之後不要起床,繼續躺著閱讀10分鐘書,很快我們就會清醒。

比如,你計劃早上7點起床,開始一天的活動,就可以這樣設定鬧鐘:6點49分 鬧鐘鈴聲 → 開始讀書6點50分 喜歡的音樂(讀書專用背景音樂) → 一邊聽音樂,一邊讀書7點00分 鬧鐘鈴聲 → 結束閱讀,起床不要覺得10分鐘太短,堅持下去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們是要形成習慣,所以堅持下去最重要。

03、留住閱讀體驗的秘訣

我們平時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正是因為平時接受的信息量劇增,才導致很多人「讀不了書」或「讀書速度緩慢」。

不要只是一味地「讀」,也要「寫」。要改變閱讀的理念,不是僅僅單純地讀,而是「為了寫而讀」。當我們有了「為寫而讀」的意識,就可以丟掉「為記而讀」的刻板傳統觀念,讀書就立刻變得輕鬆了。 就像呼吸一樣,呼氣和吸氣相輔相成,讀書和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作者還指出避免閱讀的無用功,可以快速、深入的閱讀,我們可以從摘抄開始。通過摘錄,可以明確書中的哪些地方讓自己感動,什麼樣的文章令自己動心。

與其仔細品讀,不如將文字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夠細細品味,也不易忘記。或者退一步說,因為我們進行了摘錄,遺忘又何妨?

呼吸式閱讀步驟:

1、「一行採集」

僅摘抄最有魅力的片段。準備好A4紙,讀到佳處隨時摘錄。遇到想記住的內容,就摘抄下來。開頭標明頁碼,之後是文章內容,如此不斷累積。另外,摘錄的時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動地抄寫整個段落,而是儘量短小精悍,將摘錄的內容控制在幾行之內。

2、「一行精華」

記錄最精彩的一行。

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出屬於你的摘抄集錄,掩卷之後,再次瀏覽,並從中挑選出「最精華的一行」,僅此一行。可以說,閱讀一本書的所有價值,皆凝於這一行。

避免需要一字不漏地看遍所有文字,而且需要思考內容,否則就不是『閱讀』的誤區。

3、「一行評論」

回味重要段落。不僅要讀(吸),寫(呼)也很重要。另外,在呼吸式閱讀的過程中,最簡單易行的「呼出」辦法就是「摘抄」。這就是「一行評論」。顧名思義,其內涵就是養成撰寫「一行評論」(讀後感)的習慣。

我們需要在記錄「一行採集」的筆記本之外,再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來記錄「一行精華」和「一行評論」。先記下日期、書名、作者,然後摘抄「一行精華」,在此之後,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寫下「一行評論」。

4、自我評定讀書足跡

為了再次確認我們積累的閱讀成果,作者建議大家以12本書為單位,定期回顧自己記錄下來的摘抄與感想。

另外,在回顧短評的時候,請思考以下問題:

哪一類書籍比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鳴?

哪一類意見主張是自己讚賞的?

哪一類書籍是自己今後還想要閱讀的?

最後,在這12本書中,甄選出最佳的一本,讓它成為自己近期閱讀的書籍中最精彩的一本。到了年終,再從這一年歷次選出的「最佳」中,選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

這裡作者給出一個小技巧,在做摘抄記錄時最好用手抄的方式,這樣更容易大家記憶與理解。

04、避免遺漏要點的搜索式閱讀

很多人會有疑問,我跳讀以後會不會看不懂書中的內容呢?作者說完全不用擔心,即使是跳讀,我們也能看懂聯繫。

我們可以利用小標題判斷該章節是否需要閱讀,有利我們對書籍的內容進行抉擇、取捨,並在短時間內選出要點進行閱讀。這樣,就可以徹底捨棄自己不需要的內容,得以去蕪存菁。

書籍中的各個章節,大多是利用標題進行分割的。各個小節則使用小標題進行更加細緻的切分。因此,小標題其實是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呈現了每一小節的單位內容,其目的是為了向讀者傳遞「本小節寫的是這樣的內容」這一信息。因此,在看了小標題之後,如果覺得「沒有必要閱讀」或者「不想讀」,就可以毫不猶豫地跳過去。

鑑定跳讀的三個標誌:

1、為了區別其他同類書而加入的作者自序

2、印證理論或主張的特殊事例、經歷

3、渲染期待和危機情緒的誇張表達

作者指出以上三種情況我們可以直接捨棄,對於我們沒有任何價值。

提高閱讀速度的4個步驟:

1、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序言是一本書的導入部分,一般會寫明書籍的撰寫目的、概要等。了解一本書的文體、寫作意圖,把握全貌,閱讀序言至關重要。

目錄就好像一張明示書籍內容的結構圖,因此,通過目錄,即可選出自己需要閱讀的章節。

另外,閱讀目錄,還可以把握全書的整體框架和論述的推進過程。這是作者和編者精心構想的最佳結構序次,僅僅把握整體框架就可以讓你受益匪淺。

2、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首先開局提出主題或觀點;其次,中局 舉例展開說明主題,用論據論證觀點;最後,結局基於事例及論據,再次確認主題或觀點。

另外,各章節的後面,一般都會為下一章節的內容進行鋪墊。因此,從這裡直接讀到下一章節的開局,就完全可以輕鬆把握書籍的整體結構和推進。

通過確認開局和結局各5行的內容,就能夠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閱讀這一單元。如果開頭、結尾各讀5行後,發現這裡很重要,再返回單元開頭認真閱讀即可。

3、確定了關鍵詞之後再閱讀。

讀書的時候,不要對那份隱約的期待置之不理,而是要將其明確,考慮清楚「我究竟想獲得什麼」。

因此,最合理的閱讀方法就是「關鍵詞搜索閱讀法」。確定不想漏掉的關鍵詞,一邊搜索,一邊閱讀。

在確定關鍵詞的那一刻,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非重要部分就涇渭分明了。與關鍵詞不甚相關的段落,可以快速瀏覽過去,包含關鍵詞的段落,可作為「一行採集」的素材。

如果覺得只閱讀包含關鍵詞的部分不能完全理解其內容,那麼我建議大家倒退幾頁開始閱讀。或者把關鍵詞所在的這一小節仔細讀一讀,就基本能把握大致內容了。

4、使用多種閱讀節奏閱讀。

在流水式閱讀的過程中,閱讀節奏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找到自己在讀書時最舒服的閱讀節奏。始終保持一個速度,就像閱讀學校裡的教科書那樣,漠然地滑過眼前的一個個文字,這樣就會感覺總是沒有進展。

我們不僅要有仔細閱讀時的基本閱讀節奏,還要有1.5倍速的中速閱讀節奏,2倍速的高速閱讀節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閱讀節奏等。像這樣,設計出多層級的閱讀節奏以備隨時調用。

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有意區分出濃淡,即可避免由於閱讀感受過於單調,而陷入茫然拖沓的刷字閱讀狀態。

在最後,作者建議我們在閱讀時,不要畫線,因為畫不畫都會忘記。

做讀書計劃:

1、以「一周6本」為基準

讀書之前,我們需要先制訂閱讀計劃,就像我們的工作計劃一樣,以「一周6本」為基準。一周6本,一個月25本,一年300本,進入一種「多讀生活」的狀態。

剩餘的一天是我們的自由日,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天的自由日策劃出我們一周必讀的書籍,這樣可以讓我們實現「一天一本」的閱讀節奏,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定第二天要讀的書是什麼,做到「今日書,今日畢」。

2、不要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

我們在選書時不要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也要適當的選擇兩本自己不太想讀的,從自己本來不感興趣的書中獲得感動,也是一種妙趣。

當然,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勉為其難,硬著頭皮閱讀自己非常不喜歡的書籍。但是,我們也應該有意識地擴大興趣範圍,在選擇書目時少一些挑剔。這樣,流水式閱讀的過程,就會多一些新鮮的刺激。

3、用自由日時間閱讀花費時間的書籍

對於花費時間的閱讀書籍可以放到我們的自由日進行,對於選擇書籍的來源要不拘一格,不必只讀新書,我們可以去圖書館、二手書店等地方獲取我們需要的書籍。

對於我們很久之前的書籍該捨棄就去捨棄,像那些過時的書。定期整理我們的書架,按規律存放書籍,這樣方面我們查找整理。

或許有不少人對於處理書籍不抱有好感。但是書籍本應該是用來豐富我們的人生的,如果破壞了我們的生活環境,便是本末倒置了。不存儲,而是選擇流動,這個理念不僅適用於閱讀書籍,也同樣適用於管理書籍。

如何排列書籍呢?

1、要將所有的書豎立排列,露出書名。

2、要顯露書脊。

如果書架擺不下,也可以排在地板上。一定要像書店那樣,排列整齊。

3、請參閱書籍的版權頁(記載了書籍的基本信息),確認書籍的出版日期,按照從舊到新的順序排列。

排列好之後,必定會發現不需要的書籍。比如:「這本書一直放著沒有讀,都過去兩年了」,或者「這本書的內容已經是10年前的信息了,過時了」,等等。特別是商務類書籍,大多跟隨時代潮流出版發行,如果已經過時,可以毫不猶豫地處理掉。(可以捐出去或者二手書賣掉等等)

4、每三個月整理一次

好了,這就是這本書的精華內容,這是一本乾貨滿滿的書。這些方法與我自己的是不謀而合,很多朋友問我,是如何保持每天閱讀一本書並且可以完成整本書的筆記以及思維導圖的。

這本書中的方法恰恰是我自己正在用的方法,我個人覺得非常好用。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我是以7天為基準。

跟我每天閱讀一本書,讓你離知識更進一步。

相關焦點

  • 掌握快速閱讀術,你也能從1頁讀5分鐘到每年讀700本
    「我下定決心在睡覺前放下手機,認真閱讀,可是翻不了幾頁就犯困。想要閱讀,卻沒有真正開始過。」想要閱讀的你是否也遇到過上述問題呢?因為閱讀速度緩慢,一本書的閱讀時間擱置太久,我們很容易放棄閱讀;沒時間閱讀,我們總讓自己在生活的瑣碎和焦慮中擱淺,這樣容易產生無力提升自己的沮喪情緒;愛讀書的你也常常因為記不住內容,而懷疑自己的閱讀能力,從而打擊了自己的閱讀信心。
  • 從5分鐘讀完一頁書,到每年讀書700本的書評人,教你如何閱讀
    其實,使用科學的方法,我們完全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快速讀書。日本著名書評人印南敦史,曾經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慢讀者」,曾經的他,讀一頁書需要長達5分鐘。現在,他每月為近60本書撰寫書評,每年的閱讀量在700本以上,是什麼讓他從一個「慢讀者」成為了一個「快讀者」呢?
  • 從5分鐘讀1頁書,到1年讀700本書,書評人的快速閱讀法真有用嗎?
    原創|鴻雁歡迎關注富心學習號,每天為你推薦一本書,分享書中乾貨。引言你是否為自己讀書慢而苦惱?又或者對速讀有偏見,認為讀書不是比速度而是看收穫。本文為你推薦《快速閱讀術》,並分享書中乾貨。為你解決無法快速閱讀的困擾以及擔心速讀影響讀書效果的問題。本書作者印南敦史,是日本著名書評人。他曾經是個「慢讀者」,讀1頁書要用5分鐘,現在他平均每天閱讀2本書,寫2篇書評,一年可以讀700本書。
  • 《快速閱讀術》書並非非讀不可!
    繼續使用A4速讀法進行速讀訓練,這次讀的書是《快速閱讀術》發現非常適合結合昨天介紹給大家的A4讀書法一起食用。1、同一時間、同一情景開始閱讀。例如每天早上放著讀書的音樂閱讀,哪怕只閱讀10分鐘,也可以很好的幫你養成閱讀的習慣(之前國內的學校提倡過早自習給學生10分鐘的自由讀書時間是個多麼好的決策,可惜沒持續下去)2、選擇一本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 像聽音樂一樣讀書,一天輕鬆讀1本,享受讀書之樂
    你是否一直都有讀書的想法,卻始終因為忙於生計,苦於沒有時間讀書?或者你今天下定決心要讀書,過幾分鐘後困意來襲,倒頭就睡?你是否因工作的關係,需要大量讀書,卻因閱讀速度太慢,讓人煩惱不已?這些問題你中了幾個? 有這樣一位牛人,他原來也有以上這麼多困擾,讀1頁書的內容需要讀5分鐘。
  • 一篇文章了解《快速閱讀術》
    然而,每次買了新書,翻看了幾頁後,就會束之高閣,過一段時間再想去翻看的時候,卻不知道從何看起。每次告訴自己,從頭看吧,而模模糊糊的一點印象,瞬間讓繼續看下去的熱情降到冰點。你也跟我一樣嗎?那麼下面這本書,能幫助你解決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的問題。
  • 《快速閱讀術》孩子增加閱讀量,從認識讀書,到掌握方法開始
    伴隨一生的學習成長,讀書是成長的基石,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壹、一年閱讀700本書的普通人 一名普通人,開始看一頁書要5分鐘,注意力不集中得10分鐘,有時候會忘記之前的內容,再返回看一遍,什麼時候能看完。但就是這樣一名普通人,做到了一年讀700本書。
  • 一年看700本書,他是怎麼做到快速閱讀的?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能夠提升我們的認知,但「讀完一本書」真的太難做到了。一本書翻了幾頁就擱在沙發邊,過幾天再翻開,前面看過的都忘了,又得重頭再讀。一個月看完一本書,都要為自己點36個贊了。我們讀完一本書都很難了。日本著名書評人印南敦史,一年的閱讀量卻超過700本!他是怎麼做到的?印南敦史曾經和我們一樣,有閱讀困難症。
  • 從「腦子壞了」到每年閱讀700本書,只因用了這種讀書法
    但是戲劇性的是,他後來成了職業書評人,為「生活駭客」、「新聞周刊」等多家網站撰稿,每月產出60篇書評,每天讀書兩本以上,每年閱讀量達700本以上。這個男孩就是《快速閱讀術》的作者印南敦史,他把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都寫進這本書裡,他告訴我們,閱讀速度緩慢的原因,歸根到底,並非能力的問題,而是對讀書的認識欠妥。
  • 每年閱讀700本書,這篇文章為你揭秘如何修煉快速閱讀法
    直到有一天,通過別人的介紹,我知道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一口氣讀完後,我才豁然開朗。作者印南敦史是一名日本書評人,他曾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慢讀者」,直到他被邀請為生活駭客網站撰寫書評,才逐漸改變自己的閱讀理念,修煉出一套「快速閱讀術」。
  • 《快速閱讀術》:一天讀完一本書的秘訣,你想不想學
    日本書評人印南敦史在《快速閱讀術》中,講述了快速閱讀的方法——流水式閱讀。印南敦史是職業書評人,一個月至少閱讀60多本書,一天讀完兩三本,讀完之後還要輸出高質量的書評。可是你相信嗎?他曾經也是1頁讀5分鐘的龜速閱讀者,但是他通過不斷的探索、訓練,最後總結出一套簡單易學的快速閱讀方法。
  • 好書分享——《快速閱讀術》
    此處並非是說《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不好,只是作為介紹讀書方法的書,它有它的優勢,但仍未解決目前大學生或者說成年人讀書的一些根本誤區。所以帶著這種積弊已久的惡性循環,我幸運地遇到了這本不到兩個小時就可以讀完的小書,實在是受益匪淺。因此想分享給大家。
  • 遇見笑薇,學會讀書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錯,讀書營令我收穫滿滿。1.關於讀書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但未必知道究竟如何讀書才能更有效。我以前閒暇之餘也會看點書,遇到好的句子還會抄下來,但隨著時間流逝,看過的書都漸漸淡忘,很難達到學以致用。
  • 《快速閱讀術》,學會如何制定讀書計劃,如何寫讀書筆記?
    今天,帶著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規劃讀書日程的問題,又重新閱讀了印南都史的《快速閱讀術》這本書。如何寫讀書筆記?印南敦史給出了呼吸式閱讀的方法。1.一行採集:摘取最具有魅力的片段。4.如何制定一周的讀書計劃以我目前的閱讀速度,可以完成一天一本的閱讀量,那就以「一周6本」,以「一天一本」為基準。在制定讀書計劃時,必須找出一天,策劃一周必讀書目。
  • 我很想讀書,可我不會讀書,該怎麼辦?
    18年初買了《蔣介石與現代中國》一書,反反覆覆翻閱了幾回,也未能讀完前幾十頁。用微信讀書APP閱讀如何讀書、寫作的工具類書籍,剛讀完時感覺收穫滿滿,可沒過幾天就什麼重點也想不起來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篇書單的推文裡看到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名字,快速閱讀,一定有什麼秘訣吧?《快速閱讀術》的作者印南都史曾經是一個閱讀速度很緩慢的人,閱讀一頁書都需要五分鐘。
  • 5本教你閱讀、寫作的乾貨書,越早讀到越好
    文:盛夏琳琅圖:網絡每年的4月23號是世界讀書日,各大平臺都在打「閱讀牌」,搞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們多讀書,讀好書,最好是讀了還會寫。自媒體時代,會讀會寫可是一項不錯的技能,很多人都想擁有。如果你有這些困擾,那今天就給你介紹5本專門教你讀書寫作的書,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經無數人檢驗效果明顯。基本讀完後,可快速提高閱讀速度,輕鬆寫出文筆流暢、結構清晰的自媒體文章。01.
  • 日本書評人一個月可讀60本書,掌握快速閱讀術,讓讀書效率翻倍
    美蝶日更的第9天,全文2573個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古人云:讀書需仔細,逐字逐句要見著落。這是很多人對於閱讀的第一印象,如果要讀懂一本書,不是應該認認真真逐字逐句的讀麼?大腦因為接受到這種信息,所以本能的會對讀書這種大多數人都認為比較「無聊」的事情產生抗拒。很多人私信我關於閱讀的問題,今天就來分享下如何在科技高速發展和信息暴增的時代快速閱讀。我讀過很多關於快速閱讀的書籍,個人比較推薦這一本《快速閱讀術》。
  • 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又想快速記住一本書?這四招幫你搞定
    日本書評作家印南敦史在他的《快速閱讀術》一書中給了我們答案。印南敦史曾經是一頁書要讀5分鐘的慢讀者,現在是每天讀一本書寫一篇書評,一年讀700本書的讀書達人,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一種新的讀書方法:呼吸式閱讀法。
  • 一年讀完700本書,別不信,看看這本書你就知道了
    不禁感嘆,快速閱讀真是能人必備技能。可同事李姐有不同意見:「書讀那麼快,一點東西都沒學到,那讀著幹嘛?」原來讀得快,在別人看來也是不求甚解的表現。可實際上很多人不僅能讀得快,還能很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別不信?本書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讓孩子1分鐘看完十萬字的課後輔導你信嗎,別在孩子身上繳智商稅
    那個「量子波閱讀法」重出江湖了,讓你荒唐到不敢相信是真的。年年新花樣,今年特別花有一家教育機構宣稱他們的「量子閱讀法」可以訓練學生在1至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並且完整複述,那不過是60秒-300之間,把這本十萬字的書一頁頁翻過去都不知道夠不夠,網友們紛紛表示這真是繳納智商稅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