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薦語: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關注後再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收到關於親子、婚姻、心靈成長的優質文章了啦!諮詢電話:13730916223(同微信)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是每一個家長頗為頭痛的事情,其實孩子拖拉磨蹭的行為的成因可以分這麼幾個方面,一是沒有時間觀念,二是沒能掌握事情的解決方法。今天我專門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關於孩子時間觀念不好的問題。前段時間我和朋友約好了帶孩子去遊樂場玩,也藉此告訴孩子們,假期就要結束了,盡情享受這個假期吧,結果到了約定時間,朋友愣是老半天才來,來的時候氣勢衝衝,孩子一臉哭相,都不知道怎麼了,等我仔細問起來才知道他們在家簡直上演了一部大戰朋友早上在廚房一般忙活早點,一邊一遍遍喊兒子起床,可過了大概半個小時,兒子還是沒從房裡出來。朋友有點急,她走進房間把兒子推醒,然後起身找拿衣服。結果一轉身,兒子就又倒頭睡下,好不容易再弄醒,兒子賴賴唧唧地把頭埋在被子上哼唧著還是不肯起。眼瞅著時間從充裕到緊張,朋友一股怒火上來,她大喊一聲:起來穿衣服!她兒子嚇了一跳,坐在床上大哭。這一哭,朋友火更大,邊罵邊就要動手。最後,她兒子抽泣著起床穿衣,連早飯都沒吃,我們帶著孩子緊趕慢趕遲到了半個小時才來。事後,朋友跟我無奈地訴苦,她說自己的孩子就像個陀螺,非要拿著小鞭子抽一下才能動一下,不然做事墨跡到讓人分分鐘火大。就跟朋友的兒子一樣,「快點!別磨蹭了」!這樣的對話總是出現在父母與孩子的生活場景中。因為生活中,大多數孩子確實非常墨跡,要麼吃個飯東瞅瞅,西望望,沒人說,能吃兩個小時。要麼晚上不睡覺白天起不來,帶著起床氣惹得父母孩子都難受。很多父母這時候罵孩子總會說一句:「你看看都幾點了?!」其實,我們是大人,我們知道時間的緊迫性,也知道錯過時間意味著什麼,可孩子,其實天生並沒有時間觀念,所以我們看著著急上火的時候,他們一頭霧水,不知道大人為什麼著急。研究表明:3歲前,孩子並沒有時間觀念,他們的一切訴求都是源於身體裡的「生物鐘」,嬰兒依靠生理變化來折射時間,肚子餓了,知道吃奶時間到了,困了,知道睡覺時間到了。學會支配時間,做事的時候懂得有限取捨,做起事來肯定效率更高。教會孩子「想要」和「必須」的區別在於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交流自己如何區分「我想要做的」和「我必須做的」,孩子會因此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我很想去看電影,但是明天我有一個匯報要做,今晚必須先整理PPT。"每當我們手頭有兩件甚至更多件事情需要處理的時候,先做哪一件,又如何分配時間,對成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就更需要引導,幫助他們逐漸建立對事情優先級別設立的感受。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先做哪件——要看這幾件事情的重要和緊急程度。首先做緊急又重要的事,然後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而後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最後是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對於時間的分配來說,越困難的工作應該給予更多時間。如果說區分「我想要做」和「我必須做」,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是進行時間管理的基礎,那麼真正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就是制定計劃並遵照執行。例如:利用空白月曆和即時貼標註本周和本月的重要事項。指導孩子把周一到周五要完成的重要事情提前計劃,寫在「每周計劃表」上。這樣,每天要完成的任務,一目了然,或者,也可以更詳盡的將每天的具體時段進行計劃和安排。完成事項用記號筆標註。時間,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財產。與孩子一起討論與成長,思考「不同時間分配」下所能累積的成果,或許耗時費事;但這個習慣與能力一旦養成,大人小孩絕對都終身受用!最後,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說下,咱們的微信群專題分享進行中
好多媽媽提過沒時間看文章,後續我會在這裡,用分享及互動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就能關注,歡迎來坐坐!(備註城市+姓名)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